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迟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旅顺博物馆分馆 行道迟迟

行道迟迟

2024-06-30 21: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行旅图兴盛于北宋,多是以旅途中人的视角,以写实的笔墨表现自然山川的壮美。画家游历写生,耳濡目染,对行旅的艰辛深有感触。行旅图的流行,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状态,使人口和货物的流动更加便利;其次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举制度的成熟,促使更多的人——官员、学子、僧侣、商旅等踏上旅途;特别是山水画笔墨艺术的成熟,使描绘自然山水时更得心应手,而不是“功倍愈拙,不胜其色”。

戴进的山水画主要渊源于南宋院体,采用边角构图、虬曲修长的拖枝松和劲健的斧劈皴等。此图则取法北宋,采用全景构图,大量留白,山石多用淡墨勾皴,线条较柔软盘曲,表现阴郁的天空下被积雪覆盖的峰峦丘壑,荒寒苍茫。《林泉高致》中讲“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雪山行旅图》真让人产生翳塞和枯寂的意趣。

明 张路 山行落帽图

— 天津博物馆藏品 —

张路

张路(约1464-1538)是明代中期浙派中的一名健将,字天驰,号平山,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擅画山水人物,受戴进和吴伟影响,作品有粗细两种风格。其粗笔写意山水师吴伟,但更豪放纵恣,水墨淋漓,笔迹草草,遒劲有力。

山行落帽图

《山行落帽图》为绢本设色,纵115厘米,横80厘米。图中描绘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一主二仆逆风而行,笠帽被风吹落的一个瞬间,生动传神。人物衣服和须发,表现出风吹的动态。画家描写山间行旅的一个尴尬瞬间,既表现了行旅的艰辛,又传达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乐观精神,富有生活情趣。

人物所乘之驴,是行旅图中的典型文化符号。在文学中称为“蹇驴”,即跛脚驽弱的驴。相比于马的矫健善奔,驴瘦小笨拙,但耐力强,善走山路。古代诗人常在诗中提及“蹇驴”,是人在困顿失意时的隐喻。苏轼曾在《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写道:“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驴也常被诗人作为坐骑出现在图画中,如黄慎曾创作《驴背诗思图》。作为背景的巨石古树,用笔粗健,用墨豪放,反映了浙派画家的典型面貌。

古往今来,离家远行都是生活中重要的事件。风霜雨雪、道路险阻,使人们行道迟迟,但也使人们有机会领略祖国的秀美风景和各地的风土人情。细心的画家用精妙的画笔,再现了他们目中的千里江山,也为我们呈现了他们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展览详情

展览名称:胸中元自有丘壑——中国古代山水画展

展览时间:2023年9月1日-12月3日

展览地点:旅顺博物馆分馆二楼临时展厅

图文 | 闫建科

排版 | 王炫壹

审核 | 宋艳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