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免费短篇【优秀10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长篇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200字 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免费短篇【优秀10篇】

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免费短篇【优秀10篇】

2024-05-31 06: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免费短篇【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免费 篇一

《黄道婆》

元朝时候,松江一带种了许多棉花,但老百姓还是缺衣少布,为什么呢?原来这时,人们纺织棉布要先用手把棉籽剥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手指甲都剥得脱落了,也剥不出多少来。这时,有一位黄道婆,从海南崖山向黎族人民学习了一手很好的纺织本领,她下决心要改革家乡的纺织技术,使乡亲们生活得更好些。

黄道婆请来了一位老木匠,根据崖山人民用两根细长铁棍转动,轧去棉籽的方法,设计出了木制手摇轧棉车。这种轧棉车,是靠两人手摇,一人下棉籽,又干净又省力,效率大大地提高了。但有了轧棉车,还是用原来的小竹弓来弹棉花,还是慢呀!黄道婆又去找弹棉花的师傅,商量改革弹棉工具。改革出来,就是今天我们偶尔能见到的4尺多长的木制绳弦大弓。这样,纺织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老百姓也能穿上各种各样、五光十色、美丽鲜亮的棉布衣服了。

短篇中国民间故事会 篇二

长寿花

长白山是抚松县东面最高的一座大山,岭连岭,山连山。在这座山尖上,不长树,不长草,连个鸟雀都飞不上去,一年到头积雪不化。这里,有个很大很深的湖叫“天池”,过去都管它叫“龙王潭”。

这座山,一到早晨日头刚冒红的时候,上面全是大雾盖着,什么也看不清。如果你站在老林子里,就能看到一对一双的梅花鹿,嘴里叼着一棵绿草儿,草上挂着一团红籽儿,站在高高的石砬子上,对天大叫。

这是怎么回事呢?说起来还 有一段很优美的故事呢!

传说很早以前,这座山,是玉皇大帝所管辖的“仙境”。山上一年四季总是花鲜草绿,蝴蝶成群,一片片的长寿花开得又红又香。那时候,这座山名叫“万香山”,山尖上有个“龙王潭”,潭里的水分三样色:上面是一层黑水,当中一层是绿水,底下是白水。传说,每年到了三月三那天,王母娘娘摆完蟠桃宴,玉皇大帝就带领神仙到“万香山”来看长寿花。玉皇大帝为了防备长寿花被人偷去,叫织女织了七层锦云,罩住了山顶,又派一条黑龙住在潭里,看管长寿花。

黑水龙王有三个女儿,大公主和二公主都出嫁了,只有三公主还 是个黄花闺女。三公主长得眉清目秀,和那长寿花一样俊。她特别爱玩,整天从前宫玩到后宫,日子长了。她在黑水宫玩得有些腻了。有一天她听说潭面上景致好玩,还 长有一种“长寿花”,要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因此她心里老是惦念着要到上面去玩玩。可是,玉皇大帝怕潭中生灵到潭上惹是生非,派老君在上面洒下了一层黑水,并把这事列入天条,谁要违犯了就要遭贬。

玉皇宫里有个银龙大王,和黑水龙王是连襟,他的二太子年岁和三公主相仿,脾气也相同。有一回他私自到人间,叫老君碰上了,说他犯了天条,奏了一本,玉皇大怒,把二太子贬到黑水潭苦修三年。二太子到黑水潭就和三公主处熟了,他们多么想到水面上去看看长寿花呀!一天,二太子想出来个好主意,对公主说我得让玉帝答应收回它的旨令。

第二天早晨,黑水龙王刚到黑水宫,就看见虾兵蟹将,一个个东倒西歪,像掉了魂似的,见到黑水龙王一齐跪下,说:“龙王啊,可不好了。”

黑水龙王一见兵将这个样子,吓了一跳,急忙问:“你们这是怎么了?”

兵将们说:“因为我们成年累月连个日头影也看不着,道行都减退了,要是再见不到陽光,我们的道行就全没了。”

蟹婆子也说:“让我们到潭面上去……”

黑水龙王本来不同意,但又一细琢磨,怕真的把虾兵蟹将的道行都弄没了,靠谁来保护长寿花呢?于是奏明玉帝说:“黑水潭里大小兵将的道行都减退了不少,很难守住黑水潭和长寿花。”

玉帝问:“为啥道行都减退了呢?”

黑水龙王说:“潭里兵将终年在水底下,受不到日精月华,所以道行减退了。望大帝开恩,让他们每天见见陽光。”

玉皇大帝一想,也有道理,就答应他们每天到潭面上见一个时辰的陽光。

黑水潭里的兵将听到这个事,都乐坏了。三公主和二太子乐得更不用提,天天到潭面上尽情地游玩。有一天,他们在回宫的道上,忽听道旁有一种嗷嗷的叫声,三公主问道:“什么怪物,在这乱叫唤?”

“公主不要生气,我是人间的紫貂。妈妈有病,来采长寿花,被抓进潭来。因想念妈妈,才每日哭叫。”

公主一听是人间的动物,就说:“人间的事你一定知道很多,讲给我听听。”

紫貂说:“人间比万香山可强百倍,白天有日头,夜 晚有月亮,地走不到头,天看不见边,花草树木,五谷杂粮,要啥有啥;男耕女织,世代相传,一点也不像黑水潭里这样冷清。”

二太子在一旁说:“人间可比这里好得多,那次我到人间,要不是被老君碰上了,我才不回来呢!不过凡人就是不长寿。”

三公主又问:“那是怎么回事?”

紫貂说:“大多是得病死的。”

三公主对二太子说:“表哥,咱们这儿有长寿花,它的根能治百病,除百瘟,益寿延年。我们要有下凡那天,把它带到人间一些,该有多好。”

紫貂乐得直跳:“那容易,出了三江口,就到了人间。”

三公主说:“你们不知道,这潭口有三道闸门,闸门用三把金锁锁着,钥匙放在宝箱里,只有等我爹爹上天办事的时候,偷到钥匙,穿上巡水宝衣,拿上巡水宝剑才能出水啊!”

紫貂一听,不由想起了心事,两眼吧哒吧哒直掉眼泪,说:“公主呀,我要采不来长寿花,我妈的病好不了,家里的兄弟姐妹就全完啦。”

二太子说:“三妹,我们不能见死不救,再说要能把长寿花带到人间,帮助凡人治病,该有多好呀!”

一天,三公主听说黑水龙王又到天上去了,她就慌慌张张跑到黑水后宫,见了黑水娘娘说:“妈妈,可不好了,紫貂把宝箱咬了个窟窿。要是把宝衣咬坏可糟了!”

黑水娘娘听了,忙从兜里掏出个小丫腰葫芦来,忙念道:“葫芦开,葫芦开,吐出宝箱钥匙来!”连念了三遍,只见一道金光,从葫芦中飞出一把钥匙来。娘娘忙递给三公主说:“这是宝箱钥匙。快去看看,千万不可误事!”公主说声“是”,转身就跑了出去。

三公主拿着宝箱钥匙,打开宝箱,取出巡水宝衣和巡水宝剑,找到二太子和紫貂,一同冲了出来,潭中有些鱼鳖虾蟹也一块跟着跑出了三江口,从此三江里生长了很多鱼虾。

三公主和二太子到了人间,忙从怀中取出长寿花种,迎风一撒,眨眼工夫,到处开遍了通红通红的长寿花。紫貂高兴地说:“公主,你真做了一件好事。”

三公主和二太子偷走长寿花的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玉皇大怒,对老君说:“你带领五百天兵天将,前去查明此事,要严加惩处。”老君带领兵将,来到南天门外。

三公主和二太子正种长寿花,忽见满天黑云,飞沙走石,三公主和二太子立刻觉得浑身发颤,知道大事不好。三公主忙对二太子说:“表哥,我们犯了天条,要遭大祸,你快逃走吧!”二太子说:“三妹,我要和你同患难,决不分开!”

只听老君站在天上叫道:“好个孽畜,你们私自下凡,带走了长寿花,还 不快回天认罪!”公主说:“出来就没想回去!”

老君大怒道:“触犯天条,还 执迷不悟,这还 了得!天兵天将与我拿下!”众兵将一齐上拥,可是宝衣金光闪闪,不能靠近。老君一看,忙从怀里掏出一个万宝袋,往下一抛,只见三公主宝衣上的金光,完全钻进袋里,不一会儿,宝衣变成了普通的布衣。

三公主说:“什么叫天条地条,只许你们在天上兴风作浪,就不准我们来到人间栽花种药?”

老君恼羞成怒,忙命雷公雷母、闪电娘娘说:“快快把他们处死!”雷公手举神斧,正要劈雷,又见东方来了一块白云,原来是观音大士赶到了。

观音大士忙说:“老君何必动怒,看在我的面上,让他们变化身形,下界去吧!”说话间,手举圣水瓶晃了三晃,用杨柳枝一掸,只见三公主和二太子就地一滚,变成一对满身梅花的走兽。他们向观音大士点点头,又朝老君大叫三声。老君非常生气,大声骂道:“好个畜牲,还 敢对我无礼!”遂命八大金刚动手,只见一把钢叉向三公主飞来。三公主仰着头,瞪着眼,瞅着老君。二太子一看不好,忙窜到前面,挡住了三公主,就听“嚓”的一声,钢叉落到了他的头上。观音大士一见不妙,忙从圣水瓶中滴下三滴救命水,二太子只觉得一阵头痒,头顶长出了一对像树丫巴一样的角。老君看三公主和二太子都变成了走兽,又命风婆婆,雪公主吹风扬雪,将万香山变成了一座四季不断雪的山峰。从此,人们就管它叫做“长白山”。龙王潭成了现在的“天池”。遍山的“长寿花”就是现在的人参;紫貂给妈妈治好了病,从此也子孙兴旺,在此世代为家;三公主和二太子就变成了梅花鹿。每到早晨就站在石砬子上,嘴里衔着人参,向半空大叫三声,对天庭发威。

从此,人参,紫貂与梅花鹿成了好朋友,总不分开。长白山也就成了盛产这关东三宝的宝地了。

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免费 篇三

《佛跳墙的由来》

“启坛荤香飘四邻,佛闻弃掸跳墙来。”

从上面的诗句您就会知道“佛跳墙”这个名菜其所以名闻天下的原因了。它可谓集中国烹饪技术之大全,集山珍海味之大全,其原料有海参、鱿鱼、乾贝、鱼肚、鱼唇、鸡、鸭、猪肚、香菇、蹄筋、笋尖、火腿、鸽蛋等。加工烹调过程要求极其严格,首先根据各原料的情况分别蒸煮好,然后配上佐料冰糖、姜、葱、桂皮、福建老酒、茴香。装入坛中,盖上荷叶,再用玻璃密封。以旺火烧开后改文火煨之。要求达到烂而有形、味中有味、香留齿墙。

“佛跳墙”原名“福寿全”,为福州老牌“聚春园”所创,说起来还有一段有趣故事。

从前有一个富翁携带全家男女老少前来聚春园。一是慕其名,二是为了显示阔绰,点了所有的名菜。厨师便来了一个两全俱美的办法,考虑到将全部名菜上完肯定吃不了,而采取每菜一小点,合起来煨在一起端到桌上。老富翁一看竟是一盆大杂烩,怒责酒家。但酒家的掌柜是一个小伙子,聪明伶俐,有随机应变之才。便说:“老先生一脸福像,真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现在全家团圆,子孙满堂,真为‘福寿全’也,故借此名菜献上以祝贺先生。”富翁听之大喜,食之果然大开胃口。如是便到处夸奖此菜,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很快就传遍了神州大地。

几名秀才也慕名到聚春园来订了“福寿全”,去野外聚餐。既是春游,也是吟诗会。但是菜冷了,只有用火煨热。因而浑香飘溢,飘进了田野,飘进了寺院,飘入了僧人的肺腑。寺里的僧人禁不住诱惑而偷偷跳墙出寺,和秀才们共享美酒佳肴。一觞一咏,情尽乐极。一秀才吟出:“启坛菜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而使“福寿全”改为“佛跳墙”沿袭至今。这个名菜之名可谓贴切之致,恰到好处。

故事会民间故事 篇四

昭君墓,坐落在呼和浩特市旧城南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由于每年“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大地草木枯萎,只有高耸的昭君墓上草色青青,人们把昭君墓称作“青冢”。“青冢拥黛”被誉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古往今来,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人,慕名前来观光游览,凭吊千古传颂的为民族团结做出巨大贡献的汉明妃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关于昭君出塞,《后汉书·南匈奴传》有一段生动的记载,王昭君“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呼韩邪单于为能得到这样一位美丽的妻子,十分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汉元帝为纪念这次和亲,改元为“竟宁”,意为和平安宁。呼韩邪单于把昭君封为宁胡阏氏,即胡汉友好皇后。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也反映了当时各族劳动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在呼和浩特市附近的汉城和包头市附近的西汉晚期墓葬中出土的“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单于天降”等瓦当和“单于和亲”4字砖,以及“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12字砖说明长城沿线各族人民对和亲和昭君出塞的热情颂扬。昭君出塞和亲,播下了汉匈和平睦邻的种子,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对以后汉族与北方各兄弟民族的团结友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幸的是,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仅两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她和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伊屠智牙师。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又依据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习俗,改嫁呼韩邪单于第一阏氏所生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昭君与雕陶莫皋生有两女,长女名叫须卜居次,即须卜公主,小女名叫当于居次,即当于公主。

昭君和呼韩邪单于结婚时,年龄大约20岁左右,估计在新莽年间(公元前9年~23年)去世。据敦煌发现的唐代《王昭君变文》记载,昭君去逝后,埋葬仪式按匈奴习俗进行,非常隆重。“棺椁穹窿,更别方圆”。“酝五百瓮酒,杀十万口羊,退犊燖驰,饮食盈川,人伦若海。一百里铺氍?毛毯,踏实而行。五百里铺金银胡瓶,下脚无处。单于亲降,部落皆来,倾国成仪,乃葬昭军(君)。”汉孝哀皇帝(公元前6年~1年)也差使杨少征前往单于处吊唁。隆重的葬仪,反映了匈奴对昭君的怀念和对汉匈和亲的肯定态度。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锋,午如钟,酉如枞”。就是说,昭君墓早晨犹如一座山峰,中午犹如一座鼎钟,黄昏时犹如一棵鸡枞(伞菌科圆锥形菌纲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她的功绩也得到后世的尊重。考古学家从昭君坟得到的文物推断,金元时期,墓前就有享堂之类的建筑物。清代康熙年间,张鹏翮和钱良铎途经呼和浩特时,还看到青冢南琉璃瓦碎片成堆,并有黑色的石虎、石马各一个,白色的石狮一个,石头房子一座,石头小房子上还竖着用蒙古文书写的幡旗,以及当地人在青冢顶用土垒的一个小方亭,方亭内藏佛像、绸布和豆麦。青冢旁还有一棵古柳,浓荫覆地,苍翠扑人。那些石虎、石狮、石马、石头房子和小方亭,寄托着当时呼和浩特地区各族人民对王昭君的深刻眷恋和哀思,忠实地陪伴着这位远嫁的汉家姑娘。

历代文人墨客对昭君出塞多有评说,说是最贴切的是唐代诗人张仲素:“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知。剑戟归田里,牛羊绕塞多。”

除青冢外,大青山南麓还有十几个昭君墓。历史学家翦伯赞说的好:“王昭君埋葬在哪里,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昭君墓。显然,这些昭君墓的出现,反映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对王昭君这个人物有好感,他们都希望王昭君埋葬在自己的家乡。

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对昭君坟进行了多次修缮。196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把昭君坟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昭君坟,已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园。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62米,墓高33米,占地约73亩。走到墓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3.95米,重5吨的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阏氏并辔而行的大型铜铸雕像。再往北行,朝阳耸立着一块高大石碑,石碑上用蒙汉两种文字镌刻着已故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的诗作《谒昭君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石碑后方两侧,七块各代石碑历历在目。墓前有相连的两层平台。拾级而上至墓顶,有六角攒尖兰亭一处。墓前院内,历史文物陈列厅分列东西,陈列厅内,有汉白玉昭君雕像一座,娥眉秀发,明眸皓齿,怀抱琵琶,浅颦低笑,栩栩如生。

王昭君--民族团结友好的使者,自古以来就活在人民心中,为各族人民所崇敬和传颂。

中国民间故事 篇五

青龙传说

在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之后,天地间的水火是由两条天龙所控制的,它们受命于天庭,造福天下苍生。凡世间正是有了水与火,万物生灵才得以繁衍生息。也正因如此,龙才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成了生命与权利的象征。

青龙是掌管江河湖泊的水龙,它按照玉帝的旨意适时降雨,从没有丝毫偏差。而掌管火的则是赤龙,和青龙是同胞兄弟。起初水火相处的倒还融洽,但直到有一天,大地干涸,白骨遍野,水火再也无法相容。

原来,赤龙利用天官疏于监管之机,将凡间湖泊中大量的水蒸发掉,并将窃取来的水全部私藏于自己龙府的宝库中。而青龙却依然还按照天命来降水,渐渐地,凡世间的水越来越少,飞禽走兽渴死得越来越多。万物灵长的人类,迫于赤龙的淫威,不得不以每年进献童男童女为代价,换取水来维系种族的繁衍。

青龙曾多次劝告赤龙,但赤龙仍然不知悔改,依旧我行我素,不把青龙放在眼里。

有一天,青龙来到位于群山之中的赤龙宫劝说道:“赤龙大哥,你囤积湖水也就罢了,玉帝现在事情太多无暇顾及凡间琐事,我也告不倒你,可你为什么要利用凡间缺水之际,逼迫人类将自己的子女进献给你食用呢?你这样做已经触犯了天条,将会必将遭受天打雷劈呀!”

赤龙听后大笑道:“龙弟,天打雷劈是用来处罚凡人的,而不是我们天神。况且,人类每天都在捕杀食用动物,天上飞的﹑地下爬的﹑河里游的,他们哪样不吃?我一个天神吃他们几个人又有什么过错?你想想看,我们在凡间的那些兄弟,蛇﹑蜥蜴﹑鳄鱼,被他们杀戮无数,我这样做也是为了帮玉帝惩罚他们!”

“那你为什么不用火去惩罚他们?”青龙怒问道。

赤龙依然笑说道:“龙弟,如果我用火去惩罚他们,必将烈焰冲天,天庭定会有所察觉。而我将湖水囤积起来,天庭根本就察觉不出有何异常,就算有一天被玉帝发现,也不会因为死了几个人来惩处我们的。”

“你不要把我也扯进去,我不会跟你同流合污的,有机会我便会向玉帝禀明一切!”青龙说完后,便忿忿地离开了赤龙宫。

在回青龙宫的途中,青龙在云上施洒甘露,这是它第一次私自降雨。然而这一点雨水对于干涸已久的尘世早已于是无补,突然,阵阵凄惨的哭声直冲云霄,将青龙的心头猛得撞击了一下。于是,青龙在云霄上探出龙头向下张望,原来在往赤龙宫的方向,正有一群人抬着数对童男童女步履蹒跚地行进在山路上。

见此情景,青龙不禁伤心落泪。它这一哭不要紧,人间顿时风起云涌,山路上下起了瓢泼大雨,没过多久,山路便被泥石流阻断了。而当青龙意识到不能再哭时已经太迟了,进献的人群被阻隔在了大山之外,要想靠近赤龙宫已是难于登天。

人群中的哭喊声越来越凄惨,为首的一位老人哀叹道:“我们人类的气数将尽。只是这可恶的青龙,不下雨也就罢了,没想到最后还与赤龙一同残害我们,真是卑鄙之极。”

青龙听闻此言,随即掉转龙头,向赤龙囤积湖水的宝库飞去,他要将那些水抢出来归还给万物苍生。

当它飞到赤龙宝库的山头时,赤龙早已守候在那里:“龙弟,我早知道你会回来,凡人的几句闲话你就受不了吗?这样还怎么能做天神?”

青龙没有理会赤龙的嘲讽:“赤龙大哥,自从天地初开那一刻起,水火就由你我分开掌管。而今天你囤积大量湖水,只是为了谋取私利,正所谓天理难容,我劝你还是主动开库放水,否则我只好撇开兄弟情谊,履行我水神的职责!”

“怎么?你还想硬抢不成?”赤龙大笑道,“恐怕你还没有那个本事!”

青龙见劝说无效,只好喷出水龙冲向赤龙宝库,赤龙见状随即以火龙相对,顿时水火在宝库山头纠缠打斗起来,此时地动山摇,鬼哭狼嚎也无法形容打斗的惨烈。

酣战数年之后,青龙渐渐体力不支,而赤龙却是越勇。就当青龙想退缩的时候,它看到那群前来赤龙宫进献的老幼妇孺正在开辟新路,而山路的两旁已增添了数座新坟,为首的老人早已长眠于地下,童男童女也已长大成人,他们的子女成为了新的祭品,残酷的现实决定了他们悲惨的命运。

青龙再也看不下去了,它知道自己多与赤龙争斗一天,万物苍生就要渴死无数。而自己现在的体力又远不及赤龙,能否战胜还是个未知数。于是青龙想了一个最无奈的办法,那就是以自己的身体冲进赤龙宝库坚硬的石壁,让水顺着自己的身躯流到凡间,但如果这样做的话,青龙便将死去,再也做不了天神。

随即,青龙假装战败,退离赤龙宝库数十里。赤龙不知青龙此举是何意,不敢轻举妄动,只有傻傻地守侯在赤龙宝库旁。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赤龙的戒备心也越来越小,就当赤龙转身准备回赤龙宫时,青龙突然喷出水龙突袭赤龙,赤龙慌忙应战。青龙乘机冲向赤龙宝库,打算与赤龙宝库同归于尽。

赤龙见状大惊,本想上前阻止,却被水龙撞出去好远。等它再飞回来时,青龙已经撞入了赤龙宝库,它的身体横贯宝库石壁,只有一个龙头露在外面,库里的水顺着它的身躯源源不断地流出宝库,赤龙大声训斥道:“你疯了么?为了几条人命犯得着你如此拼命么?你不要急,我一定会救你出来!”

青龙苦笑道:“既然如此,何必当初?赤龙宝库乃玉帝所建,我破坏了神器已是触犯了天条,而你也难逃干系,你还是赶紧逃命去吧,我活不了多久了,就不要再管我了!”

赤龙听罢此言,叹了口气后便逃离了赤龙宫。

许多年以后,在赤龙宝库源源不断的水流下诞生了一条大河,它的名字就叫做黄河,在黄河的周围居住着一群人,他们就是当年童男童女的后代,当人们得知是青龙以自己生命来换取他们的新生时,便都以龙的传人来称呼自己。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青龙,便将水的源头称为龙头,并一直沿用至今。

而赤龙在逃离赤龙宫后,飞往了西方。在那里,它依然是一条喷火的赤龙,只不过在西方神话中它变成了魔鬼与邪恶的化身,永远被世人所唾弃。

中国民间故事 篇六

屋山的传说

外婆故事里的屋山比我眼中看到的屋山要神秘得很,要好玩很多倍。

外婆说这座山之所以叫屋山,是因为传说在这山顶上可以恰好盖上100间屋子,所以叫屋山。可是我明明看到山顶是尖的啊?怎么可以盖房子呢?

从前在屋山上有个庙,庙里有很多得道高僧,还有很多小和尚。在山的里面,住着很多神仙,神仙有很多宝贝:金银玛瑙,玉石宝石,什么都有。原本上,和尚和神仙相安无事很多年。可是有一年,一个小和尚动了贪念,挖山寻宝。那天夜里,笙鼓齐鸣,彩云满天,万物出动,百鸟翻飞,第二天一早,发现神仙都走了,宝贝也都不见了。那个小和尚受了惩罚,庙里的烟火不济,不几年,高僧也走光了,庙渐渐破灭,消失了。

屋山里曾经有个洞,洞里住着一个大虫精,它的两只眼睛是蓝宝石。大虫精不坏,只吃山里的小动物,不伤人,有时候还帮助人。有一天,从外地来了一个很贪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决定杀死大虫精,得到蓝宝石。那个坏人装作病了的样子,被大虫精救到洞中。突然下手要挖出大虫精的一只眼睛。突然电闪雷鸣,山石滚动,天地昏暗,坏人晕死在乱石下,醒来,看到大虫精不见了。坏人攥着一颗蓝宝石欣喜若狂,不顾伤痛,回到家里。妄想如何卖掉蓝宝石发大财。可是那天夜里,坏人就暴病身亡,蓝宝石也不翼而飞。后来人们才知道,那是山神,蓝宝石的眼睛是山的灵魂。山的魂魄怎么可以随便动呢?人的贪念是动不得的。贪念动了只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屋山里有很多宝贝,那次神仙生气走了,并没有带走所有的宝,山里没有宝,怎么能有灵气?于是留下了一些。有时候人还可以捡到,但不是你的东西就算你得到了,早晚也会没有的。有一天,屋山脚下村子里的一个人在山边的地里锄地,锄着锄着碰到一个硬东西,还闪闪发光,挖出来一看。嘿!竟然是一只玉石的小马!越看越喜欢,拿到河边洗掉污泥,越洗越亮,后来干脆就是光芒四射。那人高兴得很。把洗干净的小马放在边上,弯腰洗手,起身的时候看到小马一个劲地往沙地里旋,怎么挖也挖不出来,不一会功夫,就不见了,那个人又气又急,白高兴了一场,但是不知所措。就在这个时候,沙里突然冒出一张纸,纸上写着:这只小马是山神爷的坐骑,谢谢你洗干净了它,这个元宝,算是给你的赏钱。纸下赫然躺着一个金闪闪的大元宝。

中国民间故事 篇七

金华火腿

说起浙江金华地区汤家村的风腿是远近闻名的,但要说汤家村制作风腿开始于哪个朝代。可谁也说不清。只听说那时汤家村,每家都养猪,因为生活苦,人食的饭都很差,猪食就更不用说了,尽吃些野草野菜,养上年把的猪才七十来斤。到了年底,就把猪杀了过年。老百姓除新年头上吃一点外,把余下的挂在屋内风干。

汤家村穷僻山村,离城七十里,进城似上天。汤家村的人,长年累月都在深山中度日。村上,有个叫汤七的小后生,每年乘早春山溪水满时,用竹排把山货运到城里去卖。又从城里买些布、盐等货物回来,很受村里人的喜欢。有一年早春,山溪水满,汤七准备进城。他心想:这次带点什么山货进城呢?他忽然想起城里出卖的那些熏腿不但少,熏得又黑,一点也不好看。就打定主意,带些熏腿进城去试试。

第二天,汤七带着各家火腿进城去了。一到城里,大家看到汤七的熏腿,腌得淡,而且又是前夹肥肉,再加熏得又燥,颜色也不像城里的熏腿那样黑,都很喜欢,不多时便抢购一空。城里人称它为“淡熏”,并要汤七下次多运些来。汤七回村后,把情况和乡亲们一说,个个喜出望外。一面商量专门熏制前夹腿肉卖的行当,一面选汤七等几个小后生专跑城里,推销熏前夹腿肉。从那时起,汤家村家家户户养猪熏腿,把熏前夹腿肉叫做“淡熏”。

汤家村的淡熏在城里出了名,汤七等几个小后生跑城里的趟数也就多了。一次,城里有爿山货店,向汤七订了百余只淡熏,汤七马上收拢各家淡熏,装排起运。谁知水急浪高,一不小心,竹排撞上岩石,连人带货翻入水中,幸亏人未伤着。他们连忙从水中捞起淡熏,可是,上好的淡熏被水一泡,颜色变得更淡了,而且软乎乎的,山货店会要吗?汤七急得一时拿不定主意。不过汤七到底是个聪明人,他心想:城里人不是喜欢淡颜色的腿吗?干脆乘天晴,把各家熏制的腿洗成一个颜色,再把它晒干,说不定更受欢迎。于是,他们把竹排修好以后,在竹排上搭了个木架,把洗好的腿一只只挂在架上,然后撑起竹排赶路。

说也奇怪,这些挂在木架上的淡熏,一经太陽晒,山风吹,一只只被吹晒得黄澄澄,硬梆梆,闪光透亮。汤七等人见了好不高兴。

这天,山货店老板知道汤七要送货来,早就在埠头等候。当他一见汤七把淡熏全挂在木架上,只只金黄发亮,心里越发喜欢。不等竹排靠近埠头,便问:“汤山客,这批淡熏怎么金黄发亮,与上回不一样啊?”

汤七说:“这是日头晒,山风吹的腿呀!”

山货店老板有点耳背,加上汤七讲得又快,只听到后边的一点话音,急着又问:“什么?风腿?……风腿好哇!”

汤七在竹排上听山货店老板说:“风腿好哇”,便凑将过去说:“风腿是比淡熏好哇!”

不多工夫,汤七等人已把风腿搬进了山货店。老板忙在店门口挂起了一块“上等风腿”的大招牌。一会工夫,这批风腿便被抢购一空。从此,风腿便比淡熏更有名气了。制作风腿的人也越来越多。慢慢地,各地都传开了。

中国民间故事 篇八

冬令火锅

初冬乍寒。假日里邀集亲朋,团团围坐,品尝火锅佳味,别有一番情趣。

秋末初冬吃火锅,特别讲究的是涮鲑鱼和银鱼,因为这两种鱼皆是应季时鲜,最宜涮食。吃时,在火锅内先放入大半锅开水,配入半两左右的大海米以及适量的紫菜、冬菜、细粉丝等,待锅水沸时,用筷子夹起切好的鱼肉片,在水中一滚,就夹到装有各种佐料的小碗里,自调自食。涮银鱼用的是全条银鱼,过去天津附近的卫河即出产银鱼,肉格外鲜肥。也可用鲤鱼、草鱼代替。但从冷库提出的冻鱼则不宜涮食,因为一经解冻,鱼肉组织破裂,细胞汁液流失,不仅营养风味变差,并且下锅以后,全碎到锅里,只好喝“鱼粥”了。

在北方,涮肉火锅更为流行和方便,只要选好部位,剔除筋腱,稍作整形,置放冰箱或室外冻硬,用快刀切成薄肉片,即可食用了。汤料有大白菜的心和叶以及细粉丝就很不错,再讲究一点,可放些虾米、紫菜、冬菜、香菇等,味道当然更好了。吃时照例烧汤,汤滚下肉,肉变色(由红变白)即可夹出放在调味小碗内食用。肉吃的差不多该上饭时,把白菜叶和粉丝下到汤内,吃饭就菜喝汤,洁利爽口,更饶情趣。

涮肉通常多用羊肉,住在北京和东北的满族人,除涮羊肉外,更讲究吃白肉(猪肉)火锅。把一大块一大块的猪肉洗净,先用白水煮到半熟捞出,晾凉 后切成薄片。汤锅里放入切成细丝的酸菜和粉丝。鲜汤涮白肉,肥而不腻,别有一番风味。

家庭吃火锅可繁可简。但原料一定要精选。特别是羊肉,最好是大、小三岔和后腿。大三岔肥,后腿瘦,小三岔肥瘦相当,调味佐料也很重要,好酱油、芝麻酱、腐乳、韭菜花断不可少,老陈醋、糖蒜和香菜也须齐备。

火锅在我国早已流行。一千四百多年前就有文字记载,十七世纪中,火锅食品更成为清宫冬令佳肴,在清宫的膳单上,“野兔火锅”、“羊肉片火锅”列为众肴之首。嘉庆年间,清宫大摆“千叟宴”,所用火锅竟达一千五百五十个之多。乾隆年间,火锅盛行南北两京。北京涮肉火锅花样不断翻新,相继出现了“什锦锅”、“白肉锅”、“菊花鱼锅”、“共和式火锅”等等。

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免费 篇九

《伯乐荐人》

春秋时,秦穆公是五霸之一,乃是能控制世局的杰出人物。

有一次,秦穆公问伯乐:“你是天下第一等相马的人,有没有可以继承你的子弟?”伯乐微笑:“我的儿子一个个都是平凡庸俗的人,恐怕没有鉴赏天下良马的能耐,大概只能稍稍辨识马的好与坏罢了!因为好马能筋骨辨别出,但是“天下的马”的相法却是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令人无法捉摸,我那几个笨儿子,是没有这种知马的功力啊!…不过我知道有一个名叫方九皋的人,有鉴赏马的特殊力能,超过我很多。他的个性淡泊,常常替人做工或是自己砍柴为生,但是他特别喜欢相马。要是您不嫌弃的话,我很乐意为你引见这个人。”

穆公听了,非常高兴,马上对伯乐说:“我正需要这样的人才,就请先生为我引见,越快越好。”穆公接见方九皋后,就命令他出去寻找天下的良马。过了三个月后,方九皋才回来见穆公,穆公问他说:“先生找到的是什么样的马啊?”

方九皋愣了一下,才说:“嗯…!是匹黄色的雌马吧?”

穆公带着侍卫去看了看,结果马厩中站的不是黄色的雌马,而是黑色的雄!穆公觉得非常失望,马上把伯乐叫来问:“你推荐的方九皋并不像你所说的那么好,而且还有点笨笨的呢!甚至连马的色泽、雌雄都分不清楚,那里有什么不能去认识‘天下的马’呢?”

“其实您批评方九皋不认识马的地方,正是他识马的才能啊!他所看到的是一匹马内在的美好才能,而不是外在的形态。他的相马法是超越马的躯壳,直接认识本质的高妙境界啊!”伯乐说。

果然 www.paomian.net ,方九皋带回来的马,经过审试后,证实是匹超越群马的‘天下之马’!

故事会民间故事 篇十

清朝乾隆年间,秀州府崇德县有个县令叫章清,读书人出身,满腹经纶,为官清正廉洁,在百姓中名声极佳。章清到崇德县没几年功夫,便将县城治理得井井有条,路不拾遗。

这时,恰逢临县盗案不断,闹得人心惶惶,上峰一纸文书,将章清调往邻县当县令,整治那副烂摊子。章清只身前往邻县,烧起了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说来也有趣,自章清上任后,那些盗贼从此销声匿迹,再无盗案发生。很快,整个县城便呈现出一派安宁详和的局面。

数月后,章清将家人接来一起居住。三年任期满后,章清雇了条船,率家人离任返乡。

百姓自愿聚集在码头,为章清送行。章清辞别众人,忽然眼前人影一闪,架在鼻梁上的那副近视眼镜竟不翼而飞。章清大吃一惊,险些跌入河中,幸亏船夫机警,一把将他拉住。

眼镜的不翼而飞,使章清百思不得其解,说被盗吧,这眼镜又不值几个钱,盗它干啥?说丢了吧,怎么会没有丝毫感觉?他不由得连连摇头,深感奇怪。好在行李中还带有备用眼镜,尚不致于两眼一抹黑。于是,挥挥手。吩咐船夫开船。

当天晚上,船停泊在一个与邻县交界的小镇上过夜。第二天一早,章清忽然发现放在船舱中的十只大木箱全都无影无踪了。这可是章清的全部家产呀,他不由惊得目瞪口呆。好大胆的窃贼,我人尚未出县境,窃贼便立马出现了,还偷到了我的头上,真是可恶!如此看来,昨天那副眼镜肯定也是被偷走的。

怎么办?章清考虑半晌:那些窃贼得手后肯定己远走高飞,上哪儿去找他们呀,唉,自认晦气算了。想到这里,他长叹一口气,吩咐船家开船。

船行三天,终于平安抵达章清的家乡。章清远远望去,只见码头上整整齐齐堆放着十只大木箱,看上去十分熟悉,仿佛就是自己被盗走的木箱。章清十分奇怪,连忙跳上岸,匆匆赶过去一看,天哪,果然是自己的箱子,那箱子顶上还放着一封书信,压信之物正是那不翼而飞的眼镜。

章清又惊又喜,当即拆开书信,只见信上写道:

章大人:

我们是一帮盗贼,你在任时,我们慕你清正廉洁的名声,从末在你管辖的县境内行窃。但是,你离任时竟带走十只沉重的大木箱,不由得使我们寻你这位清官表示怀疑。于是,我们先窃眼镜再盗木箱,给你点颜色看看。可翻遍所有木箱,你的财产除了书还是书,所有的积蓄尚不足三十两纹银。人们常说:“一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可你当了多年的县令,仍一贫如洗。看来你的确是个清官,老百姓没有看错你。我们先前多有冒犯,实在抱歉,故特将窃走之物完璧归赵,还望大人海涵。

几个自以为是的窃贼

原来如此!章清感叹万千,不由得自言自语地说:“嗨,真是盗亦有道呀!”

最新范文

祝结婚的贺词精选10篇11-24

马来西亚签证指南6篇11-24

小学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题【最新9篇】11-24

经典民谣《外婆的澎湖湾》优秀2篇11-24

小学三年级下册奥数题最新3篇11-24

2024年山东淄博普通高考报名时间及办法(2023年11-24

汽车精品销售员岗位职责最新7篇11-24

浮尘天气什么意思精选2篇11-24

《非诚勿扰》小品剧本.doc【优秀8篇】11-24

项目前期策划书(优秀5篇)11-24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