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教研室简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培训记录表格 语言学教研室简介

语言学教研室简介

2023-10-16 04: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目前有专职教师16人,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者12人,硕士学位者4人。年龄均在50岁以下,平均年龄38岁。

语言学教研室承担了中文本科和研究生全部中文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工作,本科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等主干课程。研究生课程包括汉语语法、语言学史、训诂学、文字学、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等基础课程。同时承担了全校各外语专业“大学语文”之“汉语通识教育”课程的全部教学工作。

语言学教研室多次被评为四川外国语大学优秀教研室。所承担的主干课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和一些通识课程如“《诗经》导读”都是校级精品课程,其中古代汉语是重庆市精品课程。

语言学教研室科研成果丰硕。教研室成员先后承担过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10余项,校级课题20余项。近十年来发表论文累计达200余篇。

教研室积极开展教改工作。承担各类市级教改课题10余项,出版教材4部,专著12部。

本教研室教师:

曹保平 教 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龚  波  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李  静 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黎  楠 讲 师 (硕士)

屈梅娟 讲 师 (硕士)

申红义 教 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谭代龙 教 授 (博士,硕士生导师)

杨  梅   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周启红 讲 师 (硕士)

周文德 教 授 (博士,硕士生导师)

朱英姿 讲 师 (硕士)

黄劲伟 (博士)

李丽萍 讲 师 (博士)

魏智慧 (博士)

吴锋文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杨一姝  (博士)

个人简介

曹保平,男,江西都昌人。先后求学于九江学院、南昌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博士。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重庆市语言学理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会员、国际中国语言学会会员。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负责人,中文系副主任(分管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     主持完成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语言学视野下汉语属性词个性特点研究》等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目前主持在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利玛窦中文著译文本的语言学考察》等各类科研课题3 项。主持完成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以课型为中心的对外汉语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等各类教改革课题10余项,目前主持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海外实习基地运作模式与汉硕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出版专著2部, 在《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科学》《辞书研究》《南开语言学刊》《中国科技术语》等刊物发表《现代汉语替代现象研究》《都昌方言的变式形容词》《“演绎”的演绎》《Durkheim的变脸》等论文30余篇。  

龚波:副教授

教学:主要担任中文系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工作。

科研:主要从事汉语史研究,旁及现代汉语语法及古籍英译。

代表作:

1.从假设句的否定形式看甲骨文中的“勿”“弜”与“不”“弗”之别,《中国语文》2010年第2期。

2.古汉语假设义类词辨析,《语言学论丛》第46辑,北京:商务印书馆。

3.疑问句中“如果”与“只要”的功能差别及其解释,《汉语学习》2012年第3期。

4.空间过程中前后关系的认知策略及其在时间过程中的投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年第2期。

5.上古汉语的假设构式,《汉语史研究集刊》第14辑,成都:巴蜀书社。

6.上古汉语无标记假设句考察,《汉语史研究集刊》第17辑,成都:巴蜀书社。

7.马译《世说新语》考辨,《汉语史学报》第14辑,上海教育出版社。

8.上古汉语中的指称化谓词性结构作假设句前件及其解释,《古汉语研究》即刊。

主要科研项目:

1.上古汉语假设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2.马译《世说新语》商榷,四川外国语大学青年项目

李静,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目,参与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早期汉字中表词—意音文字的萌芽》、《汉字与文化配对——对外汉字教学新途径的探索》、《东巴文合文研究》等文章;教学中荣获四川外语学院第三届优秀教学奖二等奖。

黎楠,女,1981年生。200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四川外语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理论、汉语史。2009-2010在四川外语学院承办的多哥洛美大学孔子学院任教汉语。

主要学术论文:

1.《论衡》中的比类动词的用法分类,《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孟子》复音词小议,《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3

屈梅娟,2012年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文学硕士。

教授课程:主要教授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汉外语言对比研究、海外汉学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研究领域

对外汉语教学语料库语言学

科研情况

1、已发论文

“V+他+个+X”构式初探,《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34期。

东平方言声调的实验研究,《科教文汇》2014年3月中旬刊。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双宾语句习得研究,《文教资料》2014年第4期。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给”字句习得研究,《第二届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2013年12月。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给”字句偏误研究,《第七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0月。

2、参与科研项目

首都留学生文本语料库的建设 教育部人文社科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句式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北京语言大学科研项目

西语景况补语和汉语状语对比及其认知教学法探索 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改项目

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 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改项目

参与多语种背景下中介语语料库的相关工作 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

西南地区汉传佛寺碑刻文献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

重庆地区佛寺碑刻文献整理研究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申红义,河南辉县人,1978年6月生。    1、学历:2006年于四川大学获历史文献学博士学位。    2、主要兴趣和学术领域:以古文字学为主要研究领域,重点为战国秦汉简帛文献。近年来以“二重证据法”为基本方法,对读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研究其中的异文现象。同时利用出土文献,对《经典释文》中的异文现象进行专题研究。    3、学术/社会职务:重庆市语言学会理事。    4、获奖情况:首批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    5、承担课题及主要学术成果(1)简帛异文汇考疏证(14YJA740027),教育部人文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经典释文》异文新证研究(2014M56226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6批面上资助项目。(3)近年出土楚简中的假借字、异体字研究(2007-YY03),重庆市社科规划青年项目。(4)简帛典籍异文汇释(2010QNWX23),重庆市社科规划青年项目。(5)简帛儒家文献异文综合整理与研究(2014YBYY084),重庆市社科规划一般项目。(6)郭店楚简通假字研究,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7)睡虎地秦墓竹简复音词研究,四川外语学院重大招标课题子课题。  

 

 

谭代龙,1972年8月生,重庆开州人,汉族,2005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重庆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佛经文献语言、汉语历史词汇学以及中文教育教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社科项目3项,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语言科学》《语言研究》《语言学论丛》《汉语史集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杨梅,重庆市巴南区人,201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担任课程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史、海外汉学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港台文学研究领域俗文化文献、佛教文献、方志文献、民间信仰主持的科研教改项目1.明清以来西南地区佛教碑刻中的儒家文献整理研究,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7XZJ002);2.西南地区汉传佛寺碑刻文献研究,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4YJC730005);3.重庆地区佛寺碑刻文献整理研究,2014年市教委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4SK109);4.重庆地区佛寺碑刻文献整理研究,2014年四川外国语大学科研项目(sisu201415);5.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2014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改项目(JY143627)。已发表的学术论文1.《重庆佛寺名称考论》,《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2.《“产翁”习俗述论》,《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3.《中土僧制刍论》,《四川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4.《唐宋佛寺经营与佛律相悖之原因初探》,《宗教学研究》,2010年第4期;5.《中土西行求律考述》,《燕山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6.《敬惜字纸信仰论》,《四川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  

 

周启红,、重庆开州,2010年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文学硕士。一、主要兴趣和学术领域理论语言学、对外汉语研究、语言对比、语义学二、学术/社会职务国际中国语言学会会员,重庆市语言学会会员,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三、获奖情况2015年6月,获得四川外国语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奖。2016年6月,获得四川外国语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奖。四、承担课题及主要学术成果    主持课题两部词典词类标注对比研究,2016年四川外国语大学科研项目(青年项目)。  

参与课题1.明清以来西南地区佛教碑刻中的儒家文献整理研究,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汉语睡眠动词的演变历史与理论解释,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3.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核心词历史与现状研究,2012年四川外语学院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招标项目/2015重庆市社科项目。4.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2014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校级教改立项项目。5.重庆地区佛寺碑刻文献整理研究,2014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6.西南地区汉传佛寺碑刻文献研究,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7.《南海寄归内法传》语言研究,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  

参编教材对外汉语教材《友好汉语(2)》  

已发文章1.《“有X好VP的”构式意义及历史形成》,《宁夏大学学报》,2014(2)2.《从使用者角度看南部非洲汉语教材编写——以博茨瓦纳为例》,《中国校外教育》,2014(7)3.《基于“工作坊”模式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太原城市技术学院学报》,2014(5)4.《重庆方言中“幺儿”的语义及其语用解释》,《文教资料》,2014(15)5.《阅读札记:词语选释三则》,《法制与社会》,2010(1)6.《友好汉语》:具有南部非洲特色的实用性汉语教材,《世界汉语教学通讯》2011(5)7. My Most Unforgettable Day in Botswana as a Chinese Instructor, 15 July 2011, Botswana Global Post.  

会议论文新HSK词汇大纲中的词在两部词典中标注的问题与对策,第十四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2017.6澳门大学,小组发言)  

周文德,男,1964年12月生, 四川达县人。1997-2002 四川大学中文系,师从宋永培教授学习汉语言文字,硕博连读,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语言文字及其应用、汉语国际教育。现任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系主任。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重庆市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高校首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曾赴土耳其、韩国,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结题等级“优秀”者2项、重点项目2项。正在主持的课题主要有: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地名用字分级分类与规范研究》、文化部文化资源共享项目《实业报国——渝商传奇专题片(第2期)》、重庆市研究生教改重大项目《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对外汉语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重庆市社科规划一般项目《重庆地名文化遗产研究》。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省级科研成果三等奖1次。出版学术专著4部,其中,《同义词研究》获重庆市社科三等奖。在《文史》《语文建设》《古汉语研究》《东亚人文学》《中国地名》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朱英姿,200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2004年主要从事中文信息处理词语知识库的工作和学习。2005年至今从事教学工作。

主要教授课程:

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文信息处理等。

科研方向:

现代汉语语法、语言教学

科研论文:

2013年教改课题结题:川外对外汉语专业办学历史研究。

2014年美国UCS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访学。

黄劲伟,湖北荆门(京山县)人。祖籍河南南阳唐河。黄劲伟,湖北荆门(京山)人。祖籍河南南阳唐河。2013年9月-2016年7月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方向为语法化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获博士学位。主要兴趣和学术领域:汉语语法学、历史语言学、语言类型学、出土文献语言学、国际汉学史与世界汉语教育史学术/社会职务: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会员 获奖情况一、获奖论文1. “2016届北京语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汉语名词性数量构式系统的历时演变:构式化与构式演变》(2017. 3)二、其他获奖1. 2017届四川外国语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2. 2016届北京语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3. 2015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4. 2013年西南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5. 201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承担课题及主要学术成果承担课题1.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近四百年境外汉语量词研究史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7SKG107)(主持)2.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语名词性数量构式系统的断代整理与历史演变研究”(项目编号:2016BS025)(主持)3. 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度科研项目“近三百年来境外汉语量词研究史”(项目编号:sisu201619)(主持)  

学术成果1. 《汉语量词的句法性质及其在词类系统中的地位》,《世界汉语教学》(语言学/汉语类核心期刊CSSCI核心期刊)2017年第4期.2. 《语言演变的新阐释——述介》,《当代语言学》(语言学/汉语类核心期刊、CSSCI核心期刊)2017年第4期.3. 《西周早期“南公”家族世系及相关史事探略》(合作),《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核心期刊)2016年第5期,P173-181.4. 《豦簋銘文“丼五㮛”考》(合作),《中国文字研究》,(CSSCI核心集刊)第23辑,2016.8,P27-34.5. 《甲骨刻辞数量表达语法札记二则》,西南大学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编《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第四辑,成都:巴蜀书社,2016.7,P38-52.  

 

 

李丽萍,2010年获得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博士生课程奖学金留学日本,2016年取得日本东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论专业博士学位。

学习工作经历

o 2016.9-今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师

o 2012.4–2016.3 日本东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论博士

o 2010.9–2012.3 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语中国文学博士研究生

o 2009.9–2010.9 东北师范大学留日预校,日语培训

o 2007.9-2008.12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成教班,训诂学教师(兼职)

o 2007.9-2008.1 浙江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成教班,大学语文教师(兼职)

o 2007.7-2008.12 杭州师范大学萧山函授班,训诂学教师(兼职)

o 2006.9–2009.6 杭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

o 2004.7–2006.8 湖南省耒阳市芭蕉中学,语文教师

o 2000.9–2004.6 长江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研究方向

现代汉语、认知语言学、中日对照研究、古代汉语

发表论文

(1)「『新編日語』(修訂本)における受動表現に関する一考察」『日本語教育・日本学研究-大学日語教育研究国際研討会論文集』2015(出版中)

(2)「中国語における二種類の他動詞受動構文に関する研究」『国際文化研究』2014(21):85-98

(3)「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新旧两类被动结构」『東北大学中国語学文学論集』2014(19):79-91

(4)「中国語の新型自動詞受動表現『被自殺』について―使用基盤モデルの視点から―」『日本認知言語学会論文集』2014(14):139-148

(5)《“以至(于)”、“以致”的比较分析》《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3-120

(6)《释颜色词“金”》《语文新圃》2009.6(403):30-31

(7)《颜色词“黄”字考》《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96-100

(8)《一类特殊的语义场类型探析》《杭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2):113-118

(9)《“勘察”≠“勘查”》《语文新圃》2008.6(391):43-44

(10)《“连接”、“联接”辨》《语文新圃》2007.12(383):28-29

(11)《“直接了当”、“直捷了当”和“直截了当”》《语文新圃》2007.8(381):30-31

(12)《“界限”与“界线”》《语文新圃》2007.6(379):28-29

(13)《“不瘟不火”“不温不火”考辨》《语文新圃》2007.4(377):30-31

(14)《“作秀”还是“做秀”》《语文新圃》2006.12(373):32-33

参加重要学术会议并发表

(1)2015.5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国际研讨会(中国上海)发表

(2)2014.11 日本中国语学会第64届全国年会(日本大阪)ポスター发表

(3)2014.8 中国人民大学汉日对比语言协会第6届研讨会(中国北京)发表

(4)2014.8 日本中国语学会关东支部第2回月例会(日本东京)发表

(5)2014.6 日本东北大学国际文化会第21回大会(日本仙台)发表

(6)2014.3 日本金泽大学との共同ワークショップ(日本金泽)发表

(7)2013.9 日本认知语言学会第14届全国大学(日本京都)发表

(8)2013.7 日本东北大学オープンキャンパス・ポスター发表(日本仙台)

(9)2012.7 日本东北大学オープンキャンパス・ポスター发表(日本仙台)

(10)2012.3 参加日本早稻田大学孔子学院主催的第一回中国语教师研修プログラム(日本东京)

(11)2007.4 参加中国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杭州)并担任会务工作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其他

参编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化构想学部/文学部使用教材《Basic Chinese》等2本,参加浙江大学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日本早稻田大学及东北大学文科重点科研项目等6项

(1)2015.4-2016.3 日本东北大学 基于语言教育视角的日中葡语间谈话功能的对照分析(参与)

(2)2014.4-2015.3 日本东北大学 孤立型语言间以语序类型为中心的中泰语类型论对照研究(参与)

(3)2013.4-2014.3 日本东北大学 基于语言教育视角的东亚语言间谈话功能的对照分析研究(参与)

(4)2012.4-2013.3 日本东北大学 孤立型语言间以语序类型为中心的中泰语类型论对照研究(参与)

(5)2010.10-2011.12 日本早稻田大学 早稻田大学文化构想学部/文学部使用教材《Basic Chinese》编写(参与)

(6)2007.6-2011.6 浙江大学 《补陀洛迦山传》等三种文献的点校(参与)

魏智慧,山东人。201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和学术领域:社会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对外汉语教学、语料库语言学、对比语言学。承担课题及主要学术成果:2016年9月,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复杂理论视角下的动态汉语类型特征研究”立项,项目批准号:FJ2016C159 ,本人为项目负责人。2014年,参与国务院侨办项目“国务院侨办华文远程教育平台建设与实践研究”,负责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发表论文十余篇,专著一部。

吴锋文,男,1981年8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曾任汉语言教研室副主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2017年7月调入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任教。主要研究兴趣为汉语语法和中文信息处理。推崇汉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主张语言研究与计算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范式。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南湖学者”青年项目(A)资助,中国语言理论和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河南省语言学会会员。         主要讲授本科生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汉语词汇学”、“中文信息处理基础”、“语言学名著导读”,硕士研究生课程“理论语言学”、“汉语词汇研究”、“汉语语法研究专题”等。一、近几年代表性论著1.基于模式识别的四句式复句句法语义关系判定,《汉语学报》2017年第3期。2.面向汉语信息处理的“二标四句式”复句句法语义关系判定,《华中学术》2017年第4期。3.汉语复句信息处理研究二十年,《中文信息学报》2015年第1期。4.基于主谓语知识挖掘的分句语义关联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第4期。5.基于关系标记的汉语复句分类研究,《汉语学报》2011年第3期 。6.汉语复句关系词库的建设及其利用,《语言科学》2010年第2期。7.基于规则的汉语复句层次关系自动识别研究,《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1期。8.面向信息处理的“一标三句式”复句层次关系判定,《北方论丛》2012年第1期。9.“严重”变味儿了,《语文建设》2012年第9期。10.汉语复句本体知识的形式化初,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摘)。11.新时期以来汉语复句基础研究综观,《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摘)。12.小句中枢视点下的并且分句联结机制考察,《宁夏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13.汉语复句层次关系识别的语用影响探微,《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索引)。二、承担研究课题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面向信息处理的汉语复句句法语义关系判定研究(批准号14CYY035)2.主持教育部基金青年项目:汉语有标复句层次关系自动识别研究—以三句式、四句式复句为例(批准号12YJC740110,结项证书2016JXZ3190)3.主持省厅骨干教师资助项目:面向信息处理的汉语有标复句句法语义问题研究(批准号2015GGJS-143)4.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基于规则的复句关系标记自动标识方法和实现策略研究(批准号11BYY052)(参与完成)5.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现代汉语有标复句的层次关系信息化研究(批注号10CYY052)(参与完成)6.教育部基地重大基金项目: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有标复句联结机制及分析策略(批准号07JJD740063)(参与完成)7.教育部基地重大基金项目:基于小句中枢理论的有标复句层次关系自动识别研究(批准号16JJD740013)(参与)三、主要教学、科研奖励1.2016年6月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2.2015年10月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3.2014年8月   河南省教育厅教学竞赛二等奖4.2011年6月   信阳师范学院教学大奖赛二等奖5.2012年4月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学竞赛一等奖6.2014年4月   信阳师范学院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7.2015年4月   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8.2012年8月   信阳市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9.2011年8月   信阳市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10.2015年8月  信阳市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11.2016年8月  信阳市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12.2015年6月  信阳师范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13.2011-2012年度    信阳师范学院“优秀班主任”称号14.2013-2014年度年  信阳师范学院“优秀班主任”称号  

 

 

杨一姝(1987-),女,云南昆明人,文学博士,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8年进入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主要讲授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研究方向为语用学。    一、学习经历2005.09-2009.07,在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理学学士学位,专业为生物技术; 2010.09-2013.07,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攻读文学硕士学位,专业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为语用学;2013.09-2017.07,在浙江大学文学院攻读文学博士学位,专业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为语用学。 

二、发表论文1. 汉语“吃”多义网络的认知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5): 28-30.2. 汉语移就隐喻的体验—文化双维生成理据考略[J]. 外国语, 2012(7): 45-51.3. 移就辞格“的”异常描写功能的认知阐释[J]. 长春大学学报, 2012(9): 1102-1105.4. 移就辞格的语言结构和认知发生程序[J]. 心智与计算, 2013(7): 30-37.5. 禅宗“斗机锋”交际的核心思维模式[J]. 北京社会科学, 2016(10): 113-119.Yi Sun, Yishu Yang, Monika Kirner-Lidwig. A cross-linguistic study into culturally motivated resemblances and variations in transferred epithet metaphors in Chinese and English[J]. 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 2017 (4): 216-248.6.句末语气词“的”确认语气考察[J].新疆大学学报, 2018(3): 151-156. 

 

   ‍  

‍‍‍‍‍‍‍‍‍‍‍

‍‍‍‍‍‍‍‍‍‍‍‍‍‍‍‍‍‍‍‍‍‍‍‍‍‍‍‍‍‍‍‍‍‍‍‍‍‍‍‍‍‍‍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