《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6年后修订网络实名制规定趋严趋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不需要实名制的游戏软件 《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6年后修订网络实名制规定趋严趋细

《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6年后修订网络实名制规定趋严趋细

#《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6年后修订网络实名制规定趋严趋细|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6年后修订

网络实名制规定趋严趋细

2021-11-11 09:04:0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互联网用户账号使用者、互联网用户账号服务平台和监督管理都提出更具体要求。在网络实名制的规定上,征求意见稿不再限于原则性规定,采取多种措施落实实名制要求

法治周末记者 王京仔

11月10日,是国家网信办就《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最后一天。

意见稿根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2015年3月1日施行的《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进行修订,规定互联网用户账号使用者注册账号时,应当与互联网用户账号服务平台签订协议,提供真实身份信息,遵守平台内容生产和账号管理规则、平台公约和服务协议。

相较于《规定》的10条内容,此次意见稿内容几乎增加1倍,达到19条,内容更加详实,对互联网用户账号使用者、互联网用户账号服务平台和监督管理都提出更具体要求。尤其在网络实名制的规定上不再限于原则性规定,采取多种措施落实实名制要求。

而这一变化,无疑是我国这些年来网络实名制规定趋严的体现。

账号运营为网络文明建设重要一环

伴随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文明成为新的文明形态,也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维护良好网络生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这一写在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通知中的目的,显示着规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的管理显然是网络文明建设中的一环。

事实上,在意见稿公布前夕,国家对于网络文明建设和治理方面动作频频。

9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网络空间行为规范、加强网络空间生态治理、加强网络空间文明创建等,鼓励各地区各部门结合文明创建工作制定出台符合自身特点的网络文明准则,规范网上用语,把网络文明建设要求融入行业管理规范。

9月15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主体责任的意见》,首次系统提出网站平台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的工作要求,包括完善平台社区规则、加强账号规范管理、健全内容审核机制、严格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9月17日,国家网信办、中宣部等9部委印发《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

10月18日,国家网信办部署“清朗·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专项整治行动”,提出紧盯五类账号运营乱象,包括违法违规账号“转世”、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违法违规、网络名人账号虚假粉丝、互联网用户账号恶意营销、向未成年人租售网络游戏账号。

专项行动部署两天后,国家网信办公布了最新版的《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名单》;一个星期后的10月26日,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而细看此次意见稿内容,与专项行动中需切实解决的账号运营突出问题相呼应。

意见稿对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作出了更为具体的规范,互联网个人用户的账号名称信息明确不得模仿、类似党政军机关、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的名称、标识,或是国家行政区域的地理名称,避免误导公众;禁止故意夹带二维码、网址、邮箱、联系方式等,或者使用同音、谐音、相近文字,拼音、数字、符号、字母和无意义文字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谋取非法利益或者损害公共利益等行为。

同时,还规定互联网用户账号服务平台应当禁止被依法依约关闭的账号以相同或者相似的账号名称信息重新注册;不得非法买卖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互联网用户账号使用者注册账号时,应当与互联网用户账号服务平台签订协议,提供真实身份信息,遵守平台内容生产和账号管理规则、平台公约和服务协议等。

规定逐渐细化

僵尸用户造粉、水军引流刷单、网络马甲喷脏、山寨账号诈骗……在网络时代,互联网账号是用户身份的象征,违规、虚假的用户账号成为滋生互联网违法犯罪的土壤。

早在今年清朗行动之前,国家就曾多次对冒充名人、机构的各互联网平台账号进行清理。2012年9月,国家网信办就对一批冒充“CCTV焦点访谈”和以知名媒体人士、知名节目主持人名义开设的4000多个虚假微博客账号进行查处关闭。

然而,因“李鬼”账号带来的敲诈勒索、电信诈骗等问题仍屡禁不止。去年10月,江西年过六旬的黄女士因在某短视频平台恋上“靳东”,而要与丈夫离婚;同时,江苏的陈女士也被短视频平台上结识的“靳东”骗取88800元,“假靳东”事件一出,冒充名人账号的黑灰产再次引发关注。

相较于此前《规定》仅第5条进行原则性规定,意见稿至少有6条涉及互联网账号实名制规定,除原则性要求外,还详细规定了不同主体真实信息注册、身份核验等落实实名制的措施。

事实上,自2012年规定网络实名制以来,无论从制度还是司法实践中,我国的实名制要求和落实都越来越严格。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第6条提出,网络服务提供者为用户办理网站接入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应当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

2015年3月1日,《规定》实施,第5条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者注册账号时,应当与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签订协议,承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七条底线。

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第24条规定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而此次意见稿,则对互联网用户账号使用者和服务平台在落实账号名称信息管理、真实身份信息核验、账号专业资质认证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规范和压实。

意见稿增添了未成年人注册账号时,应当取得其监护人的同意并提供未成年人本人居民身份证号码用于真实身份信息核验规定,同时要求互联网用户账号服务平台应当采取复合验证等措施,对申请账号注册的互联网用户账号使用者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居民身份证号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真实身份信息认证,提高认证准确率;互联网用户账号服务平台应当建立账号名称信息动态核验巡查制度,对存量账号的名称信息进行合法合规性、真实性核验,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应当暂停提供服务并通知用户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应当终止提供服务等。

“实名制下应当完善的环境条件,必须毫不含糊地完善起来,不能以为一实名,问题就会完全解决了。”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和静钧撰文指出,网络账号实名制是个好东西,但也是易碎品。

趋严的网络实名制

而在网络安全法实施之前,司法实践中关于涉及网络实名制的判例较少,且由于相关规定层级较低,互联网用户账号服务平台的主体责任并不明确。

在法治周末记者另行查阅到的姚海鹰与济南燎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燎原公司)名誉权纠纷上诉案((2017)鲁01民终2478号)中,一审法院认为案中涉及的《调查姚海鹰,为何没人管》一文发布于《规定》施行之前,当时并没有关于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的相关规定,故济南燎原公司允许网络用户“两党独裁”以化名注册的行为并无不当。

在《规定》施行后,济南燎原公司未能采取相应措施对城市论坛中已经注册的网络用户进行实名认证,存在管理上的疏漏,但考虑到《规定》仅为部门规范性文件而非法律法规,故该管理疏漏并不能作为认定济南燎原公司承担民事侵权责任的依据。济南燎原公司未能提供网络用户“两党独裁”真实身份信息是因该用户未能实名注册,故济南燎原公司的行为并不属于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相关信息。此后,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经二审后,维持原判。

而随着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伴随网络实名制争议的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等网络监管法治化提升,伴随网络清朗等治理运动,对网络实名制的司法实践也在加强。

记者以“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管理规定”“第五条”为关键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进行检索,发现至少141篇相关裁判文书,2020年相关判例大幅上升,除2016年的3篇和2019年的1篇外,2020年为131篇,2021年为6篇。

在2021年发布的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苗富华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2020)豫14知民终46号中,关于腾讯公司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就已与上述判例不同。

一审法院认为,根据网络安全法第24条、《规定》第5条第1款的规定,尽管腾讯公司辩称其仅为提供信息存储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案涉视频由网络用户自行编辑、上传,其不具有明知或应知的过错,但未能提供相应的网络用户实名信息,故应认定为腾讯公司实施了提供案涉侵权视频的行为,构成侵权。

河南省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定,腾讯公司未按照网络安全法第24条和其运营的腾讯视频网站发布的《腾讯视频上传服务规则》第6条的规定要求该网络用户进行实名认证,无法提供该网络用户的身份信息或有效联系方式,致使苗富华无法确定该网络用户的身份信息并向该网络用户主张侵权责任,腾讯公司对此存在过错,应认定其构成侵权。因此即使腾讯公司提供的仅是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依法仍应承担本案的侵权责任。

“网络运行环境和法治环境的巨大变革自然会投射到网络监管的各个领域。”在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李怀胜看来,现行的《规定》自2015年3月1日施行以来,我国的网络运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法治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于此,修订完善《规定》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责编:王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