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总结通用12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初中校本研修总结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总结通用12篇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总结通用12篇

2024-07-08 05: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总结

时间:2023-06-15 17:27:13

第1篇

关键词 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分类号 B849:C93

1 问题的提出

工作满意度研究自Hoppock的经典研究发表以来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体对工作及所从事的职业、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解释的感受与看法。本文把“教师工作满意度”定义为教师对其工作、工作条件以及工作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解释的感受和情感反应。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所涉及的因素非常多,除了性别、年龄、文化、工龄、行业、工种、婚姻等人口变量外,还涉及到组织规模、组织气氛、领导行为、职业声望、工作压力、人格特质等环境及心理因素。冯伯麟采用因素分析法发现了领导行为对教师工作满意度中的自我实现、领导关系和工资收入等因素影响显著。陈伟旗的研究发现。中学教师对同事关系和社会认可感到满意,对领导与管理、工作成就、工作条件、福利、工作压力、教育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满意度不高。Diekmann等人研究表明,工作环境的程序公正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Liu Xiaofeng等人通过多层次分析美国全国教育统计中心1999-2001年国家调查的数据发现,教师最不满意的是工作条件和报酬,同时性别、教学经验和职业声望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显著。Skaalvik等人调查了挪威中小学的563名教师。结果发现,学校对于教师的监督支持、工作压力、与家长的关系和自我实现的行为对于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减少教师职业倦怠有重要作用。Rebora的研究表明学校在领导管理和工作条件方面的改善和教师进修机会的增加使美国学校教师工作满意度上升。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人际关系、领导的态度、行为和教师的自我提升等。本文将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维度界定在工作环境、报酬、人际关系、领导管理、进修及工作压力6个方面,分别讨论不同类型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在这6个维度上的差异。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从天津市市内6区、郊县的市属重点中学、区属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中抽取12所学校的328名初中教师组成样本,剔除无效答卷后有效个体为302名,有效率达92.07%。其中男教师占28.47%,女教师占71.53%;30岁以下教师占40.40%,31~40岁教师占38.08%,41岁以上教师占21.52%:专科学历教师占9.93%,本科学历教师占85.43%。研究生学历教师占4.64%;中学高级教师占25.17%。中学一级教师占38.42%。中学二级教师占36.41%;文科教师占50.66%。理科教师占49.34%;七年级教师占28.48%,八年级教师占46.35%,九年级教师占25.17%;市属重点中学教师占34.43%,区属重点中学教师占35.43%,普通中学教师占30.1%:市内6区教师占69.87%,郊县教师占30.13%。

2.2调查工具

自编“初中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包括6个维度:工作环境、报酬、人际关系、领导管理、进修和工作压力,项目总数为40。分类变量是: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任教科目、任教年级、任教学校类型及学校所在区域等。问卷的Spearman-Brown修正折半信度为0.9227。

各维度间的相关介于0.28-0.43之间,呈现中低程度相关:各维度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介于0.76-0.87之间,呈现较高程度相关。说明本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本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赋分。其中1表示“非常不符”,2表示“不符合”,3表示“说不清”,4表示“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对于负向计分的项目得分进行反转。得分越高,则工作满意度越高,反之则越低。无效问卷的筛选遵循以下原则:①整份问卷答案呈规则做答的,如同一性做答、有规律的波浪形做答等;②整份问卷漏答或修改做答项目数≥3。问卷的施测采用直接发放的团体测验形式。

2.3 调查数据的处理

首先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类、整理和审核,所得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

3 结果

表1是对样本测量结果的描述统计资料,给出了天津市初中教师的各类群体的满意度总分和6个维度得分的平均数及标准差。

3,1 性别差异

初中教师满意度总分(F(1,300)=13.094,P

3.2 年龄差异

初中教师的满意度总分(F(2,299)=22.631.p

3.3 学历差异

不同学历教师在报酬(F(2,299)=4.198,p

3.4 职称差异

不同职称教师在领导管理方面的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2,299)=17.735,p

重比较(LSD)发现,中学高级教师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职称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中学二级教师。

3.5任教科目差异

不同科目初中教师在报酬方面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F(1,300)=17.685,p

3.6 任教年级差异

初中教师的满意度总分(F(2,299)=5.192,p

3.7 学校类型差异

不同类型学校的初中教师在工作环境(F(2,299)=6.358,p

3,8 学校区域差异

不同区域初中教师的满意度总分(F(1,300)=25,604。p

4 讨论

4.1 满意度总分方面

教师工作满意度性别差异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其理由是我国所实行的男女平等政策长期有效地执行,传统的女性角色定位已经淡化。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存在性别差异。本研究的结果与后者一致,女性教师的满意度总分显著高于男性教师,这可能与男性和女性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点有关。很多男教师认为以教师为职业并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满意度总分。

对于年龄因素,现有研究对年龄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结论不一致。张忠山通过年龄分组后进行统计检验,发现年龄与满意度呈“U”形关系。孙汉银等人、申艳娥等人的研究认为,教师的总体工作满意度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基本上呈现“J”形关系,他们认为这与老教师有更多教学经验,更能顺利处理各种教学困境有关。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初中教师的满意度总分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整体的就业压力,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还具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和较高的职业声望,青年教师进入教师这个队伍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另一方面,与教师管理政策有关,天津市现行的中学教师职称系列只有中学二级、一级和高级,教师转正后就是二级职称,但是高级职称名额有限,晋升的难度很大。这些因素导致年龄大的老师出现了“天花板效应”,进而导致满意度总分低下。

不同年级教师的满意度总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八年级教师的满意度总分最高,而且与其他年级相比有显著差异,九年级教师的满意度总分最低,这与刘磊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九年级教师工作量很大,面临着更多的升学压力,因而九年级教师的满意度总分最低。

4.2 报酬维度

初中教师报酬维度的满意度在性别、年龄、学历、任教科目、学校类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初中教师对报酬的满意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男教师、31~40岁的教师以及理科教师群体中。报酬维度的满意度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中青年教师和男教师比其他教师肩负着更多的家庭责任,他们对于经济收入的要求更高,因此报酬的不均衡容易使他们产生不满意感。尽管近年来教师的工资在持续上涨,但教师对此的满意度并没有提高,因为教师的收入和付出的劳动相比不能令教师满意。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他职业的高收入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教师的报酬维度的满意度。类似的研究结果也出现在Liu Xiaofeng等人旧对美国1999-2001年调查数据分析中,虽然美国与中国的国情不同,但是对美国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教师最不满意的因素之一也是报酬。

4.3 进修维度

初中教师的进修维度的满意度在性别、学历、学校类型和所在区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教师对进修的满意度显著高于男教师,可能缘于男女不同的社会期望。高学历教师的进修维度满意度显著低于低学历的教师,市重点中学教师的进修维度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学校的教师。

基础教育的改革需要教师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普遍有较强的进修愿望。但本次调查表明,初中教师的进修维度的满意度相对偏低,尤其是郊县和普通中学的教师。由于资源有限,获得培训和进修的机会较少:同时学历较高的教师的进修维度的满意度也偏低,这是由于他们的学历起点比较高,因此对培训和进修的水平要求较高,但现存教育体制的缺陷使得教育培训不能够满足他们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存在着满意度较低的情况。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进修提高的制度,鼓励教师定期脱产或在职进修,通过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让教师实现自己的价值。在鼓励教师职业发展的同时,还应拓宽教师的职业选择机会,给有志有才的教师提供到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甚至文化科技部门供职的机会,以利于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和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4.4 工作压力维度

初中教师对工作压力维度的满意度在年龄、任教年级、学校类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近年来,中学教师对考试分数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学生,这主要源于社会、家长和学校给教师的压力,而各种义务教育改革与实验也不断对教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压力和要求在客观上都使初中教师不堪重负,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被调查的302名初中教师总体感觉工作压力偏大,尤其是在郊县的初中,很多教师同时担任三个年级的任课教师,工作强度和压力较大,同时升学的压力也使教师感到疲惫不堪。在工作压力方面的满意度还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中年教师由于承担着赡养父母、抚育子女的责任,更加感觉到繁重的工作压力,有时甚至难以应对繁重的教学工作,对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倦怠。九年级教师由于承受着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因此他们对工作压力的满意度最低。另外,在参加调查的91名市属重点中学教师普遍对工作压力的满意度偏低,其原因在于社会、家长对这样的学校培养的学生给与了更高的期望。王毓等人的调查报告显示,近半数教师感到工作压力较大,而且多数教师没有学会积极应对压力的方式。教师获取压力管理知识的途径很有限,学校领导对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工作压力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尤其是主管部门的重视。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对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且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才能够对各种数学知识加以理解,对于具有较强形象思维而逻辑思维匮乏的初中学生而言,要确保数学教学获得实效性,就需要数学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本论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针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进行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论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所选用的研究对象为采用抽样法选取的本校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和网上随机选取的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本校数学教师为女性,年龄28周岁,教龄4年,大学本科学历,网上随机选取的初中数学教师为男性,年龄35周岁,教龄9年,大学本科学历。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结合访谈法,对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能力以客观分析。

(一)问卷调查法

以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两位调查对象的信息,本校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调查采用实地发放问卷的方法,网上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调查采用网上发放问卷的方法,所涵盖的调查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设计观念和教学设计的知识技术能力;问卷题目的类型为30道选择题,内容涉及数学教学设计意识、数学教学观、对数学教材知识的理解、对学习者的分析、数学教学的过程性设计、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数学教学设计的评价等等。

要求两名数学教师都接受研修,对研修前后的两名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进行分析,通过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经过一个学期的研修之后,教学设计能力都明显有所提高,但是,数学教学设计观念的转变则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二)访谈法

针对两名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力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还配合采用了访谈法,针对两名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学设计所持有的态度、教师的知识水平以及教学技能都有所深入了解。

三、结果分析

(一)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观念的转变

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模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进程中各个环节所做出的教学决策,都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着直接的关系,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也会有所提升,比如,关于数学教师数学观的调查问题:您认为“数学是否为可预测的?”、“数学是绝对性的还是相对性的?”、“数学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数学是理论性的还是可应用性的?”,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都采用了量化指标进行评价,回答“可预测的”、“相对性”、“动态的”、“可应用性的”的分值均为“1”分,回答“不可预测的”、“绝对性”、“静态的”、“理论性的”的分值均为“-1”分,本校接受调查的数学教师的分值为“0,5”分,网上随机选取的数学教师的分值为“-0,5”分,教学观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性,对教学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调查结果配合访谈的方法,可以明确,数学教师在接受研修之前会在备课中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数学理论的把握上,注重处理教学内容,而经过研修之后,本校的数学教师认为,除了要把握住教学内容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析,网上抽查的初中数学教师则认为数学观非常重要,在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还要注重设计过程,两名数学教师都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研修之前都认为教学之前并不需要对备课加以重视,甚至提出数学概念教学根本就不需要备课,经过研究之后,两名教师都认为持有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要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就要对教学设计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

(二)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技能的转变

本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为注重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从教学的角度κ学教学更为深入地钻研,在教学研究中,不仅要理解教材意图,还结合教学内容从教学价值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内容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使得教学设计技能明显提升。

网上随机选取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为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以从自主理解的角度总结数学规律,对数学内容加以归纳,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逻辑,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随着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起来,就会增进对数学的兴趣,并对数学的学习充满自信心。

四、研究结论

通过对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发展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可以明确,教学设计观念对教学设计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分析显示,两名教师经过研修之后,数学设计能力都有所明显提升,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从被动地开展课堂教学转变为主动进行教学探讨,使得两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教学设计观念的改变,教学技能有所提高。

第3篇

一、 校本研训工作

1、调查了教师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制订我校本学期的《校本研修工作推进表》。

2、开展了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水平的校本培训:《如何说课》、《如何制作课件》、《现代教育理论》;进行了我校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由于严格组织、培训到位,我校参加区决赛的选手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3、开展了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校本培训。

通过培训,大家意识到了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在传承“勤恳务实”学校精神的同时,更加注重自我修炼,从而远离职业倦怠,改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能,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通过培训,我校教师自我充电、自主学习的意识大大提高。积极参加名师工作室的选拔。老师们都觉得结果只是一个部分,大多数教师都是把认真准备答辩的过程当做一次很好的学习提高的机会。我校名师工作室成员从一名增加到三名。

二、 初三工作

1、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制定希望生名单,与初三老师达成目标上的共识,目标到人。

2、领导分工明确,关注教研组集体备课,加强课标学习,关注近三年的中考题,优化课堂教学,集体出卷,分层次练习,做到以学定教;跟踪问题学科、问题班级、问题学生课堂,关注希望生的课堂反馈。

3、加强检查反馈,反馈到组、到人。例如:作业批改、学生课堂表现、小考反馈的及时性等。

4、加强和兄弟学校的信息交流,确保信息通畅。

5、落实复习计划到天,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6、讲求课堂有效性,开展预案、学案、教案的整合,做到课堂无死角,学生精神状态饱满。

7、加强教学跟踪分析指导,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制订好教学工作计划,并做好教学工作总结。

8、准备各项加试工作。

开学初,初三年级针对上学期期末成绩召开了全年级的试卷分析会,通过这次分析会全体教师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依据学情目标到人、计划引领促个体和整体共同提高,有效备课、同伴互助促有效课堂。每位教师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和本班学情确定了优秀、及格希望生的名单和跟进措施,努力做到心中有学生、措施依学生。在随后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都努力做到红笔不离手,目标生不离口。初三教师中出现了越来越浓的研究气氛、互助气氛。每天一节的组内研讨课大家都认真参加,在研讨中对如何组卷、如何精讲多练有了更多的共识。

第4篇

校本研修是由学校根据发展目标,自行策划、组织实施的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活动,它虽然有别于以通识培训、学科主题研修为主的市、区级培训,但这并不意味着校本研修可以放任自流,它需要区域和学校双方的共同协作和充分互动,需要科学的专业指导和规范的过程管理。因此,作为教学业务部门而言,不能把校本研修看成是学校的事情,不能忽略区域活动对于校本研修的影响与支持。有鉴于此,我们以“四个结合”作为优化校本研修模式的重要抓手,努力使区域活动成为支持、引领校本研修的重要平台。

一是与区级活动相结合,开启校本研修新篇章

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撑,是提升教育内涵的有效途径,校本研修的实效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近年来,越城区以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曲水流觞・教育学术大讲堂”“校本课堂建模”等活动的开展,把学校办学理念和教师文化融合进校本研修,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以“曲水流觞・教育学术大讲堂”为平台,提升研修活动影响力

教育学术大讲堂由越城区教研室主办,学校(或学科)申请承办,采用专家讲学、学校讲演、教师讲解的方式进行的学术性活动。自2011年7月以来,我区已经举办了24期“曲水流觞・教育学术大讲堂”。

例如,2014年4月8日,第22期“曲水流觞・教育学术大讲堂”在群贤小学举行,浙江教育报记者池沙洲作了题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的学术报告。池记者围绕“学校整体推进阅读与教师个体阅读相结合”的校本研修工作的主题,从教师的阅读内容、阅读时间、阅读场所、阅读载体等方面深入剖析教师的阅读现状,并对如何进一步丰富读书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建议。这次讲座对促进各学校的阅读能力产生了深远的作用。

教育学术大讲堂的举办体现了区校联动的特征,大讲堂既可以是全区性的综合活动,也可以是区校式的专题活动。承办方通过围绕学校校本研修的中心工作确立活动主题,精心设计内容,广泛选请专家。得益于校本研修组织策划的方法与技术的改进,参与活动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研修活动也就更具实效性。同时,区教研室非常重视活动资料的整理与编印,并提供给有相关需求的学校,这样在扩大活动惠及面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

2.以“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为载体,探索校本课堂建模

越城区教育局于2013年初提出并实施了“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而“校本课堂建模”则是区教研室为推进该项目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例如,秀水小学的“润泽课堂”就是本着“生本”“生态”“生活”“生长”的理念,通过“润泽课堂”的实践,进行教学方式转变研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从而使课堂充满倾听,体现对话互动、多边合作;充满智慧,饱含情趣与诗意;充满思维挑战,闪烁灵光;充满生命气息,体现文化浸润。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就像呼吸与脉动那样柔和自在,并最终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

又如,元培小学以“尚美教育”为支点,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努力构建尚美、灵动的课堂。为达成“尚美”教育的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尚美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结构、教学语言、教学情感、教学手段和课堂板书,积极追求尚美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美启美,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

项目实施1年来,第一批9所实验学校在区教研室的组织下开展专题研讨,并以“校本课堂建模”为抓手开展校本研修。学校坚持“聚焦课堂”,从提高教学艺术开始,将校本研修与教学改革联系在一起,努力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专业素养和学生意识,凸显了校本研修的本色。

3.以“理念与文化相融”为方式,创新校本研修特色文化

采用“理念与文化相融”的方式,以教育品牌联盟、镇域教育共同体、农村完小委托管理、跨校教研组结对等为抓手,把学校精神、办学理念、教师文化和校本研修融合在一起。

例如,陆游小学,是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和热诚小学的联盟学校,在两所名校的指导帮助下,以“诗香词韵,和合能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着力打造“诗意课堂”。通过诗化情景的营造、诗集课程的开发、诗人才艺展示等活动,让教师充分享受教学生活的诗意之美。塔山中心小学与稽山小学的“和雅教育”,北海小学教育集团的“博学厚德、海纳百川”,锡麟中学的“读书明理、修身养心”,培新小学的“棋道无形、润物无声”等主题引领下的校本研修活动,都是彰显学校办学理念、构建学校特色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探索。

这样,从教师教育与教学管理的双重视野来推进校本研修,不仅使区域内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了统筹利用,而且还让校本研修的特色文化得到了传承创新。

二是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开创校本研修新模式

越城区很多学校注重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焦点问题转化为教科研课题,并以此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我们认为把校本研修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有助于凸显校本研修的问题导向,促进教师反思,同时还可以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校本培训课程,提升校本研修质量。

如袍江中学分别在七至九年级进行了《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教学”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初中英语“三学三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初中科学“思维探索型”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的项目研究。学校沿着“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科研―解决即成果”的务实之路,以教改项目研究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轴心,既深化了校本教研,又实现了“人人都有课题”的教改目标。

学校立足实际,采取多种方式促进教师参与研究;教师选择自己教学中的真实问题,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研究。研修遵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思维轨迹,通过过程反思和成果共享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激发教师研修的热情,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是与网络研修相结合,开辟校本研修新渠道

2013年8月,柯灵小学等4所学校被教育部国培办列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的试点学校。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利用网络特有的功能和优势,传输包括文字、图像、数据、视频等形式的教育教学研讨信息和资料,达到对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交流、碰撞、感知、整合、改变以及提升,开辟了一条校本研修的新渠道。

以柯灵小学为例,学校依托国培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创建了学校校本研修社区和各学科协作组研修社区,并以“成立组别,搭建网络交流窝;选择主题,提高网研把握度;注重跟进,关注网研评价力”三个维度为目标,努力提升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质感。正如研修处主任所言:“自从参加国培办试点引领性网络研修之后,全镇各学科的网络教研总能在悄然之中让教师的教学思想最大范围地被传播、碰撞和采纳。研修超越了时空限制,化整为零,灵活性很大,不仅方便了不同学校、不同住处教师们的交流,也避免了因大规模的集中教研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呈现出了校本教研另一道亮丽风景。”

四是与数字校园建设相结合,开拓校本研修工作新亮点

数字示范校园建设是浙江省“十二五”期间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越城区被国家教育部列为第一批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有鲁迅小学教育集团,还有1所省数字化校园示范建设学校,5所市数字化校园示范建设学校,3所区数字化校园示范建设学校,已经初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体系。

以鲁迅小学教育集团为例,从2013年开始确立了《开垦一方小学数字课程的“百草园”》的工作主题。学校遵循“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充分享受课程的权利”的课程观念,将“百草园”网络课程建设的筹划与开展校本研修整合,积极推进蕴含鲁迅文化精髓的“百草园”微课程开发与应用,设立了三味书屋、朝花夕拾、疾风野草、水乡社戏、现代闰土、“风筝”记忆、上天入地、童年如画等8大内容板块,强化鲁迅文化特色课程内容建设。目前,学校已建成40余门微课程,并在“百草园”数字微课程平台正式上线,为学生创设了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在数字示范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微课程开发已经逐渐成为了校本研修的新方式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

第5篇

一、 校本研训工作

1、调查了教师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制订我校本学期的《校本研修工作推进表》。

2、开展了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水平的校本培训:《如何说课》、《如何制作课件》、《现代教育理论》;进行了我校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由于严格组织、培训到位,我校参加区决赛的选手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3、开展了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校本培训

通过培训,大家意识到了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在传承“勤恳务实”学校精神的同时,更加注重自我修炼,从而远离职业倦怠,改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能,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通过培训,我校教师自我充电、自主学习的意识大大提高。积极参加名师工作室的选拔。老师们都觉得结果只是一个部分,大多数教师都是把认真准备答辩的过程当做一次很好的学习提高的机会。我校名师工作室成员从一名增加到三名。

二、 初三工作

1、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制定希望生名单,与初三老师达成目标上的共识,目标到人。

2、领导分工明确,关注教研组集体备课,加强课标学习,关注近三年的中考题,优化课堂教学,集体出卷,分层次练习,做到以学定教;跟踪问题学科、问题班级、问题学生课堂,关注希望生的课堂反馈。

3、加强检查反馈,反馈到组、到人。例如:作业批改、学生课堂表现、小考反馈的及时性等。

4、加强和兄弟学校的信息交流,确保信息通畅(区要求、考试说明等)。

5、落实复习计划到天,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6、讲求课堂有效性,开展预案、学案、教案的整合,做到课堂无死角,学生精神状态饱满。

7、加强教学跟踪分析指导,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制订好教学工作计划,并做好教学工作总结。

8、准备各项加试工作。

开学初,初三年级针对上学期期末成绩召开了全年级的试卷分析会,通过这次分析会全体教师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依据学情目标到人、计划引领促个体和整体共同提高,有效备课、同伴互助促有效课堂。每位教师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和本班学情确定了优秀、及格希望生的名单和跟进措施,努力做到心中有学生、措施依学生。在随后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都努力做到红笔不离手,目标生不离口。初三教师中出现了越来越浓的研究气氛、互助气氛。每天一节的组内研讨课大家都认真参加,在研讨中对如何组卷、如何精讲多练有了更多的共识。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复习热情,我们召开了“初三百日誓师大会和家长会”。

3月我们进行了两次学生作业检查,检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都能做到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学生的用红笔改正的习惯在各科教师的共同培养下正逐渐养成并得以巩固。

第6篇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临近,本学期教科研工作已近尾声。根据教体局、中心校的整体规划及学校的教学计划,学期中在上级业务部门、进修学校、科研所和校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学校各教研组的大力配合下,在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下,已经完成了各项教科研工作任务。为了今后更好完成上级和学校的教研工作任务,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所做的工作

1、开学初,我校依据教体局和中心校等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按照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相继制定了教科研工作计划、“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教研课执行计划、录播室录课预约课表;布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和“林口县微课大赛”活动;安排科研立项教师积累材料,撰写科研成果等;学习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希沃白板5”进行教学;并指导各教研组长制定切实可行的组工作计划。为本学期教科研工作定调。

2、教研工作仍然以古城镇中学“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为主导,深化“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下教师常态课的开展,进行课程改革的实践;本着不脱离课堂教学实际,力求突破的原则,积极稳妥开展工作。本学期,我们通过召开教师大会、教研组长会、教研组例会分层落实教研课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集体备课落到实处,注重交流教学体验和经验。语文组在王相宏组长的带领下,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初步拟定了符合本学科特点的教案模板,为教案的书写打下基础。物化生组在于军海老师带领下,认真研究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丰富了学科教学的方式方法,尤其是以宋文娟、任娣为代表的中青年教师,成为学校业务骨干,在教学竞赛中成绩突出。本学期组内教研课共十一节,执教者分别是潘月梅、李清芝、武振明、张恒瑞、宋文娟、李秋娜、孙贤慧、马丽丽、梁蕾、金莉炜、何泉荣,每一位教师精心准备,认真设计教案、课件、训练题,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讲练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课堂上小组成员搭配合理,合作探究以优带差,课堂环节设计新颖,问题引领课堂,问题探究、问题解决,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每一个环节都在培养孩子们分析、归纳、解题、表达能力。潘月梅的数学课上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不仅让优生发挥特长,也鼓舞“学困生”前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助教学像一扇小窗,一下子打开孩子们的思路;课堂如一个磁场,吸引孩子们在数学问题中钻研。孙贤慧课堂问题引入的精彩,抓住学生生活的细节让我们耳目一新。张恒瑞课堂环节既循序渐进又干净利落,中考方向既准确明晰又把握变化,知识点既温故知新又夯实新授。宋文娟的物理课上,课前小实验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物理知识,生活常识;“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影响如春雨,点滴入地,润物无声。武振明老师的语文课,注重文本解读,专注于能力培养,课堂通过对修辞方法的分析、讲解、训练,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课堂充满语文味,书卷味。这些老师教研课的共性是:能紧紧围绕课改主题,突出质疑问难、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的教学特色。课堂教学能以问题引领课堂,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采取组内交流、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到知识。这样的复习课,无疑是打破以往的教学习惯,为构建“问题--探究”课堂模式复习课的上法给全体教师指引了方向,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各学科中的开展和推广夯实基础。

3、值得一提的是,本学期教科研工作本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思路进行着:在培养教学科研型人才方面,学校一直非常重视,5月我校孙贤慧、宋文娟老师在复合型骨干教师培训方面结硕果,被评为优秀教师,获得多项科研成果。李洪峰校长也被评为“先进实验学校校长”殊荣;学校被评为先进实验学校。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更多教师参与其中,报名传课;林口县微课大赛中刘立锋、陶海涛、孙贤慧、宋文娟、郭承斌、刘秀丽等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准备课件,录制微课。四月,我们迎来了县进修学校中学部领导来我校听课指导,听课后,教研员对所听课与执教者进行了评课,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为我校的课堂改革发展予以指导,我校领导认真陪同听课,积极推动我校教学模式改革。。

4、一学期来,教师们在不断的探索着“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活动新颖,环节紧凑,课堂的效率有所提高,在迎接县进修学校调研听课中,初三学年的复习课,初一、初二学年的常态课,可谓质量高,效果好。

5、各学科、各教师科研立项在有序的进行中,不断积累材料,准备过程卷,也有教师在准备结题材料。

二、今后工作

应当说,反思一学期的工作,问题和不足还是存在的,我们需要整改的地方还很多。针对教体局和中心校对我校检查提出的问题,结合自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转变观念

 学校提出“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四年多时间了,但有些老教师对课改抵触情绪,观念陈旧,不能及时接纳新事物。也有一些教师依然比较迷茫,不知道该怎么教,如何运用新方法解决自己固有的模式,不知道什么样的问题应该进行合作探究,课堂环节的设计不够合理,觉得不适应。究其根源就是观念陈旧,守旧思想极大的制约了教师的思想和积极性,不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所以在工作中,下学期将进行获奖教师示范课,教学模式公开课,教研组长引领课等形式,带领全体教师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学习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二十字原则”、“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概述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加大宣传的力度;尤其是在校公开课竞赛筹备过程中,李校长的大力支持,进一步促进了“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发展。其实任何一次变革都会有最初的困扰和矛盾,只有转变旧观念,坚定不移的推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改革。

2、打破旧模式

 要想更深入的取得模式改革成果,必须改变旧模式,由教研组长负责在模式上有所突破,梳理出几个契合本学科的教学环节,将问题探究这一课改主题体现其中。本学期在此项工作中做的比较好的组是英语组和数学组,教案书写有模式,方法灵活,以问题导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延伸环节为教案基本构架,设计教学内容,得到好评。

3、十三五教科研课题作为基础保障

(1)十三五科研课题正式启动,下学期教科研要将学校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作为学校的总课题,申报市级科研立项,进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全体总动员;推动各位县科研所申报科研立项的教师准备结题。

(2)教研组长负责制

教研组长都是各学科的带头人,领路人,积极推进课改,并及时将组内研修、改革的成果进行总结,汇报,成为学科教师改革的辅导员,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第7篇

一、始终坚持了指导思想不动摇的原则

本学年,我校根据《市区2010——2011学年度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要点》《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中学部工作计划》和《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继续教育办公室2010——2011学年工作计划》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师、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继续教育工作。我校始终紧扣“课堂效益年”这一主题,确定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选择校本研修、项目研修课题;切实抓好远程非学历培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开展了读书活动,从而实现了教研活动、继续教育活动真正服务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成长这一目的,初步了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研、继续教育文化,较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好了务。

二、精心组织,严格管理

1、学年初成立了继续教育领导组,确保了教研工作和继续教育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组长:(校长、书记)深入教研、继续教育第一线,亲临现场指导工作,有效地促进各项活动的开展。

副组长:(教科室主任),始终坚持踏实工作的原则,深入各教研组调查了解,及时安排任务,全程监督实施。

成员:。各教研组长对本组工作尽心尽职,充分发挥领头作用,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2、继续教育辅导员:精心准备,认真辅导。

3、继续教育工作组,分工明确,各尽其职。

三、本学年完成继续教育内容概述。

本学年,我校依据区教师培训与研究中心之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以下继续教育活动。

1、组织指导教师参加了第二期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教科室安排部署下,指导教师按时参加培训并督促上网学习。我校语文、数学、英语各有5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地理、生物各有2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2、开展了读书教育专着活动。紧紧围绕“课堂效益年”这一主题活动,全体教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读后各教师撰写了心得体验文章来归纳、整理收获。

3、青年教师培训。根据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确定了4个培养对象及指导教师。采取一对一的培养与教研组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经过一年的培养,青年教师成长较快,培养效果明显。在片区及以上教学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特别是李宇指导学生科技发明获市级一等奖。

4、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区级骨干培训,本校也加大培训力度。

5、远程非学历培训。本学年,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采取教师网上自主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参加培训后各教师都撰写心得文章归纳整理学习所得。

6、开展“高效课堂讲坛活动”。在业务学习会上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及时了解高效课堂,魅力课堂的相关理论。

7、参加中学二片区组织的各种活动。我校积极参与中学二片区文科、理科说课竞赛。参加宜八中学科培训。

8、参加师训中心开展的各项活动。

9、本学年我校派遣等11人次到外地学习。

10、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上课、评课活动。

11、各教研组积极开展项目研修活动。

政史地组:农村初中政史地知识过手最有效的方法探寻

数学组:如何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

艺体组:农村初中课间操改革初探

语文组:重视课堂提高效益的研究

英语组:宗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语境创设探索

理化生组:农村初中科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

三、不足与反思

第8篇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

2012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县教育系统立足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实现新目标的关键一年。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工作以“强队伍、优课堂、精管理、铸品牌”为目标,以“抓实常态教学、重视集体备课,推动校本教研,探索网络教研”为工作思路,不断提升研训质量,不断创新教研机制,为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一、抓学习,促发展,全面提升研训教师研究指导能力。

进修学校一直把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研员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教研员的素质高、理念新才能更好地服务和引领基层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境界,改变状态。本学期,学校党支部坚持每月组织两次的政治理论学习,支部书记和校长亲自组织学习,内容与时俱进,时事性强,不仅有总书记关于“反腐倡廉”的报告,还包括“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以及我县薛书记在县委十六届五次全会上的报告等内容,教研员们都做3000字上以的学习笔记,并认真撰写了学习心得,通过学习,提高了每一位教研员的政治思想觉悟。二是根据业务工作需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本学期,学校要求教研员要提高对教学行为的研究意识,提高解决教学问题和总结提升形成理论两方面的行为能力,提高帮助教师多视角反思教学的能力。其次要加强教材研究,有效地进行专业引领,对教学现象进行追根寻底的思考,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教师答疑,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资料。业务上继续开展“六个一”活动。每个教研员除自学了所抓学科专业理论书籍外,各教研部办还组织了教研员学习了《教研员如何听、评课》、《教研员如何备课》、《面对新课改,教研员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教师怎样备课》、《教师怎样说课》等专题,同时还对新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了学习和研讨,通过学习,教研员理论知识日趋丰富,教育思想更加鲜活,业务素质得到了更大的提高。三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了信息技术与网络应用的学习。开学初,我校网络教研环境下的开展工作的需要,对教研员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教研员们通过对Excel和word的再学习,50岁以下的教研员已经可以独立完成成绩统计分析和文档的录入与编辑工作,同时还学习了电子邮箱、博客、QQ教研群网络知识等。在学习过程中,教研员经常在一起讨论有关网络教研方式和方法创新的问题,不断提升自我研修水平,为更好地开展网络教研奠定了基础。四是积极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不断为教研队伍充电。本学期学校克服经济困难,选派了20余人次参加省市级培训。其中初教部10人次,中教部4人次,电教部4人次,艺体部3人次,民教部1人次。

二、抓常规管理,重常态教学,引领各校“以校为本”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积极深入基层学校,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规范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指导全县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1.积极参加基层学校的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活动,结合听课、评课等方式与一线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一是订单式教研工作扎实有效。4月15日,艺体部根据开学初征订的教研订单任务,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深入到全县28所中小学校进行教研指导,本次活动的形式包括听取汇报、听课、研讨互动和座谈交流等内容。通过这次深入基层学校,我们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基层学校音体美三学科实施新课改以来的教育教学情况,从中看到了各校在音体美学科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可喜成果,同时也发现了在实际工作中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各校所反映出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方案和解决办法,经过梳理,已经形成了学科调研报告材料。二是初教部就近年小学教学中几个突出的、共性的问题参加了县直四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如,参加北完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的集体备课,蒙古族实验小学的校级语文习作教学及地方课程教学研讨会,铁东小学的语文、数学校级观摩课,红旗小学一年级数学、四年级语文的集体备课活动。这些活动研究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和无效问题,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均取得了较好效果。三是中教部和初教部四位部主任随教育督导评估组用时近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到全县30所中小学校,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课程设置、教师备课、作业批改、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网络教研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本次检查对上学期检查中的问题进行跟踪,进一步分析教学常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检查运用了(听课、听汇报);看(看学校本学期的影像纪录片、学校的各类制度、规划及校本研修等);查(查阅学校领导深入教学指导教学的相关材料、查阅教师的备课及教学反思、学生的作业及教师批改记录);结(将检查结果向学校主要领导反馈)等多种形式。这次检查共听课50余节,并进行了面对面的点评;检查的过程中我们把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案、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作业批改情况同教师、业务领导交换了意见。针对相关环节做了点评,肯定了优点,也指出了不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四是参与组织了全县幼儿教育暨敖林现场会。进修学校初教部为这次现场会的顺利召开做了大量工作,教研员三次深入敖林中心幼儿园进行指导,从选则活动、制定活动目标、确定重难点、到活动过程等方面和教师进行认真细致的探讨、研究,我们参与指导的四节展示课得到了与会领导教师的好评,对全县幼儿教育教学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第9篇

>> 中美酒店与旅游管理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 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 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中日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广告学本科课程体系研究初探 英国高校地理规划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的启示 论本科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工学结合下的本科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本科课程体系的研究 适应新形势高等护理本科课程体系的研究 素质模型在本科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影像工程)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地方高校本科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本专科思政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 普通地方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韩旅游高等教育本科课程体系现状与比较分析 中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中美高校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 中美高校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邵进 刘云飞")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以南京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国际化比较研究项目”为基础,凝练出中美高校课程体系都非常重视通识教育、自由选修、交叉复合培养、课程层次、研讨课程这五个方面的共同特征,进一步分析了中美高校课程体系在五个方面的差异,且从传统文化、课程资源、高校发展背景等因素探究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美高校;本科课程;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本科教育是高等院校的立校之基。中国要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本科教育。近年来,我国一批高水平大学在进行本科教育改革时,希望借鉴美国高校本科教育改革成熟经验,以“他山之石”来提升我国的本科教育水平。国内高等教育界对于中美两国各高校的本科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育方法等也有很多比较分析,但全面地比较两国高校各个院系本科课程体系的文献还较少。南京大学为了更好地深化本科教育改革,组织本校所有院系进行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国际化比较研究”,28个院系共比较研究了美国几十所一流高校相关院系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在各个院系研究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这一高校本科教育的关键要素入手,全面分析了中美一流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异同,这对我国高校借鉴国际经验、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美高校本科课程体系的异同

在培养目标上,中美高校都结合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本科教育目标。如斯坦福大学是要培养“有教养和有用的公民”,斯坦福大学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学有“一技之长”,还应注重思想修养和社会责任,让学生在专业领域和公民领域共同成长,从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公民”[1]。麻省理工学院提出要培养“受过教育的人”,必须具备三点素质:理智、知识和智慧。南京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物和拔尖创新人才”。中美高校虽然在本科教育理念上表述各有不同,但其强调的本科教育的精神实质和本质目标是一致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是高校本科教育的基础,体现了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基于南京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国际化比较研究项目”,初步凝练出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共性特征,即重视通识教育、自由选修、交叉复合培养、课程层次、研讨课程,同时还比较了我国高校在这5个方面与美国高校存在的差异。

1. 通识教育

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在根本目标上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为了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多方面基本能力、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修养的人才。以哈佛大学和南京大学为例,如表1。哈佛大学课程体系含核心课程、专业课和选修课三个模块,南京大学在2009年实行“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后,总学分从160~170分减少至150分,含通识通修、学科专业和开放选修三个模块。哈佛大学规定学生必须在通识课程的八个领域内,每个领域选取一门课程,南京大学规定学生必须修满14学分的通识课程。

表1 哈佛大学与南京大学本科课程结构比较表

哈佛大学

南京大学

总课程

32门课程

总课程

150学分

核心课程(8门)

八个领域: 审美和解释性理解,文化和信仰,实证和数学推理,道德推理,生命系统的科学,物质宇宙的科学,世界上的社会,世界中的美国。每个领域选取一门课程

通识通修(49~5分)

公共基础课程:政治课,数学,外语,计算机,体育,等等。通识教育课程:七个领域,包括中国历史和民族文化,世界历史与世界文明,价值观与思维方法,科技进步与生命探索,经济发展与社会脉动,文学艺术与美感,跨文化沟通与人际交往。学生必须选修14学分以上

专业课(16门)

不同层次的专业课程

学科专业(41~62学分)

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选修课(8门)

自由选修课程

开放选修(31~52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跨专业选修课程,创业就业课程,公共选修课程

在通识课程比重方面,哈佛大学本科学生修读的32门课程中,核心课程有8门,即通识教育课程占总课程的1/4。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教改后,开始强调通识教育。通过比较可知,南京大学的通识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仅1/10左右,而美国高校的通识课程在本科课程总量中占到1/4到1/3左右。

在通识课程内容方面,哈佛大学把实证和数学推理单独单列出来,作为一个专门领域,强调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耶鲁大学等美国高校也把推理定量作为通识核心课程。南京大学在逻辑推理方面开设了逻辑思维与表达、逻辑与科学思维方法两门通识课程,但与美国高校相比,在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资源仍相对不足。

在通识课程设置方面,美国高校集校内外力量研究论证,将各类课程科学搭配组合。我国仍有许多高校在通识课程配置上没能将多学科、跨学科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课程整体性较弱。

2. 自由选修

美国高校鼓励学生自由选修课程,美国的研究型大学都有1/5到1/3的任意选修课,这些课程区别于通识教育课程,它没有任何限制,完全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有利于促进学生各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融合[2]。我国大学专业课程比重较高,专业必修课加上专业选修课,总的专业课程比重高达60%~70%,跨专业任意选修课比重相对较小。

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南京大学为例,在理科、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各选取2个专业分别比较[3],伯克利分校总学分120分,南京大学教改前160~170学分,教改后150学分。

表2 伯克利分校与南京大学专业课学分及其占总学分比重比较

伯克利分校专业课程比重相对较小,历史学的专业课占总学分的40.8%(见表2)。教改前南京大学历史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占总学分的54.4%,比伯克利分校要高出10多个百分点,再加上大量的公共必修课程,自由选修课程的比重不到10%。教改后南京大学将专业选修、跨专业选修及创业就业课程等一起归入开放选修模块,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选修空间,自由选修的比重大幅提高,达到20.7%~34.7%。

伯克利分校专业课程比重在各学科之间也存在差异。理科专业课所占比重比较高,如化学专业高达60.8%。教改后南京大学理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比重还是比人文社会科学专业高,如化学专业比历史学专业高10多个百分点。这表明在更为强调专业基础的理科专业上,中美高校均设置了相对较多的专业课程,这是由理科专业的学科特性决定的。

3. 交叉复合培养

美国高校本科课程设置强调跨学科学习,在选修课程上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在选修课程涉及学科范围上有一定的广度。如耶鲁大学本科课程设置分为四大领域:文学与艺术类、建筑学史学类、人类学社会学类、天文学自然科学类课程,学生要获得学士学位,至少修读36门课程,但要求学生必须在自己必修的领域之外,完成12门课程的学习,占本科所修读课程的1/3,并且来自同一个系的课程不得超过4门,一个领域内的课程不得超过6门[4]。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拓展学生在社会、科学、历史及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而国内高校很少硬性规定学生必须完成跨院系选课门数及限制在同一领域选课的门数。

美国高校除了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外,各专业都会开设多学科交叉复合课程。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生态学专业为例,与生态学相关的交叉课程就有4门,生态学中的电脑模型介绍、植物生态学、热带地区生态学、动植物相互作用的生态学和进化学。南京大学生态学虽然专业课程比较丰富,共有25门,但缺乏这类交叉课程。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要求每位学生必修一门高级专业课程,这一课程学生可有9门选择,除了纯粹的物理学课程之外,还可选择与物理相关的交叉学科的课程,如生物物理、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地球物理、地球物理系统等[5]。国内许多高校的学生仍缺少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学习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掣肘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研究视野的开拓以及研究能力的提升。

4. 课程层次

美国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非常注重课程梯度,在完成规定的低层次课程、储备足够的学科基础知识后,才能进入高层次课程的学习,同时重视低层次的入门级专业课程。如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专业规定:一年级学生最少成功修完7门课程后可以升入二年级,二年级学生最少成功修完16门课程后可以升入三年级,三年级学生最少成功修完24门课后可以升入四年级,同时还规定前两个学年必须修完4门专业预修课程以及2门跨学科专业预修课。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课程设置上是按宽口径原则,把本科生课程分为低级课程、高级课程,实行分阶段培养。低级部分降低专业课程的要求,含有大量实用性高的课程,高级部分才进入较高要求的专业课程。

国内一些高校在注重专业课程层次设置的同时,往往忽略低层次专业课程,但这些课程能让学生尽快了解所学学科领域,发现自己是否适合该专业。如今国内部分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这类课程的重要性,如教改后南京大学开始设置新生导学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尽早制定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

5. 研讨课程

美国高校的教学是同交流、讨论联系在一起的,研讨课程在课程中占很大比重,已是美国本科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研讨课程分成多个层次。在一门研讨课上,学生间、师生间的互相交流,研讨课的授课对象不仅有不同年级,而且有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组成,打通学科之间的界限。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学系除了普通专业课程,课程体系中还有大量的研讨性质课程,例如新生研讨课、二年级研讨课、高年级研讨课等。研讨课程往往在不同学期由不同的教授授课,每学期的主题都可能在改变,不断有最新的研究成果补充到研讨课程中。南京大学天文学院目前主要有2门研讨课程,且由固定的教师指导,缺少高能天体物理、太阳物理、空间科学和技术等主题的高年级研讨课。

杜克大学规定,主修历史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9门专业课,以及初级研讨课与高级研讨课各1门。如在历史“法律与政府管理”这一方向下开设的13门专业课程中含4门初级研讨课和4门高级研讨课,可见在专业课程中研讨课所占比例非常大。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大力建设研讨课程,但国内高校的研讨课比重还远远低于美国高校,研讨课程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原因与分析

中美高校在课程体系上的差异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如传统文化、课程资源、高校发展背景等都会影响高校课程体系的形成。

第一,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影响着现代知识观。“信而好古 述而不作”将知识看成是永远正确的[6],只需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反映在高校课堂上,就是老师上课传授知识,学生只管接受,不鼓励去思考和质疑知识的正确性。美国的文化则强调个性,鼓励学生去探索和质疑已有知识,将知识看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随着人类认识世界的进步,知识也在不断进步,强调学生独立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中外传统文化的差异,必将影响高校课程体系的设置。我国以前会更强调传授知识型的课程,美国则喜欢讨论质疑类型的研讨课程。现代学科和专业体系是以逻辑分析和实验思想为基础的,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逻辑分析能力。我国高校除了传统教授知识的课程外,需要补充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新型课程。

第二,课程资源的充足与否影响着高校课程体系的设置。我国高校受学生人数和教师资源的限制,生师比较高,学生人均课程资源会相对较少,决定了不可能像美国一样大规模普及小班研讨教学。开设打破学科界限的跨学科课程,其困难明显要高于普通专业课程。如果不在教师评价机制上采取特殊的鼓励政策,将有许多老师不愿意开设此类课程,必将影响我国高校建设交叉复合课程的数量和质量。通识课、研讨课等其他新型课程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美国高校一般采取多种奖励手段,从政策上鼓励老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开设新的课程,而且课程开发和评价多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主要由任课老师自己组织进行,这与我国的评价方式大为不同[7]。南京大学通过“邀、聘、提、扬、止”教学动力机制促进教师对教学的投入,提升全校本科教学一线师资的力量与水平。高校课程发展是与国家的经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的,美国经济、科技的高度发展为高校新型课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需求和发展空间。

第三,美国高校本科课程改革已持续了上百年时间。哈佛大学在20世纪初就开始着手通识教育改革,而我国高校的本科课程改革是在进入21世纪后才真正开始。我国高校要在十几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内追赶上美国通识教育教学水平,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比美国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因为美国可以有较充足的时间去探索、纠正因走极端、走弯路造成的错误。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发展,我国高校课程体系已取得很大发展,但与发展了上百年的美国高校课程体系相比,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 三、借鉴与启示

通过对中美两国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我们认识到国内高校本科课程体系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发现了一些具有借鉴和启示的地方。

第一,加强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我国高校在通识课程设置方面,应投入更多的精力来设计和研究课程,确保通识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课程内容方面,要注意人文、社会、科学等多方面均衡,逐步增加课程的涵盖范围,如可开设美国高校都非常重视的定量推理等课程;在课程所占比重方面,在确保通识课程质量的基础上,逐步增加通识课程占总学分的比重。

第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我国高校可以通过精简专业课程,增加自由选修课程的比重,提升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学生可根据兴趣学习各学科知识,建构更合理的知识体系。但在不同专业间应体现学科差异性,如理科专业就应谨慎减少专业课程比重。

第三,加强交叉复合培养。一方面,完善跨院系课程开放政策和管理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跨专业学习,实现多学科知识融合;另一方面,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专业交叉课程群建设,建设一批相近学科群或学科类层面的交叉课程,同时鼓励院系之间合作开发专业交叉课程或者组建多学科背景的课程教学团队。

第四,合理设置课程层次。我国高校在设置课程时要注重课程之间的次序和相互联系,尤其要重视一些初始课程(如导学课等),这些课程难度不大,但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自己的学习领域,促使学生尽早制定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

第五,重视研讨课程教学。研讨课程也可分多个层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增加研讨课程在专业课程中比重,多开设能够进行较为深入探讨的专题研讨课程,使学生在拓宽眼界的同时能够深入地思考和探究某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嵇艳. 斯坦福大学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与特点[J]. 大学(学术版),2013(4):52-59.

[2] 熊耕. 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J]. 现代大学教育,2012(2):75-81.

[3] 金顶兵. 中美两所一流大学本科课程比较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07(3):33-37.

[4] 任钢健. 中美一流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设置之比较[J]. 比较教育研究,2006(12):21-24.

[5] 吴迪. 中美综合性大学物理学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J]. 高等理科教育,2012(2):86-93.

[6] 张红霞. 美国一流大学本科课程纵向结构特点初探[J]. 高等理科教育,2010(5):67-72.

[7] 张红霞. 从国际经验看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J]. 高等教育研究,2006(12):60-65.

(上接第45页)

[18] 南开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编著. 逻辑学基础教程[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5.

[19][20] 刘培育主编. 中国古代哲学精华[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内容简介;213-358.

[21] 周云之. 名辩学论[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22] 崔清田主编. 名学与辩学[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23] 董志铁. 名辩艺术与思维逻辑[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2007.

第10篇

21世纪,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性的飞跃。中国教育正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然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却现状堪忧,特别是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学生基础差不说,师资力量严重匮乏,专任教师数量少。有些规模小的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甚至只有一人,因此,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听课、议课等,形同虚设,校本教研成为“一个人”的“孤独教研”,久而久之,教师得不到成长,他们的课堂得不到成长,他们的学生更得不到成长!

2 具体案例

下面以平望片为例,具体说明农村初中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联片教研活动。

2.1 活动准备

1)定时间:虽然期初已制订了大致的活动时间,但组长仍应及时与教研员及视导片片长取得联系,根据目前全市及视导片的中心工作做时间上的微调,以便能保证更多的教师参加活动。

2)定地点:基本按照轮流制原则,在视导片各校分别展开活动,片长在片期初计划中作统一规划,在活动前,由教研员或片长出面,与活动校校长再次明确活动的时间与地点,以确保联片教研顺利开展。

3)定主题:每次活动必须有明确的主题,才能确保活动的质量。主题可根据全市的中心主题确定,也可以按照上次活动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而定,如课堂观察之如何设置课堂提问、Moodle平台的使用、电子白板的应用等。

4)定人员:除参加活动的人员确定外,最主要是落实开课的教师,一般每次活动安排两节课,一节为骨干教师示范课,一节为青年教师公开课,骨干教师引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双方互相促进。

5)定内容:开课内容根据实时进度,可以同题异构;也可异题同构;可以安排初一必修课程,也可一节初一的必修课一节初二的VB选修课。每学期两次的联片教研活动在安排内容时,注意穿行,这样听课教师的收获会更大。

2.2 规划流程

联片教研的流程规划,决定了联片教研的质量,最初采用“开课—听课—评课”模式,这种模式开展活动简单、快捷,开课教师经过紧张的准备与实践,收获较大,但评课往往走过场,因为评课的教师可能因为对开课的内容不太熟悉或没有经过仔细的思考与研究等原因,把听课当作一次简单的活动,过了也就忘了,对大部分教师的促进不大。

2.3 及时通知

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人员和内容确定后,根据规划的流程,由信息技术组长拟定正式通知,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务必通知到每一位教师,以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并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知晓本次活动的主题,熟悉开课的内容,每位不开课的教师也必须根据两节课任选一节做好备课工作并打印好教案等。

1)通知人员。

①分管校长:在活动一周前,将书面通知寄到视导片各校分管教学的校长处,由分管校长安排本校参加活动的教师,并及时调整好课务,以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通知到各校分管校长,学校会对联片活动更加重视,各方面的安排也会更周全。

②专任教师:在活动一周内,与参加活动的信息技术教师取得联系,询问是否接到学校通知,是否对活动主题与内容已熟悉,是否做好了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等,以确保联片活动的质量。

2)通知方式。

①电话联系:主要与教研员及视导片片长通过电话方式直接联系,以便迅速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等,这种方式反馈及时。

②书面通知:主要寄给相关的领导,如各校分管校长、教研员、视导片片长等,以便备案及安排工作。

③电子邮件:将通知发给各校参加活动的信息技术专任教师,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更方便与快捷。

④QQ群发:在市初中信息技术QQ群中再次本次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活动要求,再次提醒,以免个别教师漏通知或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2.4 具体活动

根据规划的“说课—交流—改课—开课—听课—评课—总结”模式开展联片教研活动,因为考虑到说课、交流和改课的重要性,基本在开课1小时前报到,说课及交流控制在半小时左右,以确保开课教师修改教案的时间。

1)说课:由开课的两位教师就自己的备课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说说教材分析、教材处理、重点难点、教学目标,说说教学方法,重点介绍本节课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和突破,并简单地说一说教学流程,说课时间大致在10分种左右。

2)交流:参与活动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开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改进意见,特别是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方面给出中肯的建议,供开课教师参考。

3)改课:开课教师根据大家的交流情况,对比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半小时内做简单的修改与调整,进一步完善教案。

4)开课:开课教师根据新教案开设公开课。

5)听课:其他参加活动的教师,因为有了之前的交流,对开课的内容与思路已比较熟悉,可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既看教师的教,也看学生的学,二者兼顾。看教师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同时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

6)评课:评课前,每位教师先对自己的听课情况做简单的梳理,填写课堂观察记录,准备交流发言稿。听课后的思考与整理相当重要,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教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同时,评课发言时,要注意倾听别人是如何评课的,评课的过程又是一次相互促进提高的过程。

7)总结:在大家评课的基础上,最后由教研员、特邀专家或骨干教师做总结性发言,站在更高、更理性、更客观的角度,对两节课进行点评,特别是一些共性的、大家都容易忽略的问题做进一步深入的剖析,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带动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

3 特点与优势

3.1 参与人数多

参与联片活动的专技人员包含了教研员、学科研究中心核心组及中心组成员、视导片每个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等;管理人员包含了教育局相关领导、视导片片长、学校分管校长、片信息技术组长等;特邀人员包含了外聘专家、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等。一般每次联片教研活动参与的人员在20人左右,大家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尽量把工作做细。

3.2 整合资源广

在联片教研活动中,有效地整合了市研究中心、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及每位信息技术教师的研究力量,也整合了教研员高瞻远瞩的指导力量,更整合了专家、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的专业力量,改变了过去的一些旧的教研形式,促使市、片、校日常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教师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

3.3 推动作用强

第11篇

关键词: 初职生 家庭环境 自我意识

1.引言

Patten[1]认为自我意识的发展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良好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目标、完善人格特征的重要保证。由于父母在儿童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父母创造的家庭环境被认为是青少年自我意识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也是最直接的因素。和谐稳定的家庭,对培养儿童良好的自我意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对初职校轻度智力落后学生这类被试样本的家庭环境、自我意识,以及前者对后者影响的研究尚未涉及。查阅文献表明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课程建设和心理上。国内外研究有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品行障碍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2,3],寄宿制重点高中生家庭环境对自我意识影响的研究[4];其他各类儿童的家庭环境的研究等[5―9]。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一个有机系统,共同对人产生教育作用。由于初职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家庭教育成为特殊教育有力的干预途径,因此很有必要对初职校轻度智力落后学生这类被试样本的家庭进行系统的研究。

本研究希望通过对上海市初职校学生的调查研究,分析初职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家庭环境与普通学生的差异,探索影响初职校学生自我意识的家庭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以便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初职校学生,为提高初职校学生的行为和社会能力,促进其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初职校学生的家长创建有助于增强学生自我意识的家庭环境提供科学的指导,促进学生实现社会化的进程。同时,本研究也为我国初职校学生的家庭环境、自我意识的研究积累了资料。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被试取自上海市三所初职校,参加测验的有效数据是134人,学生平均年龄为16.02岁,其中男生88人,女生46人。

2.2测量工具

选用苏林雁等(1974)修订的《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SS)》[10]和费立鹏等(1991)修订的《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第三次修订版》[11]。

2.3研究步骤

对上海市初职校的学生、家长进行团体测验,统一指导语。回收量表后,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初职校学生自我意识

3.1.1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初职校学生与智力正常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见表1。由于本研究没有做智力正常学生的自我意识测验,因此在评价初职生自我意识时,查阅文献本着相匹配的原则,我参照了洪珊珊等[6]研究中的对照组的自我意识量表分,与之相比,初职生自我意识与对照组的差异如下[12]。

表1 初职校学生与智力正常学生自我意识各因素均数差异性检验(x±S)

注:*p<.05,**p<.01,***p<.001以下同。

表1的结果说明初职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在智力和学校情况、幸福与满足方面与对照组学生的自我意识有着显著的差异,在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焦虑方面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3.1.2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初职校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性别差异性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初职校男、女学生自我意识各因素均数差异性检验(x±S)

表2的结果说明初职校学生的自我意识不存在性别上的显著性差异。

3.2初职校学生家庭环境

由于该量表目前尚没有标准的全国常模,在评价初职生家庭环境时,我参照了原作者[10]的常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初职校学生与常模的家庭环境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初职校学生与常模的家庭环境各因素均数差异性检验(x±S)

表3的结果说明初职生家庭环境中的知识性、组织性得分与常模有显著性的差异。在道德宗教、控制性得分上与常模有极其显著性的差异。

3.3家庭环境与初职校学生自我意识的关系

3.3.1不同自我意识下的初职生家庭环境的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自我意识下的初职生家庭环境的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自我意识状态时对家庭环境的评价(x±S)

根据中国常模的评分标准,本文以PHSS总分低于等于第30百分位(总量表粗分小于等于51分)判断为低自我意识水平,得分高于(总量表粗分高于51分)判断为高自我意识水平,其中自我意识低的学生共57人,占42.5%。

表4的结果说明自我意识高的初职生其家庭环境中的道德宗教因子得分显著低于自我意识低的学生。

3.3.2初职生自我意识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

对初职生自我意识各维度得分与家庭环境得分分别进行积差相关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初职生自我意识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r值,n=134)

表5的结果说明初职生自我意识总分与情感表达、独立性因子均有显著的相关。自我意识的智力和学校情况因子得分与情感表达、独立性因子有显著相关。自我意识的焦虑和合群因子得分与情感表达因子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自我意识的幸福与满足因子得分与道德宗教因子有显著的负相关。

3.4对影响初职校学生自我意识的相关家庭环境因素的回归分析

将初职生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因素分别作为因变量,而把家庭环境各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初职生自我意识与家庭环境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表6的结果说明情感表达是影响初职校学生自我意识总分、智力与学校、焦虑、合群等自我意识水平的重要因素。另外,分别有独立性对初职校学生的智力与学校、道德宗教对初职生的幸福与满足这两个自我意识水平存在着显著影响。

4.讨论

4.1初职生的自我意识

初职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在智力和学校情况、幸福与满足方面与对照组学生的自我意识有着显著的差异,在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焦虑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研究显示,初职校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低,表现为不合群,性格内向孤僻,缺少人际交流。相比之下,幸福感与满足感较低,对自己的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均持消极评价。由于自我意识的缺陷,他们在校表现一般,较为孤僻,缺乏朋友,缺乏自信,将来难以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因此,对于初职校学生应该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与鼓励,缓解其焦虑症状,提高其自我意识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初职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没有性别上的显著差异。家庭经济状况、家长职业对初职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因为初职生所处的家庭经济状况多处于月收入的1、2水平(即1000元以下,1000―3000元),而家长职业以服务行业、待业为多,成长的环境没有很大差异,所以分析没有显著影响。

4.2初职生的家庭环境

初职生家庭环境中的知识性、道德宗教、组织性、控制性得分与常模有显著性的差异。数据表明,初职生家庭环境中的知识性、道德宗教、组织性水平显著低于常模的水平,而在控制性方面要显著高于常模的水平。这主要考虑到某些初职生的家长自身亦存在一些生理或心理上的问题,他们的整体教育水平相对较低,道德意识和组织性水平也相对较低,而鉴于初职生智力、情绪等方面的特点,其自控的能力较常态弱些,家长对于他们的管理和控制程度相对要高些,因此在初职生家庭环境的控制性得分方面要比常模高很多。

4.3初职生自我意识与家庭环境的相互关系

自我意识高的初职生其家庭环境中的道德宗教因子得分显著低于自我意识低的学生。由于初职生本身的特点,有些家庭对于孩子在伦理和价值判断要求会降低,这对于初职生来说降低的标准更容易实现,有利于初职生自我意识的提高,而有些家长可能没有考虑孩子的身心特点,没有放松在伦理和价值上的要求,因此可能会对初职生造成压力,使其很难达到标准,不利于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初职生自我意识总分与情感表达、独立性因子均有显著的相关。自我意识的智力和学校情况因子得分与情感表达、独立性因子有显著相关。自我意识的焦虑和合群因子得分与情感表达因子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自我意识的幸福与满足因子得分与道德宗教因子有显著的负相关。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初职生的自我意识与其家庭环境的情感表达这个因子关系更密切,进入回归方程中影响初职生自我意识的变量几乎都是情感表达,而独立性对初职生智力与学校有影响。我认为,家庭环境中情感表达和独立性对自我意识存在正相关,这表明在家庭中受到尊重和鼓励,孩子既可以独立表达情感又可以充满自尊和自信,这些都有利于初职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初职生有良好的情感表达有利于他在学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他的情绪各方面的发展都是有利的。而家庭对独立性的重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前面分析类似,道德要求程度与自我意识中的幸福与满足因子负相关,家庭对初职生的道德要求程度越高,他们就越难达到目标,因此幸福与满足感下降。

参考文献:

[1]Patten CA,Gillin JC,Farkas AJ,et a1.Depressive symptoms in california adolescents:family structure and parental support.Adoles Health,1997,(4):271-278.

[2]Rey JM,Walter G,Plapp JM.et a1.Family environment in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oppositional defiant and conduct disorders.Aust N Z J Psychiatry,2000,34(3):453.

[3]施意,林英明,杜亚松.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我意识和家庭环境情况的初步研究.四川精神卫生,1998,11(4):245-247.

[4]杜亚松,童静娴,王运调等.寄宿制重点高中生家庭环境对自我意识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48-150.

[5]Form oso D,Gonzoles NA,Aiken LS.Family conflict and children’s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behavior:predictive factors. AM J Community Psychol,2000,28(2):175.

[6]洪珊珊,金华,贾佳等.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的自我意识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07,28(3):237-238.

[7]沈鉴清,吴惠娟,陈红卫.儿童攻击与养育方式、家庭环境和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8):744-745.

[8]王瑜,王玉玮,王贵菊等.家庭环境与学习障碍儿童行为、自我意识、个性的相关性.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7):441-444.

[9]张静,石淑华,胡美荣等.影响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家庭环境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3,24(4):320-321.

[10]苏林雁.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06-307.

第12篇

据日本《朝日新闻》2011年12月1日报道,依据日本Bennese教育研究中心的调查,利用星期六上课或补课的日本私立初中达87%,而这一数字在公立初中仅为9%,该现象拉大了公立与私立学校每年授课时数的差距。

该中心于2011年6月~7月对日本全国9 300所初中(不含东日本大地震灾区6县及茨城县学校)实施问卷调查,获得2 484所公立学校、332所私立学校及23所国立学校的答复。

在回答“本年预定授课时数(三年级)”这一问题时,65%的公立初中预计本学年授课980小时,23%的公立初中预计为1 015小时,49%的私立初中预计授课时数将为1 121小时,23%的私立学校预计为1 015小时,61%的国立初中预计授课时数将为1 015小时。

在回答“如何确保一般课外的补课时间”的问题时,9%的公立初中的对策是“利用星期六补课”,没有公立初中采取这一对策,而87%的私立初中会“利用星期六补课”;“利用暑假补课”的公立初中有76%,国立初中为52%,私立初中为90%;“利用放学后的时间补课”的公立初中有52%,国立初中为39%,私立初中为81%。调查结果显示,私立初中授课时数远超过公立初中。

(《世界教育信息》编辑部摘编,2011年12月1日)

俄罗斯2011年共增拨21亿卢布

用于修缮学生宿舍

俄罗斯联邦教育与科学部部长富尔先科在2011年12月29日召开的大学生自我管理发展委员会会议上说,“经与政府协商,教育与科学部将2010年底各方面节省的经费全部用于补充学生宿舍修缮经费。”此笔经费共计21亿卢布,为65所高校修缮了宿舍。补拨经费首先用于维修已被紧急状态部和联邦消费者权益福利保护监察局点名的宿舍和学生投诉最多的宿舍。

富尔先科号召大学生组织代表建立相关机构,客观及时地反映学生意见并评估各项措施的效果,包括学生宿舍的维修。他强调:“对于教育与科学部来说,有一个能够代表学生利益的伙伴非常重要。”

尽管近几年情况有所好转,但大学生宿舍至今仍缺4~5万个床位。根据教育与科学部的评估,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约300亿卢布的资金。富尔先科指出,考虑到人口下降造成的大学生数量减少的因素,在今后5~6年内解决这个问题是有可能的。因此资金首先要用于修缮现有宿舍,而不是新建。当然这两方面都需要支持。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处赵国成供稿,2012年1月13日)

越南拟培养2.9万名“博士”大学教师

据越南《教育电子报》2012年1月12日报道,越南教育培训部于2011年底停止3所大学及其他4所大学14个科系的招生,原因在于这些学校基础设施及教师不足。目前,许多学校在紧急招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2011年12月,教育培训部再提有关人才培育方案,提出到2020年须培训2.9万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但并未明确提出对于教师素质的标准。方案的预设目标是在2015年各大学要保证有30%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目前,越南全国只有14%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越南副总理阮善仁曾于2010年提出,大学在2010年~2020年须培训2万名博士到各大专院校任教,总培训经费达7亿美元。其中有1万名博士将在国外接受培训,3 000名博士由越南大学与国外大学合作培养,1万名博士则在国内大学接受培训。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