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与我作文800字 双减与我政策作文范文2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对双减政策的看法五百字 双减与我作文800字 双减与我政策作文范文2篇

双减与我作文800字 双减与我政策作文范文2篇

2024-02-16 21: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与双减政策直接相关的就是学生,当“双减”政策真实的落地,作为学生是最最能够深刻感受的,如果让你写一篇双减与我作文,你如何去写呢?以下是可圈可点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减与我作文范文80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双减作文范文作文800字:

只要学生睡眠不足,视力下降,体质羸弱,无论多么辉煌的教育改革成果,都毫无意义可言!因为‘人是最高价值’。”

我还说过:“为什么我们能够打赢三大战役,并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居然就攻克不了‘减负’的难题?难道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比建立新中国还难吗?”

措辞虽激愤,但表达了我希望“救救孩子”(鲁迅语)和“解放孩子”(陶行知语)的迫切心情,以及对政府“重拳出击”的强烈期盼。

我的意思很清楚,在我们这体制下,除非“上面”不重视,而如果“上面”真正想干,那一旦真的“动”起来,必然势如破竹,摧枯拉朽,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包括“减负”。

这么多年了,“减负”的政令下了一道又一道,各种相关文件汗牛充栋……可效果如何呢?雷声大,雨点小,“一阵风”过去后,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至少从2000年初,说要“减负”开始,20多年过去了,孩子负担的严重程度可以说是变本加厉,远胜于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家有读书郎的公民都可含泪证明这一点。

然而,这次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通知(民间俗称“双减政策”),让我看到高层的决心,特别是感受到了打赢“减负”攻坚战的决心。

从总体上说,我是全身心拥护“双减”政策的!

这不是一个需要论证的理论问题,而是源于良知与忧虑的残酷现实问题——

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没有了童年,没有了快乐,没有了健康……空有一个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有何用?作为他们的父母、老师和长辈,我们于心何忍?人心都是肉长的啊!

而失去了强健体魄和强劲大脑的未来一代,靠什么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凭什么屹立于世界强盛国家之林?

所以,这次“双减”政策霹雳出世,我没有理由不拥护,更应欢呼。

反复研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现每一条、每一款的规定之细、之严、之具体,让我感慨万千政府把学校教务处的活儿都干了啊!“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

根据中国国情,“最高指示”一竿子捅到底,或许恰恰能够让多年来基层学校应该落实而没有落实的相关规定落到实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这次有了相关部门亲自过问“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我看到了这次“双减”的力度,也可以预见“双减”的成功。

我先不奢望通过这次“双减”能为中华民族培养多少世界级的创造性人才,只要能够让千千万万的孩子晚上睡足至少八个小时,能让脸上洋溢笑容、充满自信的孩子越来越多,而厌学厌世跳楼的孩子越来越少,这次“双减”的功勋就将载入史册!

但是,在总体上为“双减”政策点赞的同时,我也有几点不安——

第一,运动式的操作,能够让“双减”成为常态吗?其效果是否能够持续?雷霆万钧,排山倒海,这样的气势的确能够立竿见影于一时,至少在短时期内能让孩子们的负担减轻不少,学校和有关机构也不得不收敛加重孩子负担的做法,但这种效果能够持续吗?所以,真正长期有效的“减负”,还是得靠健全制度,将“减负”通过制度变成常态,特别是完善相关法律,使“减负”进入法制框架,进而走上法治轨道。

第二,如何避免“双减”过程中行为的简单粗暴?我当然明白也理解,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多年来积攒的教育顽疾,如我前面所说,多年的“整治”却收效甚微,所以这次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可能也是不得已,但毕竟教育涉及到人的处理,不得不尽可能细致一些。虽然我曾经以“推翻三座大山”来类比“减负”,但那不过是激愤之辞,严格说起来,“推翻三座大山”的对象是可以消灭的敌人,而“减负”的对象却并非是我们的敌人,无论如何也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既然如此,在执行过程中就应该尽量避免简单粗暴。比如,现在许多地方动用“扫黄打非”的机构和方式对付校外培训机构及其老师,是不是过分了些?前几天甚至在某地还发生了踹门查补课,并掐住老师的脖子将其押出教室的事——真是当成“卖淫嫖娼”事件来“整治”了?

第三,如何防止“减负”过程的“一刀切”?的确,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相当程度上在于补课的泛滥成灾,而且校内校外竞相补习,这种恶性循环不但加重了孩子的负担,还加剧了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焦虑,所以这次加大力度整治校内外补课,是有必要的。问题是,教育的精髓在于“因材施教”,人与人之间在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上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不需要补的孩子,补课是“增负”;而对于需要补的孩子,补课却恰恰是“减负”——通过有针对性的辅导,减轻其学习负担。而现在“一刀切”地禁止补课,这对学习上暂时处于“弱势”的孩子公平吗?

第四,如何从根源上真正实现“双减”?稍微想想,孩子的负担是什么造成的?表面上看是因为老师布置作业多了,考试多了,补习多了,是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推波助澜……但为什么老师要布置那么多作业,安排那么多考试,会有那么多花样百出的补习培训呢?是因为小升初、中招、高考压力大……说到底,还是高考制度没有改,本来是最后一关的高考压力,却层层传递到了小学乃至幼儿园。而不改高考制度,只要求学校少布置作业,只取消社会补习培训,难道孩子和家长的负担就轻了吗?如何让高考选拔制度更科学,让社会用人体系更合理,这才是解放孩子,解放教育最根本的关键。

不过我想,路只得一步一步地走,欲速则不达。既然已经有了减负的战略部署,走出了“双减”的第一步,那么“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必然走向包括完善高考制度在内的根本的改革。

和以往不以为然的心态不同, 这次我乐观地期待着“双减”所带来的中国教育新的春天——也是孩子的春天。

双减与我作文800字【2】:

最大的公平,是努力!

7月27日,郑州经受雨灾考验的第8天,郑州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出来了。

如果说7月20日,是对整个郑州人民的考验,那么7月27日,就是对家有考生家庭的考验。

多天来的期待与担忧,终于拨云见日。

郑州的考生,用“厉害”一词都不足形容,总分700,河南省实验中学与郑州市第一中学录取线是667分……

很多孩子考600分,甚至600多分,都没理想的高中上,甚至没有公办高中可上。

哪位家长不希望孩子有高中上?身边不少人朋友在焦虑,这些焦虑传递着……

焦虑中还有这样的消息——

湖南怀化近800名刚刚升入普通高中的新生接到通知,将被学校“清退”,分流至其他中职学校。

学校的理由是,这些学生的中考成绩没有达到当地的普高分数线,按规定,这些学生是没有办法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的,只能进入职高就读。

或许,这时候孩子们才反应过来:老师说的“不努力,高中都上不了”不是一句玩笑话。或许,很多家长朋友也才反应过来。

今年,郑州市区共有60201名初中毕业生报名参加中招考试,其中,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20250人,占普通高中总计划的47.13%。

与此同时,刷屏的是另外一个教育方面的“双减”政策:

首先必须有这样的共识: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一是可以让父母缓解焦虑,不用焦虑着怎么报班,报哪些班,怎么安排孩子的时间,二是不用抢着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增加经济负担,三是可以让孩子松一口气。

这些政策出来前后,我才略知一些“内幕”,学校与机构、老师与机构、甚至教育与机构……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

甚至听说,个别老师课堂不讲,课后集中带领孩子学习,当然,不是在教室。

听到这些的时候,我是惊讶的,一时也不能接受。

想起我当初应邀请到学校讲公益课,给几百个孩子讲座,以作家的经验和角度引导孩子们如何阅读与写作。家人与最亲近的人听到之后,第一句话是:

一定要把最干货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讲给孩子们,咱们不做课堂不讲课后讲这样的事。

现在想想,其实那时他们已经知道了一些事情,只是我连想都没去想这样的事,因为当时就不相信。

很多事,会颠覆认知,但这样的颠覆,我无法想象。

在孩子宝贵的童年,多留下些美好的印象,多利用好时间,影响的都不是一时。我对小时候影响我的老师,现在都记忆深刻,每每想起,都充满尊敬与佩服。

能留下这样的印象,为什么要去颠覆认知?

“双减”政策之下,我们到底该让孩子怎么对待学习,又该怎么引导孩子学习呢?

辅导班没了,孩子和家长都轻松了,但问题是,高考的制度没有改革,升学的压力依然存在,难道真的可以淡然高中的录取分数线?

这个时候,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变得更加重要了。

生活中遇到很多孩子,不愿意阅读,排斥作文,甚至害怕作文,但又不得不完成写作的训练,于是造成很多心理影响。

无论优秀还是亟需提升的孩子,我们都应该先从内驱力引导,只有自己愿意学习,才能真正的对待学习,去学习。

一是兴趣,无论做什么,如果没有兴趣,就会产生异样的心理,包括我们成年人也是一样。关于兴趣方面,这要依孩子自己环境与学习习惯来引导。无论给孩子画简单的图,还是讲一些简单而高效的方法,其实都是在为孩子培养兴趣,找到自信。第二点就是学习力。学习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而阅读与写作,更需要这种能力,因为这两方面对孩子的要求与影响,我们都能理解与感触。所以给孩子良好的方向,高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孩子自己找答案,这些对孩子来说,意义更大。

期待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专业、正确而积极的引导,变得自信,变得会学习,变得更优秀。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