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物理学网络课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单轴晶体内o光和e光的传播方向 普通物理学网络课程

普通物理学网络课程

2024-06-24 19: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如图12-60所示,P是偏振片,C是双折射晶片,光轴与晶面平行。由起偏振器P射来的偏振光垂直入射于晶面,如果入射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晶片C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则偏振光射人晶片C后,又将分成振动面互相垂直的光和e光。应该注意到,这两束光在晶片C中虽沿同一方向传播,但具有不同的速率(对于正晶体,光传播得快,e光传播得慢,对于负晶体则相反)。因此两光束透过晶片之后,两者间有一定的相位差。如果以和分别表示晶片C对这两光束的主折射率,表示晶片的厚度,表示入射单色光的波长(指真空中的波长),那么o光和e光通过晶片C所产生的相位差为             晶片中o光和e光的振幅,决定于入射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和晶片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

         ,     如果选择晶片的厚度使 ,其中k为整数,那么透过晶片C后的o光和e光仍叠加为线偏振光。可是,如果 ,那么透过晶片C的这两光束叠加后,光矢量的端点将描出椭圆轨迹,这样的光称为椭圆偏振光。如果透过晶片C后的o光和e光的振幅相等,且相位差 等于 或 ,那么,叠加后光矢量的端点将描出圆形轨迹,这样的光称为圆偏振光。 图12-60 如图12-61,从起偏振器得到的线偏振光,经过晶片后,成为两束相互之间有相位差而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光。(在相位差不等于的整数倍时,它们构成椭圆偏振光。)这两束光再经检偏振器后,两者在检偏振器的偏振化方向上的分振动是具有相干性的。因为透过偏振片的光,是由透过的线偏振光所产生的振动方向相同、振幅相等、有恒定相位差的两束相干光,因而能够产生干涉现象。由于这两束光的相位相反,所以除与晶片厚度有关的相位差 外,还有一附加的相位差,因此总相位差等于              当 或 时,干涉最强,视场最明亮,其中 。当 或 时,干涉最弱,视场变暗。     如果所用的是白光光源。对各种波长的光来讲,干涉最强和干涉最弱的条件也各不相同。当正交偏振片之间的晶片厚度为一定时,视场将出现一定的色彩,这种现象称为色偏振。 图12-61 2. 人为双折射 前面讨论的是存在于晶体中的双折射现象。有些非晶体,例如塑料、玻璃、环氧树脂等通常是各向同性的,没有双折射现象,但当它们经受胁变时,就变成各向异性而显示出双折射性质,也有些液体(如硝基苯)放在玻璃盒内,通常也没有双折射现象,但在电场的作用下,液体变成类似于晶体的物质而显示出双折射现象。这类双折射现象都是在外界条件(或人为条件)影响下产生的,所以称为人为双折射。     (1)光弹性效应     观察胁变下双折射现象所用的仪器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为两相正交的偏振片,E是非晶,S为单色光源。当E受方向的机械力F的压缩或拉伸时,E的光学性质就和以为光轴的单轴晶体相仿。因此如果的偏振化方向与(相当于光轴) 成角,则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到E时就分解成振幅相等的o光和e光,两光线的传播方向一致,但速率不同,即折射率不同。设、分别为o光和e光的折射率,实验表明,在一定的压强范围内,与压强正比,即          式中k是非晶体E的压强光学系数,视材料的性质而定。o光和e光穿过偏振片后将进行干涉。如果样品各处压强不同,将出现干涉条纹。 图12-62 (2)电光效应     有些非晶体或液体,在强大电场的作用下,显示出双折射现象,是克尔(J. Kerr)首次发现的,因此称为克尔效应。在图中,M是具有平行板电极并盛有液林(例如硝基苯)的容器,称为克尔盒。、为两相正交的偏振片,C、C'为电容器的两极板。当电源未接通时,视场是暗的,接通电源后,视场变明,这说明在电场作用下,非晶体变成了具有双折射性的物质。     如果起偏振器的偏振化方向与电场E的方向(相当于光轴)成角,则线偏振光通过液体时就分解为振幅相等的o光和e光,并以不同的速率通过液体。 实验表明,折射率之差与和光在真空中的波长成正比,因此,o光和e光在电场强度E 作用下,通过两极板间厚度为的液体层时,所产生的光程差为          式中k为克尔常量,视液体的材料而定。如果平行板间的距离为,电压为U,因,故          图12-63 如果加在克尔盒电极上的电压发生变化,则光程差也发生变化,从而使线偏振光通过克尔盒后变成扁平程度不同的椭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等,即对入射的偏振光进行调制。     此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电光效应,称为泡克尔斯(F.C.A.Pockels )效应,这效应与克尔效应不同,晶体折射率的变化与电场强度的一次方成正比,所以这种效应也叫做晶体的线性电光效应。     (3)磁致双折射效应     和电场作用下产生双折射现象相似,在强磁场的作用下,某些非晶体也能产生双折射现象,称为磁致双折射效应。其中主要有两种,发生于蒸气中的称为佛克脱(W. Voigt)效应;发生于液体中的称为科顿-穆顿(Cotton-Mouton)效应,后者比前者要强得多。     这里的实验装置和观察克尔效应所用的实验装置类似。实验观察得到,光的传播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双折射效应最为显著。设与为物质在磁场H作用下对e光和o光的折射率,则有              其中为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常量,与物质的性质和光波波长有关,这个常量很小,所以只有在强磁场作用下才可以观察到磁致双折射现象。这种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物质的分子具有永久磁矩,在磁场的作用下,分子磁矩受到了磁力的作甩,各分子对外磁场有一定的取向,使物质在宏观上有各向异性的性质,因而表现出像单轴晶体那样的双折射性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