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CAD哪个版本好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atlab用那个版本好一点 对于CAD哪个版本好用

对于CAD哪个版本好用

2024-06-12 09: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首先这里说的CAD特指AutoCAD。如果需要其他CAD软件,可以阅读:史上最全CAD大全-免费CAD下载地址

个人对比认为

XP系统安装CAD2007

WIN7系统安装CAD2010

WIN10系统安装CAD2014

WIN11系统安装CAD2020(可以认任何版本的文件)或者用版本转换器

对比的核心逻辑:

挑选AutoCAD的基本产品逻辑:从最新版本往下看,如果一个最新版本的特性对你来说不可或缺,那这个版本就是你的底线版本。你可以选择这个底线版本及以上的更加新的版本,否则你就可以继续往下往低挑版本。

基于产品版本的一些核心结论:

0,设计师:无意外的话,建议始终用最新版本,能够尝试最新的版本特性,并能打开和导出任何版本。

1,对块有计数算量需求的: 用 2022版本及以上,直接带计数功能,不用再用插件了。

2,有双屏的: 用2022版本及以上,支持浮动窗口,可以拖拽到另一个屏幕了。

3,Mac笔记本想用简体中文:用2021版本及以上,开始对mac版支持简体中文

4,桌面云移动多端协同的:用2020版本及以上,对web和移动端同时支持了。

5,图纸对比:用2019版本及以上,原生支持dwg对比

6,32位操作系统:用2019版本及更低的版本,2019版本是最后的32位版本。

7,4K显示屏的:用2018版本及以上,2018才开始支持4K分辨率,能显示效果最好。

8,涉及输入图纸是PDF的:用2017版本及以上,最好是2018版本及以上,因为2017引入pdf功能导入,2018引入字体识别,来解决针对pdf导入导致的几何文字不能识别的问题。

9,涉及输出图纸pdf的:用2016版本及以上,2016开始支持pdf不同页之间增加跳转链接,大大方便下游。什么?你说你不管下游?甲方爸爸我劝你好好做个人。

9,要使用平板触摸屏的:用2014版本及以上,2014才开始对触摸屏支持。

10,喜欢用命令行的:用2013版本及以上,2013版本才支持对命令选项鼠标点击及调用使用过的命令,命令模糊搜索等等,不能再低于这个版本了,不然使用起来缺少操纵感和爽快感。

11,操作系统相关:

win11目前支持到最新版本,CAD2021开始明确宣称支持win11(但是高版本windows有兼容性,更低版本cad也支持,以前的cad版本不宣称支持win11,因为那时候win11还没有发布)

win10目前支持到最新版本,CAD2016开始明确宣称支持win10(但是高版本windows有兼容性,更低版本cad也支持,以前的cad版本不宣称支持win10,因为那时候win10还没有发布)

win8.1最高到CAD2021

win7最高到CAD2020

winxp最高到CAD2014

AutoCAD最早支持的Mac版本是 AutoCAD 2015,更早版本没有看到官方对mac硬件的说明。

所有AutoCAD版本的对操作系统和机器硬件的官方说明:官方说明

另外还有其他因素要考虑,可结合作者列出的详细的cad版本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公司团队用哪个版本?

你要和团队成员同事进行协作,彼此发送文件,版本不同,低版本的很有可能打不开高版本的软件,请小心选择版本,确保彼此可以互相打开。

-公司团队协作模式是什么?

autocad从2014开始引入design feed,允许彼此评论图纸和使用at符号通知同事查收邮件,一直到2022的Trace在线通过markup标记协同。如果公司管理层对协作有效率要求,那选择显而易见。

-公司购买了哪个版本?

如果是个人可以有选择的自由,在商业公司,公司买哪个就得用哪个,不然就得选择破解版,给公司带来商业风险和盗版被诉讼的风险。

-如果使用破解版你能找到哪个版本?

破解版也有很多,很多人找不到,找到后不会下载,下载后不会安装,安装后不会破解。破解方法针对不同版本cad至少有两种。如果你只能搞定一种,那就用那一种吧。

-配套插件和你必用的软件最高配套支持哪个版本?

很多设计师为了效率提升,自己拼凑了一堆工具箱插件,并在长期的设计中形成了良好的规范和习惯,他们知道什么场景下用什么插件能最大化提升自己的效率。因此需要小心地选择cad的版本,太高了的话,插件跟不上,就没法用了。另外还有一个典型的软件天正,几乎垄断建筑行业设计市场,如果他没有支持最高的cad版本,你又必须用他,那只能选配套的cad版本了。还有的工业软件以cad为输入,工业软件更新较慢,只支持低版本的cad,那我建议你也安装一个低版本的cad,最大程度还原图纸。

-你的电脑是什么操作系统?Windows还是Mac?64位还是32位?

不同版本cad支持的操作系统硬件和操作系统以及操作系统位数都不一样,一定要选匹配的。比如你是mac电脑,比如你是win7系统,比如你是32位操作系统。

-你的电脑机器性能如何?能不能带的起来?

越来越先进的版本和功能特性,同步带来更高要求的机器性能配置,比如独立显卡。如果电脑不行,捡一个低版本的凑合用吧。

-这个版本的体验到底如何?

有些版本真的是大的跃升,带来了新的功能。那值得选择。

有些版本是体验优化版,低于这个版本的体验那肯定是比较差的,注意规避

有些版本是官方说的很好,但是有硬伤,多看一下不同版本的评论和口碑才能决定,因为有的版本真的乏善可陈。

-你的过往学习和培训经历

你学习cad的时候,你的培训老师或者自学用的cad版本是哪个?直接用这个版本,能让你更快上手和更自信处理你的工作。

-贵公司的角色地位

如果贵公司或您是甲方,那有充分的话语权。如果是乙方,只能看甲方用啥,配套跟随一下。不过问题来了,谁能一直是甲方呢?

-哪个版本的帮助文档和视频教程最多

哪个版本比较经典,用的人多,相应的帮助文档和UGC视频和文章就多,这样所有的问题你都能找到答案,跟着学习也都能跟得上。

下面是各个版本的核心新增特性。

一、CAD2024及以上支持的关键新特性

1,活动见解(activity insights):持续跟踪对图纸的操作事件,还可以跟踪在Windows 资源管理器中重命名或复制图形。并将这些事件按时间顺序显示在“活动见解”选项板中。这对图纸管理、图纸审计、团队协作以及查看图纸历史都非常有帮助。

2,智能块-放置:使用机器学习,根据现有块实例在图形中的放置方式,以推断相同块的下次放置信息,并给出建议。例如,如果已将椅子块放置在靠近墙角的位置,则当插入该相同椅子块的另一个实例时,AutoCAD 会在您将椅子移近类似角点时自动定位该椅子。移动时,墙会亮显,并会调整椅子块的位置、旋转和比例以匹配其他块实例。

3,智能块-替换:选择要替换的块参照时,产品会提供从中选择的类似建议块。还可以将选定块替换为从图形、最近插入的块列表或创建的块列表中指定的其他块。替换的块参照会保留原始块的比例、旋转和属性值。

4,原生支持Apple芯片:Apple Silicon Mac 计算机(M1 和 M2)支持运行 AutoCAD for Mac 2024

5,操作系统:64位 Windows 11 and Windows 10 version 1809 or above

二、CAD2023及以上支持的关键新特性

1,导入标记(markup)到图纸Trace中:支持从pdf和图片中识别标记并导入。这个其实很厉害:比如你有一张打印出来的图纸,你用笔之类的圈出来一些标记,然后拍照发给设计师,设计师可以用这个导入标记功能,图纸叠放后,自动识别出这个标记,放到他的设计图里。

2,操作系统:64位 Windows 11 and Windows 10 version 1809 or above

官方说明:Autocad 2023环境

三、CAD2022及以上支持的关键新特性

1,Trace功能:协作处理 AutoCAD Web 和移动应用程序中的绘图更改,而不必担心更改现有绘图。将 trace 视为放置在绘图上的虚拟协作描图纸,允许协作者直接在绘图中添加反馈

2,共享图纸文件:以便在 AutoCAD Web 应用程序中查看或编辑。共享文件包括所有相关的依赖文件,例如外部参照和字体文件。

3,计数:准确统计图纸中的对象数量。您还可以使用计数调色板来显示和管理当前图形中计数的块。

4,浮动绘图窗口:将文件选项卡拖出 AutoCAD 应用程序窗口,创建一个浮动窗口。这使得将绘图移动到另一个监视器变得容易。习惯使用双屏来提高效率的人,可能必须考虑这个及以上版本了。

5,操作系统:64位 Windows 11 and Windows 10 version 1809 or above

官方说明:Autocad 2022环境

四、CAD2021及以上支持的关键新特性

1,绘图历史功能(DWG History):可以查看图纸的演变,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绘图所做的更改,并可以在当前绘图的上下文中比较以前的版本。

2,块定义可以同步到云存储,并从桌面或 Web 访问。

3,支持Google Drive

4,AutoCAD 2021 for Mac 首次提供简体中文版本。

5,操作系统:64-bit Microsoft® Windows® 11, Windows 10, and Windows 8.1.

官方说明:AutoCAD 2021环境

五、CAD2020及以上支持的关键新特性

1,支持AutoCAD Web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浏览器从任何设备创建,编辑和查看CAD绘图。

2,支持AutoCAD移动应用程序,可以通过在移动设备上创建,编辑和查看CAD绘图。

3,支持共享视图,无需发布图形文件,就可以在Web浏览器中发布图形的设计视图以进行查看和注释,来进行团队协作。

4,快速测量,只需将鼠标停放不动即可在图纸中显示所有附近的测量值,比如面积,长度。

5,多用户网络许可共享,在并非所有许可证同时使用时,服务器上的池许可证可以降低采购数量和成本。

6,CUI定制,支持自定义用户界面。

7,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7 SP1 with Update KB4019990 (64-bit only)、Microsoft Windows 8.1 with Update KB2919355 (64-bit only)、Microsoft Windows 10 (64-bit only) (version 1803 or higher)

官方说明:AutoCAD 2020环境

六、CAD2019及以上支持的关键新特性

1,DWG比较:也就是图纸对比。

2,支持的操作系统:2019是最后的32位版本。之后Autocad不再支持32位!!!

Microsoft® Windows® 7 SP1 with Update KB4019990 (32-bit & 64-bit)、Microsoft Windows 8.1 with Update KB2919355 (32-bit & 64-bit)、Microsoft Windows 10 Anniversary Update (64-bit only) (version 1607 or higher)

官方说明:AutoCAD 2019环境

七、CAD2018及以上支持的关键新特性

1,支持4K分辨率:4K屏幕的用户,到此截止了。另外官方建议为获得最佳效果,请使用 Windows 10

2,SHX 文本识别:Adob​​e 的 PDF 文件格式无法识别 AutoCAD SHX 字体。当从绘图创建 PDF 文件时,使用 SHX 字体定义的文本将作为几何图形存储在 PDF 中。如果随后将 PDF 文件导入到 DWG 文件中,则原始 SHX 文本将作为几何图形导入,而不是识别为文本。在 AutoCAD 2018 版本中,提供了一个 SHX 文本识别工具,能够选择代表 SHX 文本的导入 PDF 几何图形并转换为必要的文本对象。

3,新的2018格式:文件格式有升级。如果要直接打开2018及以上的dwg,就要考虑不要用更低版本的软件了。

4,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7 SP1 (32-bit & 64-bit)、Microsoft Windows 8.1 with Update KB2919355 (32-bit & 64-bit)、Microsoft Windows 10 (64-bit only) (version 1607 and up recommended)

八、CAD2017及以上支持的关键新特性

1,PDF导入:可以导入几何图形、TrueType 文本或光栅图像作为 AutoCAD 对象导入到当前图形中。在导入过程中,您可以选择要导入的对象类型、图层分配的处理方式以及几何体的各种后处理选项。

2,智能中心线/中心标记:可以将中心线和中心标记关联到它们引用的圆弧、圆、线或多段线段,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您四处移动任何对象,中心线和中心标记将随之移动。

3,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10 (desktop OS)、Microsoft Windows 8.1 with Update KB2919355、Microsoft Windows 7 SP1

九、CAD2016及以上支持的关键新特性

1, 几何中心对象捕捉:AutoCAD 2016 中最受关注的新更新之一是能够捕捉到多边形的几何中心。这种巧妙的新对象捕捉模式适用于二维多边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和其他形状,以及不规则形状,如闭合多段线。

2, 智能尺寸标注: AutoCAD 2016 中的尺寸标注图标已发生显着变化,现在是一种快速、直观的测量工具。

3, 绘图 PDF 中的超链接、书签和可搜索文本: 书签和超链接在 PDF 中很有用,因为它们允许读者轻松地在 PDF 文档的视图和段落之间跳转。它们现在可以在 AutoCAD 2016 中创建,使打印的 PDF 包含超链接和视图链接。当包含 TrueType、TTP、SHX 和 Unicode 字体文本的图形打印为 PDF 时,生成的 PDF 中的文本现在可以搜索。

4,修订云线更新:创建修订云线时,它们现在会保留其原始对象形状和顶点。这允许轻松调整修订云线的大小。此外,可以轻松添加和删除顶点。

5,圆和弧线平滑显示:用户现在可以设置平滑线显示和高质量几何体,这样圆和圆弧在模型空间中看起来不再像多边形。

6,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10 (requires AutoCAD 2016 SP1)、Microsoft Windows 8/8.1、Microsoft Windows 7

十、CAD2015及以上支持的关键特性

1,订阅制:AutoCAD 首次通过 Desktop Subscription 计划提供,该计划允许每月、每季度和每年的即用即付购买选项。

2,深色主题:全新的深色界面,减少眼睛疲劳并使线条和文字脱颖而出。重视眼睛健康以及长时间工作的人,截至到此版本不再往下了吧。

3,套索选择:选择新增了套索,大大提升效率

4,文本对齐:文本对齐虽然功能小,但是真的太有用了。

5,模型视口控件:可以拖动视口边框来调整视口大小。对于在空间中喜欢使用多视口的人非常有用。

6,块和样式预览: 添加了用于插入块和更改样式的库。单击插入按钮处的箭头,您将看到绘图中的所有块。如果您想更改文本样式、尺寸样式和其他样式,您也会看到预览。

7,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8/8.1、Microsoft Windows 8/8.1 Pro、Microsoft Windows 8/8.1 Enterprise、Microsoft Windows 7 Enterprise、Microsoft Windows 7 Ultimate、Microsoft Windows 7 Professional、Microsoft Windows 7 Home Premium

总结:这是一个体验优化的版本,失掉这些体验优化,如果恰巧又都是你需要的,如果选择比这个版本低的版本,那用起来必定痛苦。

十一、CAD2014及以上支持的关键特性

1,本版本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 7 和 Windows 8。不支持vista。最后支持XP的版本

2,云端:支持登录到您的 Autodesk 360 帐户可以同步autocad设置,将设置保存到帐户,并将它们下载到登录帐户的任何机器上。

3,Design Feed:提供了一种与其他人就特定文件进行交流的方式。可以通过 Autodesk 360 与同事、客户或顾问共享消息和图像。允许用户标记同事、客户或顾问,以便通知他们该帖子。这些通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并且还会出现在 AutoCAD 中。帖子完成并保存到 Autodesk 360 后,授权用户可以查看绘图和相关帖子。被标记的人可以发表回复。

4,地理位置工具:允许您找到项目的位置并将地图投影到绘图中。这有助于根据地理环境设计基于站点的项目。这些地图不会打印,仅用于辅助设计。可以帮助快速验证他们项目的地理特征。

5,新工具 Reality Capture:在 AutoCAD 之外运行,类似于 Reference Manager。该工具获取任何对象或项目的原始 3D 激光扫描数据,并将其处理为更容易被 AutoCAD 读取的点云数据。这使用户能够获取大量点云数据并将其置于更易于管理的格式中。Autodesk ReCap 会将数据转换为引用 RCS 文件的 RCP 文件。Recap 支持许多流行的格式,包括 Faro、Leica 和 Lidar。

6,支持 Windows 8 触摸屏

7,引入文件选项卡:允许在打开的图纸之间快速切换

十二、CAD2013及以上支持的关键特性

1,新的2013格式:文件格式有升级。如果要直接打开2013以上的dwg,就要考虑不要用更低版本的软件了。不然会被2013格式阻挡住。

2,命令行增强:可以通过鼠标点击命令行的不同选项,最近执行的命令,来执行命令。没有这个直接点击,可太不方便了。

3,属性预览:当您尝试更改对象的属性时,鼠标悬停在要更改的样式上时,您可以看到选中的图形的实时更新预览

4,语言包:AutoCAD 2013 中的新语言包有助于简化在 AutoCAD 中下载和使用多种语言的过程。您无需为每种语言安装完整版本的 AutoCAD,而是安装一个完整的产品,然后通过语言包添加后续语言,从而减少次要语言的下载和安装时间和空间。

5,操作系统:支持32位和64位,支持win7,不支持vista

十三、CAD2012及以上支持的关键特性

1,制造业文件格式导入:可以导入 CATIA、UG NX、SolidWorks

2,AutoCAD WS 插件现已开箱即用:它允许您直接从 AutoCAD 上传图纸。提供对在线图纸的快速访问、共享您的图纸以及查看图纸时间轴。AutoCAD WS 移动应用程序也可用于 iOS 和 Android 设备。使用移动设备,您可以随时随地携带任意数量的图纸,而无需携带大尺寸纸张。您可以直接标记图纸。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