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捕技术演进史:从咕噜姆到史莱克,CG如何打造好莱坞最赚钱电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指环王里面的咕噜是真人演的吗 动捕技术演进史:从咕噜姆到史莱克,CG如何打造好莱坞最赚钱电影

动捕技术演进史:从咕噜姆到史莱克,CG如何打造好莱坞最赚钱电影

2024-06-26 11: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动捕技术演进史:从咕噜姆到史莱克,CG如何打造好莱坞最赚钱电影?中国首部CG电影投资1.3亿,票房却为何只有区区300万?

1990年,凭《终结者1》大红的施瓦辛格曾主演了一部科幻动作片《宇宙威龙》(又名《全面回忆》,改编自菲利普·迪克的同名小说)。片中他饰演的男主经过X射线时的镜头,使用了“动作捕捉技术”,算是电影史上的第一次。

不过,这一镜头只有几秒钟,因此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直到十一年后的《指环王》,“动作捕捉技术”才真正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

2001年,由彼得·杰克逊执导的史诗巨作《指环王》横空出世。该片采用“动作捕捉技术”,创造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CG角色:咕噜姆。

负责《指环王》特效技术的,是当年以传统模型和道具为主的维塔数码。与卢卡斯的工业光魔相比,维塔数码在CG技术方面实力薄弱。

因为当时还没有非常完善的动作捕捉与真人互动表演的实时技术,咕噜姆的拍摄只得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安迪·瑟金斯穿着白色衣服与对戏演员一起表演;

第二步,在电脑中将瑟金斯擦去,替换成咕噜姆;

第三步,则让瑟金斯穿上带有反射标记的特制戏服,独自再表演一次;

第四步,将瑟金斯的面部表演数据,加载到咕噜姆的CG模型身上。

经过以上四步,咕噜姆这个“类人”角色,在CG技术辅以动捕技术的“魔力”之下宣告诞生了。

拍摄第一部《指环王》时,采用的是第一代动作捕捉技术,操作程式复杂而且受限很多。后来,拍摄第二部时,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进。

安迪·瑟金斯凭借《指环王2:双塔奇兵》中的咕噜姆一角,获得了2003年的土星奖“最佳男配角”和在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数字角色”。

“指环王”系列电影共获得国际奖项351项,其中《指环王3:国王归来》以获得11项奥斯卡金像奖的成绩与《宾虚》及《泰坦尼克号》并列成为了奥斯卡影史上获奖最多的影片。“指环王”三部曲的票房收入更是接近30亿美元。

有了《指环王》的成功,维塔数码如法炮制出了“金刚”(票房2.7亿美元)和《猿族崛起》(票房4.8亿美元)系列中的“凯撒”等CG角色形象。值得一提的是,这几个角色背后的动捕演员,都是安迪·瑟金斯。

2006年,电影特效老大哥工业光魔采用了类似的技术,创造出《加勒比海盗2》(票房10.7亿美元)里的章鱼船长。这位会弹管风琴的CG角色,给观众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CG技术给影视和游戏强国带来了近千亿美元的经济利润。就拿《玩具总动员2》来说,全球票房收入达到4.85亿美元,《泰山》的全球票房收入为4.35亿美元,《怪物史莱克》(改编自知名童书作家威廉·史泰格的同名绘本)的票房更是达到了5.29亿美元。可想而知,借助CG技术制作的电影成为了好莱坞最赚钱的电影类型。

这期间,中国似乎也追赶上了时代潮流。“环球数码”公司曾斥资1.3亿人民币,聘请了400多名动画师,历时五年,打造出了中国第一部CG电影《魔比斯环》。

制作时间之长、投资之巨、技术之先进,《魔比斯环》创下了亚洲动画电影之最。但该片在2006年上映时,仅获得300万左右的票房。相对于1.3亿的制作投入,区区300万的票房收入,简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是橘生淮北?还是强扭之瓜?1.3亿的投资,仅换来区区300万!时也?运也?还是......

好在“环球数码”凭借此项目培训了300多名员工,为中国动漫产业培养了一批难得的人才,也算是走出了中国CG影视的第一步。

延伸阅读>>>影史首个CG角色到首部全CG电影,从斯皮尔伯格到乔布斯探索了多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