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科研训练“百千万”计划管理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智慧理工服务门户 南京理工大学科研训练“百千万”计划管理系统

南京理工大学科研训练“百千万”计划管理系统

2024-02-26 02: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各有关单位:

根据《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工作管理规定(2015版)》文件规定(详见教务处网站“规章制度”下的“实践教学”栏目),学校组织2021年校级重点、普通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今年新增“项目引导式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立项,现将相关工作要求安排如下:

一、参与学生

1.《科研训练》(2学分必修环节)已纳入2019级本科生专业培养计划;学生在毕业前应主持或参与完成一个项目,并且通过结题考核方可取得毕业基本资格。

2.本次申报主要面向2019级本科生,2020级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也可提交加入。

3.项目组学生总数≤3(“引导式”项目除外),其中包含项目负责人1名。

二、指导教师

1.具有一定的科研经历和较高的研究水平,责任心强,能够投入必要的指导精力。

2.对于校级项目,校内指导教师应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

3.校外指导教师应具备学校企业兼职教师资格和较高的科研指导水平。

4.每个项目的指导教师最多2人。

5.为确保每个项目的指导质量,每位教师在当年立项指导的总项目数不超过3个,且至多立项1个重点类项目(包括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重点等三类);正在实施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6.教师指导项目的工作量依据各教学单位正在实施的最新版绩效津贴方案认定。

三、项目引导式实践教学改革项目

作为2021年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工程”重点项目之一,今年新增“项目引导式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类型(以下简称为“引导式”项目)。本类型项目旨在促进由高层次人才将高水平科研项目转给为本科生教学项目,培养实践能力强的跨学科创新性人才。

该类型项目申报要求:(1)由高水平科研团队1—2名正教授指导,(2)基于科研项目研究过程或成果,设计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项目,(3)明确提出所涉及的2个以上跨学院专业,(4)参与学生5名以上,(5)项目的实施周期可1—3年。

今年全校拟立项10项左右,每学院不多于2项。完成本项目的学生可认定为完成科研训练项目。学校会在“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工程”项目经费中重点支持。

四、选题类别

1.教师的科研课题:指导教师根据自身所承担的省部级及以上纵向科研项目或学校自主科研立校项目,设计出适合本科生从事的科研训练选题。

2.合作单位课题:产业最新需求和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分解细化的具体项目或企业设置的开放性课题。

3.“卓工计划”课题: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简称“卓工计划”)试点学院应组织试点专业与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联合设立符合培养计划要求的企业课题,并满足“共同出题、联合指导”的要求。

4.实践思政课题:指导教师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选题的设计中,引导学生多走出校门,到农村、厂矿、社区,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塑造,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助力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助力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5.实验设计与制作课题:校内开放实验室或实习基地中新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与训练项目设计制作。

6.学科竞赛课题:学术科技竞赛的高水平参赛项目作品设计制作。

7.学生“创客”专项课题:鼓励学生基于日常生活与社会生产中的实际“痛点”问题而产生的自发创意选题,以试制出能够有效解决“痛点”问题的原型产品作为必备的结题条件,且应在结题之前对原型产品至少进行过2~3次迭代升级。

8.“项目引导式”课题:详见上一节描述。

五、立项原则

1.各单位在组织教师设定选题时,应强调教学设计,兼顾学生的专业方向,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选上适合的项目。

2.项目选题不宜过大,难度应与本科生(二年级~三年级)的知识能力发展规律相匹配;提倡设置适当的前瞻性难度,同时应注意避免“拔苗助长”。

3.项目课题应重视和突出对学生科研方法和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应避免学生进行重复的、非探索性的工作;通过项目实施使学生在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分析论证、制定方案、设计或实验、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在研究的各个环节上要有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思路和途径。

4.申报项目应有开展研究所需的场地空间、设备仪器等基本的保障条件。

5.鼓励设立跨学科的综合项目、交叉项目,鼓励学生间、指导教师间以项目为纽带,跨学院、跨学科进行合作。

六、管理系统

项目申报及运行全过程均在“科研训练‘百千万’计划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上完成,主要操作如下:

1.登录方式:师生用户可通过校园网主页“智慧理工服务门户”搜索应用“科研训练”进入“大学生科研训练管理系统”。

2.密码管理:请师生用户输入初始密码,根据“系统”提示改为高强度密码;若忘记之前修改过的密码,可咨询所在学院的本科教务员老师,联系方式见附件。

3.信息完善:请首次登录的师生用户及时完善个人信息(添加手机号和常用邮箱等),便于相互联系、实时指导。

4.账户添加:新入职教师可先请教务员在“系统”中添加个人账号及基本信息,再进行项目申报及后续操作。

七、立项流程

1.申报项目(5月11日~5月23日)

指导教师登录“系统”,根据提示填写《项目申报书》。

所有“卓工”“思政”“引导式”课题都应在题目前对应注明(卓工)(思政)(引导式)字样,例如:“(卓工)关于***技术的研究”或“(思政)大学生支教对其人格建构的***探究”或“(引导式)基于***的智能无人机”。

对于学生“创客”专项课题,由学生团队先线下找好指导教师,并自主完成《项目申报书》,然后再请导师登录“系统”完成项目申报的有关操作;请导师在填报“项目来源”时注意选择学生‘创客’专项课题”,“创客”课题还需在题目前加注(创客)字样。

2.评审选题(5月24日~5月28日)

各单位自行组织开展选题评审,重点从项目选题内容、项目训练的教学设计、指导教师科研经历与能力、具备的研究条件和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考察,并按给定指标评出校级重点、普通项目。各单位应严格按照附件分配的指标数来确定相应级别。

对于符合质量要求的“卓工”“创客”课题,各学院应优先将其确定为校级重点课题,其中“创客”课题指标单列。

对于“思政”类课题,采取“校级重点项目指标数单列”和“教师自主申报、学院统一评审”相结合的原则。

“项目引导式”课题除了在系统中填写,还应填写《南京理工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工程”重点项目申报书》(见《关于开展2021年“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工程”项目申报的通知》),学院评审推荐后,再由学院评审确定。

3.师生双选(5月29日~6月6日)

在学生和指导教师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由学生在“系统”里选择项目(每名学生可以同时选择3个意向项目);由教师从报名的学生中选择1~3人组成项目组(同时确定1名项目负责人),并明确每名成员在项目中的任务分工。

各“卓工计划”试点专业应加强相关师生互选的组织工作,确保每一名入选学生都选做“卓工”课题;已参与国省级立项者,可不受此限制。学校将进行检查。

教师需要及时确认学生的录取状态;候选学生须及时登录“系统”查看结果,若首次未被选上则需再次选择其他项目,直至被新项目选中。

4.公布结果(6月14日前)

各单位公布立项结果,并及时在“系统”中完成“项目发布”操作。各单位可将参加过今年学校评审但未获立项的国、省级项目当作校级重点或普通项目直接发布,否则在“系统”中进行“项目作废”操作。

八、实施要求

1.项目周期:所有校级项目自获准立项之日起正式启动实施,并应于2021年9月5日之前完成《开题报告》的系统提交及教师审核。项目整个周期历时约1.5年,重要节点包括2021年11月~12月的中期检查和2022年9月~10月的结题审核(具体安排将另行发文通知,“项目引导式”课题为弹性周期)。

2.研究计划:项目研究应首先找准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期达到设计参数或技术指标,然后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进而明确细化实施方案与进度安排,最终对应地确定出每位项目组成员的分工。

3.运行过程:关于科研训练项目运行、指导教师职责、参训学生要求和经费使用范围及报销规定等,可登录教务处主页→“规章制度”→“实践教学”,下载《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工作管理规定(2015版)》查看、执行。

项目的所有运行记录数据均需在“系统”中及时完成填报。

4.资助金额:校级重点工学类项目不超过2000元/项,其他学科类项目不超过1500元/项;校级普通工学类项目不超过600元/项,其他学科类项目不超过500元/项。在项目结题后,学校按以上标准将经费核拨至各项目归属单位,由各单位负责组织项目学生报销。

“项目引导式”课题由学校专项经费重点支持。

5.成果产出:鼓励校级项目努力产出项目成果,包括以下形式:①实现预期功能并可以演示的实物作品(含数字化作品);②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录用证明;③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④软件著作权登记证明;⑤评审专家认可的其他研究成果。

相关成果完成单位应为“南京理工大学”,第一作者(完成人)应为项目组学生;发表论文应标注“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百千万’计划(2021年立项)资助”。

6.成果录入:项目成果由排名最前的学生完成人负责实时录入学校“本科生素质发展学分和第二成绩单管理系统”,并添加其他完成学生的信息,由所在学院教务员负责及时审核入库。

九、其他说明

1.各有关单位应根据文件要求,面向全体教师和2019级本科生做好宣传发动、指导拟题、评审选题、师生双选、公布结果和项目运行指导等组织工作。

2.所有项目的管理归属于第一指导教师所在单位。

3.在本次立项申报、师生互选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师生如有关于“系统”操作方面的疑问,可咨询所在单位的本科教务员老师,联系方式详见附件。

4.项目结题后,成果突出的项目可由指导教师进一步调整、升级为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指导学生继续开展深入研究,培育成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

5.根据新几年科研训练实施情况和师生建议,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科研训练过程管理,从本年度立项起,严格中期检查和结题考核。拟进行中期分流与末位淘汰,不能完成科研训练的学生以选修创新性开放实验的学时来冲抵。并将科研训练与推荐免试研究生结合起来。具体另行通知。

特此通知。

 

 

教务处

2021年5月10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