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人前“表演”是培养自信还是伤害自尊?孩子性格说了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表演能力强的人 让孩子人前“表演”是培养自信还是伤害自尊?孩子性格说了算

让孩子人前“表演”是培养自信还是伤害自尊?孩子性格说了算

2024-06-27 01: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面我提到了,让小孩在众人面前表演节目没有好与不好之分,是基于不同性格孩子需要不同培养方式的道理。父母如果强迫内向的孩子表现自己,企图扭转孩子的人格,倒是会导致他们紧张不安,让孩子对自己的内向性格感到自卑,严重的会引起孩子的心理障碍。

美国有一项长达30年对社会英才的研究发现,内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内向型的倾向就越强烈。外向的人更善于利用外界资源来辅助自己,但是内向的人有更持久的专注力和耐力,各有优势,只要能够顺应自己的特点,任何一种人格特质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如果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父母是出于炫耀或攀比心理,就是不可取的。这类父母只考虑自己的面子,不在乎孩子感受的“中国式礼貌”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家长的高压强制行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和人际交往都极为不利,很可能会导致两个极端:培养出的孩子要么懦弱,要么叛逆。

老舍先生曾说过:“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既能培养外向的孩子个性发展,又不至于让内向的孩子内心留下伤痕。作为父母,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1.尊重孩子的意愿

尊重孩子,是为人父母的第一课。孩子不是我们面子上的道具,表演不表演还是需要孩子说了算。父母可以适当引导孩子积极展示自我,但首先一定要询问并且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而不是用命令的语气直接强迫孩子去表演,甚至在孩子不乐意时冷嘲热讽。

如果孩子不愿意时,家长要多观察孩子的情绪,找出他们排斥表演的原因,从孩子担忧的问题出发,尝试鼓励孩子。比如:“妈妈跟你一起唱歌好不好?”“爸爸忘记你昨天跟我一起背的那首古诗了?你能告诉爸爸吗?”

如果孩子依然不愿意,我们可以轻描淡写地说一句:“今天XX还没到最佳状态,先酝酿酝酿,下次再惊艳你们!”这样既能证明孩子的技能,也能维护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会让他对“当众表演”产生抵触心理。

2.不炫耀孩子的才艺

让孩子当众表演唱歌、跳舞、弹琴时,听到旁人的夸赞和掌声,你的虚荣心是不是一瞬间感到很大满足?但是,孩子并不是我们拿来炫耀的工具,父母也不应该把对孩子的爱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

一对聪明的父母从不炫耀孩子,也不因为自己孩子看似无从炫耀而陷入盲目焦虑。我们既要看到别人孩子的优劣,更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有一颗“平常心”,教孩子胜不必骄、败不必馁的道理,让孩子踏实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3.培养能力找对方法

孩子不愿意表演,可能是胆怯,也可能是不够自信,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熟练度不够。当孩子对表演内容驾轻就熟时,他自然会产生较强的表演欲望,也会主动要求表演的。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从事的任何一种活动,总有熟练的地方,也总有不熟练的地方。如果熟练的成份占优势,那么社会促进作用就表现为活动效率的提高;反之,如果不熟练的成份占优势,社会抑制作用下,效率会降低。

这种他人在场(比赛伙伴或观看者)引起的个体活动中效率相应提高的现象,称为社会促进效应,也就是由社会行为规范心理驱动的促进效应。但是社会促进并不是对任何人都适用的,有时有旁人在场,反而会对有些人引起促使效率下降 的“社会促退”效应。

简单的解释就是,如果孩子的才艺熟练度够好,那么当有旁观者或是同行者在身边时,会激发个人本能的反应,孩子就会提高才艺展示的标准,表演的就会更加顺畅。而相反,如果孩子准备不充分,或者是性格内敛安静型孩子,那么越是有旁观者,人越多,孩子就会恐惧、紧张,其表现就会低于平时的表现值,失败率就会加大。

家长们朋友们知道这一点,就可以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引导促进他们的学习。社会促进效应对外向性格的孩子有帮助的时候,就多创造孩子在人前展示的机会,比如参加比赛、登台表演等,他们会因为受到关注和评价而发挥的更好,技能提高更明显。

内向型性格特点的孩子,不喜欢被旁观和被比较,那么父母就在平日里帮助孩子多练习,增加技能的熟练度,帮孩子提升自信心,不强迫孩子一定要参加比赛、考级或者人前展示,兴趣才艺可以作为孩子的艺术素质辅助学习就可以了。

让孩子在人前表演,不同性格孩子有不同的表现,也有不同的作用,所以家长一定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后,在做选择和安排,做到尊重孩子的意愿,不盲目的攀比从众。

任老师个人微信:renshuyi1228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