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能源金属行业分析 三元材料高镍化进程持续推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LiNiO2 2023年能源金属行业分析 三元材料高镍化进程持续推进

2023年能源金属行业分析 三元材料高镍化进程持续推进

2023-04-06 01: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元正极材料行业概况

三元材料概述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直接决定了锂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使用寿命、 充电时间及温度高低适应性等性能的优劣,是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决定因素,对于锂电池 总体成本的高低也有着关键性影响。因此,正极材料对于锂电池产业的发展有着引导性 的作用。 三元材料是指含镍钴锰三种元素或镍钴铝三种元素组成的正极材料,即镍钴锰酸锂(简 称“NCM”)或镍钴铝酸锂(简称“NCA”)。NCA 电池和高镍 NCM 电池性能类似。根 据三元材料中镍、钴、锰元素含量的不同,NCM 材料又可分为 NCM523、NCM622、 NCM811等。NCA则由铝元素替代了锰元素,相对含锰三元正极材料,含铝三元正极材 料的结构更稳定,有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但是铝元素对于三元正极材料的 活性来讲是惰性,过高的铝含量会降低三元正极材料的克容量,进而影响锂离子电池的 能量密度。

从元素配比方面,镍主要作用为提高能量密度;钴主要作用为稳定三元材料层状结构, 提高材料的电子导电性和改善循环性能;锰(铝)主要作用为降低成本,改善材料的结 构稳定性和安全性。三元正极材料综合了镍、钴、锰(铝) 三种元素的特点,在寻求高 能量密度的同时控制成本。三元材料通过 Ni-Co-Mn 的协同效应,结合了三种材料的优 点:LiCoO2 的良好循环性能,LiNiO2 的高比容量和 LiMnO2 的高安全性及低成本等,已 经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正极材料之一。

不同组分的三元材料理论容量有差异,大致为 280mAh/g 左右,不同组分的三元材料在 2.7-4.2V(相对于 Li+ /Li)电压范围放电比容量不同。Ni含量越高,实际放电比容量越高。 随着三元材料中 Ni 含量的增加,放电比容量由 160mAh/g 增加到 200mAh/g 以上,但是 热稳定性和容量保持率都有所降低。 综合下游需求、技术进展、工艺制造、成本控制等因素,NCM523 是当前最广为使用的 三元材料之一。近年来,NCM622 逐渐受到行业下游客户的认可,出货量占比逐年提升。 国内外动力电池企业正加快研发 NCM811 或 NCA 等高镍三元动力电池产品。

三元材料的结构

根据《层状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NCM 层状材料为 R-3m 结构, 是 O-Li-O-TM-O-Li-O-TM-O 沿立方相[111]方向的重复 O3 结构。根据晶体场理论,e 轨 道的非配对电子自旋导致 Ni3+的不稳定性,因此,Ni 在面心立方八面体位置倾向于形成 与 Li+半径相似的 Ni2+,Ni2+在迁移至锂层与 TM 层之间的四面体间隙位点后,会进一步 迁移至相邻的八面体锂位点,并且不可逆地永久占据,此时,空间群由 R-3m 转变为 Fm-3m 结构。此外,在深度充电状态下,由于锂位点空出,材料结构不稳定,Ni2+也会 从 TM 层迁移到锂层,以维持电荷平衡。一方面,占据锂位点的 Ni2+会在充电过程中被 氧化成半径更小的 Ni3+/Ni 4+,导致晶体结构中锂层间距减小,Li+迁移能垒增加;另一方 面,占据锂层位置的 Ni2+也阻碍了 Li+扩散。Li/Ni 混排导致正极材料容锂能力下降,在 循环中表现出电极容量不可逆下降,循环性能与倍率性能变差。

根据《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工艺技术及生产应用》介绍,对于不同 Ni,Co,Mn 配比三 元材料,随着 Ni 含量的不同阳离子混排程度不同,通常用 I(003)/I(104)比值大小衡量阳离 子混排程度,比值低说明阳离子混排严重。Ni2+在 Li 层不仅降低了放电比容量,而且阻碍了 Li+的扩散。这种结构的无序状态使电化学性能变差。研究表明,随着 Ni 含量的增 加 I(003)/I(104)峰的比值降低,说明随着 Ni 含量增加,Li/Ni 混排严重。

三元材料存在的问题

随着 Ni 含量的增加,循环性能变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随着 Ni 含量增加在充 放电过程中发生了多次相变。根据《储能及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介绍, 多元材料在高电压和高温下存储或使用,晶体结构的对称性降低,能量处于高度非稳定 态,不可避免地在材料颗粒表面率先向类尖晶石相、岩盐相畸变,并逐步往颗粒内部扩 展,对于高镍材料此类相变尤为突出。这些相变在轻微发生时,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倍 率特性、高低温性能、存储性能、安全性能等都会发生不可逆的劣化;严重时材料失效, 不再具有电化学活性,甚至伴随与电解液的热失控反应,引发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 低镍材料良好的循环性能主要是由于抑制了 H2-H3 的相变。

随着Ni含量的增高,表面残碱增高。根据《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失效机制与改性》介绍, 高镍表面残余碱的来源主要归为以下三个途径。首先,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合成过程中, 一般需要加入过量的含 Li+化合物(如 Li2CO3或 LiOH)来补充煅烧过程中锂的损失,但 是电极材料表面过量的 Li2O 会与空气中的 H2O 和 CO2反应生成 Li2CO3、LiOH;其次, 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分解的碳酸盐易与电极材料表面 Li2O 或锂负极产生的 Li+ 反应生成 Li2CO3;最后,高镍合成过程中由于过渡金属分布不均匀,其表面存在很多的 镍元素,从而显碱性。这些导电性极差的碱性含 Li+化合物阻碍了电子和 Li+的传输。同 时,这些副产物因具有高的 pH 值,会使高镍材料在 NMP 溶剂搅拌过程中容易吸水,从而导致其凝胶化,影响三元材料的浆料涂布和电池存储性能;另外,在充放电过程中, 高镍表面残余 Li2CO3和 LiOH 会与电解液中的锂盐发生反应,从而产生 CO2等气体,导 致电池发生严重的气胀现象,甚至引发爆炸。

随着 Ni 含量增高,热稳定性变差。根据《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失效机制与改性》介绍, 材料的热稳定性能与其安全性能密切相关,高镍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 Ni4+,而高价态 Ni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氧化电解液中的成分,产生一系列的副反 应和 Ni4+→Ni3+或 Ni2+的还原反应,为了补偿 Ni 价态变化中电荷的损失,O2-会以氧气形 式进行释放。因此,相比低镍正极材料,高镍材料会脱出更多的Li+,生成更多强氧化性 的高价态 Ni4+,造成电池热稳定性能下降。此外,该材料不仅只有过渡金属元素在充放 电过程中参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晶格中的负氧离子也参与电化学反应,在长期循环过 程中易产生氧气,可能会与电解质发生反应,从而使它们具有极为复杂的电荷补偿及结 构老化失效机制,导致结构和成分的快速失效,甚至引发电池热失控。同时,该类材料 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易出现不断的电压衰减情况,导致其能量密度持续下降,严重制约 大规模应用。

随着 Ni 含量提升,微裂纹导致 NCM 材料性能衰减。根据《高镍三元层状锂离子电池正 极材料:研究进展、挑战及改善策略》介绍,在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往往伴随 着嵌锂(脱锂)的过程,随着锂离子的嵌入与脱出,三元正极材料从表面开始发生结构 相转变,由层状R-3m结构逐渐向尖晶石Fd-3m结构甚至岩盐相Fm-3m结构发生转变。 由于锂离子连续地嵌入与脱出,氧离子层与过渡金属离子的斥力和引力会发生变化,从 而引起晶胞参数的变化,正极材料中镍含量的增加也将导致晶格在 c 轴方向上更严重的 变化。在充放电过程中,重复性的各向异性膨胀和收缩引起体积循环变化,由此产生的 内部应力引起晶粒内部的晶界之间产生裂纹和孔隙,而晶粒与晶粒之间的距离也会逐步 拉大,出现部分晶粒离开正极独立存在的现象,导致正极材料阻抗增加。当三元正极材 料中镍含量超过 80%,微裂纹扩展更加严重,晶间裂纹导致更多的晶面与电解液接触产 生 Ni-O 相副产物,消耗电解质和活性材料的同时增加了锂离子的扩散电阻。

三元正极材料市场概述

2022 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 99.33 万吨

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旺盛需求,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对更高续航里程的需求,三 元正极材料的市场规模迎来大幅增长。目前,全球三元正极材料产地分布主要集中在中 国、韩国和日本。根据鑫椤锂电数据,2022 年全球三元材料总产量为 99.33 万吨,同比 增长 36.1%。 根据 EVTank 数据,2022 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为 194.7 万吨,同比大幅 增长 77.97%。其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 114.2 万吨,同比增长 150.99%,在整个 正极材料中的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 58.65%;三元材料总体出货量为 65.8 万吨,同比增 长 55.92%;而锰酸锂材料和钴酸锂材料却出现了同比较大幅度的下滑。

2022 年三元材料高镍化进程持续推进

据鑫椤资讯统计,2022年国内三元材料累计产量为60.23万吨,同比增长51.3%。2022 年的三元市场依旧延续着高镍化风格,同时产品迭代升级不断加速。据鑫椤资讯统计, 2022 年国内高镍材料(8 系及以上)累计产量为 26.94 万吨,同比增长 76.9%,渗透率 达到 44.7%;6 系三元受益于单晶高电压技术与 5 系三元升级需求的加持,占比较去年 同期提升 7 个百分点。

中镍高电压三元材料:“两高一低”实现降本增效

在产业新周期下,下游整车厂对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能等方面要求愈发严苛,同时随 着锂电原材料价格跳涨,驱动正极材料不断实现降本增效,倒逼锂电材料体系革新。因 此,聚焦三元正极材料,我们认为,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有望逐渐成为未来 三元材料发展的趋势。

中镍高电压三元材料生产工艺难度低于高镍

根据长远锂科招股说明书介绍,从目前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应用情况看,三元材料高镍化 发展仍面临以下瓶颈:其一,成本较高,NCM811 和 NCA 等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工艺 流程对于窑炉设备、匣钵、反应气氛等均有特殊的要求,且往往涉及二次烧结甚至更多次数的烧结,生产成本显著高于 NCM523。其二,安全性较差,NCM811 和 NCA 均存 在多次充放电之后不稳定的缺点,安全性弱于 NCM523。

在三元材料中,高镍系列三元材料与除高镍系列外的普通三元材料相比较,生产工艺更 为复杂,原材料体系也有一定差异。高镍三元材料对掺杂包覆技术、烧结设备精度及加 工工艺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例如在生产设备方面,为解决高镍三元材料金属离子混排 问题,高镍产品需在氧气炉完成烧结,而常规三元只需使用空气炉;在生产环境方面, 高镍三元材料对于湿度要求更高,需要专用除湿、通风设备;在磁性物控制方面,高镍 三元材料需要对厂房设施进行特定改造;在锂源方面,高镍采用氢氧化锂,普通三元则 采用碳酸锂作为锂源。

Ni65 系高电压三元材料能量密度比肩 Ni8 系产品

NCM 三元正极材料的理论容量由材料自身的结构特性决定,与技术路径无关,本质上 各类型的NCM三元材料理论容量基本一致,不存在实质性差异,基本在270-280mAh/g 范围内。但在实际应用层面,受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终端应用体系等多种因素影响, 目前各类型 NCM 三元材料的实际容量存在差异,存在高电压产品优于常规电压产品、 高镍产品优于低镍产品的特点。 高电压路线通过提升电池充电截止电压使得正极材料在更高电压下脱出更多的锂离子, 从而同时提升容量与工作电压,进而达到提升能量密度的目的。从材料性能来看,以 Ni65 高电压体系为例,将电压提升至 4.4V,能量密度可以达到 735.15Wh/kg,基本上 接近于 Ni8 系常规电压材料,较 Ni6 系常规电压三元材料能量密度提升 10%。

随着充电电压的提高,层状多元材料的充电容量和放电容量依次增大,同时平均放电电 压提升。充电电压由 4.2V 提升到 4.3V、4.4V、4.5V、4.6V 时,放电比容量依次增加 7.4%、16.6%、24.2%和 28.2%,比能量依次增加 8.0%、18.5%、27.2%和 31.8%。充 电电压提高后,有更多的钴和镍参与电化学反应,使得比能量的提升百分比超过比容量 的增加幅度。

高电压不显著影响首次效率,兼具安全性

首次效率并不会随着充电电压的提升而出现明显下滑。充电电压从 4.2V 提升至 4.5V, NCM551530 首次效率甚至出现小幅上升,由 88.4%增加至 88.7%,当电压进一步提升 至 4.6V 时,首次效率降至 88.0%。 随着充电电压提升和镍含量增加,三元材料的热稳定性降低,但中镍高电压三元的热稳 定性仍显著高于高镍常规三元材料。4.3V 充电电压下脱锂态 NCM622 的放热峰峰值温 度为 286.8℃,放热量为 105.8J/g;充电电压提高到 4.4V 和 4.5V 时,峰值温度依次降 低到 281.2℃和 265.7℃,同时放热量分别提高到 366.9J/g 和 670.7J/g。尽管如此,与 4.3V 下的 NCM811 相比,4.5V 的 NCM622 的放热峰值温度延后 46.9℃,放热量降低 26%,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这是由于 NCM622包含更多的钴和锰元素,抑制了高镍材 料类似于 LiNiO2存在的阳离子混排和相变,在同等能量密度下稳定性更高。

当前钴价下,中镍高电压三元材料成本优势凸显

我们以 Ni6 系高电压和 Ni8 系产品为例进行比较,在原材料方面,中镍高电压产品(Ni6 系高电压)相对 Ni8 系产品,镍钴含量更低,前者 Ni/Co/Mn 典型配比为 65/7/28,而后 者 Ni/Co/Mn 典型配比为 83/11/6;在生产工艺方面,高镍材料对纯氧环境、低湿度的工 艺要求,以及专用除湿、通风设备、窑炉的多温区控制精度和密封性的要求等方面更为 严格,量产高品质、高一致性的高镍正极材料难度较大。另外,在锂源选择方面,中镍 高电压产品可部分采用碳酸锂作为锂源,而高镍产品则需要选择熔点更低的氢氧化锂作 为锂源。综上所述,Ni6 系高电压产品单吨成本为 24.29 万元/吨,而 Ni8 系产品单吨成 本为 29.22 万元/吨,单吨材料成本降低 16.9%。 在度电成本方面,尽管 Ni6 系高电压产品在克容量上低于 Ni8 系产品,但是电压的提升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容量的减少,两者在能量密度上基本持平。Ni6 系高电压产品度电 成本为330元/kWh,而Ni8系产品度电成本为395元/kWh,度电材料成本降低16.4%。

中镍高电压及高镍三元材料成本敏感性分析

锂源、钴源价格变化对中镍高电压和高镍成本影响分析

我们通过锂源、钴源价格变化对中镍高电压和高镍成本的影响进行了 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 在当前的原料价格基础上,硫酸钴价格上涨 0.5万元/吨,将带动 Ni6系高电压正 极材料成本上涨 0.42%,带动 Ni8 系正极材料成本上涨 0.55%。这是由于 Ni6 系 高电压正极材料中钴含量低于 Ni8 系正极材料,因此 Ni6 系高电压正极材料受钴 价影响程度较低; (2) 在当前的原料价格基础上,碳酸锂价格上涨 2.5万元/吨,将带动 Ni6系高电压正 极材料成本上涨 5.10%,单价上涨 1.24 万元/吨;带动 Ni8 系正极材料成本上涨 4.99%,单价上涨 1.45 万元/吨。这是由于在锂源选择方面,中镍高电压产品可 部分采用碳酸锂作为锂源,而高镍产品则需要选择熔点更低的氢氧化锂作为锂 源。 (3) 在度电成本方面,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这是由于 Ni6 系高电压正极材料与 Ni8 系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接近,但是单吨成本 Ni6 系高电压正极材料比 Ni8 系正极 低。

锂源、镍源价格变化对中镍高电压和高镍成本影响分析

我们通过锂源、镍源价格变化对中镍高电压和高镍成本的影响进行了 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 在当前的原料价格基础上,硫酸镍价格上涨 0.4万元/吨,将带动 Ni6系高电压正 极材料成本上涨 2.98%,带动 Ni8 系正极材料成本上涨 3.14%。这是由于 Ni6 系 高电压正极材料中镍含量低于 Ni8 系正极材料,因此 Ni6 系高电压正极材料受镍 价影响程度较低; (2) 在当前的原料价格基础上,碳酸锂价格上涨 2.5万元/吨,将带动 Ni6系高电压正 极材料成本上涨 5.19%,单价上涨 1.23 万元/吨;带动 Ni8 系正极材料成本上涨 5.07%,单价上涨 1.45 万元/吨。这是由于在锂源选择方面,中镍高电压产品可 部分采用碳酸锂作为锂源,而高镍产品则需要选择熔点更低的氢氧化锂作为锂 源。 (3) 在度电成本方面,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这是由于 Ni6 系高电压正极材料与 Ni8 系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接近,但是单吨成本 Ni6 系高电压正极材料比 Ni8 系正极 低。

钴源、镍源价格变化对中镍高电压和高镍成本影响分析

我们通过钴源、镍源价格变化对中镍高电压和高镍成本的影响进行了 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 在当前的原料价格基础上,硫酸镍价格上涨 0.4万元/吨,将带动 Ni6系高电压正 极材料成本上涨 2.97%,带动 Ni8 系正极材料成本上涨 3.13%。这是由于 Ni6 系 高电压正极材料中镍含量低于 Ni8 系正极材料,因此 Ni6 系高电压正极材料受镍 价影响程度较低; (2) 在当前的原料价格基础上,硫酸钴价格上涨 0.5万元/吨,将带动 Ni6系高电压正 极材料成本上涨 0.43%,带动 Ni8 系正极材料成本上涨 0.56%。这是由于 Ni6 系 高电压正极材料中钴含量低于 Ni8 系正极材料,因此 Ni6 系高电压正极材料受钴 价影响程度较低; (3) 在度电成本方面,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这是由于 Ni6 系高电压正极材料与 Ni8 系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接近,但是单吨成本 Ni6 系高电压正极材料比 Ni8 系正极 低。

随着新能源汽车由补贴推动转为市场驱动,在安全性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消费者对于新 能源汽车高续航里程、轻量化的诉求对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目 前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应用情况看,提高锂电池能量密度主要有两大途径,第一是采用更 高能量密度的电芯,第二是电芯成组结构优化,提高成组、电池包效率,类似宁德时代 CTP、比亚迪刀片电池成组技术。 动力电池的性能主要取决于能量密度这一核心指标,而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高低将直接影响动力电池的综合表现。容量与电压两者共同决定了材料的能量密度。为实现能量密 度的提升,行业内主要通过提升材料的充电电压(高电压化)与提升镍含量(高镍化) 来提高下游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高电压化路线通过提升电池充电截止电压使得正极材料 在更高电压下脱出更多的锂离子,从而同时提升容量与工作电压,进而达到提升能量密 度的目的。将 Ni6系 NCM三元材料典型产品(Ni65)的充电电压由 4.25V提升至 4.40V 可实现能量密度约 10%的提升,其综合性能与充电电压为 4.20V 的 Ni8 系典型产品基本 持平。

根据高工锂电,目前高电压化以中镍三元材料为基本路线,在原材料、生产工艺、加工 成本方面均优于高镍化三元;同时,由于高电压材料的镍含量相对较低,生产工艺不如 高镍三元复杂,因此高电压化正极材料在提升能量密度的同时还兼具了一定的安全性改 善。 凭借优越的综合性能,高电压化三元材料市场有望日渐打开,主要正极厂商、部分电池 企业入局此领域,并有望加速其应用。 例如,正极厂商方面,厦钨新能开发出新款 4.4V 高电压 6 系三元材料,并成功应用到 续航里程超过 1000 公里的电动车上;长远锂科高电压 4.3V 和 4.35V 三元正极材料已批 量用于动力电池领域,4.4V 三元正极材料逐步应用于数码电池领域。电池厂商方面,中 创新航于 2020 年在全球率先采用高电压三元电池材料技术量产 590 模组电池,并在主 要客户广汽埃安设计的 Aion-LX 车型上实现装车;今年其高电压快充三元锂电芯还将搭 载于 Smart 精灵#1,其能量密度达到 250Wh/kg 以上的行业领先水平,支持 150kW 超 级快充、100kW 快充及 7.2kW 慢充,且在保持 80%容量的前提下,可支持 10 年 30 万 公里的使用寿命。

投资分析

三元正极材料高电压化路线是以中镍三元材料为基础,通过提高其电压平台使得正极材 料在更高电压下脱出更多的锂离子,从而实现更高比容量和平均放电电压,进而达到提 升能量密度的目的。从当前实际应用的主要产品来看,高电压 Ni6 系典型产品(Ni65) 的实际能量密度 735.15Wh/kg 已与 Ni8 系典型产品的 739.32Wh/kg 接近。 目前高电压化以中镍三元材料为基本路线,在原材料、生产工艺、加工成本方面均优于 高镍化三元;同时,由于高电压材料的镍含量相对较低,生产工艺不如高镍三元复杂, 因此高电压化正极材料在提升能量密度的同时还兼具了一定的安全性改善。

以 Ni6 系高电压产品和 Ni8 系产品为例,中镍高电压产品镍钴含量相对于 Ni8 系产品更 低,在锂源选择方面,中镍高电压产品可部分采用碳酸锂作为锂源,而高镍产品则需要 选择熔点更低的氢氧化锂作为锂源。综上,Ni6 系高电压产品单吨成本为 24.29 万元/吨, 较 Ni8 系产品降低 16.9%;在度电成本方面,Ni 系高电压度电成本为 330 元/kWh,较 Ni8 系产品降低 16.4%。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