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说南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京市旧称 志说南京

志说南京

2024-06-09 00: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志说南京|漫谈南京文化地标石头城(四)

王志高

如前所述,至唐代,石头城仍被沿用,一度作为扬州治所,并多经修治。五代至宋,秦淮河虽改徙今水西门南西水关外入江,较之六朝变化不小,但石头城段江水似未完全西移,陆游《入蜀记》卷二云:“出西门,游清凉广慧寺,寺距城里余,据石头城,下临大江。”且当其时,石头城地处南唐都城及宋、元府(路)城之外,周围地貌没有太大改观。作为城池,石头城虽已废置,但遗址尚存,岳珂所见清凉寺以上“颓墉”即是,有关方志也无一例外地记其在城西的石头山上。明清时期,石头城虽已囊括于应天(江宁)府城中,此段江水也已西移至2000米之外,但时人仍认为石头山即石头城所在,可以陈沂《金陵古今图考》为代表,他在《吴越楚地图考》和《历代互见图考》中说:“因山立号,置(金陵邑)于石头,后之石头城据此。今石城门北冈垄削绝,皆城故区。”又说:“清凉寺地,以至石头山脊为楚金陵邑城。”直至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以《首都志》《金陵古迹图考》《南京史话》为代表的地方文献,关于石头城位置皆无争议,均认为城据石头山即清凉山(含后来被分割出去的南京国防园所在山岗)。

然而,《景定建康志》《六朝事迹编类》等方志的有关记载又存在自相矛盾,如虽记石头城在清凉寺之西,但同时亦云:“今石城故基,乃杨行密稍迁近南,夹淮带江,以尽地利,其形势与长干山连接。”言下之意是六朝石头城在石头山之北。又如《六朝事迹编类》卷六《山冈门》和《景定建康志》卷十七《山川志一·山阜》“马鞍山”条都记马鞍山西临大江,东与石头城相接,似乎石头城在马鞍山之东。“四望山”条记四望山西临大江,南连石城,北接卢龙山,似乎石头城在四望山之南。此外,《六朝事迹编类》卷四《楼台门》还记入汉楼在南宋建康府城西门外,则似乎石头城在石头山西南。真是难以究明的一笔糊涂账。故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学者就石头城位置争议不断,一段时间内竟然纷纷扰扰,莫衷一是,举其要端如下。

论争首先由李蔚然、吕武进、马伯伦发起,他们根据方志中的上述矛盾记载,皆对石头城在石头山的传统观点加以否定,然具体所在又有分歧。李蔚然认为石头城在石头山之北草场门一带,即石头、马鞍二山之间。马伯伦认为在清凉山北、四望山南一带。吕武进则认为石头城有两座,建安十七年(212)所建乃沿金陵邑城故址,规模较小,后称“石头小城”,在今草场门一带。赤乌三年(240)又在今水西门附近的运渎下游北岸另建一座石头城,较之金陵邑城扩大了许多。两城同处南北直线上,相距较远。

与此同时,李蔚然还撰文推考楚金陵邑城在孙吴冶城故址,即今朝天宫一带。他的依据是《世说新语》卷二十六《轻诋》注引《丹阳记》的一条记载:“丹阳冶城,去宫三里,吴时鼓铸之所,吴平犹不废。”又云:“孙权筑冶城,为鼓铸之所。既立石头大坞,不容近立此小城,当是徙县治空城而置冶尔。冶城疑是金陵本治。汉高六年,令天下县邑城,秣陵不应独无。”故认为文中孙权“徙县治空城而置冶”的县治系指汉高祖六年之秣陵县治,而秣陵县治的前身“疑是金陵本治”,即金陵邑城。

石头城遗址出土的六朝瓦当

其间,南京市文物研究所于1998年至1999年初曾用磁测、考古钻探和试掘等技术手段,在清凉山一带发现一处六朝古城垣。试掘表明,这处夯土城垣存有东、北、西三垣,宽约10米,残高超过6米,同时出土了大型绳纹板瓦、筒瓦、印有几何花纹的楔形砖、云纹瓦当、铜铁箭镞等六朝早期遗物。发掘者贺云翱据此肯定了传统观点,认为石头城在今清凉山公园与南京国防园一带。

刻有“石头”二字的铭文砖

这一材料本来相当重要,但由于当时没有及时披露详情,后继的考古工作也没有深入展开,石头城遗址的位置之争不仅没有平息,反而招致更多的学者参加论战,主要有刘宗意、卢海鸣、李金堂等。大家多倾向于石头城在石头山及其以南地域,其中刘宗意认为在清凉山西南,即今汉中门石城桥西侧一带,其南为莫愁湖。卢海鸣认为在清凉山以南至汉中门之间。李金堂虽认为石头城在石头山上,但亦包括山下“缘大江,南抵秦淮口”的营垒、栅栏一类“石头”防御体系。笔者则认为孙权建安十七年所筑的石头城是在楚金陵邑城基础上重筑,规模不大,即所谓石头小城或石头斗城。孙权移都建业后所建的石头城乃“石头大坞”,其周长为七里一百步。石头城位于临江低缓的秦淮河口北岸,常遭水患,而石头小城则在其东北的山冈上,是其外围军事屏障,两者咫尺相望。

显然,彻底解决石头城遗址的位置之争还须待更全面的考古工作和更充分的实物资料。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了。2010年5月17日,南京国防园在挖埋管线施工中发现不少六朝砖瓦,笔者获悉后组织力量正式介入石头城遗址的考古工作,至9月中旬为止,历时4个多月对遗址涉及的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局部试掘。同年,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也获准对清凉山公园范围内的石头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受南京市文物局委托,由贺云翱教授领衔的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和以笔者为首的六朝建康城遗址考古队,再次分工承担石头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任务,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

迄今的考古收获已经确认,石头城遗址位于今清凉山公园、南京国防园及菠萝山(又称波罗山,旧称盋山、博山)、红土山(旧称红土冈)、清凉门地区。其平面形状

规整,呈北宽南窄的粽子形。除南墙外,其城垣多依自然山体而建,周长总计3000余米,占地面积至少在60万平方米以上。其城垣走向:东垣大体沿清凉山公园内东侧垄埂,南接菠萝山至南京市第四中学止;南垣东起南京市第四中学,向西至江苏移动通信公司南端红土山止;西垣南起江苏移动通信公司南端,向北沿明城墙东侧至南京国防园内东部垄埂北端止;北垣西起国防园内东部垄埂北端,向东跨越城西干道至清凉山公园内北侧垄埂止。其中东垣、北垣大部、西垣北段大体保存较好,在今地表之上仍有迹可寻,一般在自然山体基岩上填土夯筑,墙体多高出周围地面5~30米,顶部宽5~15米。其西垣仅南端局部沿用为明代城墙,其余大部在该段明代城墙(即所谓鬼脸城段城墙)内侧;其南垣大部在平地起建,虽今地表已无迹可寻,但据勘探及试掘可知其墙基在地下仍有不同程度保存。此外,其东垣和西垣有多处墙体外突,类似于马面遗存,在城外西北还发现城壕一类水域。试掘结果证实,石头城遗址东、西、北三面墙体夯土外侧都有砌筑规整的包砖墙,部分城垣的外侧还有砖砌散水和护坡,其中国防园内包砖墙保存现状明显不及清凉山公园,推测可能与明初拆除这段石头城包砖砌筑京师城墙有关。根据地层堆积及伴出遗物判断,大部墙体始修于孙吴,后经东晋、南朝及隋唐多次补筑,这与前述文献记载完全吻合。尤其重要的是,在部分砌筑墙体的铭文砖上发现有“永和五年(349)”、“永和六年”字样,这就把石头城“加砖累甓”的历史从文献记载的东晋义熙初年向前推进到永和年间。关于石头城内仓城位置,勘探资料显示其墙垣可能与清凉山公园内东部清凉寺周围的“凹”字形垄埂有关。

总之,现阶段石头城遗址的考古工作虽就外城位置、范围、城墙结构等获得了关键的实物资料,为今后遗址保护展示及开发利用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但石头城毕竟才露出冰山之一角,遗址的全貌还远未弄清,如外城城垣内侧结构及城门位置,金陵邑城位置及与仓城关系,城内外道路系统及入汉楼、烽火楼(台)、石头津、石头五城等重要建筑等等,皆须今后通过具体的考古工作才能确定。由此看来,同台城一样,石头城遗址的考古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亦需要几代文物考古工作者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文章节选自《南京史志》2013年第一期,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朱 鹏

审核:王达云

窦予然

发布:梁 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