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古时候的“发配边疆”是发配到哪里?犯人们去哪里做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犯人的枷锁有哪些 历史解密:古时候的“发配边疆”是发配到哪里?犯人们去哪里做什么?

历史解密:古时候的“发配边疆”是发配到哪里?犯人们去哪里做什么?

2024-06-29 12: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发配的地区也不仅限于最边缘的地区,它分为四种,四千里称为极边、烟瘴,三千里称为边远,两千五百里称为边卫,一千里就是沿海附近,也会到这些地方进行开发,那么发配的犯人就成为了劳动力。其中“极边”一听就是那种最遥远的地方,一般都是最北端或者最南端,有的时候有些人也会被发配到海岛上面去。古时候的海岛可不像现在这样,一听就充满假日七夕,那个时候的海岛上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偏僻不说,四面都是水,到了海岛上,想要逃也逃不走,例如现在山东蓬莱的沙门岛,从五代时期就成为了重要的流放地。

还记得《水浒传》中出现的流放的情节吗,只能说他们运气还不错,要是真的被流放到了海岛上面,一百零八将都不够了。不过,也不是就没有人逃出来过,传说中的“八仙过海”,有一种起源认为就是北宋时期有八个犯人,从沙门岛游了几十里的水路逃了出来,之后就成为了八仙传说的来历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戍边的任务,毕竟一个犯人和一个士兵,一起来戍边,士兵当然成本比犯人要高,人家又没有犯错,该给的一个都不能少,而犯人就不一样了,还能活着就已经是恩典,他们也没办法去祈求什么。还有耕地,在边疆地区土地开发,很累,费时费力,如果将犯人派过去进行开发,他们就都是免费的劳动力,也就根本不需要考虑开销问题,再加上这样做能够获得的利润可比流放一个犯人要多得多,因此发配边疆的犯人也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士兵来源。

当然,除了这些体力活苦力活,也有一些是比较轻松的文案工作,只不过这一项主要是针对发配过去的一些官员们设定的,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担任,所以更多的还是靠体力活才能做到的。

边疆路途遥远,有很多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当然也有很多坚持不下来的。有一部分是在半路上,每天每天担惊受怕,而且路途遥远。即便是有命活到走到了发配地也未必就能顺利活下来,毕竟后面多的是苦日子在等着呢。

当然了,流放也有很积极的人,就比如大文豪苏轼,他也去过海南,不仅没觉得苦,反而觉得有那么多好吃的。当然了,特还是有点不一样的,他被贬去海南,并不是充军发配,他还是去做官的的。

再比如柳宗元,他也是被贬过去了广西柳州,但是他们都去教化当地居民,尽管生活条件还是艰苦,但对他们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流放至少没有直接是死刑,听起来更人觉得仁慈一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