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确认后要不要参加校测?能否不参加校考?一文解决家长疑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catti报名了可以不去考吗 强基计划确认后要不要参加校测?能否不参加校考?一文解决家长疑问

强基计划确认后要不要参加校测?能否不参加校考?一文解决家长疑问

2024-06-26 17: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导读: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即将公布,不确认将视为放弃强基计划,失去入围校测的资格。但有一些考生对于是否要报考强基计划还是迷茫的,甚至有学生在已经签署了确认考试同意书的情况下,选择不去参加校测,这样的方法是否可行?强基计划是否值得报考?今天我们从家长关注的几个问题来一一解答。

一、强基计划被录取后可以不去上学吗?

不可以。强基计划是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为国选材的特殊性造就了它录取规则的优先级。强基计划的录取是在所有批次之前的,一旦录取就没办法在参加后续批次录取了,也就是说只要被强基计划高校录取就不能选择其他大学或途径了,除非放弃本次升学机会,选择复读明年继续参加高考。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强基计划的校测确认至关重要,校测确认是考生最后一次放弃强基计划的机会,所以一定要想清楚是否要参加强基计划的后续选拔。对于这次高考分值有优势,并且不喜欢强基计划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在确认环节选择放弃强基计划校测选拔。

二、强基计划已经确认考试了,可以不去参加校测吗?

考生签订参加考核承诺书则代表考生会去参加后续选拔,高校会在此名单的基础上根据高考成绩确定最终能够入围的名单。且强基入围的学生人数都是有名额限制的,如果考生确认考试而不去参加会导致名额浪费,让真正有需求的考生失去机会。

从学生维度去考虑不去参加校测,则意味着校测的分数为0,基本上不会被录取。但是需要注意这种行为对考生有一定的影响,各高校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对于确认参加我校考核后又无故放弃的考生,我校将通报生源省份考试招生机构并如实记入诚信档案”。不过根据往年录取情况来看,该项处罚落实得还不明确,2020-2022年有一些同学出分后,发现高考分数高于强基计划报考院校的往年录取分,虽然确认了参加校测,但选择不参加校测,被本科批次正常录取,未看出对高考录取有直接影响。

对于报考强基计划招生的考生来说,考前确认环节起到了约束作用,对于想以强基计划招生作为备选的考生来说,无疑是封住了退路。不做确认,等于没有报名,即使入围也没有了被录取的机会;如果确认后放弃校测,则会对之后的高考志愿录取产生一定影响。所以还是建议已经确认考试的学生,要按学校要求去参加,如果确实是特殊的原因不能参加的,一定要尽可能跟招办沟通说明情况。并且即使参加校测也不意味着能被录取,还要看高考和校测成绩综合评优。

家长和考生有相关顾虑根本还是在于对强基计划不了解。没有下定决心是否要报考,看下这些是否能解决你的疑问。

1、强基计划都是基础学科?

很多家长印象中强基计划都为基础学科,但今年强基计划在招生专业方面有所拓展,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飞行器动力工程这一“重磅”专业,西北工业大学新增航空航天类,北京理工大学新增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厦门大学新增化学测量学与技术。“今年新增的招生专业加入了几个新兴交叉学科,这是国家在战略层面的调整,一方面是直接服务于国家重大科技发展的关键领域,如航空航天、智能科技、国家安全等领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基础学科底子扎实。这种调整有利于人才的快速成长。”所以强基计划并不只是基础学科。

2、已经选择基础学科,后期真的只学基础吗?

当然不是,强基计划是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培养要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以基础学科为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也就是说在研究生阶段学生可以重新选择深造方向。

3、强基计划可以转专业吗?

强基计划一般不允许主动转专业,它并不是进入名校其他专业的跳板。但是强基计划有动态进出机制,可能有同学客观上不适合‘强基计划’的培养,会被分流出来;也可能有同学主观上不愿意再接受强基模式的培养,不愿意进行本硕博培养方式想主动分流出来。这些学生会退出强基计划专业,分流到学校的普通专业中。

4、“强基”专业就业前景解读

数学类专业

覆盖多个热门领域

强基计划开放招生的数学类专业主要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类,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是基础学科,信息与计算数学、数理基础科学属于交叉学科。

1、培养方向

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国家安全、国防军工、先进制造领域,服务于人工智能基础理论、高性能计算、反问题与图像、大数据概率统计计划、密码学、系统控制与优化等方向,致力于培养“数理基础坚实、实践能力突出、专业思维宽广、综合素养深厚”的高层次创新型数学拔尖领军人才。

2、专业前景

社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无论是进行理论研究、科研数据分析、软件开发还是从事金融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通讯工程、建筑设计等行业,都离不开相关的数学专业知识。而且应用面也极其广泛,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科技、教育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教学;在IT行业从事信息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也可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

物理类专业

颇受金融类专业、考研青睐强基计划开放招生的物理类专业主要有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两类。

1、培养方向

聚焦未来空间科学与应用中的国际前沿问题及国防技术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服务于智能科技量子信息技术、聚变能源、核科学与工程、智能光电、量子材料等方向,致力于培养从事物理学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各类领军人才。

2、专业前景

物理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很多同学会选择考研或出国深造,深造的专业大部分为物理学相关专业。

就业也是很有优势,职业分布一般在:高校、国防部门、科研机构等从事教学研究及相关科研管理工作或是企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

化学类专业

实验室里不断创造辉煌

强基计划开放招生的化学类专业主要就是化学专业,属于基础学科专业。

1、培养方向

聚焦先进制造、新材料、新工艺、智能科技、人工智能,服务于绿色合成化学、能源环境催化、功能材料化学、人工智能化学等方向,致力于培养从事化学基础研究和重要功能材料研发的“理工复合型”领军人才。

2、专业前景

以北京大学为例,化学专业出国率接近50%,保研率35%,出国和保研的大多数从事化学科研与化学相关的行业。化学专业毕业后可从事医药、生物、教育、石油、化工等行业工作,就业职位包括化验员、研发工程师、实验员、化学分析员、化学教师、销售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等。同时还可以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精细化学设计合成与分析和能源材料化学领域的理论研究、产品开发、教学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生物类专业

学历要求高,教师/研发就业多强基计划开放招生的生物类专业主要有生物科学、生技术、生态学3类,和医学专业类似,生物专业也可能做动物解剖实验,同学们要有心理准备哦!

1、培养方向

聚焦疾病预防、生物化工产业、新材料、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服务于细胞稳态、神经生物学、生物信息与计算生物学、极端环境与适应、生态学基础理论、生态治理与管理、碳中和与绿色能源等方向。

2、专业前景

毕业生可以到工业、医药、食品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比较热门的就三个:一是初高中生物老师,二是对口研发,三是到大城市的知名生物医药企业任职。还可以到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但一般学历要求高,需要读完博士,这也恰恰是符合强基计划本硕博衔接式的理念。

工科类专业

跨专业就业不简单强基计划开放招生的工科类专业主要有核工程与核技术、工程力学2种。其中工程力学主要是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问题,核工程与核技术主要是从事核工程、核技术的实验研究、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等。

1、工程力学

本科就业偏向土建方向,跟土木工程有一定相似性,本科毕业生就业可到土木水利、机械控制、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和工程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等工作,还可从事教育工作。

2、核工程与核技术

就业单位除了传统的和科技、核工程部门、主要集中在于近代物理技术和IT密切相关的部门,例如去核电站从事核电仪器设备行业的对口工作。而读研比较热门的是核电和热动两个方向。

3、航空航天类

毕业生可进入航空航天系统内的科研院所,从事设计、制造、研发、管理等工作。如飞机制造集团、中国航天航空集团下属的航天一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二院(地空导弹研究院)、航天三院(飞航导弹研究院)、航天五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十多家研究院、数十个科研基地及上百个加工制造厂都是对口单位。由于航空航天科技工业是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高技术领域,其技术成果早已不仅仅应用于飞机或航天飞船上,正逐渐向电子、机械、汽车、通信、气象、能源、探测等领域渗透。也就是说,航空航天专业的学生除了面向航空航天系统内就业外,可以到其他领域工作。

历史类专业

就业出路其实没那么局限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历史学,作为社会学领域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对应着“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1、培养方向

主要在敦煌学与丝路文明、全球视野下的文明互鉴、中国文化与东亚文化等方向。

2、专业前景

历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也可以进入各级党政机关、教育单位、新闻出版和文化事业等部门从事管理和专业工作。世界史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外文翻译、中小学教学和研究、政府部门外事办等工作。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可以从事考古勘探,文物鉴定,博物馆管理等工作。

汉语言文学

出版/编辑/教师/机关事业单位...就业选择多样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语言文字学、考古学、古文献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古文字往往与出土文献相关,主要涉及从商到秦汉的出土文字材料。

1、培养方向

古文字学、汉语词汇史、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经学与小说等方面。

2、专业前景

基础教育教师、IB课程的人文课程教师、媒体出版单位的古文字的编辑、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单位从事编辑写作、文秘行政、文案策划、海外孔子学院教学、新闻文艺出版、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及文化等。

哲学专业

理科生慎报,公务员是一大考量该专业属于哲学大类,哲学类,主要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选修课等几类。

1、培养方向

聚焦在国学、古典文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家治理、国际问题等领域,服务于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外优秀思想文化、哲学与时代问题等方面。

2、专业前景

哲学系毕业生分布都比较广泛,其主要就业方向有:

公务员。毕业生可在国家、省、市等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或文字性工作,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具有很大的优势。

文教事业或新闻出版部门。除公务员外,该专业毕业生还可到学校、科研单位或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研究性、采编类工作,但这些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等条件要求较高。

各类企业等。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可到企业的党办、文秘、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部门从事各类实际工作。

基础医学

下个医药发明也许出自你手

基础医学属于医学门类之中的其中一个一级学科,学生时期主要就是搞科研、做实验。

1、培养方向

聚焦基础医学领域,服务于感染与免疫学、分子肿瘤学、衰老与再生医学、脑医学等方向。

2、专业前景

毕业后去各个研究所做科研工作,也有些同学会选择出国留学深造,尤其是美、德国家,留在国外或者回国继续做科研。

可以留在学校做老师,从事教学工作,可以去医药公司做药品研制或者做医药代表,这种只要做出成绩,薪酬就不用愁的。

医学专业大多都是八年制,深造也是医学类专业的常态。一般学基础的出国的较多,出国很有前景的。

二、"强基"热门专业招生院校一览

手工整理,如有错误之处,以简章为准。

历史学类

(1)历史学类(3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包含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2)历史学(12所)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

(3)考古学类(1所)

北京大学

哲学类

(1)哲学类(2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2)哲学(16所)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汉语言文学类

(1)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14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

(2)古文字学(1所)

吉林大学

数学类

(1)数学类(8所)

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厦门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2)数学与应用数学(23所)

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

(3)信息与计算科学(3所)

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

(4)数理基础科学(1所)

清华大学

物理学类

(1)物理学类(4所)

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含物理学、应用物理学)、西安交通大学

(2)物理学(18所)

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

(3)应用物理学(9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化学类

(1)化学类(5所)

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含化学)、厦门大学(化学、能源化学、化学生物学、化学测量学与技术)、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2)化学(18所)

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

(3)应用化学(4所)

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4)化学生物学(1所)

清华大学

生物科学类

(1)生物科学类(3所)

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厦门大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2)生物科学(18所)

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

(3)生物技术(3所)

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4)生态学(2所)

浙江大学、中山大学

(5)生物医学科学(1所)

山东大学

力学类

(1)力学类(2所)

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含理论与应用力学)

(2)工程力学(10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3)理论与应用力学(2所)

清华大学、中山大学

基础医学类

(1)基础医学(7所)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

(2)生物医学科学(1所)

上海交通大学

工学类

(1)核工程类(1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含核工程与核技术)

(2)核工程与核技术(2所)

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3)飞行器动力工程(1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航空航天类(1所)

西北工业大学

(5)智能无人系统技术(1所)

北京理工大学

(6)自动化(1所)

东北大学

农学类

(1)生物育种科学(1所)

中国农业大学

(2)种子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1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动物科学(生物育种)(1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PART

02

39所高校“强基”专业实力分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