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艺节|唯一少数民族剧种,大理白族白剧《数西调》来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李白歌舞剧时长 十二艺节|唯一少数民族剧种,大理白族白剧《数西调》来了

十二艺节|唯一少数民族剧种,大理白族白剧《数西调》来了

2024-07-07 22: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云南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美。苍山洱海,曾经走出过五朵金花,也孕育多姿的白族文化。作为全国唯一个白族自治州,云南省大理州在1960年代成立了白剧团。白剧也由一个集吹吹腔、大本曲、民歌小调和白族诗歌的民族民间艺术,发展为一个独有的少数民族剧种。

5月23日、24日,云南大理州白剧团原创大型白剧《数西调》将在上海虹桥艺术中心上演,作为第十六届文华奖参评剧目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这也是本次艺术节38台戏曲类作品中唯一的少数民族剧种。

本文剧照由主办方提供

《数西调》:白剧创新发展的里程碑作品

白剧《数西调》讲述了一个清末民初的故事,白族妇女周秀珠收养杀夫仇人土匪铁姑的儿子阿亮,本想将其养大为奴,以慰亡夫在天之灵,但在养育过程中,与阿亮产生深厚感情,渐渐视为己出。阿亮在知道身世后,在经历恩与仇、爱与恨和善与恶的心理煎熬后,两颗恩怨交织的灵魂,终得救赎和重生,共同谱写了一曲母子情深、人间大爱的“数西调”。

白剧《数西调》地方特色浓郁,民族特征鲜明。剧本唱词使用白族特有的“山花体”格式,唱腔设计和舞美服装均保持原汁原味的白族风格,人物“感恩包容”的心理和性格具有典型的民族性。

该剧导演张树勇是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副会长、云南省京剧院原院长,他介绍说,《数西调》个中人物命运纠葛,恩仇交织,故事抓人。在程式化、空间处理和锣鼓经的使用上,充分戏曲化,在展现白族人民能歌善舞的同时,力避歌舞化。

白剧《数西调》时长120分钟,共分十场,规模宏大,剧情跌宕,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表现手法,是对新时代民族戏剧创作的有力探索,是白剧创新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将白剧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白剧:从白族的“吹吹腔剧”发展为少数民族剧种

该剧的主演是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杨益琨,她也是白剧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杨益琨介绍说,白剧是白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珍品。虽然剧团成立不到60年,但剧种从民族民间艺术发展而来,在这么多年间博采众长,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

白剧原名“吹吹腔剧”,主要流行于大理白族地区。集吹吹腔、大本曲、民歌小调和白族诗歌独有的“山花体”等民族民间艺术于一体。据考,在唐代大本曲曲本“三七一五”山花诗体唱词就已出现,历史悠久,曲本内容丰富。

多年来,白剧博采众长,吸收了京剧、滇剧、花灯戏、川剧等戏曲剧种的表现手段,使其更加丰富多彩,在大理白族地区有着深厚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中历史最悠久、最成熟的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特征的优秀地方剧种之一。

白剧剧目丰富、大约有400多个。民族特色浓郁,音乐独特,有“三腔九板十八调”声腔体系。

剧种能演出传统古装戏、新编历史剧、民间故事剧,又能演出现代戏和歌舞剧。1992年,大理州白剧团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剧种“天下第一团”。2008年,白剧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演员代代相传:为白剧艺术传承发展提供经验

白剧《数西调》从2014年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的剧本,最终由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李世勤担任编剧。大理州白剧团多次组织戏剧界专家和州内民族民俗学者研讨,修改20多次始成排演稿。主创也都是高水准艺术团队,包括唱腔设计是白族音乐专家张亮山等。

2017年,该剧参加云南省第14届新剧目展演荣获新剧目大奖、剧作奖、导演奖、音乐创作奖。主演杨益琨获特别荣誉奖。

据大理州白剧团团长姜果介绍,自2017年8月首演至今已公演了65多场,所到之处,均受到广泛关注和热烈欢迎,此次参加十二艺节的版本经过再度修改提升。剧团继2015年白剧《榆城圣母》成功后,《数西调》再次收获口碑,也给白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民族文化薪火相传,靠的是代代相传。白剧《数西调》的排演,采用了AB角制,基本实现了白剧团演员的新老交替,一批青年白剧表演人才“尖角初露”。大理州白剧团于2013年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并送到云南省艺术职业学院进行“订单式”培养的36名已回团实习两年的学员和剧团中青年演员全部投入排演,一方面检阅了学员们在校学习和回团实习的成效,同时也让学员们充分融入演员角色,接受白剧熏陶,锻炼和培养了白剧新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