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着牛儿奔小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黄牛的图案 赶着牛儿奔小康

赶着牛儿奔小康

2023-10-02 06: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很多好政策,养牛想不发财都难"

新晃步头降乡土鹿坪村有个彩波家庭农场,专门养牛。彩波家庭农场主人大名彭彩波,全家6口人,其中有3人专事赶着牛儿奔小康。

赶着牛儿下坡上山,也是一大劳动乐趣

这个农场总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其中生产区1700平方米;生活区500平方米;建有牛舍2栋面积600平方米,生活住房1栋220平方米。家庭农场总投资77万元,其中住房建设27万元;规模标准化养殖场建设50万元。农场环境良好,设施设备齐全,牛舍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农场周边有草山草坡天然放牧场地3000余亩。截至最近,农场存栏牛96头,其中能繁母牛57头;种植牧草50亩,总价值达180万元。

2018年,彭彩波投资40万元新建了100头养殖场1栋。因需扩大规模,2021年5月他又投资10万元,扩建了60头规模的牛舍1栋。刚开始他以家庭农场模式养殖黄牛,从3头发展到16头;2019年发展到40多头,出栏肉牛12头,获纯利9万元,人均纯收入1.5万元。2020年至今,这家农场一共出生了牛犊52头,去年出栏了28头,销售收入达52万元,其中总纯利18万元,人均纯收入3万元。2020年,彩波家庭农场被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授予母牛标准化养殖技术集成与盈利模式创新示范基地,今年6月又被新晃侗族自治县评定为新晃黄牛选育示范场。

养牛养到这个份上,算是很有两把刷子了

39岁的彭彩波前不久刚卖掉6头架子牛,每头150-200千克左右,平均单价11000元/头,买主买回去接着喂养。他的牛一般卖到长沙,对方直接过来提货。他有一儿一女,大的10岁小的8岁,都在上学,"如果不是搭帮养牛,要把他们一路盘书盘下去估计够呛"。彭彩波曾在海南、江苏、上海等地打零工,四处漂泊不定的打工生涯不仅辛苦,所获收入也难以持家,只够养活他自己。五年前,他在自家地里干活时,被从山上飞滚而下的木头击中,全身受伤,迄今尚未彻底痊愈。

彭彩波曾经养过羊,但他家所在的高山地区气候条件对羊们来说比较苛刻,羊只死伤多,相关经济效益由此大打折扣,赚钱十分不容易,于是他改行养牛。有养羊的技术垫底,加上县里畜牧部门经常上门提供技术指导,他的养殖效益便节节攀升。"现在好多好政策,真心实意帮助扶持养殖专业户,想不发财都难。"彭彩波慨然道,就他本人来说,自从养牛以来,就获得过养殖补贴10来万元,能繁母牛每下一头牛崽还有2500元奖励,建栏资金补贴一次性就到手10万元,"哪一项政策都是真金白银。"去年,他还获得了20万元"黄牛贷",此项贷款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大,像他这种养牛大户心里最清楚。前不久,他刚刚新建了一栋60头规模的育肥栏舍,资金有点紧张,但他肯定"政府会帮忙"。

彭彩波坦承,只要肯养牛就有钱赚,"像我这样自繁自养的,只要达到国家要求,就能包赚不赔"。他由衷感谢地方政府的支持帮助,"尤其是畜牧局的专家经常上门,手把手地为我提供技术服务指导"。

牛被圈养时总是显得很安静

"八抓"带旺新晃"牛市"

自2010年新晃黄牛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来,新晃将黄牛产业建设摆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从抓黄牛养殖、抓黄牛肉加工,到抓黄牛全产业链建设及其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稳扎稳打,一年一个台阶。2016年,新晃黄牛入列首届湖南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新晃黄牛文化产业园入列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目前,新晃已有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63个,黄牛产业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牛肉加工厂22家,新晃黄牛肉特色餐饮店近50家;其中4家龙头企业均已通过ISO9000认证,9家牛肉加工企业通过QS认证,1家企业获得出口自营权,新晃黄牛肉及其副产品加工产能已达2万吨,新晃黄牛品种繁育、标准养殖、疫病防治、精深加工、产品营销等全产业链及其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型。

牛肉加工车间一角

工人们在分割牛肉

新晃肉牛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科员姚建平介绍,新晃黄牛全产业链建设取得不俗成绩,主要在于当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八抓"齐上阵,紧紧抓住"牛鼻"不松懈,继而带旺"牛市":一是抓品改繁育,持续推进结构完善、技术一流、全县统一的新晃黄牛品改繁育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县级品改服务中心。二是抓标准养殖,今年全县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将达到180个,可新增新晃黄牛能繁母牛5000头。三是抓疫病防治,提升一线科学养殖和疫病防治能力,避免疫病传播。四是抓精深加工,实现新晃黄牛肉精深加工更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的目标。五是抓产品营销,取道夯实实体店等传统销售渠道与加快电商销售平台升级建设相结合,扩大实体店体验、网红直播带货,实现传统与现代同跟进、线上线下齐发力的产品营销格局。六是抓产业融合,加快推进新晃黄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实现新晃黄牛产业与文化旅游和餐饮服务产业的融合发展。七是抓科技支撑,与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省草食动物产业技术体系等单位建设4个产学研基地和草食动物试验站,合作进行黄牛育肥效果等研究10余项。八是抓保障跟进,在设立新晃黄牛产业引导资金、持续推进新晃黄牛产业发展的同时,又出台实施《新晃黄牛养殖奖补办法》,积极推进新晃黄牛养殖贷款"黄牛贷"和新晃黄牛养殖保险"黄牛保"。

5月份,《2021年度新晃黄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实施方案》新鲜出炉,明确了新建标准化规模场25个、新晃黄牛选育示范场30个、繁育新晃黄牛核心群4000头以及新建、改造牛肉加工生产线,谋求新晃黄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等多个建设目标。以该《实施方案》为指引,新晃正着力构建良种繁育体系,壮大新晃黄牛群体;加大养殖基地建设,提升养殖技术水平;加快产品品牌提升,扩大地标品牌效应;构建产品营销网络,提升现代营销能力;加快产业多元发展,积极推进三产融合;力求厚积薄发春华秋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此正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加大用地供给;用足金融政策,激活社会投资;跟进科技支撑,推进持续发展。当地相关部门就深入推进《新晃黄牛产业发展条例》展开密集立法调研。新晃侗族自治县黄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已经明确,将新晃黄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绩效考核范围,严格过程和结果考核问效。

记者了解到,省草食动物产业技术怀化试验站设在新晃老蔡食品有限公司,有关方面正在筹备新晃黄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依托就是体系岗位专家。此举对于新晃黄牛产业的后续发展,无疑将会形成强大支撑。

成绩很好,问题不少

高山之巅,美味云端。养牛大户吴继勋的登云山生态黄牛养殖场位于新晃凉伞镇美老村,占地面积3900平方米,有养殖栏舍3栋,栏舍面积1660平方米,整体养殖规模达300头。这段时间,吴继勋一直忙着喂牛,他的牛儿单重500-650千克上下,"不是卖不掉,是我还不想卖",他现有存栏能繁母牛和育肥牛一共130多头,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今年截至8月中旬,他只出栏了24头牛,都是400-700千克左右的牛只,平均售价36-38元/千克,利润很是可观。

吴大户的养殖场人工管理用房、防疫消毒、草料加工等设备设施配套齐全,并且被公认为养殖环境良好,粪污得到有效处理,他对此解释称,很多人都知道,牛舍总是蚊蝇成群,他的牛舍之所以成为一个例外,很难找到一只蚊子,是因为他爱卫生,"我爱卫生我的牛儿也爱卫生",所以牛舍总是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他也并不在乎因此花工夫。按照新晃黄牛选育技术要求,他计划实现养牛年产值290万元,纯利80万元以上。

蓝天白云青草,此地闲适正好

作为退伍兵的吴继勋曾经当过近20年的建筑小包头,去年突然来了个华丽转身,当起了"牛司令"。除了他和老伴,他还请了四五个农民工帮养殖场做事,每人月工资2000多元。去年,他从政府那里得了20万元建栏资金补贴,按照相关奖补规定,养牛规模在100头以上者可以得到补贴资金10万元,他建的是300头规模的牛栏,所以所获补贴资金比别人多一倍。他所在村子,如今养牛大户(养殖规模50头以上)已有20多户,小户(5头以上)已有50多户,都是在他带动下养起的牛,收益都不错。

"新晃黄牛一直不愁销路,牛不愁卖,有的是人要。"吴继勋说,他的牛舍建在海拔700多米的山顶,距他家有4公里路程,上上下下走的是土路,每逢小雨天土路就成了泥巴路,人走牛行都不方便,他希望政府出面,帮他把路修一修,除此之外,"国家政策好,养牛能赚钱,我没有其它什么要求。"

牛不仅需要长肌肉,也需要强筋骨

养殖大户所面临的现实困顿,映射出勃然兴盛的新晃黄牛产业链所遭遇的短板与瓶颈。"这个大有前途的特色产业,养殖基础还比较薄弱。"新晃黄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当地还没有保种繁育场,保种选育进展不够理想,能繁母牛不多,标准化养殖规模较小。与此同时,群众养殖积极性高涨,但建场选址难,用地空间小,导致返乡创业人员及有意向来该县投资黄牛产业发展的企业和个人用地选址难,"养殖基础有待加快夯实,相关基础性条件应设法着力满足"。

技术支撑乏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晃"牛产业"的发展后劲。据悉,新晃还未与省、市畜牧科研单位和院校签订专业技术服务协议,难以衔接到位,各乡镇基层畜牧工作技术人员普遍被安排做其他工作,造成技术指导和服务跟不上,难以保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此外,配套政策不强、产业平台缺位等,也一直是影响新晃黄牛产业扩容提质的"票房毒药"。新晃虽已实施"金牛贷""黄牛贷"和"黄牛保",但力度和产业所需还不匹配,难以充分满足养殖户需求。该县黄牛文化产业园亦尚未完善,黄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交易平台还未建成,能承载和带动新晃黄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全产业链系统集成平台亟待提升。

夯实平台,张扬后劲

新晃提出加快黄牛产品品牌提升,扩大地标品牌效应。一是加快牛肉加工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和产品研发力度。在稳定现有加工能力和严格地理标志品牌管理的前提下,鼓励省市级龙头加工企业通过生产线技改升级和产品研发及创新,推出更多更具市场亲和力高附加值的冷鲜、生鲜、休闲、火锅系列牛肉产品,形成完整的新晃黄牛产品系列,更好实现新晃黄牛应有价值。二是加强品牌提升。统一新晃黄牛公共品牌VI形象体系,使基地养殖、加工产品、门店销售、品牌宣传等具有独特统一形象标准,夯实新晃黄牛品牌基础,提升新晃黄牛品牌形象。采取新媒体、广告、节会等多种宣传形式,提升新晃黄牛及其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积极组织筹备好湖南省牛羊协会年会召开的工作。四是大力推进企业品牌创建,老蔡公司获批成功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为新晃黄牛走向国际市场打下了基础。老蔡公司2020年加工牛肉产品1800吨,涉及酒店预制、休闲即食、烫锅肉串、腊制肉干、生鲜牛肉等类60多个品种,产值达1.2亿元。据悉,中佳国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实力企业已有意向进入新晃,大力发展黄牛产业。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国务院办公厅就此出台了《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号)。专业人士建议,为促进新晃黄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晃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基础母牛群。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奖补力度,对养殖能繁母牛补贴制度加以完善;开发利用草山草坡,发展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和肉牛品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黄牛产业链。

后发展地区整合资源、开掘特色经济,必须牢牢抓住整固资金链这个"牛鼻子"。专业人士建议,新晃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产业发展。要适当增加肉牛产业引导资金额度,对能繁母牛饲养、选育、品种改良和标准化栏舍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建设、防疫设施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补贴。要积极向上争取畜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如种草养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资金)等,并且确保所有项目资金投入不重复、不浪费、不滞留。要加大小额信贷服务能力,设法引导相关金融机构适当放宽门槛,使后者逐步提高群众的信贷授信额度,地方财政部门对肉牛养殖贷款实行财政贴息等,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无钱养牛的难题。

新晃黄牛产业链应强化科技支撑,科学发展产业;加强服务指导,提高发展水平。应科学定义"新晃黄牛"品牌,大力引进夏洛莱、利木赞等优良品种,取长补短,增加养殖肉牛利润,提高农民养殖积极性。应健全饲草料供应体系,因地制宜推行粮改饲,大力发展皇竹草、桂牧一号、黑麦草、饲料苎麻等高产人工牧草,推广秸秆微贮技术,推进饲草料专业化生产,加强饲草料加工、流通、配送体系建设。应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养殖场(户)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养殖规模,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应加快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家庭牧场发展,鼓励其以产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合作和联合经营。应着力培养畜牧产业科技专业人才,探索并建立黄牛养殖培育基地,培育一批黄牛养殖能人。

建立健全机制,强化发展保障,事关新晃黄牛产业链的现实与未来。专业人士指出,新晃有关部门在调研论证起草《新晃黄牛产业发展条例》,对黄牛产业发展进行立法保障的同时,应加强相关政策的延续性,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时代精神,倾注全县人力物力做实做强这一产业,并以此振兴乡村、蓬勃县域经济,使新晃黄牛成为新晃名副其实的代名词,成为新晃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并绵延后世、惠泽侗乡人民。(记者 杨林斌 通讯员 姚亚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