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手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举例说明诗经中的赋的例子 《诗经》里的手法

《诗经》里的手法

2024-06-01 03: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诗经》收录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从武王伐纣,周族成为天下共主开始,直到国人暴动,厉王被逐,幽王烽火戏诸侯被犬戎所杀,平王迁往东都洛阳,进入春秋时代。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边境一些部族也不时入侵,社会动荡不安。《诗经》形象地记录了这500多年间周朝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出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面貌。

那么,《诗经》里的手法--“比”,是如何运用的?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比”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在《诗经》中也比较突出,有在整首诗中运用,也有在诗的部分中使用。

在整首诗中使用的最突出的要算《魏风.硕鼠》,《诗序》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把大老鼠比作封建统治阶级的无休止的横征暴敛,以仇视与憎恨的感情来表现誓与统治阶级的剥削者决裂的态度,反映了人民大众要求翻身做主的强烈愿望。

本诗可以分为两层,每章诗的前四句组成一层,每章诗的后四句组成一层。前四句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剥削者的蔑视与仇恨,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他们剥削他人的不义之财的行为;后四句则直舒胸臆的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实现安居乐业的理想。

有在诗的部分中使用的,如《周南•关雎》给人留下了刻骨的印象。一位男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醒时梦中不能忘怀,而又无法追求到。面对悠悠的河水,目迎水流中浮动的荇菜,姑娘美丽的身影时时闪现在眼前,这更增添了他的痛苦,以致出现了幻觉,仿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协谐欢乐的婚后生活。

诗中的相思之情是坦率的、大胆的:“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人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愿望。这种浓烈的感情和大胆的表白,正是生命欲望和生性本能的自然显露。

其中只有二、三、四章用到“比”的表现手法。二、三章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用荇菜左右漂浮不定来比喻求爱不易,第四章以“左右采之”比喻成熟,以“琴瑟友之”比喻男女双方的你情我愿。

“比”有时还用在联想或想象中,即把现实中的事物放联想或想象中进行比喻。如《小雅.北山》中的后三章十二句,皆以“或”字开头,把上层统治者的荒淫无度与下层阶级的劳苦作对比。

一方面是上层统治阶级的荒淫无度;而另一方面是下层的小官吏劳苦奔波,还要时时提防无辜受陷害。通过联想,使之成为对比,在我们面前呈现出有天渊之别的两种生活方式的境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