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中药】【中医百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vgr50功效 三七【中药】【中医百科】

三七【中药】【中医百科】

2024-01-17 12: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七 1 #

三七2 1 #

三七3 1 # 名称

Notoginseng

山漆、金不换、血参、人参三七、佛手山漆、参三七、田七、滇三七

山漆 金不换 人参三七 佛手山漆 参三七 田七 滇三七 汉三七 旱三七 田三七 田漆 滇七 三七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notoginseng (Burk.) Hoo et Tseng [P. sanchi Hoo]的块根。

【采收和储藏】

一般种植4年收获,8-9月收获的称春七,质量好,产量高,11月收获的称冬七,质量差,产是低。挖起的块根,洗净泥土,按大小放置,日晒或火烘(36-38℃)2-3d,约六成干时,将支根,须根,根茎分别剪下,再分别进行日晒或火烘2-3d,进行揉搓或放入转筒中滚动,使其互相摩擦,拿出再晒或烘,反复4-5次,最后1次可加些龙须草或青小豆,直至块根光滑圆整,干透即得。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30-60cm。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cm,直径约1-3cm,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茎直立,近于圆柱形;光滑无毛,绿色或带多数紫色细纵条纹。掌伏复叶,3-4枚轮生于茎端;叶柄细长,表面无毛;小叶3-7枚;小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约5-14cm,宽2-5cm,中央数片较大,最下2片最小,先端长尖,基部近圆形或两侧不相称,边缘有细锯齿,齿端偶具小刺毛,表面沿脉有细刺毛,有时两面均近于无毛;具小叶柄。总花梗从茎端叶柄中央抽出,直立,长20-30cm;伞形花序单独顶生,直径约3cm;花多数,两性,有时单性花和两性花共存;小花梗细短,基部具有鳞片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通常5齿裂;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黄绿色;雄蕊5,花药椭圆形,药背着生,内向纵裂,花丝线形;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住2枚,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核果浆果状,近于肾形,长约6-9mm;嫩时绿色。熟时红色,种子1-3颗,球形,种皮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野生于山坡丛林下,今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披、土丘缓坡上或人工荫棚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野生者已少见,多为栽培。 性味

甘微苦,温。

性状

干燥的根,呈不规则类圆柱形或纺锤形,长约3~5厘米,直径约0.3~3厘米,顶端有根茎残基。外表灰黄色或棕黑色,有光泽,具断续的纵皱纹,及横向隆起之皮孔,并有支根的断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木部与皮部常分离,皮部黄色、灰色或棕黑色,本部角质光滑,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先苦而后微甜。以个大坚实、体重皮细、断面棕黑色、无裂痕者为佳。筋条、剪口及绒根大多不饱满而有较多的纵皱,并带有灰黄色的栓皮。易折断,断面颗粒状或角质状。

三七的效果 功效

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的块根。 主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

经脉

入肝经、胃经、大肠经。

主治

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

①《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②《玉揪药解》: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射,一切新血皆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研末,1~3g;或入丸、散。 外用:适理,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注意禁忌

孕妇忌服。

三七的药方 ①治吐血,衄血:山漆一钱,自嚼,米汤送下。(《濒湖集简方》) ②治吐血:鸡蛋一枚,打开,和三七末一钱,藕汁一小杯,陈酒半小杯,隔汤炖熟食之。(《同寿录》) ③治咳血,兼治吐衄,理瘀血及二便下血:花蕊石三钱(煅存性),三七二钱,血余一钱(煅存性)。共研细末。分两次,开水送服。(《医学衷中参西录》化血丹) ④治赤痢血痢 三七三钱。研末,米泔水调服。(《濒湖集简方》) ⑤治大肠下血 三七研末,同淡白酒调一二钱服。加五分入四物汤亦可。(《濒湖集简方》) ⑥治产后血多 山漆研末,米汤送服一钱。(《濒湖集简方》) ⑦治赤眼,十分重者:三七根磨汁涂四围。(《濒湖集简方》) ⑧治刀伤,收口:好龙骨、象皮、血竭、三七、乳香、没药、降香末各等分。为末,温酒下。或掺上。(《纲目拾遗》七宝散) ⑨止血:三七、白蜡、乳香、降香、血竭、五倍子、牡蛎各等分。不经火,为末。敷之。(《回生集》军门止血方) ⑩治无名痈肿,疼痛不止:山漆磨米醋调涂。已破者,研末干涂。(《纲目》) ⑾吐血、务血不止。用三七一钱,口嚼烂,米汤送下。 ⑿重度赤眼。用三七根磨汁,涂眼睛周围,很见效。 ⒀虎咬虫伤。用三七研细,每服三钱,米汤送下。另取三七嚼涂伤处。 ⒁治男妇血淋 用三七一钱,灯心草、姜汤送下。(《医便》) ⒂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三七粉12g,白及9g,海螵蛸3g。共为细末,日服3次,每次3g,开水送服。(《曲靖专区中草药手册》) ⒃治妇人血崩 量年远近,研三七末一钱,用淡白酒或米汤调服。(《医便》) ⒄治痛经 田七末2~3g,经前或经行痛时,温开水送服。(《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3):21) ⒅治妇人产后败血作疼 三七一钱或五分,研末,艾叶煎汤、或老酒送下;自嚼亦可。(《医便》) ⒆治妇人赤白带下 每服三七一钱,研末,温酒送下。(《医便》) ⒇治冠心病心绞痛 ㈠三七粉0.45g,吞服,每天5次,重症加倍。(《浙江药用植物志》) ㈡三七、人参等分为末,每服1.5g,日服2次。(《四川中药志》1982年) ㈢参三七粉1.5g,珍珠粉0.3g,川贝母粉3g。混匀,日分2次服。(《中医杂志》1984,(11):10) (21)治男妇心气疼痛 量年久近,三七二钱或一钱为末,温酒调下,或自嚼酒下。(《医便》) (22)治风湿性心脏病 生三七粉1g,点酒为引,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云南中草药选》) (23)治风湿关节炎 三七15g,八角枫根6g,枫荷梨根21g。煎水2次服。(江西《草药手册》) (24)治男妇被打伤,青肿不消 三七一钱,嚼细,涂患处即消。(《医便》) (25)治跌打内伤 三七末15g,与活螃蟹共捣烂,冲热酒温服。(《广西民族药简编》) (26)治慢性前列腺炎 三七粉3g,隔日1次,白开水送下。(《河南中医》1985,(3):27) (27)治浅层静脉炎 三七粉2g,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中医药研究》1990,(3):41) (28)治血虚头晕 三七3g,研细末;鸽子一只,去内脏,药粉装肚,蒸吃。 (29)治气血虚弱 三七3g,土人参6g。研细末,蒸肉饼吃。(25~26方均出自《曲靖专区中草药手册》) (30)治寻常疣,术后肠粘连及瘢痕疙瘩 三七粉 10~15g。每服1~1.5g,每日2次,白开水送服。(《中医杂志》1983,(1):78)

【食疗方】

1.鱼鳔田七方

黄花鱼鳔适量、三七末3克、黄酒适量,黄花鱼鳔用香油炸脆,压碎为末,每次5克,与田七末一同用黄酒冲服。每天1剂,连服15~20剂为1疗程。

本方可用于食道癌患者之血瘀内结型。

2.鸡蛋三七汤

三七末3克,鸡蛋1只。藕汁1小杯,料酒半小杯。鸡蛋打入碗内,加入三七末、藕汁、料酒,搅匀,加水搅拌稀释,放锅内隔水炖熟。当点心食用。

功效:补血活血止血。主治血虚血瘀所致的吐血衄血、血色紫、夹血块等。

3.灵芝三七饮

灵芝15g,三七粉4g。将灵芝洗净,放入砂锅,加清水适量,浸泡2小时,煎煮60分钟,取汤送服2g三七粉。锅中再加清水适量,煎煮40分钟,送服剩下的2g三七粉。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效:益养心,活血能脉。主治心虚夹瘀所致的心悸心痛、形寒肢冷、唇舌发紫、脉涩或结代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