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山东千年的故事讲给你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对对子的故事丰富 将山东千年的故事讲给你听

将山东千年的故事讲给你听

2023-06-16 10: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扎根的灵魂,每一座城都是站在过去的肩上走向未来。

山东,太行之东,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底蕴深厚。深藏4处世界文化遗产,8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跟着好客君一起,来认识山东那些文化自然遗产瑰宝吧!

PART 1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安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拔起于鲁中南群山之中,又名岱山、岱宗,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美学和科学价值。

泰山气势雄伟,拔地通天,基础宽广,安稳厚重。景色千姿百态,悬崖峭壁,奇峰怪石,林海松涛,泉飞鸟鸣,更有三大断裂、科马提岩、醉心石等奇特地质构造,岱庙、南天门、碧霞祠等巧夺天工的古代建筑杰作。

@邵凯

以及秦刻石、经石峪、唐摩崖等历代名贵石刻,秦松、汉柏、唐槐等珍稀古树名木,并形成旭日东升、云海玉盘、碧霞宝光、晚霞夕照等独特的自然奇观。

一座巍峨的山,走过几世人间繁华,记录着厚重的文化与时代变迁。泰山相伴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历史,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

传说中,这里是盘古开天地时头部幻化所成,东岳大帝泰山君及碧霞元君在此镇守,是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历来便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等词汇也广为流传。

自秦始皇起至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以祈福国泰民安。山体上既有寺庙、宫、观等古建筑群29处,古遗址128处,有大小碑碣、摩崖石刻2000余处。

无数文人墨客曾在此流连,留下动人的诗篇。早至春秋至圣孔子、名相鲍叔牙,晚到唐朝杜甫、李白,宋代范仲淹、李清照、辛弃疾等。

“青春没有售价,泰山就在脚下”。如今的泰山壮观依旧,更添年轻的气息。总要去一趟泰山吧,呼吸唐宋元明清时也曾有过的新鲜。

从红门出发,循着历朝皇帝的登山御道抚摸昔日的古迹与历史精华,攀着十八盘险峻陡峭的阶梯直上云端,到主峰之巅玉皇顶极目四望,观旭日东升,望云海玉盘,亲身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惊艳。

位置|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环山路北

PART 2

世界文化遗产

  千年文化瑰宝  

/曲阜三孔/

山东济宁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儒客朝拜之圣地。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是祭祀孔子的祠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即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历代增修扩建,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车、书”。

若要探访孔庙,可从门前的第一座石坊“金声玉振”穿过,欣赏蹲踞石柱的“朝天吼”独脚怪兽,走过“皇帝、官员下马/辇步行处”的“下马碑”体悟儒风尊严,迈过乾隆皇帝亲手书写的棂星门、雍正钦定正门圣石门,观瞻奎文阁中驰名中外的藏书与别致建筑风格。

站在孔府的大门前,可见红边黑漆的大门上高悬的蓝底金子“圣府”匾额,此为明代严嵩所撰,两旁的明柱上悬挂着一对蓝底金字对联,其中的“富”字上少一点,寓意“富贵无头”。

图片©丹晓孟

孔林,亦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

孔林内古树已达古树2万多株,是一处古老的人造园林、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可走过苍翠的神道,看道中万古长春石坊雕龙画云,12只不同神态的石狮子仪态威严,气势宏伟。

位置|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明故城

/齐长城/

齐长城是中国最古老的四长城之一,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历时170多年筑成,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齐长城利用堤防连接山脉陆续扩建而成,西起今山东平阴县东北,至胶州市南的大朱山东入海,结构主要有土筑和石砌两种,是目前中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保存状况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被誉为“长城之父”。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

中国大运河遗产,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共三大部分、十段河道组成,其中京杭运河贯穿山东的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五市,是京杭大运河中海拔最高、船闸密度最大、水利工程成就最集中的河段。

山东运河被称之为“鲁运河”,沿线城市因运河而留下了独具特色的漕运、水利、商业、市井、民俗、宗教、古镇、建筑等历史文化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

@台儿庄古城

PART 3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济南皮影/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天影像

济南皮影戏是山东皮影的分支,山东皮影戏至少已有五百年的历史。1915年清末艺人张盛旺的徒弟李克鳌将皮影自邹县带入济南,后经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济南皮影戏。

@水天影像

/烟台、滨州、高密剪纸/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动,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两千年的发展史,使它浓缩了汉文化的传统理念,递延着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思想脉搏。

剪纸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其题材丰富,取材广泛,窗花、墙花、灯笼、鸟兽鱼虫、花卉果蔬、山水风景,甚至是人物、剧情都可以通过剪纸来生动展现,只要一把剪刀,一张彩纸,便会翻飞出万千天地。

/日照莒县过年笺/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摄影师逐影莒城

莒地“过门笺”是一种民间剪纸艺术,其渊源无文字可查,但可从康熙十三年重修朝元宫时壁画见到,莒地贴“过门笺”的习俗最晚应于明代。

@摄影师逐影莒城

春节贴过门笺是莒县流传久远的古老风俗,五颜六色的过门笺刻上各种吉祥的图案,喜庆祥和的过年气氛弥漫在莒县的家家户户,色彩丰富有序,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冀。

/潍坊诸城派古琴/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诸城派古琴艺术又称“琅琊派古琴”,古琴艺术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艺术水准最高且最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艺术特征的器乐演奏形式。山东省诸城市是诸城琴派的故乡,中国古琴的发源地之一。

诸城派古琴以三弦为宫而以律吕命调,琴谱划分,节奏固定,标准统一,显示出空灵回荡的古典之美,是我国近代琴坛上一支融古开今、别具一格的古琴艺术流派。

/柳子戏/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柳子戏,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我国戏曲史上曾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古老剧种的记载,“东柳”即指山东柳子戏。

柳子戏是山东最典型、保持最完整的曲牌体剧种,伴奏乐器古色古香,声腔或细腻如行云流水,或粗犷奔放如空中鸣雷,耐人寻味,妙不可言。

/山东梆子/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东梆子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山陕一带的梆子腔,梆子越太行而入山东,最初流行至菏泽,形成曹州梆子;继而东行,形成汶上梆子。

山东梆子的唱腔生动又平易,具有高亢奔放、刚劲激越、婉约和谐、舒展明亮的风格特征。表演程式丰富而又规范,注重技巧,动作粗犷,架式夸张,各行当的表演自具特点,争奇斗巧,异彩纷呈。

/鲁派内画/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内画起源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画师们用一种特制的行笔,在口小如豆的瓶内反向作画。

作画时,要沉住气慢慢来,发力于手腕,精细之处,非目力所能及,这一种奇特的、瑰丽的的艺术珍品考验的是作画师傅们年复一年的手上功夫。

/曹州面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下面塑出穆李,曹州面塑还真颜”。曹州面人,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传统美术,历史悠久,最早源流可溯至尧舜时代。

面塑造型粗犷生动,展现着山东人豪放爽快的地方性格;用色方面大胆艳丽、对比强烈,引人注目。

/淄博周村烧饼/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要问有什么烧饼是“嘎嘣脆”的口感?那必然当属山东的周村烧饼。周村烧饼是山东省周村的地方特产,清末曾作为贡品进奉朝廷,主要以面粉、芝麻仁、食盐或糖为原料,佐以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和火候而成。

@大众日报观澜乒乓球

起源汉代,成于晚清,周村烧饼以清朝“聚合斋”为起点传承百年,纸质包装的传统也沿袭至今。其形如圆盘,薄如纸片,入口酥脆,香而不腻,咬一口,回味无穷。

/德州扒鸡/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州扒鸡起源于明代,由烧鸡演变而来。据史料记载,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第四次南巡,住在德州启蒙老师田雯家中。田雯献上德州扒鸡,皇帝龙颜大悦,御封“神州一奇”,钦定为贡品。

大火煮、小火焖、多一分则烂,少一分则生,十几道工序操作之下,五香的中药卤料深深沁入丝丝白肉之中,醇香入味,浓郁入骨,回味无穷。

/济宁孔府菜/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孔府菜是孔子后裔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官府菜系,秉承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观念,凝聚着儒家文化特色和底蕴,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具有丰富内涵和艺术特质的美食文化瑰宝。

孔府菜色、香、味、形、器、意独具一格,用料广泛,做工精细,善于调味,讲究盛器,烹饪技法全面,制作程式复杂。风味清淡鲜嫩,软烂香醇,盛器和用餐桌椅华贵奇巧,精美绝伦,直接影响了中国四大菜系中鲁菜一系的形成。

/菏泽单县羊汤/

  山东省物质文化遗产  

羊汤食物链顶端的单县羊汤,的确是羊汤中的一道“白月光”,曾登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与金华火腿、北京烤鸭并称“南腿北鸭中间汤”。

@中国国家地理、图虫创意

单县羊汤以青山羊为主料,辅以本地的地下水,熬出的羊汤汤白如奶、鲜而不膻。滚烂浓白的羊肉汤滴上红亮的辣油,再撒上一小把香菜,一勺入嘴,唇齿留鲜,香而不腻。

山东遗产千百种,除了自然的馈赠,还囊括人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在那些经济文化尚不发达的年代无声描绘着山东人民对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期待。

如今,我们总能惊喜的看到,更多的年轻人拾起父辈们当年的手艺,以更饱满的精神为非遗注入更多活力,非遗未来,可期。

来源:好客山东之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