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案例篇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01智慧课堂平板多少钱 蓝皮书案例篇⑬

蓝皮书案例篇⑬

#蓝皮书案例篇⑬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实践成果 OMO管理与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弥补了当前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理论研究较少的现状,将未来智慧校园建设与当下中小学校园建设结合起来,对智慧校园建设的研究起到良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线上教学系统的智能化打通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情数据,记录了学生线上线下的学习轨迹,形成了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学习闭环,生成了学生个性化学习档案,据此针对性地提供了学生的学习方案和教师的教学方案。 OMO管理与教学模式的探索为教育集团一体化办学提供了相应的标准,提高了集团化办学的效率,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教育教学的成本。 OMO管理与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途径。学生可以向同学学,向老师请教,也可以选择远程线上直播课学习。 OMO管理与教学模式触发了传统课堂与直播课堂之间的良性互动与竞争,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提供变革的动力。 应用场景

未来智慧校园0M0教学与管理模式以提升教学效果与体验为核心,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通各环节的数据,深度融合线上与线下的学习场景,实现标准化的流程与个性化的服务。OMO管理与教学模式本质上是教育行业利用现代科技的自我变革,实现相应的全场景融合。

01 教研上

在教研方面,通过在线化的方式,将线上课程、线下课程无缝衔接;把优秀的师资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在线直播或录播课,可以灵活地为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上课、复习、辅导等;在课后,学生可以在线提问和提交作业,老师随时随地在线答疑辅导、在线作业批改,进行学校和课堂以外更多更深入的服务,巩固和强化教学效果。

02 教学上

在教学方面,将线下的内容线上化,新增类别丰富的线上课程。一方面方便现在的学生补课或复习,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回归教学的本质——“因材施教”;一方面实现教学服务可视化,实现差异化教学与指导。

(1)以线下学校课堂教学为主,按照高效课堂教学的标准严格落实相应的课程教学;以“生态智慧”课堂教学的理念、标准落实课程教学任务。

(2)以线上课堂教学、线上答疑辅导、线上作业评阅等为辅助,满足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

(3)依据特定的专题、项目、主题等的教学需要,采用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辐的方式,灵活机动地相互融合与穿插,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03 管理上

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坚持科学管理。将录播课、在线答疑、在线作业批改等,作为线下课程的增值服务和有效补充,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频率,来提升办学质量与口碑。

➤ 1、坚持科学的管理理念:

(1)树立全面、全员、全程、全域的教育教学质量观。

(2)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文化:教师要头顶有天、胸中有道、手中有法、目中有人,坚持以学定教、以研领教、因材施教。

➤ 2、采用科学、有序、务实、高效的管理策略:

努力推进教学精致化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的常规管理,建立对教师的科学评价机制,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如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走动式管理。

➤ 3、打造教学研三位一体的学科文化:

坚持“五抓五突出”的教研原则:抓计划,突出条理;抓备课,突出规范;抓课堂,突出效率;抓训练,突出落实;抓分析,突出改进。

坚持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法要“活”、策略要“新”、检测要“准”、辅导要“细”、负担要“轻”的教研质量观。

04 实践上

围绕“未来”“生态”“智慧”三个核心概念,突出核心素养培养,凸显学生成长(尤其是思维成长)。原则上,以线下教学为主体,以线上教学做补充。

➤ 1、精细备课:加强计划性、针对性,讲究实效性。确保集体备课的定时间、定内容、定主题发言人,确保备深教材、备透学生、备好教法、备准学法、备活过程、备全自己。

➤ 2、精彩课堂:智慧课堂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教师要努力追求课堂的完美与精彩,倡导自主、合作、互动和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践行“以学论教,为学而教”的教学思想,打造生态智慧课堂。

建设基础

01 六大中心一体化管理

在未来智慧校园OMO管理方式实践方面,学校建立了现代学校集团化管理制度,优化了教育集团的组织架构,设立了六大行政管理部门,全方位管理学校的各方面事务。

从图中可以看到,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既有一个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系统,又有一个为完成专门任务而出现的横向系统。横向系统与垂直领导系统组成了一个矩阵,形成了一种交叉、双向的管理模式。

各分校区的六大中心分别由集团总校即圆明园校区的六大中心统领,以总校六大中心的主管副校长牵头负责开展工作,便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的总校向基础薄弱的分校区辐射,同时也促进各校区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共建,推动集团内文化的认同。

02 教、学、评一体化研究

(一)教的变革——动态教研,资源共享

➤ 1、备课资源结构化

不同知识点适合不同的教学呈现方式,在平台内设有资源、微课、在线测试、讨论和活动等多个模块,这样结构化的模块资源使教研变得更加灵活、精准,工作效率倍增。在教师设计学习任务时不仅可以在同一模块中选取适合自己学生学情的资源,还可以同时利用多种模块设计出多元化的教学环节。

➤ 2、教研品质螺旋式上升

备课中心中各模块资源离不开教师们在线下的共同努力与奉献,老教师能够提供更多富有经验和学科育人意识的教学设计,新教师则擅长提供技术性和创新性更强的教学资源。当然,教学资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根据线下教学反馈随时调整,如此一来,新老教学资源不断碰撞与融合,线上教研的品质必将螺旋式上升。

➤ 3、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共享

101教育集团校区众多,教育水平和学生水平不一,以线上资源共享来代替以往的线下培训交流、课程分享等,可节约教师的大量经验。并且不同的资源还可以做到深浅分层,更有助于各校区教师各取所需,101智慧课堂平台在助力优质教育资源的分享上将同样功不可没。

(二)学的变革——学生成为主体,需要高新技术赋能

➤ 1、增强现实技术赋能课堂

目前,我校正着手打造各学科的AR系列产品,不久将能够实现课堂即时成像、交互、虚拟物体生成等技术。例如学生可以在设备中直接全方位地观察到教师正在讲台前演示的物理、化学实验,甚至还可以通过在屏幕上的虚拟操作,来解答学习任务,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而这一切,只需要学生手里有一个平板就可以解决。

➤ 2、OMO学科特色教室

OMO学科特色教室的建造与应用也是我校开展OMO教学模式的重要标志,它可以放大各学科的特性,承载更多的育人功能,实现学科育人目标。而他不仅能满足跨班级课程,还能实施跨年级混龄、定制课程等。教室中的虚拟功能则可以打破学生、教师、专家之间的地域限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开展自己的研究。

(三)评的变革——实现智能评价,个性化育人

➤ 1、课堂实时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

想要课堂评价平民化、常态化,则需要完善而系统的技术帮助。利用智能教学系统,教师可在每一个学习任务前设置线上预测、在学习任务后设计实时评价,不仅能收集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让学生互相了解彼此在学习任务中的成长。而这种评价题目绝不局限于学科知识的考察,更应该是评价在学习任务中的收获、对待某一事物观念的转变、对学科价值的认识等,这就需要强大的线下研发教师团队来支持。

一零一中与北师大合作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测评,开展了未来智慧校园OMO模式下的标准化评价体系(教、学、评一体化)研究。

本着围绕目标、评价先行的设计思想,“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设计强调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用核心概念引领,按照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的顺序进行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依托核心概念设计学习目标:

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上位的、宏观的,要通过教学内容使其具体化。不同的教学内容承载的教学功能不同,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开发实施教学目标的途径。学科的核心概念,是具体物理概念的统领,是联系知识目标和素养目标的桥梁。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从具体的知识目标入手,抽取核心概念,体现素养立意。

基于能力测评框架设计学习活动:

围绕驱动性学习任务展开学生活动要具有层次性,逐层递进指向不同的能力水平和层级。

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学科关键能力表现框架简表

线上教学测评底层数据多角度构建:

知识点、能力素养与任务类型三维分析:

➤ 2、个性化评价与资源推送

评价不仅要及时,还要具有个性化,打造满足个性化教学资源的智能推送系统尤为重要。例如根据学生在作业前测中表现的实力来自动为学生继续推送适合的作业或对应的教学微课等。这项技术可以高效的实现提优补差的个性化教学。有了智能系统,教师不仅能够快速得到学生的作业评价,而且免去了机械化的批改作业任务,教师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研和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上。

03 软件建设

➤ 1、数字资源建设

数据共建共享中心

综合门户

课堂教学支撑体系

资源平台

综合测试平台

教师智慧施教

学生学习平台

数据分析

04 空间建设

➤ 1、创新教学研究中心

未来的办公室是创新教学研究中心,协作式开放的空间、开放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大空间带来大格局。

具备随时随地讨论开会的环境 具备远程视频交流的环境 具备协作式在线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

➤ 2、未来学习中心

未来的图书馆是学校未来学习中心的重要部分,教室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途径和场所。

具备多样化的学习空间 具备自助服务的系统 具备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系统 具备自主学习的环境 具备泛在学习的环境

➤ 3、项目式学习空间

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载体,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跨学科教育。包括教学区、编程区、搭建区、演示区、展示区、储存区。如:STEAM教室、创客教室、机器人教室等。

➤ 4、服务中心

以人为本,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包括后勤中心、信息中心、资源中心、呼叫中心、运维中心、安全中心。能提高校园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校园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服务内容明晰 服务方法规范 服务流程标准 服务质量可靠 Q&A经验分享

Q:线上线下融合式的教学与管理优势有哪些?

A:线上线下融合所带来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技术视角来看,在“万物互联”的5G时代,传输数据为线上授课提供无障碍支持,同时VR技术的成熟也为学生带来更加真实的直观感受。以数据为核心的教学融合。打通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情数据,形成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学习闭环,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学情数据促进学习体验的个性化。系统将记录学生线上线下学习轨迹,生成个性化学习档案,据此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方案,包括老师的教学方案以及个性化题库。

第二,从学生角度来看,OMO模式可以为学生带来多种学习途径。学生可以向同学、老师请教,也可以选择远程线上直播课的形式去学习,最终获得的学习效果是一致的,学习进度也是统一的。所以学生的多元化选择将消除线上线下割裂的情况,促使OMO模式更加成熟。

第三,从课堂的变革视角来看,OMO模式可以触发传统课堂与直播课堂之间的良性竞争,良性竞争会给传统的课堂带来变革的压力,会激励线上线下的教育更加专业化,促使双方在教学效果、学生体验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第四,从管理变革视角来看,以数据为核心的管理融合是0M0教育模式未来的主流管理方式,以数据为核心,进行统一的课程和教师资源配置。线上系统智能化使得无论教学练测评,还是课前、课中课后学习,都能够为学生提供及时且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并且提高教育集团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0M0模式转型后,也无需放弃原有的线下优势,而是侧重线上系统对线下教学和管理的赋能。

总之,OMO模式的目的是以科技为核心打破线上和线下场景的界限。若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的中介,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只是提供两种学习场景。但科技的介入使得线上和线下的界限消除,学习场景既侧重交互性又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还能突破时空的界限。成熟的OMO模式将使得教育不再分为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形成科技赋能下的新型教育场景。它将深刻影响学校的教学流程,并提高学习效果。

审阅指导

陈德收 北京一零一中副校长

编撰

王乙琨 中国教育智库网主编 杨雪 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编辑 关于我们

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是中国教育智库网(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与北京一零一中共同发起成立的未来智慧校园研究平台。

自2020年3月成立以来,已有全国100余所中小学和20余家教育头部企业相继加入,其中12所具有鲜明智慧校园建设特色的学校被遴选为首批未来智慧校园协同创新基地校,研究中心将通过先锋学校的引领,带动区域乃至全国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