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010100)研究生招生简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现代哲学教授排名 哲学(010100)研究生招生简介

哲学(010100)研究生招生简介

2024-07-06 07: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 、总体介绍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一级学科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1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在本科专业基础上,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全部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美学、逻辑学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并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为北京市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培育)。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北京市级重点学科,宗教学为北京市级重点建设学科。        本专业学术队伍精干,有多名在海内外学术界具有相当学术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批极具实力和潜力的学术骨干,人员现已分布全部8个二级学科。现有主要学科成员为陈嘉映、白奚、陈新夏、王淑芹、叶峰、王德胜、程广云、杨生平、陈鹏、夏年喜、史红等。学科团队现有成员31人,教授10人,副教授7人,讲师9人,其中博导10人,国家级人才1人,北京学者1人,长城学者1人,北京市高层次创新人才1人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2人。

二、招生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是首都师范大学哲学一级学科最早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的二级学科。现为北京市级重点学科。学科具有深厚学术传统,现已离世的孙长江先生是1978年《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最后修订者,是思想解放的先驱;现已离退的王锐生先生是历史唯物主义学术领域的开拓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学术研究的先辈。学科方向齐全,学术人才济济,教学科研成果突出。现有主要学科成员为陈新夏、杨生平、程广云、李怀涛、黄志军,均为教授、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分别在马克思主义人学、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方向上招生。陈新夏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为首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杨生平先后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 北京市“百人工程”,北京市“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学科成员多次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科研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数百篇学术论文并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学术文摘期刊上转载数十篇学术论文,出版学术著作数十部,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科研奖励。学科成员除参与哲学本科专业建设、教学工作以及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外,在指导硕博士研究生上注重经典著作阅读,学理熏陶,方法训练和学术论文写作等,培养了大量的教学科研人才以及其他方面人才,长期具有良好声誉。

       中国哲学二级学科于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权、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权,在国内有相当影响,尤其在先秦哲学、近现代哲学研究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学科奠基人是孙长江先生。孙长江曾担任冯友兰先生的研究助理,主要研究方向是近现代中国哲学,孙先生作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最终定稿人之一,为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现有学科成员白奚、陈鹏、盛珂、陈睿超、皮迷迷等。白奚教授是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北京学者”、学校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其《稷下学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社科成果一等奖,是国内先秦哲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陈鹏教授是北京“百人工程”学者、博士生导师,担任冯友兰研究会副会长、现代中国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所著《现代新儒学》是国内比较早的系统研究现代新儒学的专著。盛珂副教授是学校“青年燕京学者”培育对象、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学研究,著有《道德与存在:心学传统的存在论阐释》。陈睿超副教授主要从事易学哲学、宋明理学研究,硕士生导师,出版专著《司马光易学宇宙观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北宋道学的易学哲学基础》。近5年学科成员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批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5项。学科学位点设有先秦哲学、儒家哲学、近现代中国哲学方向,在相关领域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外国哲学二级学科研究国外尤其是西方从古代至当代哲学思想及其社会影响的学科。本学科研究方向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向:(1)西方哲学史;(2)古希腊哲学;(3)德国古典哲学;(4)当代欧陆哲学,尤其是现象学;(5)英美分析哲学;(6)西方道德哲学。本专业现有教授、博导3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陈嘉映教授主要从事英美分析哲学、现象学、道德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叶峰教授主要从事英美分析哲学、元伦理学、逻辑哲学等领域的研究。朱清华教授主要从事古希腊哲学、现象学等领域的研究。李元副教授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西方思潮方面的研究。袁程副教授从事实践哲学、媒介哲学等方面的研究。陆丁讲师从事英美分析哲学、电影和戏剧哲学等方面的研究。本专业老师有在美国、德国、爱尔兰、新西兰等国多年学习或访问研究的经历,富有国际交流经验,具有前沿的学术视野。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均有一定的影响。本学科成员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撰写、翻译了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专著多部。本学科形成了专业方向较为齐全、特色鲜明的合作学术团队。近年来主办了“古希腊哲学论坛”(2018)、“中国现象学年会”(2020)等大型学术会议,有良好的社会影响。

       逻辑学专业的硕士招生方向包括“符号逻辑”和“逻辑哲学与语言逻辑”,专业师资力量包括两名教授(夏年喜、叶峰)和一名讲师(景晓鑫)。夏年喜教授为逻辑学专业负责人。叶峰教授是从北京大学哲学系引进过来的顶尖学者,普林斯顿大学博士,长期从事数学哲学研究,在这方面有国际上独树一帜的成果,他还长期开设数理逻辑领域的多门研究生课程,能够满足逻辑学研究生的数理逻辑学习需求。夏年喜教授长期从事语言逻辑、逻辑哲学的研究,是国内这方面的资深专家,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她是国内最早引介并从事语言逻辑研究的学者之一,对推动国内语言逻辑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景晓鑫老师是逻辑学专业的新锐,她主要从事与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相关的逻辑学研究,最近几年她已经在国外人工智能及计算机科学专业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5篇SCI和EI检索的论文,是国内青年逻辑学者中的佼佼者。逻辑学专业的硕士培养方案注重适应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研究兴趣,除了基础课程,我们还根据学生选择的大类研究方向(如应用逻辑、语言逻辑、逻辑哲学与分析哲学、数学哲学与数理逻辑等)适当调整学生的学习内容。我们还特别注重鼓励学生毕业后进一步到国外或国内顶尖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22年我们已有两名硕士生被清华大学预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在此前的最近几年里,毕业生曾分别被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等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美学二级学科是北京地方高校中唯一的美学研究基地,现有教师4人,包括史红(博士、教授、博导)、王德胜(博士、教授、博导)、黄应全(博士、教授、博导)、叶磊蕾(博士、讲师)等,整个团队实力雄厚、优势明显。学科带头人史红教授是北京美学学会秘书长,教育部首届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美学学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青少年美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荣获文化部“荷花奖”理论奖、北京教育科研奖等。本学科已在艺术美学、美学理论、中国美学、当代审美文化、美育等领域形成自身稳定的研究方向和鲜明特色,在美学界有着较为广泛的学术影响。特别是,在立足当代美学理论话语转型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将文化研究与审美考察相结合,积极提倡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凸显了美学研究对现实文化和人的审美生活实践的介入能力,彰显了美学研究的当代性和时代特征。目前,本学科科研业绩突出,不仅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包括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1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1项、北京教委专项5项、北京优秀人才项目1项,而且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学术成果,出版了《美学的改变》、《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感性与理性的交响》等学术著作10部,以及一批CSSCI论文。王德胜教授领衔的“文艺美学团队”获评“北京市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017年),史红教授主持开展的北京市教委项目《北京市学校美育白皮书》,连续七年获得资助,报告均被北京市教委采纳,给政府决策提供了数据参考,并建立了北京学校美育数据库。同时《美学》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08年、2016年获批,主持人王德胜教授)。

       宗教学学科是学校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下目录内二级学科,主建二级单位为政法学院。该学科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研究方向包括儒教研究和比较宗教研究,自2007年起该学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暂不招收本科生和博士生。学科历任负责人有程恭让教授、陈明教授,现有在职教师3人,包括教授1人、副教授1人和讲师1人,学科负责人为尹景旺副教授。该学科主要致力于宗教中国化研究。儒教研究方向侧重于从宗教视角,来看待儒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关系。该方向的主要特色在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重要概念或仪式,例如“天”“天道”“祭祀”,放在比较宗教学视域下,并参考韦伯等西方经典社会学家的研究范式,以期对儒家的深层维度进行解析,在丰富儒家文化的思考维度的同时,也丰富对宗教中国化的理解。比较宗教研究方向主要从宗教学学科的角度,运用比较的分析方法,对世界主要宗教进行学术研究。该方向的主要特色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结合宗教中国化,对古今中外纷繁复杂的宗教现象进行学术梳理,为当代宗教研究提炼出一些新的跨文化概念和见解,从而也助力于推进我国宗教学学科的发展和繁荣。主要成员有三名:孔德立、尹景旺、李士勇。孔德立教授为任中华孔子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省儒学高端人才尼山学者、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分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孔子、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尹景旺参与主编北京大学张志刚教授《宗教中国化研究精选集》(10卷本,宗教文化出版社,2020年出版);翻译学术巨著《国王的两个身体》。

       伦理学二级学科团队主要成员有:王淑芹教授、沈永福教授、解本远教授、朱慧玲副教授、靳海山副教授、武林杰讲师。首都师范大学伦理学学科是以经济伦理、中国传统儒家伦理、当代西方伦理、公民道德教育为主要研究领域,在诚信道德建设、儒家道德意志思想、当代西方后果主义伦理学理论、当代政治哲学中的正义理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研究方面富有特色和社会影响力。诚信道德建设研究,取得显著社会成效。1项研究成果被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刊发,2012年至今,先后向全国政协提交5个提案,全部立案,它们分别是社会诚信、政府诚信、公益诚信、网络诚信、个人诚信建设方面的提案,国务院法制办等政府部门采纳相关建议,并给予高度肯定。2002年至今,每年向北京市教委提交《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年度测评报告》,为北京市教委制定相关的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伦理学学科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安云凤教授、王淑芹教授、梁景和教授和吴来苏副教授等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2003年独立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拥有“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和“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评估与研究中心”。研究实力和研究水平位于北京市属高校首位,“经济伦理”、“婚姻伦理”是国内创设较早的研究方向,理论研究居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本学科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每项80万),与加拿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200万),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6项,青年项目1项。先后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学科负责人王淑芹教授,先后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长城学者”、国家级人才等。沈永福教授为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员。朱慧玲副教授翻译出版的美国迈克尔·桑德尔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在国内产生重要社会影响,在学术界享有盛誉;并获得2017年北京市“高创计划”拔尖人才称号和“2018年北京市教师队伍建设——青年人才称号”。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硕士招生方向为“科学哲学”,专业师资力量包括四位教授、副教授及讲师(叶峰、谭笑、杨仁杰、田继江)。叶峰教授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负责人。叶峰教授是从北京大学哲学系引进过来的顶尖学者,普林斯顿大学博士,长期从事数学哲学、认知科学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在数学哲学方面有国际上独树一帜的成果。谭笑副教授为国内科学哲学及科学与社会研究领域的著名青年学者,在科学修辞、默会知识等领域有出色成果,在国内科学哲学界有很高的知名度。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两项,获得2013年北京市组织部“优秀人才”称号和2018年北京市教委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拔尖人才”称号。2015年至今获评青年燕京学者培育对象。杨仁杰讲师是近年引进的海归博士,他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因果推理与机器学习、形式认识论、社会科学哲学等领域有国际水平的出色成果。田继江讲师于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国内认知科学哲学界的新秀。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硕士培养方案注重适应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研究兴趣,我们将根据学生选择的大类研究方向(如科学与社会研究、科学哲学等)适当调整学生的学习内容。因此毕业生可以选择掌握与科技有关的政策性、实用性知识,毕业后可以进入各种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也可以选择继续从事学术研究,申请到国内外各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三、修业年限        哲学系全日制硕士学制三年。博士生学制为4年。

四、主要课程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位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选修课四个模块。其中研究方向课程: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西方伦理思想史、现象学等;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中国哲学经典著作选读、专业外语等;专业选修课程:语言哲学与心智哲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公理集合论、数理逻辑等;选修课:先秦哲学专题、文化哲学专题研究、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