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20年彻底失败,“双减”还能成功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学生减负减的是什么 “减负”20年彻底失败,“双减”还能成功吗?

“减负”20年彻底失败,“双减”还能成功吗?

2024-07-07 23: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时的吕志亮并不知道,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文件明确决定: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

2000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由于该通知中提出了7条举措,因此被称为“减负7条”。

2013年8月,教育部又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俗称“减负10条”,公开征求意见。

2018年12月29日,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对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等方面提出30条措施。

从文件内容来看,减负力度似乎在层层加码。

减负7条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减负10条规定: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减负30条则将规定细化到了学校之外的家长和培训机构。

但吕志亮说:家庭作业是没有了,但孩子一年级时,老师每天都会在微信群里布置作业,包括给课堂练习改错、做手抄报,甚至给家长留作业,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做“互动练习”。

减负7条规定:除语文、数学外,其他课程不得组织考试。

减负10条规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

减负30条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学校可组织1次统一考试,其他年级每学期不超过2次统一考试。

但吕志亮说:孩子的语数外每单元都会考试,老师会让得满分的学生拿着奖状上讲台拍照,然后发到家长微信群。前一阵期中考试,老师提前两周就每天给家长布置作业让家长带着孩子复习。

减负7条规定,任何部门、团体、机构、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小学生统一购买教材以外的教辅材料、图书、报刊和学生用品,但那时候的人无法预见到今天手机APP大行其道,而减负10条在进行了两次意见征询之后泥牛入海。

减负=加正?

2002年,教育部公布《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报告中提到,相比2000年,我国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肺活量指标全面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

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仍然居高不下,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各年龄段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

2018年,湖南、江苏、山东等省公布《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睡眠时间达标率均严重堪忧。

20年来,减负措施频出,学生负担却越来越重。

有专家认为,参照日本经验,片面提倡“减负”,可能会让中国学生丢掉勤奋品质的同时,丧失在数理化方面的国际竞争化优势。当教育真的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应试压力,却得到了缺乏求知欲和进取心、图安逸不勤奋、害怕担负责任、受不了批评、整体学力跌落的“宽松世代”。

提到小升初和中高考,身为人父的吕志亮非常无奈:别人都学,咱的孩子不学,能学到多少知识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心理落差,现在不让孩子补习,孩子都觉得被我们当父母的抛弃了,在同学中产生了自卑。

吕志亮说,想到这些我就怀念应试教育,至少那时候公办校的老师还是负责任的,不会给家长留作业,学生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学习知识,考出好成绩,课外小组也都是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才会被老师“钦点”参加。不会像现在这样,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也不知道为什么考试,更不知道为什么要去根本没有兴趣的兴趣班。

“双减”是否重蹈覆辙?

时隔20多年,中办国办又发布了有关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文件。减负时代之后,莘莘学子又迎来了“双减”时代。双减不仅要减轻学生校内的负担,还要减轻校外的负担。在减轻负担的同时,还要实现教育公平、降低教育成本、增加人口出生率……

“双减”真能实现这么多艰巨的任务?要解答这个问题,恐怕还是要追根溯源,找到造成学生负担“越减越多”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用吕志亮的话说,初中时曾经问过自己的班主任:不是减负了吗?为什么还要牺牲寒假和周六日补课?为什么还要延迟放学?为什么还要占用课间休息?班主任的回让所有学生哑口无言:中考没了,我不用别人教,自己就给你们减负了,中考还在,嚷嚷减负的那些人能替你们考试去吗?

是的,只要考试还在,考试的选拔目的还在,针对考试的知识学习和答题技巧能力强化就不会消失。从国家的宏观角度来讲,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选拔优秀人才,而选拔优秀人才的方式就是考试。

教育就是为了选拔,选拔就必须考试,这是否说明应试教育必然存在,减负、双减必然失败呢?当然不是!因为这只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讲的,但对于每个受教育者个人来说,教育的本质就不再是选拔人才,而是自我提升。

不论是学历的提升,还是技能的提升,最终的目标都是希望能获得稳定的收入、幸福的生活。

到这里,谜底似乎可以逐渐揭开。依靠考高分上好学校,就能得到高收入和幸福生活吗?四十年前也许大概率可以,但今天,考高分能得到的,只是继续修炼考高分技巧的机会。

真正决定收入高低的,是能力,而学习能力的地方,不是普通高中,而是中专、职高、技校这样的中职院校。目前中职院校还存在教学设备落后、教师资源匮乏、教学水平不高等问题,尤其是毕业生的收入水平还有待提高。

但是早在“双减”文件发布之前,职业教育法修订、五五分流已经开始,产业升级也一直居于中国经济建设的核心地位。产业得到升级后,工人创造价值的能力将大大提高,收入也会随之提升。

解决了收入问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认识就能得到大大改善,当小镇做题家发现他们辛苦二十年练就的做题本领,不如同龄人三年职业教育的收入高时,中小学生不论课内课外的负担都见随之烟消云散。

如同治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真正实现学生“减负”,“双减”成功,要做好的不仅是教师轮岗、关闭教培机构、打压学区房,更重要的是做好职业教育的教学和就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