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道教为什么说是一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般若心经是佛教还是道教 佛教和道教为什么说是一家

佛教和道教为什么说是一家

2024-06-29 19: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

一、三皈五戒

道教在南北朝时期经寇谦之对北天师道的改革,上清派传人陆静修对南天师道的改革,使教规教戒、斋醮仪范基本定型,各种规章制度全面而系统。他们吸收佛教三皈五戒的做法,也制订了道教的三皈五戒,要求信徒归依三宝即道宝、经宝和师宝。三宝是指道宝的太上无极大道,经宝的三十六部尊经,师宝的太上老君。

陆修静十分重视道教斋仪的作用,认为“斋直是求道之本”,主张“身为杀盗淫动,故役之以礼拜;口有恶言,绮妄两舌,故课之以诵经;心有贪欲嗔恚之念,故使之以思神。”针对身、口、意的造孽,完全效仿佛教以五戒约束之:一不杀生,二不嗜酒,三不口是心非,四不偷盗,五不邪淫。

到了王重阳时代,全真派主张三教平等,王重阳在山东所创之五会规定以三教之经书《道德经》、《孝经》、《般若心经》为日课。他常教导弟子们说:“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天下无二道,圣人不两心”。在全真派三教平等思想推动下,佛道一家的步伐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丛林组织

从元、明两朝开始,道教仿照唐代佛教由百丈禅师创立的丛林制,把道徒作了序职和列职之分。佛教把共住一处过集体生活的僧团称为“丛林”,丛林中的序职相当于今天我们说的“职称”等身份,列职就是工作“职位”。

道教弟子身份序列大致可以分为信士、居士、道士、法师四类。信士是指没有经历正式的宗教认定仪式的信仰者;居士是指皈依道、经、师三宝并受持全真五戒而获得皈依证的正式弟子;道士是指经受全真冠巾和获得道士证的神职人员;法师是指修习科仪奥秘并在斋醮法事中担当领导角色的全真高戒位和拨过职的道士。

道教宫观中职位也与佛教类同,设方丈主持全庙事务,方丈下设八大执事,分别是:监院、知客、寮元、库头、账房、高功(维那)、典座、号房。

除了丛林宫观中凡人的序职和列职外,道教信仰还有神职方面的设立,如同佛教的天人、声闻、缘觉、菩萨、佛。道教里的神职包括:炼师、祖师、真人、黄冠、羽客、先生等。

三、世界构成

佛教认为每一佛土是由一千个中等大小的世界组成的,而每一中等大小的世界是由一千个小世界组成的,每一单位小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横向有九山八海、四大部洲、八中洲、铁围山、轮围山(地轮、金轮、水轮、风轮),竖向有二十八层天。二十八层天分为欲界、色界、无色三种。其中最下边六层天为欲界天,中间十八层为色界天,最上四层为无色界天。宇宙中诸佛世界如洹河沙,如微尘数,重重无尽,幻生幻灭,这就是佛教的世界观。

与佛教不同的,道教对宇宙的认识从道生自然到盘古爷开天辟地说,都感到没有佛教的世界观更具有真理性,于是乎,他们也来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建立了自己的世界观。为了显示比佛教更加伟大,他们在佛教二十八天的基础上又加了八层天,共建立的世界有三十六天。

参照佛教说法,他们把位于下面分属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二十八天看成是要还要轮回的天人。而往上的四梵天、三清天、大罗天才是永恒不坏的。

四、五道轮回说

道教的基本教义是不承认六道轮回的,他们认为除了修道还虚,就是死而做鬼,所以道教主张对祖先长久祭祀。后来受佛教影响便有了五道六桥的说法。

与佛教略有不同的是,道教把佛教的“天”道改为“神”道。并且不承认佛教阿修罗道的存在。据《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载:一道者,神上天为天神(神道);二道者,神入骨肉,形而为人神(人道);三道者,神入禽兽,为禽兽神(畜生道);四道者,神入薜荔,薜荔者饿鬼名也(饿鬼道);五道者,神入泥黎,泥黎者地狱人名(地狱道)。以上五道,其中 “薜荔”“泥黎”皆是佛教梵语音译,由此足以证明道教五道轮回说直接来自于佛教。

所谓六桥是金桥, 银桥, 玉桥, 石桥, 木桥, 竹桥,指五道轮回时根据阶级地位和功德大小不同,所通过的途经是不一样的。

五、艺术造像

早期的道教是不供奉神像的,在刘宋以后,才开始出现了造像活动。《老子想尔注》云:“道至尊,微而隐,无状形像也;但可以从其诫,不可见知也。”佛教最早也是不设佛像的,只是用足印、万字符、菩提树与佛有关联的器物造型表示佛陀曾经的存在。后来随着佛教造像在中原的盛行,道教也紧随其后,大兴造像之风。

王淳《三教论》云:“近世道士,取活无方,欲人归信,乃学佛家制作形像。假号天尊,及左右二真人,置之道堂,以贫衣食。”

道教神像最初塑造的都是正襟倚坐的姿式,后来很多石窟壁画和圆雕像也学佛教给神像安装了莲花台和头光。莲花台和头光本来是佛教的专利,这是与佛教的教理相关的,道教没有此说。道教造像在技术上和风格上不仅受到佛教的影响,甚至有的佛、道教的像是造在一起的。例如,陕西鄜县石泓寺石窟中三尊式道教像,中间一尊大像,两旁二个小真人,双手合十,背后有舟形背光。其中“合十”,“舟形背光”都似佛教造像。

山西太愿龙山石窟造像第三窟,窟内侧身卧像一尊,头东足西,长一米八,与其人略同,传说是披云子坐化之所,其实应是全真道人王重阳修仙时仿佛教涅磐而雕的模拟像。

莲花台老君像

龙山石窟内有身光和头光的三清像

上为佛陀涅磐像,下为道教重阳祖师涅磐像

六、佛道共尊

道教神祗包括正统道教神系,民间信仰神系,上古神话神系,星宿信仰神系、历代帝王和历史人物神系、山岳湖河神系、神魔小说神系。在道教中,“神”指先天自然化生之圣,“仙”指后天修炼得道之人。正统道教之神称为“尊神”,民间信仰之神称为“俗神”。在道教的神仙谱系中,有很多来自由佛教。

“佛道一家”之说最主要表现还在通神方面。通神是我自己创立的名词,意思是某尊神佛可以通行于佛道两教,实为佛教和道教共同信奉的主尊。道教历史上,老子出关度化了尹喜后,便不知所综,后来道徒就借助这个事情编了一本《老子化胡经》,说老子去天竺度弘扬道法,释迦牟尼佛就是他度化成佛的。如此说,老子都变成了释迦牟尼的师傅,那其他诸佛菩萨与道教也就成了亲戚关系。下边,我立足于佛教的角度,看看有哪些佛菩萨被道教给请去做客了。

1、三身佛——三清天尊

佛教的创始人为释迦牟尼,他把自己证悟的本源世界人格化为毗卢遮那,即如来之法身。视自己为毗卢遮那之应化之身,由化身修行圆满,证悟佛智,感召而来的圆满报应之身叫卢舍那,以上简称佛教法、报、化三身。

道教缘于老子,但老子并没有创教,所以老子并没有把自己看作是谁的化身。只是后来的道教感学与佛教相比,只一个老子只在身单势孤,于是学着佛教的做法,在把老子神化为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的同时,亦把老子哲学中的本源世界人格化为元始天尊,还说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就是原始天尊。元始天尊相当于佛教的法身佛,道德天尊相当于元始天尊的化身,还不够鼎足之势,又虚拟了一个灵宝天尊,圆成了法、报、化三身,终于与佛教可以平起平坐了。

三清像

2、五方五佛——五方五老

佛教认为十方世界诸佛国土多不胜数,寺院内常供奉五方五佛以代表十方无量之数:东方阿雏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佛、西方弥陀佛、北方成就佛。与此相应,道教则出现五方五老: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

3、四大天王——四大元帅

人们所熟知的佛教四大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道教有四大元帅:马元帅: 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赵元帅: 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温元帅: 温琼,东岳大帝部将;关元帅: 关羽。四大元帅如佛教四大天王,马元帅生得白如雪,赵元帅黑如铁,关元帅赤如血,温元帅青如靛,四大元帅是用来驱邪禳灾的四大神将,在汉族民间颇受人们信仰。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你可知道马王爷三只眼不是好惹的”即指四大元帅里的马元帅。

马、赵、温、关四元帅

4、十二药叉——六丁六甲

《佛说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中有十二神王,与《佛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工》中有十二药叉,都是奉佛敕命昼夜六时保护信众的护法神。道教亦有六丁六甲十二护法神,他们最初是真武大帝的部将,经常与二十八宿、三十六天将等历行风雷,制伏鬼神。六丁为阴神:丁卯神司马卿、丁已神崔巨卿、丁未神石叔通、丁酉神臧文公、丁亥神张文通、丁丑神赵子玉。六甲为阳神:甲子神王文卿、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长、甲午神卫玉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

4、韦驮菩萨——灵官

佛教寺院天王殿布袋弥勒的背后,一般都会塑有韦驮菩萨的造像。韦驮原属南天王手下的一位将军,因护教有功,佛陀授记他将成为本劫千佛出世之最后一个便是他。受佛陀付嘱,现作为寺院守护神,手持宝杵镇护东西南三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

进入道教的宫观,山门内的第一座殿往往为灵官殿,殿中供奉着一赤面髯须,身披金甲红袍,三目怒视,左持风火轮,右举钢鞭,形象极其威武勇猛,令人畏惧的神仙,这就是道教的护法神将王灵宫,又称火车灵官王元帅。王灵官常塑在山门之内,镇守道观,其作用相当于佛教中的韦陀。

王灵官和韦将军

以上列举的几位主尊,还只是道教仿佛教设立的相类境界和岗位的神圣。下边则直接就是同一个主尊,由佛教走入道教去了。

5、燃灯佛——燃灯道人

燃灯佛又叫定光如来,民间称燃灯古佛。他在无量劫前最早给释迦牟尼佛授记(预言),说释迦牟尼以后要成佛的。因此,佛教常常报他看作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启蒙老师,为三世佛(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中的过去佛之代表,倍受推崇。

道教把佛教燃灯古佛引入到道教神仙家谱里来,成了元始天尊的徒弟,说他得道于混元初期,是元始天尊大弟子。后来元始天尊后收的许多弟子都是燃灯代为传法的,所以燃灯既算其他门人的老师,又算师兄。燃灯道人在道教有“神仙班首,佛祖源流”之称。《封神演义》托塔李天王手里的宝塔就是燃灯道人传授给他的。

3、观音菩萨——慈航道人

观音菩萨在佛教里的地位就不用介绍了。在道教,观音菩萨成了慈航真人,或称慈航仙姑真人,也称慈航大士,为元始天尊的第九位弟子。慈航真人是元始天尊门下唯一的一位女弟子,十二金仙之一。普陀山是其道场。本是佛教观世音菩萨,后来被道教认为是慈航道人。

佛教经典中,观音菩萨早就成佛了,佛号为“正法明如来”,现为极乐净土弥陀胁侍眷属,常来娑婆世界助佛弘化,以三十二应身度化有缘。在民间,还有一个流传最广的,苗庄王三女儿妙善公主出家成道为观音的版本故事,可能为佛道两家教徒最能欣然接受的,这更有了观音作为佛道主尊的信众基础。

4、文殊菩萨——文殊天尊

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法王子,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佛经中说他早已成佛,有诸佛之母之尊称。在佛教作为智慧的象征,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

道教把文殊菩萨归纳进来后更名为广法天尊,成了玉虚宫元始天尊第七位的弟子,太乙真人、姜子牙等的师兄,昆仑阐教十二金仙之一。

5、普贤菩萨——普贤真人

普贤菩萨是佛教大行愿的象征,象征真理。他以十大愿导行,以行证智,解行并进,完成求佛者的志愿,所以又称“大行普贤菩萨”。佛教密宗的开创者金刚萨埵都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可见他在密宗的地位。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普贤与文殊、观音、地藏一起为中国汉传佛教四大菩萨,其显化道场在峨眉山。

道教称普贤菩萨为普贤真人,说他道场在九宫山白鹤洞。法宝吴钩双剑、三品金莲等,收有弟子木吒。按照《封神演义》中的说法,普贤真人本为中土道人,是后来才皈依的佛教。

6、摩利支天——斗姆元君

摩利支女神为佛教护法菩萨,在藏地被称为“光明天母”,具有广大自在神通,念其名号能速离灾厄,诵其咒语能够隐身免受诸难,在西藏、日本较有声望,可谓家喻户晓。摩利支意为“光明”是隐身和消灾的保护神。在佛寺的造像为天女形象,手执莲花,头顶宝塔,以猪为坐骑。她具有隐形自在的大神通力,能救芸芸众生于危难水火之中。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开示摩利支天法门时自云:“此天常行日月前,日月所不能见。我因知此天名,得免一切厄难。”

佛教的摩利支,就是道教的“斗姆”,又称斗姥元君、先天道姥、中天梵气斗母元君,北斗众星之母。神号全称“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其大儿子和二儿子是四御中的勾陈大帝和紫微大帝,其余七个儿子是北斗七星君。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在造像方面都高度一致,额有三目,肩有四首,左右各出四臂,为三目四首八臂的女神,神像慈容照人。其实这样的造型在道教诸神颇为少见,由此更加证明斗姆是吸收佛教成分而成。成都青羊宫、北京白云观、泰山斗姆宫有斗姆的神像。

山西善华寺大雄宝殿内金代泥塑摩利支天

7、准提菩萨——菩提老祖

佛教的准提菩萨是六观音之一,俗称准提观音或准提佛母,为短命众生延寿护命之菩萨。在中国佛教徒的心目中,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与文殊菩萨一样,具有“诸佛之母”的美誉。佛门日课十小咒中有一《准提咒》,为修持准提法门的人所奉持的陀罗尼。

准提菩萨到了道教就成了混鲲祖师二弟子,换名准提道人。混鲲老祖还有一个大弟子名唤接引道人,转世成为西方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而准提道人后变身为菩提老祖,成了孙悟空的师傅。

8、帝释天——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据明《道藏》本《搜神记》载:“很久以前,有个叫光严妙乐的国家,国王叫做净德王,皇后名曰宝月光,天性仁慈善良,常与民同甘共苦,爱民如子。但美中不足的是,国王王后老来无嗣,于是令诸道士举行祭祀,王与王后则虔心祈祷。后来,王后梦太上道君抱一婴儿赐予自己,梦醒而有孕。怀胎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生于王宫。太子长大后继王位,不久即舍国去普明香严山中修道,经过三千劫成为大罗金仙。又经十万劫,成为总执天道之神。又经亿劫,终于成为了宇宙的共主玉皇大帝。

看了上面玉皇大帝的故事,是不是觉得像佛祖释迦牟尼成佛故事的翻版?道教为了造神而极力模仿佛教,可谓不择手段。

玉皇大帝修行成神的故事虽然与佛祖如出一辙,但他境界和地位完全就是佛教的帝释天,因此佛教徒是主动把帝释天看成道教的玉皇大帝的。

帝释天全名为释提桓因,简称因陀罗,俗称天帝,原为摩伽陀国之婆罗门,由于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为天主。帝释天与大梵天是佛教里面最在的两个在家大护法,释迦牟尼自降生到成佛,都是他们俩全程陪伴和守护。释迦牟尼的生母摩耶夫人死后往生到忉利天,佛陀还数次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

释迦佛两侧站的是帝释天和大梵天

9、接引道人——阿弥陀佛

接引道人即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尊神。道教经典记太乙救苦天尊居“东方长乐世界”妙严宫,可引渡受苦亡魂往生,一如佛教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对于积德行善、晓道明玄而功德圆满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亦能“乘九狮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其登天成仙。他同时也是地狱的最高统治者,各宗教中认为业果是最难消除与阻断的,佛教中就有神通敌不过业力之说。但太乙救苦天尊却可以将业果与地狱业力的象征血池化为莲池,座下九头狮子一声吼,能够打开九幽地狱的大门,也就是地狱的最深层。

10、关圣帝君——伽蓝菩萨

关圣帝君姓关名羽、字云长,简称关帝,俗称关公。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佛教称之为“伽蓝菩萨”,道教尊之为“关圣帝君”

“伽蓝”指的是寺院,关公何以成为佛教寺院的护法神,这里有一个传说。却说关公被杀后阴魂不散,荡荡悠悠,直至一处,乃荆门州当阳县一座山,名为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净,是夜月白风清,普净正在庵中默坐,忽闻空中有人大呼曰:“还我头来!”普净仰面谛视,只见空中一人,骑赤兔马,提青龙刀。普净认得是关公,普净曰:“老僧普净,昔日汜水关前镇国寺中,曾与君侯相会,今日岂遂忘之耶?”公曰:“向蒙相救,铭感不忘。今某己遇祸而死,愿求清诲,指点迷途。”普净曰:“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后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

伽蓝菩萨

七、民间信仰

在道教大量吸收佛教内容以扩充和完善自身体系的同时,佛教也开始吸纳道教和民俗内容,例如嵩山少林寺地藏殿二十四孝、九华山月身殿内十殿闫君,恒山悬空寺三教合流造像等。个人认为,探索真理的过程本来就是殊途同归的,无论道释,只要观点一致,修法类同,哲学理念不二的神祗相互借用无可厚非。另一方面,无论佛教还是道教,在应机设教的方法上都有权实之分。对三六九等的信众而言,能一时顿悟大道,明澈无生之理的人毕竟是少数,因此上,佛教有“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让人们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以加深对佛法的理解。道教更是借用民俗故事或怪力乱神的文学作品,把道教神祗推广到民间。

佛道教的世俗化推动了民间宗教和民俗文化的发展。反过来,民间宗教和民俗信卯又进一步加大了佛道教的融合。例如佛教把十二药叉配十二辰或十二地支以表现时间和空间的作用。在做值福佛事时书写“本命元辰”。佛教的两位高僧寒山和拾德变成了道教的和合二仙。同时也有很多地区的寺庙供奉老君、真武、三官、文昌、关帝、娘娘、城隍、土地、灶神等。特别是财神、龙王、药王差不多成了佛教和道教庙宇内共同的标配。当然,真正佛教和道教各自供奉的财神、龙王、药王都是不同的,这个以后再叙。

恒山悬空寺三教圣人像

在佛道一家大融和的过程中,我们尤其特别注意的是,一些邪教和外道会门不属于宗教融合的范畴。

邪教和外道会门不会推动佛道教的发展,而是用异端邪说以贬低佛道教,达到上僭越位抬高自己以换取利益的目的。例如近年某位专事弘扬净土的老法师常说的那句“地狱门前僧道多”,就是来自邪教一贯道用来骂佛教和道教的话。

近代盛行的邪教和外道会门大多缘起于明朝的罗梦鸿,他创立的罗教以“无生老母”为创世主和人类的祖先,在当时与假冒弥勒下生的白莲教一同成为国内两大邪教组织。

罗教以无生老母为最高崇拜,认为她是人类的祖先,创造了宇宙,同时又拯救沉沦于苦海中的后代,派释迦佛和弥勒佛等下凡,或自己亲自下凡救度众生。“罗祖教”以后又繁衍分裂出“先天道”“老爷道”“归根道”“三花道”“九宫道”“红莲教”“西华堂”“东震堂”“大刀会”“哥老会”“红枪会”“义和团”“青洪帮”乃至现在的一贯道等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