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文化节|他们用镜头记录疫情之下的每一种真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data-log 市民文化节|他们用镜头记录疫情之下的每一种真实

市民文化节|他们用镜头记录疫情之下的每一种真实

2023-09-24 14: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摄影展现场

“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考虑自己是摄影记者还是独立摄影师,更多的就是摄影师的直觉,想要记录这个疫情之下普通人最真实的日常和非日常。”7月24日,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的“拾城记疫——我们的新冠时期纪实摄影展”现场,摄影师赖鑫琳这样向澎湃新闻记者表述他们的初衷。

“拾城记疫”的摄影师工作照

“拾城”是中国首个纪实摄影师联盟。疫情期间,来自武汉、北京、上海、杭州、广州、西安、哈尔滨等近20个城市的24位摄影师,以他们独特而敏锐的视角,用影像记录了疫情之下中国大地上真实的寂静,真实的坚持,真实的痛苦,同样真实的笑容与活力,这些真实共同构成了国人对这个特殊时刻的鲜活记忆。

2月20日,西安,一位扮作包公的非遗传承人在村口义务执勤,宣传防范新冠肺炎有关知识。 王警 摄

3月9日,武昌方舱医院休舱前的最后一晚,湖北省人民医院江文洋医生结束了自己在方舱的最后一个夜班,躺在一张空床上,如释重负。 赖鑫琳 摄

静默的影像蕴含巨大的生机与活力

北京的CBD街头一位白领戴着口罩在空寂的十字路口等绿灯,广州的街上外卖小哥骑着摩托穿行在空无一人的街道,独坐在上海地铁空荡车厢里的乘客,充满基层智慧的北京社区住户防控地图,武昌方舱医院休舱前的最后一晚,在家中半穿西装向客户直播的房产中介……

置身展厅,看着这些或亲身经历或从旁见闻来的片段,那些很近又仿佛很久之前的记忆被唤醒。这些片段,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有些是从电视等媒体里看到过的,也有些是我们不曾注意的,但在全面复工复产的今天,重新回看,又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感觉。

市民蔡女士带着孩子一起观展,她想让孩子了解一个更加完整的中国抗疫图。“展览中有些是我们经历过的,比如神兽在家,感觉很亲切;有些是电视上看到过的,比如医护人员;还有一些是我们不知道的。这个展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国家抗疫的更多的细节,尤其是百姓生活细节,更全面地了解了这场疫情。”蔡女士说,自己觉得需要了解这些,“因为我们都是其中的一分子。”

根据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摄影展从防、战、空、宅、复这五个版块呈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照片大部分都沉浸在一种安静、沉潜甚至有些肃穆的气氛中,但又处处蕴含着巨大的生机与活力:在疫情最为严峻的2月,沈阳一家大型超市为方便市民生活,坚持营业;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房外张贴了一张护士画的画,为武汉打气;西安封闭管理的小区,孩子们在楼顶嬉闹,湛蓝的天空白云悠悠……即使是最黑暗的夜晚也闪烁的“武汉加油”的霓虹,即使是最为空旷的城市,也有人在执拗地舞蹈,即使最为寒冷的冬天,也有愿意为人开放的梅花。

在“防”的版块中,有一个名为“档”的系列作品,这是摄影师白渺在武汉拍摄的。各式各样的围挡隔出了两个世界——一边是“自在、自由、方便”的生活,一边是“有些约束、不那么自由、不怎么方便”的生活。人们在围挡内晒衣服,跳一个人的广场舞,也想方设法沟通内外……这些生活的细节,恐怕是很难再有机会重现的一种社会场景。

《挡》 摄影 白渺

白渺说,生活依然以另一种方式在继续,生命坚韧地在困境中开出花朵。“当你细细品味围挡边的人与事的时候,你会感受到那些市井的、接地气的、生活化的东西,以及某些民间的‘智慧’与‘机巧’。”

“我们希望,人们从这些摄影中感受到希望和力量。”摄影师周馨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2020年3月5日,杭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房产项目置业顾问陈军,在家中穿着半身西装,通过直播向客户介绍项目情况。摄影 陈中秋

个体的记录有局限,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真实

在展览现场,澎湃新闻记者还看到了一个特殊的版块:24位摄影师的工作照。以往摄影师都是躲在镜头的背后,是不露脸的,但是这一次我们特别设置了这一版块,周馨解释,这是因为,戴着口罩或防具的摄影师,也是这次疫情百态的一个组成部分。

“比如赖鑫琳的这张照片,穿着防护服,护目镜被雾水弥漫,他只能在这种条线下拍摄,很多时候就是凭感觉”,“这个是白渺,长时间穿戴防护服让他遭遇了类似‘高反’的情况,但经过短暂的休息又继续拍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记录的影像更加弥足珍贵。

“拾城”的摄影师有很多是新闻摄影记者,因为报道领域和分工不同,有些有机会深入一线,也有些只能在二线三线,周馨就是这样。“虽然我不在一线,但我一样可以记录。”周馨就以宅家的孩子们为观察对象,拍摄了一组生动活泼的《“神兽”宅家日记》。在她认为,疫情是一个波及面非常广、影响非常深的公共事件,每个人都卷入其中,所有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记录它。

摄影师张磊坦言,自己此次展览中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工作之外的,相比于新闻摄影,更加注重个人表达。“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为了展览才去拍摄某一类型的作品,而是说刚好一部分作品适合展览。”赖鑫琳补充,其实在拍摄时并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是想记录那些值得记录的瞬间。”

每个摄影师受地域、摄影观念等等条件影响,其呈现的角度和方式都有不同,在摄影师朱骏看来,个体独特的记录显然是重要的,但“往往会受限于空间和认知水平,影像有时也会显得单薄而又孤独。”

“但当我们这些照片被串联在一起时,会形成一股观看和思考的合力。这种力量无论是对创作者本身,还是阅读这些作品的观众来说,都会形成更丰满的记忆和思考力,帮助我们更宏观且真切地认知新冠肺炎疫情到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朱骏说道。

在展览的最后,陈中秋的一张照片,让人回味无穷:2月20日,杭州,因疫情关闭近一个月的杭州植物园重新开放,在“灵峰探梅”景点,一个小女孩摘下口罩,仔细闻了闻梅花,说:“有香蕉味。”

2020年2月20日,杭州,因新冠肺炎疫情关闭近一个月的杭州植物园重新开放,在“灵峰探梅”景点,一个小女孩摘下口罩,仔细闻了闻梅花。摄影 陈中秋

在周馨看来,这正是疫情教会我们的其中一点,原本习以为常的场景和日常,在疫情的笼罩下,显得那么的可贵。

摄影师周馨与她的“神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