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达保:走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之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澜沧老达保音乐小镇图片 老达保:走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之路

老达保:走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之路

2024-07-17 06: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老达保:走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之路--澜沧县文化旅游扶贫的有益探索

  这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是《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

  这里自然风光秀丽,生态良好,拉祜族传统杆栏式建筑保存完好,具有浓郁的拉祜族特色,拉祜文化底蕴深厚,是拉祜族歌舞保留最多和拉祜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之一。

  这里就是老达保,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东南部,距县城42公里,距国道214线11公里。老达保村民小组共有119户49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400人。村民历来能歌善舞,常年开展拉祜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演出活动,主要有芦笙舞《老鹰舞》、《马鹿舞》等83套,摆舞99套,民间歌曲100余首,会弹吉他的有252人,拥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6人。村民能自然熟练地演唱无伴奏和声,特别以《打猎歌》为代表的多声部合唱,表现力极为丰富。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澜沧县委、政府立足老达保文化旅游资源实际,积极探索文化旅游精准扶贫特色之路,把文化旅游扶贫作为推动精准扶贫的不二选择,稳步推进老达保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老达保:走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之路--澜沧县文化旅游扶贫的有益探索

  因地制宜 筑牢脱贫发展基础

  澜沧县县委政府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以建设老达保特色村寨为抓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纵深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筑牢脱贫发展基础。

  2006年以前,老达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715元。“交通基本靠走、照明基本靠油、喝水基本靠背、通讯基本靠吼”,成为当时的真实写照。为改变老达保贫穷落后的面貌,澜沧县委、政府以改善民生为核心,把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扶贫开发、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和,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06年以来,先后整合茅草房改造、特色村寨等项目资金1200余万元,新建了原生态歌舞表演广场,完善了村寨游览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通电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提升改造了特色民居,打造了拉祜文化传承馆及芦笙坊、陀螺坊、青竹坊、艺织坊、茶吟坊、根雕坊、舂香坊、耕具坊等展示拉祜族民族民俗农耕文化的展示区,使老达保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寨基础设施条件整体全面提升。同时,投资1700万元,于2009年率先在全县村民小组中实现对外连接道路油路化,极大改善了交通条件,使老达保从此摆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障碍,筑牢了脱贫发展基础。

  老达保:走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之路--澜沧县文化旅游扶贫的有益探索

  以文化旅游 促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澜沧县以文化旅游扶贫为抓手,通过深挖民族文化内涵,发展特色乡村歌舞演艺,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充分发挥拉祜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以及老达保人擅长吉他弹唱的歌舞题材优势,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助推以拉祜族歌舞表演为主题特色的民族民间“雅厄”艺术团表演队、民族民间原生态组合“达保五兄弟”和达保姐妹成立。

  2013年,普洱市第一家由农民自发、自创的演艺公司——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成立,在县委、政府的支持引导下,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通过整合拉祜族特色文化鲜明的芦笙舞、摆舞以及《快乐拉祜》、《婚誓》、《实在舍不得》等经典歌曲,在村寨内打造了老达保快乐拉祜风情实景演出,演员均由老达保村民组成,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民族生态风情,受到了广大游客和媒体好评。

  自2013年到2018年末,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完成就地演出570余场次,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受邀外出演出200余场次,实现演出总收入407余万元,群众分红325万元。以目前演艺公司200人演艺人员计算人均分红达16250元,在老达保9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多达90户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人加入了演艺公司,演出分红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的最重要渠道之一。

  老达保:走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之路--澜沧县文化旅游扶贫的有益探索

  输血与造血并重  激发困群众内生动力

  “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素质,使其尽快摆脱贫困,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不仅仅需要经济上的扶持,更需要在智力上扶持。

  在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文化既能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更是转变思路的突破口,创新发展的加油站。澜沧县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通过文化旅游精准扶贫这种典型高效率的“造血式”扶贫,不断促进文化旅游融和,使得扶贫更精准,贫困群众既“富了脑袋”又“富了口袋”,自2013年至今,老达保9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实现90户396人脱贫。

  扶贫更要扶志,在“输血”的同时,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扶志”“扶志”作用。通过“自强、诚信、感党恩”主题教育和抓实基础教育、开展科技培训、加强宣传引导等群众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群众眼界不断开阔、观念得到更新,依赖自然资源生产生活的思想意识逐步转变,思发展、求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调动,有力推动了特色农家乐、特色民居客栈业态发展,部分群众开始经营餐饮、住宿和手工业制作等服务业,为促进老达保可持续发展、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8年,老达保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40万元,较2006年增长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202元,较2006年增长3倍。贫困群众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获得感、幸福感极大提升,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信念更加自觉坚定。

  老达保:走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之路--澜沧县文化旅游扶贫的有益探索

  立足村寨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把老达保作为澜沧县宣传和弘扬拉祜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宣传教育和鼓励村民实行特色民居保护和遵守村规民约,走出一条有特色、可持续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路子。随着老达保乡村音乐小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和“美丽乡村”项目的实施,老达保将成为普洱“绿三角”原生态旅游精品旅游目的地,前景将更加广阔。

  如今的老达保,每条路边、篱笆边、房前屋后每到春天都是鲜花盛开,鸟语花香,秋天更是果实累累,经济发展不但没有破坏生态环境,还走出了一条环境优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发展道路。(李燕  张华)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