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常州老年人 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

2024-06-23 17: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点击 蓝字 关注我们

截至2021年底,常州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为101万。目前,全市有35家提供助餐服务的社会化服务单位,其中中央厨房7个,共建有助餐点244个,助餐点中具备膳食加工可供堂食的助餐点52个(社区老年食堂)。

常州市助餐政策特点

新北区引入社会力量建设和运营老年助餐服务,培育枝秀、中民等服务商承接规模化餐饮模式,餐标11元,老年人不分年龄段,个人出5元/餐,其余部分由区、街道补贴,其中区级补贴2元。该区设有中央厨房2个,助餐点62个,日均1876人。

天宁区率先探索社会餐饮企业提供老年助餐:餐标11元,区级未出台补贴政策,建有中央厨房2个,助餐点39个,日均693人。该区由茶山、兰陵、天宁、雕庄、青龙和红梅街道的中央厨房划片区包干开展助餐,天宁街道从2019年起探索与养老机构及餐饮企合作,设立老年人助餐点,就餐对象均为社会对象。

钟楼区采用“中央厨房+配送”模式。餐标分为8.5元、11元、13元和18元四种,区财政补贴老人2元/餐,补贴运营商1元/餐。中央厨房3个,助餐点100个,日均2277人,采用中央厨房+老年食堂+助餐点+送餐上门,由中央厨房和老年食堂集中制餐,城乡社区助餐服务基本全覆盖,实现网格式老年助餐服务模式。所有助餐对象都拥有个人二维码,通过App扫码方式记录用餐次数,依托常州市钟楼区智慧监管平台进行服务记录。食材采购、卫生标准按照养老机构食堂标准执行,菜谱根据营养标准和当地老人口味制定。

溧阳市“如意小食堂”破解农村老人助餐难题。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助餐服务网络。从2017年投入1000余万元建成“如意小食堂”,溧阳市财政按照服务人数规模大小给予3~15万元运行补贴。日均助餐1200人,全年26万人次。二是科学制定餐标。综合考虑农村老年人年龄结构和经济能力,餐标8元,一大荤、一小荤、二素、一汤为标准,其中个人按年龄段支付3~6元/餐不等,剩余部分政府补贴。三是扩展服务功能,丰富社区养老。“如意小食堂”配备休息室、阅览室、老年健康活动室等,可以开展多样化的社区养老活动。

常州市老年助餐主要运作模式

常州市老年助餐主要采用镇(街道)中心助餐点集中用餐,或在一定区域内分片包干,中央厨房配送等模式进行老年助餐服务。

一是中央厨房集中供餐。在社区设立老年助餐配送服务点,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集中配送服务。

二是街道级统一配餐。镇(街道)设立老年助餐中心,自办或引入专业餐饮公司按照统一用餐标准提供服务。在周边村(社区)设立助餐点,老年人在助餐中心(点)集中用餐或由助餐点工作人员上门送餐。

三是村委自办模式。发挥村级财力优势,结合企业捐助资金,为本村老年人提供福利性助餐服务,有条件的村委扩大服务半径,承担本镇的助餐中心功能。

展开全文

四是整合周边餐饮资源划片包干模式。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缺乏自设助餐中心的条件,依托附近的养老机构或餐饮店开展助餐服务。

目前推进老年助餐存在的难点

一是老年人对助餐支付意愿在5~6元左右,服务主体是空巢独居和90岁以上高龄的老年人群。

二是老年人餐食要求多样化。由于众口难调,助餐满意度偏低,经营持续性也不强。60~70岁追求“色香味”俱全的口感和丰富的品种,80岁以上要求餐食软烂清淡,配餐需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单独制作配餐。

三是农村助餐点。农村地域较广,村落分散,自然村之间距离较远,老人到助餐点不便,人气不旺。

四是老年助餐服务盈利空间不大。运行组织面临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上涨,不能提高的困境,运行压力大,大多微利经营。

推进老年助餐工作建议

常州市民政部门着眼全市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建设,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推进全市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可及、共建共享、综合监管的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民政部门将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助餐服务,鼓励国有企业、优质社会餐饮企业参与养老助餐服务,引入数字化养老助餐服务模式,使老年人吃饭更加方便、更有保障。

(一)统一助餐政策。加大对老年助餐的补贴力度、坚持公益定位、结合本地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加强政策和财力支持,市级财政按实际接受助餐老年人,每天一餐,每份2元的标准给予老年人助餐补贴。各区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及自身实际,自行制定有关老年人助餐补贴和助餐机构运营补贴政策。

(二)合理布局助餐点。综合考虑本地区老年人口状况、服务资源和服务半径等因素,根据老年人的用餐习惯和消费能力合理布局设置老年助餐点,重点发展具有中转功能的“配送点”和“助餐点”,形成“一碗汤距离”的老年助餐服务模式。

(三)鼓励多种模式运营。鼓励市场化老年助餐服务,“中央厨房+助餐点服务”“餐饮企业+社区门店”“线上预定+站点配送”等模式,以薄利多销、混业运营来降低经营压力。

(四)加强服务和监管。对助餐点实行区级备案管理,明确餐食标准。各镇(街道)与运营单位以协议方式确定餐食标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落实食品安全各项制度,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完善原材料溯源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

同时,积极引导公益慈善资源和志愿服务。倡导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公益慈善组织、社工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志愿助餐配送服务。

作者:杨铁

编辑:许艺捷

审核:龚贤 杨余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