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春: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的探讨与临床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菖蒲苍术辛夷干姜炙甘草 陈瑞春: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的探讨与临床应用

陈瑞春: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的探讨与临床应用

2024-07-05 04: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关干本方的运用,《金匮》云:

“咳嗽喘息,气短不得卧。”

因为中阳不足,肺气虚馁,且水性属寒,下应于肾,肾气上逆于肺,发为咳嗽气粗,呼吸不利,故倚息不得卧。

《金鉴》云:

“咳嗽呼吸气促不得卧,久病多属痰饮,新病兼形寒。”

在辨治咳嗽短气时,理应区分新病与久恙,属于新病,咳嗽短气兼有形寒外感,则以小青龙汤发之,以散内饮外寒。

属于痼疾,咳嗽短气而无形寒可征,或兼头眩胸闷,咳呕痰水,舌白口淡,脉象弦滑,宜此方治之(见病例)。并列表供临床参考。

一、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类方鉴别表

二、从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类方药物鉴别

从表中比较来看,药只九味,方有五变,足见仲景用药的灵巧。

苓桂五味甘草汤,主治服汤后“多唾口燥”,与“服汤已渴者,寒去欲解也”之意相同。

虽是阴寒散,阳气回之征,但其厥逆,气冲不解,尚且手足痹,小便难时冒者,故应易法治之。

尤在泾云:

“冲气,冲脉之气。冲脉起于下焦,挟肾脉上行至喉咙,多唾口燥,气冲胸咽,皆冲气上入喉也。 手足厥而痹者,厥气上行而阳气不治也。小便难时冒者,冲气不归而仍上逆也。”

寻其经意,既有痰饮之源,复有气冲厥逆,用茯苓佐桂枝,攻中有补,抑其冲气,使之下行而止逆。

又气逆非敛不降,故以五味之酸收敛其气。甘草之甘,安奠中宫,土厚火自伏。

徐灵胎云:

“此方五味子不与干姜同服,因服小青龙之后,发泄已甚而气冲,故专于敛肺也。”

因而可以说本方之功,专于敛肺止冲。

苓甘五味姜辛汤,所主治“冲气低,更咳胸满”。

徐灵胎云:

“今冲气即低,乃桂苓之力单刀直入,肾邪遂伏,故低也。”

然冲气已低,故无须用桂。

成无己云:

“今冲气即低,乃桂之功著矣,故去之。”

而更咳胸满,实即欲邪复出,用细辛、干姜之辛热以除满祛寒而止咳。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主治“ 水去呕止, 形肿痹”

徐忠可认为,血虚不能附气,故气行涩而痹,所以仍取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之治饮,加入杏仁宣利肺气,俟气行则痹解,痰饮去而肿自除。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大黄汤,主治痰饮而兼“面热如醉状”。书云“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故加大黄以利之。

以上各方均能主治痰饮为患,以苓甘五味姜辛汤为枢纽,随证加减,实为后世治痰饮众方之祖。

三、病案举例

胡某某,男,47岁,汽车工人。初诊1963年9月11日。

症状:咳嗽气短,倚息不得卧,吐白痰夹水,每于早晚咳甚,咳时俟痰出而后安,伴有胸闷不适,胃脘胀满,舌白而润,脉象弦滑。

按病属痰饮为患,肺有宿寒,无见外感。

故拟从除痰涤饮,温肺散寒。

方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

茯苓12克,炙甘草3克,五味子3克,生姜9克,细辛1.5克,制半夏6克,嘱服两剂。

9月13日二诊,服前方两剂,诸证悉减,咳平安卧,精神倍增,早晚咳痰减少。

诊其脉仍弦而滑,胃脘略不适,按病仍属肺气虚寒,痰饮未尽。

守原方加广皮6克,生姜易干姜6克。

5剂后咳止痰平,其病如失,饮食大增,精神舒畅,睡眠安宁,脉息和缓而虚,舌净口和,唯食后稍事胀闷,继从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调理中州,以善其后,

《江西医药杂志》1964年第6期

推荐关注:全新大家中医3.2,推出【工作室】功能,帮您树立个人口碑,积累优质患者,打造属于自己的中医工作室,助您实现“半日临证半日读书”的梦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