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困难的三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中国饥荒年代历史 中国历史上困难的三年

中国历史上困难的三年

2024-06-12 18: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60年12月18日,静海县曹寺公社酱庄生产队队员奋发图强战胜灾荒。图为编筐。 孙顺堂 摄

1960年,全国又发生近百年不遇的特大自然灾害,北方持续大旱,有些地区三四百天不下雨,山东、河南境内黄河等河流长期断流;东部沿海省区却暴雨频繁,洪水泛滥。5个月内,东南部沿海台风登陆11次,高于以往平均数近两倍。台风过境时间高达10—20小时,高于往年平均数三倍以上,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江苏、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11省受灾面积993.3万公顷,直接死亡5000余人。那一年,全国受灾总面积高达6546万公顷。

1959年11月27日,参加“粮食食用增量法”现场会议的各单位的负责人和炊事员参观用“粮食食用增产法”做成的各种食品。 孙顺堂 摄

1959年11月27日,“粮食食用增量法”现场会议上用此法做成的馒头、花卷、玉米面窝头、玉米面饼。 孙顺堂 摄

1960年5月14日,泊镇公社社员使用自流灌溉系统浇小麦,该公社历年修建的水利设施在抗旱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毕东 摄

1961年,全国连续第三年发生特大自然灾害,受灾面积6175万公顷,仅次于1960年。其中,河北、山东、河南三个主要产粮区,小麦比1960年的低水平又减产了50%。江南珠江、湘江、赣江、闽江流域两次普降暴雨,洪水决口,泛滥成灾,水淹10个县市。海河、黄河平原连降暴雨,河北、山东部分地区水情百年未遇,受灾面积达160万公顷,占播种面积54%,近100万公顷无收成,直到9月,山东聊城、河北沧州仍有3500个村庄被水包围,280万人断粮。与此同时,东北松花江流域也因洪水泛滥,7万公顷农田绝收。东南地区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和安徽遭受台风袭击11次,洪水淹没180万公顷农田,死亡人数和损失都超过往年。

1960年7月26日,二合里食堂用先进的“增量法”做出的饭比用老办法多得多。 孙顺堂 摄

1960年7月26日,二合里食堂采用先进的“增量法”用同量的粮食做出的饭比用老办法多得多,这是用两种办法以等量的面粉做出的馒头的对比。 孙顺堂 摄

1960年9月27日,用薯类粉制作的点心。 毕东 摄

一连三年特大自然灾害,全国减产粮食611.5亿公斤。其中1959年灾情最重,减产378亿公斤。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天灾面前通常是束手无策,而催偿的巨额外债又是雪上加霜。为还债,当年8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全党大搞对外贸易收购和出口运动的紧急指示》,当时新中国出口产品主要是农副产品,在本来就已严重缺粮的情况下,1959年全国出口粮食征购量达到建国以来最高值,1960年全国出口粮征购量也有26.5亿公斤。来自国外的经济压力,让灾情进一步雪上加霜。

1960年11月17日,河北区粮食零售公司医院粮店门市部的售货员深入福星里,挨门挨户地帮助居民算细账,制定用粮计划,推动社会节约。 孙顺堂 摄

1960年11月17日,群众的“好管家”宝鸡道粮店售货员把粮食送到居民家去,并帮助居民做好用粮计划。 马英 摄

1960年11月28日,烧锅胡同公共食堂炊事员精打细算用料,不浪费一点菜。 关平 摄

1960年12月26日,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红旗单位蓟县溵溜粮站用甘薯制作淀粉,剩下的渣子喂猪,当年交售给国家一百五十二头肥猪。 毕东 摄

1958年夏季,全国各地人民公社大办供给制公共食堂。当时,一个响亮的口号“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喊遍大江南北,然而事实却是,“放开肚皮吃饭”后,却没有“鼓足干劲生产”。结果反倒造成巨大的粮食浪费。1958年11月6日,毛泽东到河南考察时得知这一情况,提出“供给制只能搞公共食堂,而且要加强管理,粗细搭配,干稀搭配,农忙农闲不同,要学会勤俭过日子,不能那样放开肚皮吃喝,那样肯定维持不下去。”这种“放开肚皮吃饭”的现象随即被控制。

1961年2月2日,大王庄粮库职工十分珍惜粮食,在装卸粮食发现破包随时缝补,避免损失,并定期测温化验,防止粮食霉坏。 毕东 摄

1961年12月15日,大直沽仓库职工加强新粮保管,开展粮仓普查互查工作。 张莲壁 摄

1961年12月19日,天津市兴业电动工具厂职工加紧生产电机,提前超额完成支援农业抗旱的生产任务。张连璧 摄

同样是在1958年,在当时的时髦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影响下国务院在1959年粮食生产计划中做出了减少粮食播种面积的安排,与1958年相比,总播种面积减少了9.1%,其中夏粮播种面积比上一年减少了20%,即减少1亿1千万亩。如此盲目地大规模缩减粮食播种面积,自然也给日后全国性的粮食危机埋下一个巨大的隐患。

“三年困难时期”,虽然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与多种因素共同叠加作用的结果,但乐观积极的中国人民,依靠勤劳与智慧,顽强的度过了那段困难时期。

资料照片均来自天津影像信息全媒体平台 

(天津日报历史照片数据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