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科技创新暨奖励大会我校获奖代表感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科学实验获奖感言 黑龙江省科技创新暨奖励大会我校获奖代表感言

黑龙江省科技创新暨奖励大会我校获奖代表感言

2024-06-30 00: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黑龙江省科技创新暨奖励大会我校获奖代表感言

  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官微

  编者按

  9月8日上午,黑龙江省科技创新暨奖励大会在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省委副书记、省长胡昌升讲话,省政协主席黄建盛出席,省委副书记陈海波主持。徐建国宣读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2020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8项获奖成果。我校5个项目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创学校历史新高,10个项目获得二等奖,1个项目获得三等奖,再创佳绩。

  我校一等奖获得者付强教授、江连洲教授、单安山教授、王振华教授作为获奖代表参加表彰大会,上台领奖。获奖代表于会后接受校宣传部采访,介绍了获奖项目,表达了以此次获得奖励为契机,在今后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再接再厉、更好的服务我省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江连洲

  食品学院教授、博导

  所获奖项:

  2020年度省科技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高科技绝活儿:

  “大豆蛋白质结构解析与柔性化加工理论创新及应用”成果,率先解析出大豆油脂体蛋白质分子结构,首次提出植物蛋白质柔性化加工理论概念,为实现大豆蛋白质绿色加工和高值化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多家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获奖感言:

  本次获奖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下,历经10年取得的成果。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致力于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我省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单安山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导

  所获奖项:

  2020年度省科技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高科技绝活儿:

  “饲用型抗菌肽构效关系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饲用型抗菌肽的构效关系,解决了饲用型抗菌肽构效关系理论难题,突破了饲用技术瓶颈,联通了从研发到饲用各环节,获得了高效、安全、靶向、抗酶解抗菌肽,推动了抗菌肽替代饲用抗生素的进程,对实现饲料替抗,保证畜产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

  获奖感言:

  此次获奖既是对团队科研成果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团队未来发展的激励。获奖后,我将变荣誉为动力,带领团队继续开展饲用抗生素替代产品研发、推广与应用,从饲料源头保障畜产品安全及人体健康,为黑龙江省畜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王金武

  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所获奖项:

  2020年度省科技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高科技绝活儿:

  “水稻秸秆整株全量翻埋还田关键技术及装备”成果,提出了水稻秸秆整株全量翻埋还田理论、方法与技术,建立了水稻秸秆还田培肥地力保护性作业模式及标准,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系列关键部件及机具,形成了系列化产品并应用推广,实现了农艺农机高度融合,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加速了农机装备新产品应用推广。

  获奖感言:

  十分感谢省政府、省科技厅及省农业农村厅,尤其是学校给予团队长期大力的支持。未来,将立足于黑龙江省“黑土粮仓”战略地位,以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黑土资源和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围绕寒地粮食作物机械化智能化生产薄弱环节,开展黑土耕地质量保护与肥效提升关键技术研究,推动装备升级换代和行业科技创新,助力“耕地增肥、天空变蓝”,此“柴”变彼“财”,为让中国人饭碗装更多“龙江粮”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付强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所获奖项:

  2020年度省科技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高科技绝活儿:

  “寒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构建了寒区水资源高效利用理论创新与实践综合技术体系,攻克了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的水资源“瓶颈”问题。该成果在全省40余个大中型灌区得到了推广和应用,能够提高寒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民增产和增收,增强寒区水工建筑物对冻害的防御能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保障黑龙江省粮食安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了重大科技支撑。

  获奖感言: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作为一名水利人,我将继续推进寒区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破解寒区农业发展瓶颈,为黑龙江省大农业的用水需求建言献策。

  王振华

  农学院教授、博导

  所获奖项:

  2020年度省科技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高科技绝活儿:

  “早熟、高产、优质、耐密玉米新品种东农254的选育与推广”成果,创制了玉米定向精确育种新方法,育成的玉米新品种,具有机收籽粒含水量低、淀粉含量高、产量高和耐密等特点,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肃等地区累计推广2042.2万亩,增加效益29.22亿元。

  获奖感言:

  今后将针对种业“卡脖子”技术,创建早熟优异玉米新种质,进而选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优质安全、适合机械化的玉米新品种,满足我省成为农业现代化排头兵和农业产业发展对于玉米品种的需求。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