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唐朝宰相名单图片 原阳

原阳

2024-07-16 06: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阳县文化公园里的宰相长廊

原阳县文化公园里的宰相长廊

宰相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统称。西汉初年,原阳出了四位声名显赫的宰相,他们分别是长命百岁精于历算的张苍、奇计安邦大谋善终的陈平、军功卓著定国安刘的周勃和治军有方削平七国的周亚夫。可以这样说:“一部西汉历史,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是由原阳人搀扶着,一步步走过来的。”

到了东汉,原阳又出了一位位列三公的大法学家,他叫吴雄,官至司徒,是宰相级人物。南北朝时期,南朝陈朝的毛喜也是宰相。

唐朝是原阳宰相最多的一个时期,共有七位原阳人官至宰相,他们分别是所在见称的张亮,出将入相气度宽宏的娄师德,明哲保身风趣圆滑的杨再思,移风易俗以德服人的杨绾和一门三相的韦氏父子韦思谦、韦承庆、韦嗣立。

五代十国时期,北汉还有一位原阳籍宰相李恽。宋代,原阳也有两位宰相级人物,他们分别是李穆和万俟卨。

屈指算来,原阳历史上的宰相名人多达十六位。原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原阳,不愧为名副其实的宰相之乡!

1.长命百岁精于历算的张苍

张苍(前256-前152),西汉阳武(今原阳县张大夫寨村)人,秦时为御史,官至西汉丞相,活了104岁,谥为文侯。张苍是西汉初年历算学方面的杰出代表,为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一是提出了完整的关于度量衡理论,制订了科学的标准,把算学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国计民生。二是推广使用《颛顼历》。三是堪定了《九章算术》。四是主持修改刑法,废除了部分肉刑。张苍在西汉“布衣卿相”方阵中“鹤立鸡群”,堪称一位文相、一位名相、一位科学家宰相。司马迁称赞他精通文章学问、音乐、历法,是汉初名相。

2.奇计安邦大谋善终的陈平

陈平(?-前178),西汉阳武人,今原阳县阳阿乡阳阿村人。以足智多谋、善出奇计而彪炳史册,曾“六出奇计”,均被汉王刘邦采纳,是除范增、笼韩信、解白登之围、诛杀诸吕的重要谋臣,先后被封为户牖侯、曲逆侯,后官居丞相要职,是我国汉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和外交家。司马迁评价陈平:“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说。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倾侧扰攘魏、楚之间,卒归高帝。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陈平死后,谥曰献侯。

3.军功卓著定国安刘的周勃

周勃(?—前169),祖籍原阳县。现原阳县师寨镇磁固堤村尚有周氏家庙,供有周勃、周亚夫牌位。自刘邦沛县起兵,周勃就跟随其东征西战,为汉王朝的建立及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及至吕后专权,周勃又以太尉身份与丞相陈平合谋,诛灭诸吕,拥立文帝,留下了一段“周勃安刘”的史话。

周勃为人质朴刚强忠厚,曾被封为威武侯、绛侯,谥号武侯,官至太尉、左丞相、右丞相等职。司马迁称赞他:即使是伊尹、周公,也超不过他的功绩。

4.治军有方削平七国的周亚夫

周亚夫(?—前142),绛侯周勃之子,作为绛侯的继承人被封为条侯,以善于用兵,治军严明而闻名。细柳屯军,被汉文帝称之为“真将军”。后人称纪律严明的军营为“细柳营”。景帝时,又以太尉之职率兵平定“七国之乱”,再一次维护了西汉王朝的集中统一。曾历任中尉、车骑将军、太尉等职,后官居丞相,谥为武侯。司马迁称道其用兵,就是司马穰苴也比不上他。

5.官至司徒的东汉法学家吴雄

吴雄(生卒年不详),字季高,东汉河南原武(今原阳县)人,起自孤宦(指地位低微的官吏或未受知遇的远臣),历任廷尉、光禄勋。元嘉元年(151年)任司徒(宰相),永兴元年(153年)冬十月被罢免,是当时的明法大家。其子吴䜣、孙吴恭,均官至廷尉,堪称廷尉世家。

6.移风易俗以德服人的杨绾

杨绾(718——777年),字公权,系大唐宰相杨再思之弟户部侍郎杨温玉之孙。进士及第后授太子正字。天宝十三年(754),制举诗赋考取第一,擢升右拾遗。唐肃宗时,历任起居舍人、职方郎中、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代宗李豫铲除元载一党后,杨绾拜相,出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不久,因中风病逝,追赠司徒,谥号文简。史家赞曰:绾以德服人,而人自化,可谓贤矣。其论议浑大,虽古王佐无以加。

7.数有谏诤事并见从的毛喜

毛喜(516—587年),字伯武,荥阳阳武人。毛喜少好学,善草隶,起家于梁朝西昌侯的参军。陈朝建立后,毛喜历事武帝陈霸先、文帝陈蒨、废帝陈伯宗、宣帝陈顼、后主陈叔宝五代帝王,因策立宣帝功高,被封为东昌县侯,官至御史中丞、散骑常侍、五兵尚书、吏部尚书、侍中(行使宰相职权)等职。陈后主时遭贬。宣帝委政毛喜十余年,毛喜勤心纳忠,多次直陈谏言,均被宣帝采纳,使陈朝达到鼎盛时期。

8.所在见称的张亮

张亮(?-646年),荥阳郡原武县人。曾任秦王(太宗李世民登基前为秦王)府车骑将军。李世民登基后,历任御史大夫、光禄卿、金紫光禄大夫、豳、夏、鄜三州都督、相州大都督长史、洛州都督、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参与朝政(与“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皆宰相职),被太宗视为心腹之臣。先后被封为长平郡公、鄅国公、郧国公。

9.出将入相宽宏大度的娄师德

娄师德(630—699),字宗仁,郑州原武人,唐高宗、武则天时大臣、名将,曾两度拜相。娄师德出将入相二十余载,堪称一代名相。纵观其一生,一是军功卓著,在与吐蕃作战中,曾有八战八捷的战功;二是做官勤勉,屯田十余年,率士躬耕,受到武则天的嘉奖;三是宽宏大量,“唾面自干”的成语就出自他口;四是知人善任,曾举荐狄仁杰为相;五是为官清廉,功名始终。娄师德死后,唐廷追赠他为凉州都督,谥号贞。

10.明哲保身的杨再思

杨再思(?—709年),郑州原武人,为唐武后和中宗时两代的宰相。杨再思年轻时中明经科进士,初为玄武尉。武则天时,历任天官员外郎、左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官至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兼太子右庶子,曾带本官检校京兆府长史、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中宗时,官拜户部尚书,兼中书令,转侍中,被封为郑国公。后复为中书令、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杨再思死后,被赠官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谥号恭。

11.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韦思谦

韦思谦(?—689年),郑州阳武人,本名仁约,字思谦,因其名与武则天父名谐音,为避武则天父讳,故只称其字思谦而不称其名。年轻时,韦思谦进士及第。唐高宗时,做过监察御史、侍御史、尚书左丞、御史大夫。武则天临朝称制后,任司属卿、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官至纳言、凤阁鸾台平章事。赐爵博昌县南,死后,赠幽州都督。

12.用人公允才思敏捷的韦承庆

韦承庆(?—706年),字延休,韦思谦之子。韦承庆自入仕之后,历经高宗、武则天、中宗三朝皇帝,当过太子司议郎,太子谕德,出任过乌程县令、沂州、豫州、虢州等州刺史,曾三掌天官选事,官拜凤阁舍人、秘书员外少监、天官侍郎、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韦承庆死后,谥号温。

13.忠君忧民直陈谏言的韦嗣立

韦嗣立(654—719年),字延构,韦思谦之子,韦承庆同父异母之弟,历经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五代帝王。曾出任过四川双流县令、山东莱芜县令。经武则天特许,与其兄韦承庆相互代任凤阁舍人、天官侍郎、参知政事、黄门侍郎四职,还任过成均祭酒、刑部侍郎、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唐中宗时,任过太仆少卿、太府卿、兵部尚书,中宗下诏将其编入韦后属籍,列为皇亲国戚。唐睿宗时官拜中书令。唐玄宗将其死后赠官兵部尚书,谥号孝。

14.生不逢时的李恽

李恽(917—988年),字孟深,开封阳武人,五代十国时北汉宰相。历任北汉知制诰、翰林学士,官至司空、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北汉降宋后,任殿中监、司农卿、广州、许州、孟州知州等职,被授予忠武军行军司马。

15.事母至孝德才兼备的李穆

李穆(927—984年),字孟雍,开封府阳武县人。后周显德初(954年),李穆以进士身份出任郢、汝二州从事,后迁右拾遗。宋初,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出任洋州通判、陕州通判,历任太子中允、左拾遗、知制诰、左补阙、史馆修撰、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曾任开封知府。官至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副宰相)。李穆死后,赠官工部尚书。

16.愚忠丧节的万俟卨

万俟卨(万俟是复姓,1083——1157年),南宋宰相,字元忠,开封阳武人。1112年,万俟卨中举,曾任北宋时枢密院编修、尚书比部员外郎等职。南宋初为湖北转运判官、湖北提点刑狱,后附属权相秦桧,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绍兴11年(1141),时任右谏议大夫的万俟卨秉承秦桧旨意,陷岳飞于死狱。后迁参知政事,充使赴金。因失欢于秦桧,被罢免职务。秦桧死,高宗又首召万俟卨为相,官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相期间,其主和固位,与秦桧无异。谥号忠靖。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