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阳历、阴阳历,中国的农历是哪一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阴历是哪天呢 阴历、阳历、阴阳历,中国的农历是哪一历?

阴历、阳历、阴阳历,中国的农历是哪一历?

2023-12-13 07: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 阴阳历

阴阳历是指在天文学中是指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阴阳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1个月,但设置闰月,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因此这种历法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

阴阳历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是一种“阴月阳年”式的历法。它既能使每个年份基本符合季节变化,又使每一月份的日期与月相对应。它的缺点是历年长度相差过大,制历复杂,不利于记忆。

中国的农历就是一种典型的阴阳历。

4. 农历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虽然大家也称之为“阴历”,但农历其实是一种阴阳历。

中国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一直使用阴阳历。阴阳历兼顾回归年和朔望月两个周期,使每个月符合月亮盈亏变化,每年符合春夏秋冬的变化。

中国古代正式的历法超过百种,之所以改历频繁,大部分原因是历法超前或落后于实际天象。

因朔望月较之回归年易于观测,远古的历法几乎都是阴历。

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阳历年与阴历年之间的天数,于是产生了阴阳历,即现行的农历,采用的方法是在历法中加入二十四节气以及“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农历闰年因为多了个闰月,因此一年有383-385天,而农历平年一般有353-355天)

中国的历法自古就是一种阴阳历。因为每月初一为新月,十五为圆月,易于辨识,使用方便,所以通常称这种历法为阴历。直到今天,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跟农业种植活动密切相关,所以“阴历”在汉族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中国的民间历法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农历”更为准确,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得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

5. 二十四节气

节气是从阳历的角度表明当前时刻的信息,从天文学意义来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360度,以春分点为0点,分为二十四等分点,两等分点相隔15度,每个等分点设有专名,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意义。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一歌诀是人们为了记忆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各取一字缀联而成的。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以上依次顺属,逢单的均为“节令”,通常简称为“节”,逢双的则为“中气”,简称为“气”,合称为“节气”。现在一般统称为二十四节气。

因为节气本身表示的是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与公历表达的概念相同,所以基本上节气在公历上的位置比较固定。而在农历上表现出出现日期会前后浮动。

节气歌每句首字或第四个字合起来均为春夏秋冬,也就是一年中的四季。但更为神奇的是,每句的第四个字分别表示的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秋分是白天与夜晚长度相等的日子,夏至和冬至又是白天最长与最短的日子。它们正好平分阳历年中的四个点,即平分地球绕太阳轨道的四个点。这就是说,农历的二十四节气跟阳历密切配合。

#所见所得,都很科学##农历##二十四节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