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中医如何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什么说肝胆相照病理 肝胆相照,中医如何看?

肝胆相照,中医如何看?

2024-06-29 18: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肝胆相照,中医如何看?

「肝胆相照」是中国人十分熟悉的一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两人关系密切、相互照应,由此也可以看出肝、胆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而这个词从中医学的角度讲,肝与胆确实是一对「荣辱与共」的器官。

中医有「五脏六腑」之说,肝属「五脏」,胆属「六腑」。

首先,在位置方面,肝、胆同居于右胁下,胆附于肝。

其次,在经络方面,肝经与胆经互为表里经,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

二者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又相互影响。

在生理方面,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使脏腑经络之气运行通畅;主藏血,有储藏调节血量的作用;喜条达而恶抑郁,称为将军之官,凡精神情志之调节功能,与肝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食物的消化吸收除脾胃运化外,还要借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因为胆汁是参与饮食消化和吸收的「精汁」。胆汁乃肝之余气所化,其分泌和排泄受肝气疏泄功能的影响。

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发挥,全身气机调畅,胆汁才能正常分泌与排泄,倘若肝气的疏泄功能失常,出现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胆汁则不能正常分泌与排泄,可导致胆汁淤滞,影响食物消化吸收。患者可出现腹痛胀满、饮食不化等症,重者可见高热、潮热、腹部绞痛,胆汁郁滞日久,则易生结石。

展开全文

肝与胆任一病变均可波及对方。如胆腑湿热,胆汁排泄障碍,又可反过来影响及肝,引起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可发为黄疸,出现目黄、身黄、小便黄等症状。

相对于肝气升发,胆气以下降为顺,若胆气不利,气机上逆,临床可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等表现。

此外,肝与胆在精神情志方面也有一定的联系,《素问·灵兰秘典论》中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在情志方面,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主谋虑,胆主决断,与人的勇怯相关,肝与胆相互配合,使人在遇到事情时能够作出决断。

如若肝胆病变,则可引起精神情志的异常,出现多疑善虑、情志抑郁、胆小易惊恐等病证。

肝与胆互为表里,无论是生理还是病理方面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疾病预防上,要肝胆同防,既要少食油腻又要保持心情舒畅,以保证肝气通达,胆汁通畅,利于全身的正常代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