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天才的社会风俗画大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莫泊桑是哪个时期的 莫泊桑,天才的社会风俗画大师

莫泊桑,天才的社会风俗画大师

2024-06-29 17: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莫泊桑不但是天才的社会风俗画大师,而且是奇幻文学的高手。不少法国大作家写过奇幻作品。前人极尽奇思幻想之能事,要创新谈何容易。莫泊桑以他对奇幻事物异乎常人的敏感,和他善于把奇幻嵌入现实的独特才能,为奇幻文学别开生面。《谁知道呢?》是莫泊桑的一篇奇幻小说力作。主人公“我”喜爱避世独居,一天晚上外出归来,他发现住房里大大小小的家具鱼贯而出,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将此事告诉医生,医生劝他去旅游散心。他远游数国后返回法国,在鲁昂街头漫步,忽在一古董店发现他失去的家具,即刻报警。疑凶尚未归案,仆人急信告知,所失家具一夜间回归原处。最终主人公进了精神病院。

《奥尔拉》是世界奇幻文学的一朵奇葩。它以日记形式,记叙了“我”与一个不可见的存在苦苦纠缠的过程。莫泊桑的《米斯蒂》《珂珂特小姐》《在河上》《催眠椅》《他?》等奇幻作品,也都独出心裁,各具特色。《奥尔拉》发表后,回应舆论的疑问,莫泊桑曾多方表白“我没有疯”。但他后来确因疯狂进了精神病院,在那里结束了短暂的生命。他的一些奇幻文学作品,奇幻而又真实,疯狂而又清醒,仿佛就是他自身病况的陈述。这是奇幻文学的一个罕见的特例,令人在赞赏之余,不禁扼腕兴叹。

莫泊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一生》,虽然发表于一八八三年,它的写作却早就开始。当时他从海军部调到了公共教育部,工作繁忙。《羊脂球》一鸣惊人后,他重点转向中短篇小说的写作。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是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需要反复研磨。现存七份手稿表明,《一生》在成书过程中至少七易其稿,堪称莫泊桑的呕心沥血之作。《一生》的故事还是发生在莫泊桑熟悉的家乡诺曼底。在修道院过了五年幽闭的生活以后,沃德男爵十七岁的女儿约娜回家,满怀美好的希望,准备尝一尝人生的幸福。她遇见殷勤的青年于连,三个月后便和他结了婚。但她不久就发现丈夫吝啬、自私而又粗暴。尤有甚者,于连奸污女仆罗莎丽,致其生下了私生子。约娜连遭伤害,儿子保尔的诞生给了她慰藉。她全身心地投入母爱,丈夫与邻居福尔维尔伯爵夫人发生奸情也听之任之;后来福尔维尔把这对私通的人推下悬崖摔死,她也无动于衷。保尔十五岁被送往外地上学以后,胡作非为。约娜为他卖掉了家产白杨山庄,还收留了他和一个妓女生下的女孩。

《一生》问世后,在法国受到广泛热烈的好评。保尔·阿莱克西指出:“这是些到处和每天都发生的事,但是这却让你心情激动,因为它富于人情味。每个妇女都会看出自己曾或多或少有过约娜的遭遇,找到自己的感情,特别地感同身受。”

在遥远的俄罗斯,托尔斯泰读了《一生》,深受感动,称赞“这部小说的全部事件和人物写得这样生动,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并进一步指出:“但还不止是这一切都写得生动美妙,而是在这一切之中都有着一个衷心的感人的音调,让读者不由自主地受到感动。读者能感觉到作者爱着这个女性,不是爱她的外表,而是爱她的心灵,她的内在美,怜恤她,为她受苦。”

莫泊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漂亮朋友》,从一八八四年八月动笔,五个月后就完稿。

《漂亮朋友》的时代背景比《一生》向后推移了半个世纪,把读者带进了拿破仑三世倒台后,一八七○年建立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漂亮朋友》写的是青年野心家杜洛华在短短三年里飞黄腾达的发迹史。他文化平庸,但外表漂亮、野心勃勃。他一无所长,但善于诱惑女人,构筑攀登的阶梯。友人福雷斯蒂埃把他引入报界,他却给他带上绿帽子。福雷斯蒂埃死后,他娶了其妻玛德莱纳,靠她养活,却又故作清高。他平分了玛德莱纳情夫的遗产,又安排捉奸,逼她离婚。他对《法兰西生活报》社长瓦尔特俯首听命,后者任他为总编,他却让瓦尔特夫人做了他的情妇。瓦尔特夫人帮他在交易所赚了大钱,他却觊觎瓦尔特家的巨大财富,诱拐他们的女儿,成了他们的“合法”继承人。他下一步目标是议员和部长的位子,而且谁也不怀疑他无往而不胜。

为了向上爬,杜洛华无所不用其极而又所向披靡,称得上历来文学家笔下最“纯粹”、最“成功”的个人野心家的典型。斯丹达尔《红与黑》中的野心家于连,代表着不甘被埋没的平民知识精英。而杜洛华只代表他自己。正因如此,于连无法融入贵族资产阶级,也不为他们所容,终于人头落地。而杜洛华则甘愿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博得他们的赏识,前途无量。

不仅如此,莫泊桑又令人信服地表明,杜洛华这个野心家绝非无本之木,是那个掌握了政权、拥有巨额财富、无恶不作的统治集团的“榜样”激化了他的野心,教唆他胆大妄为。他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和莫泊桑以往的中短篇和长篇小说一样,《皮埃尔和让》依然是一部充分意义上的社会风俗小说,表现了金钱、亲情、爱情、家庭关系的复杂纠葛。情节围绕着皮埃尔与恶魔的搏斗展开,先是嫉妒弟弟的恶魔,继而是怨恨母亲的恶魔,最后是伤害别人的恶魔。他的良知在一次次搏斗中失败,也一次次经受了后悔的折磨。他的母亲固然痛苦,但最苦的还是他本人。他的心路历程被写得曲折而又细腻,同时又合乎逻辑。皮埃尔犹如一个现代哈姆雷特,尽管结局不是悲剧,而是苦涩。这部新作问世后获得一致好评,甚至被一些评论家视为莫泊桑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莫泊桑此后的两部长篇小说《如死一般强》和《我们的心》,是一八八八年至一八九○年间,他病情不断加重、四处求医的过程中,以惊人的毅力先后完成的。场景又回到资产阶级上层社会,题材又集中到爱情生活。

《如死一般强》中的伯爵夫人安妮,丈夫热衷政治,她生活孤寂。在为她画像的过程中,小有成就的画家奥利维埃被她的美貌深深吸引。安妮也接受了他的爱,成了他的情妇。岁月流逝,安妮的女儿安奈特结束了在乡间由祖母陪伴的少女生活,回到母亲身边。安奈特同画像上的母亲一样美,只是母亲安妮风华不再。奥利维埃在安奈特身上找到了当年的爱人,为之陶醉。不过他明知这是无望的爱。他在车祸中受了致命重伤,并不怨尤,而把这看做命运的安排。小说中的安妮真心地爱奥利维埃。后者的爱转移到女儿身上,但他追寻的仍旧是昔日的母亲。小说对奥利维埃和安妮之间由于时间推移和人物错位而产生的复杂爱情心理做了精细的描述。

《我们的心》的女主人公,丧偶的米歇尔·德·比尔纳,聪明美丽,因为有过不幸的婚姻,誓不再嫁。她在自家沙龙里接待各界名流,以被他们追慕为乐,但又让他们无法如愿。青年文人安德烈对她一见倾心,每天给她写情书。她终于动心,在一次旅游中委身于他。但米歇尔回巴黎后便和他若即若离。安德烈倍感痛苦,避居枫丹白露附近的蒙蒂尼。在那里,他获得年轻旅店女侍伊萨贝尔的爱。可他却忘不了米歇尔,最后带着伊萨贝尔返回巴黎。伊萨贝尔的纯真的爱,米歇尔的魅力,他兼而享之。似乎只有在这分裂的状态,他才能获得完整的爱情。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风尚,不同的恋爱观。对爱情的描写,中世纪强调忠诚,十七世纪强调美德,十八世纪强调理性,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浪漫主义强调激情,而自然主义则强调本能。在《如死一般强》和《我们的心》中,莫泊桑精心勾画了与当时社会和文化氛围相应的爱情观的几种不同类型。

莫泊桑在长篇小说方面屡试不爽的成就,表明他不但是中短篇小说的大师,同时也是长篇小说的巨匠,他是不折不扣的长中短篇小说创作均达到卓越成就的全才。

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大多写的是农民、小职员、小市民、孤儿、流浪汉、妓女等下层的小人物,而他的长篇小说则主要写的是上层社会:大资产者、贵族、高官、议员、报业巨头、游走于贵妇沙龙的社会名流。《羊脂球》发表的一八八○年,就好像一个分水岭:此前的诺曼底城乡生活和在巴黎做小公务员的经历,成为他整个中短篇小说创作的生活基础和灵感来源;而一夜成名后的地位改变,让他踏入了上层社会,得以洞察他们的行为于台前幕后,成为他的长篇小说创作的生活基础和灵感来源。两段区别鲜明的经历,天造地设般地分别产生出中短篇和长篇两种不同体裁的小说;反映下层社会和上层社会的两种风俗画,互为补充和对照,构成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完整、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会风俗画卷。

原标题:《莫泊桑,天才的社会风俗画大师》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