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专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宣纸产于哪个省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专题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专题

2024-07-07 12: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宣城,古为宣州,据文献记载,此地早在唐朝即有纸张产出。“宣纸”一词最早见诸文献是在唐代学者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其中《论画体工用拓写》一文写道:“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是迄今发现最早记载宣纸的文献。此外,《旧唐书》《新唐书》《唐六典》上也记载了宣州贡纸笔的信息。

宋代是宣纸的大发展时期,《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说“诏降宣纸式下杭州,岁造五万番,自今公移常用纸,长短广狭,毋得与宣纸相乱。”意思是宋代将外地使用宣纸的制作方式制纸,每年制作五万番,而明令官署间的平行文无论大小都不允许使用宣纸。由此可见,宣纸在当时的珍贵程度。

宋元时期,中国书画史上开始出现大写意的绘画风格,并于明代发展形成大写意画派,对纸张表现笔墨层次、韵味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这与宣纸及其制作工艺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成就。明清时期,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并与当前活态传承的技艺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据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泾县志》记载“巡按衙门岁解纸张俱出自泾县宣阳都槽户制造,差官领解。”同期的《宁国府志》(泾县上级政府为宁国府)上记载岁办解纸脚价银27两,由都察院拨付。清顺治十三年(1656)的《泾县志》有着同样的记载。乾隆十七年(1752)《泾县志》上载每年朝廷需拨付3万多两银子到泾县购纸。由此可见,泾县至少在200年的时间内,已成为朝廷的造纸重镇。清雍正以后,宣纸产量开始扩大,除朝廷所需外,宣纸自由贸易开始发展,在北京、上海、汉口等地逐渐有了宣纸商帮。在宣纸技艺的传承中,泾县县东汪氏从北宋年间开始以制作宣纸发家,形成宣纸世家。县西曹氏从元代迁居到泾县后,逐渐以生产宣纸为生,形成另一大宣纸世家。此外,还有赵氏、朱氏、吴氏、诸葛氏等家族,生产均颇具规模。咸丰、同治年间,受战乱影响,泾县“屋只存一二,人亡之七八” ,宣纸生产濒临绝迹。同治后,宣纸业开始复苏,至抗日战争时期,再次萎缩、衰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积极扶持下,宣纸业得到恢复并空前发展,经营方式逐步发展为公私合营及国营。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兴起,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迎来了新的春天。

随着2009年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项目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全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财富,被更多人所熟知,对其的传承保护工作也被纳入了国家文化事业乃至国际间保护合作机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