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中药】【中医百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仙人掌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石竹【中药】【中医百科】

石竹【中药】【中医百科】

2023-06-24 22: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瞿麦 1 #

瞿麦2 1 # 名称

Pink Herb

巨句麦、大兰、山瞿麦、瞿麦穗、南天竺草、麦句姜、剪绒花、龙须、四时美、圣茏草子

瞿麦 四时美 圣茏草子 巨句麦 剪刀花 大兰 山瞿麦 瞿麦穗 南天竺草 麦句姜 剪绒花 巨麦 龙须 石竹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石竹科植物瞿麦或石竹的带花全草。夏、秋均可采收,一般在花未开放前采取。栽培者每年可收割2~3次,割取全株,除去杂草、泥土,晒干。

【原形态】

①瞿麦

又名:大菊、蘧麦(《尔雅》),地面(《齐民要术》),红花瞿麦、野麦、木碟花、剪刀花、十样景。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茎丛生,直立,无毛,上部2歧分枝,节明显。叶互生,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9厘米,宽1~4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成短鞘状包茎,全缘,两面均无毛。花单生或数朵集成稀疏垃式分枝的圆锥花序;花梗长达4厘米;小苞片4~6,排成2~3轮;花萼圆筒形,长达4厘米,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边缘膜质,有细毛;花瓣5,淡红色、白色或淡紫红色,先端深裂成细线条,基部有须毛;雄蕊10;子房上位,1室,花柱2,细长。蒴果长圆形,包在宿存的萼内。花期8~9月。果期9~11月。生于山坡或林下。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②石竹(《杜工部集》)

又名:鹅毛石竹、绣竹(《洛阳花木记》),洛阳花(《纲目》),石柱花。外形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为苞片卵形,叶状,开张,长为萼筒的1/2,先端尾状渐尖;萼筒长2~2.5厘米,裂片阔披针形;花瓣通常紫红色,先端浅裂成锯齿状。花期4~6月。果期6~8月。庭园多有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生境分布】

主产河北、河南、辽宁、湖北、江苏。此外,湖南、浙江、山西、陕西、安徽、甘肃、青海、新疆、福建、云南、广西等地均产。

性味

苦,寒。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性状

①瞿麦

为植物瞿麦的干燥全草,长30余厘米,茎直立,淡绿至黄绿色,光滑无毛,节部稍膨大。叶多数完整,对生,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全长约3~4厘米,有淡黄色膜质的宿萼,萼筒长约为全花的3/4;萼下小苞片淡黄色,约为萼简的1/4。花冠先端深裂成细线条,淡红或淡紫色。有时可见到蒴果,长圆形,外表皱缩,顶端开裂,种子褐色、扁平。茎中空,质脆易断。气微,味微甜。

②石竹瞿麦

为植物石竹的干燥全草。与瞿麦相似,惟花全长约3厘米,萼筒长约为全花的1/2,萼下小苞片约为萼筒的1/2,花冠先端浅裂呈锯齿状,棕紫色或棕黄色。

以上两种药材均以青绿色、干燥、无杂草、无根及花未开放者为佳。

石竹的效果 功效

为石竹科植物瞿麦或石竹的带花全草。 治小便不通,淋病,水肿,经闭,痈肿,目赤障翳,浸淫疮毒。

经脉

归心经、小肠经。

主治

清热,利尿通淋,破血通经。治小便不通,热淋,血淋,石淋,水肿,经闭,痈肿,目赤障翳,浸淫疮毒。

①《本经》: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 ②《别录》:养肾气,逐膀胱邪逆,止霍乱,长毛发。 ③《药性论》:主五淋。 ④《日华子本草》:叶:治痔漏并泻血,小儿蛔虫,眼目肿痛,捣敷治浸淫疮并妇人阴疮。子:催生,治月经不通,破血块,排脓。 ⑤《本草图经》:利小肠为最要。 ⑥《现代实用中药》:治水肿,尿热涩痛,血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九、散。 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撒。 注意禁忌

脾、肾气虚及孕妇忌服。

1.《本草经集注》:蓑草、牡丹为之使。恶桑螵蛸。 2.《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3.《本草经疏》:凡肾气虚,小肠无大热者忌之;胎前产后一切虚人,患小水不利,法并禁用;水肿蛊胀,脾虚者不得施。 石竹的药方 ①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 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 服,食后,临卧。小儿量力少少与之。(《局方》八正散) ②治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蒌根(天花粉)二两,茯苓、薯蓣(山药)各三两,附子一枚(炮),瞿麦一两。上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金匮要略》栝蒌瞿麦丸) ③治下焦结热,小便黄赤,淋闭疼痛,或有血出,及大小便俱出血者:山栀子(去皮,炒)半两,瞿麦穗一两,甘草(炙)三分。上为末。每服五钱至七钱,水一碗,入连须葱根七个,灯心(灯心草)五十茎,生姜五、七片,同煎至七分,时时温服。(《局方》立效散) ④治鱼脐毒疮肿:瞿麦,和生油熟捣涂之。(《崔氏纂要方》) ⑤治血妄行,九窍皆出,服药不住者:南天竺草(生瞿麦)拇指大一把(锉),大枣(去核)五枚,生姜一块(如拇指大),灯草如小指大一把,山栀子三十枚(去皮),甘草(炙)半两。上六味锉,入瓷器中,水一大碗,煮至半碗,去滓服。(《圣济总录》南天竺饮) ⑥治目赤肿痛,浸淫等疮:瞿麦炒黄为末,以鹅涎调涂眦头,或捣汁涂之。(《圣惠方》) ⑦治血淋 鲜瞿麦30g,仙鹤草15g,炒栀子9g,甘草梢6g。煎服。(《安徽中草药》) ⑧治石淋,小便涩痛不可忍 瞿麦一两,车前子一两半,葳蕤(玉竹)一两,滑石一两半。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圣惠方》) ⑨治妇人经血不通 瞿麦、木通、大黄各二两。上为细末。酒一盏煎至七分,温服,食前。(《普济方》) ⑩治血瘀经闭 瞿麦、丹参、益母草各15g,赤芍、香附各9g,红花6g。煎服。(《安徽中草药》) ⑾治目赤肿痛 瞿麦、菊花各9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⑿ 治诸痈疽已溃、未溃,疮中疼痛,脓血不绝 瞿麦、白芷、黄芪、当归、细辛、芍药(白芍)、薏苡仁、芎穷(川芎)、赤小豆末各一两。上九味,先以清酒或苦酒渍赤小豆,取出置于铜器中,熬干复渍,渍后复熬,反复五次, 然后研末,过筛。温酒服方才匕,昼夜各五次。三日后,痛痒者肌肉生也。多痛倍瞿麦,疮口未开倍白芷,脓多倍黄芪、薏苡仁、芍药等。(《刘涓子鬼遗方》瞿麦散) ⒀治妇女外阴糜烂,皮肤湿疮 瞿麦适量。煎汤洗之,或为细面撒患处。(《河北中药手册》) ⒁治食管癌、直肠癌 瞿麦鲜品30~60g(干品18~30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