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甲午战争 & 日俄战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甲午战争史简介 【科普】甲午战争 & 日俄战争

【科普】甲午战争 & 日俄战争

2024-07-11 13: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连是座近代城市,城市只有百余年历史。

19世纪80年代之前的大连,是一个叫青泥洼的小渔村。

洋务运动时期的大清政府,为了兴建北洋海军,选址辽东半岛岛尖上的旅顺口,作为水师基地。

旅顺口与胶东半岛岛尖上的威海卫一道,扼制渤海入口,屏障天津大沽口、拱卫京师。

1881年,清政府正式开始建设旅顺口军港和船坞,这应该视为近代大连城市的起源。

从建城顺序上讲,先有旅顺,再有大连。

从功能上分,旅顺是军港,大连是商港,直到今天也是这样。旅顺军港,经过清政府10多年建设,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已初具规模。这里有军港、有船坞、有维修基地、有供水系统,还有由于军港建设而兴起形成的大约2万多人口的海港小城。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起因: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7.25 - 丰岛海战 (起点)1894年7月25日(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朝军舰“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浪速”舰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至此,日本终于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9.17 - 黄海海战 (东港市大鹿岛周边海域)海战的结果: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然而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

中国30年洋务运动的自强成果,就在这4个多小时中灰飞烟灭。日本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10.24 - 金旅之战(金洲花园口登陆、11.21 - 旅顺大屠杀)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一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大将指挥的第二军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由于李鸿章一心要保旅顺港,清军便没有在此处设防 。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二天,清军竟坐视不问,只有当地的农民自发抗击日本军,暂时拖住了日军的行动。11月6日,日军击溃清军连顺、徐邦道等部,进占金州(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7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大连守将赵怀业闻风溃逃,日军不战而得大连湾。日军在大连湾休整十天后,开始向旅顺进逼。18日,日军前锋进军土城子,徐邦道的拱卫军顽强抗击 ,次日,龚照玙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19日,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先后潜逃。1894年11月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次日,旅顺陷于日军手中。日军攻陷旅顺后,即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4天之内连续屠杀中国居民,死难者最高估计达2万余人。 随着清军节节败退,在清廷内部,主和派已占上风,大肆进行投降活动。

万忠墓,为纪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惨遭日军杀害的近2万名中国同胞而建

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威海卫港内,战局更是急转直下。

1895年 4.17 - 《马关条约》签订,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中国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实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4.23 - 三国干涉还辽 日本胁迫清政府签订上文提到的《马关条约》。该约除规定承认日本控制朝鲜外,还要清政府向日本割地赔款以及同意日本享受其它特权。特别是关于割让辽东半岛的规定,激怒了俄国,俄罗斯帝国联合德意志帝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为了自身利益,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修改《马关条约》的事件。日本为此深感屈辱,最终以清政府额外增加赎辽费白银三千万两才终了;

日俄在远东的利害冲突进一步激化。

1896 - 1898年日本立即加紧对俄战争准备。 甲午战争从中国掠夺的赔款白银2.3亿两(包括3千万赎辽费),大部用于战备方面。日本的国家开支在1893—1894年为8400万日元,到1897年增至2.4亿多日元,其中军费大幅度增加。甲午战后,日本通过一项陆海军军备计划和铁路建设计划,所需款项总额达5.16亿日元,这项计划到1900-1901年时基本完成。这标志着已经作好对俄战争的准备。日本武士集团和大资本家的联盟确信,在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尚未建成之前尽快发动夺取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战争,对日本最为有利。日本国内的进步人士也曾开展过反对日本统治集团侵略和战争政策的斗争,但是他们的力量尚不足以制止战争的爆发。于是,日俄战争已不可避免。俄国以“还辽有功”为借口,对清政府敲诈勒索;诱逼清政府接受《中俄密约》,随即索取了修筑中东铁路及其支线等特权。1897年底,俄国舰队擅自闯进中国旅顺口;翌年3月,俄国以军事压力为后盾,强行向清政府“租借”旅顺、大连及其附近海域,霸占整个辽东半岛,从而在远东取得了梦寐以求的不冻港。1899年大连建市, 沙俄命名:达里尼(Dalniy)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俄占东北当参加八国联军的其他帝国主义侵略军撤出北京后,在中国东北的俄军仍赖着不走,实现其所谓“黄俄国计划”。俄国的阴谋引起中国东北和全国人民的强烈义愤,英日等帝国主义从本身的利益出发,也坚决反对。1901-1904年 日俄战争前夕英国:历来把俄国看作同它争夺中国的对手。它企图假手日本阻止俄国南下同它争夺中国长江流域。因此,英日互相勾结,于1902年1月30日在伦敦签订英日同盟,矛头针对俄国。 美国:自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来,几度想插足中国东北,都被俄国拒之门外。为了打破俄国对我东北的垄断地位,美国政府站在日本和英国一边。英美两国对于日本给予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为日本的扩军备战输血打气。

法国:仍然忠于俄法同盟。1902年3月12日,俄法两国在圣彼得堡发表宣旨,声称两国对于将来远东或中国发生变化时,为保护两国之利益,保留其自由行动的余地。这是把法俄军事同盟推广到远东,矛头直指英日同盟。但是,法国并不希望俄国把主要军事力量投入远东,以免削弱俄法同盟在欧洲对付德国的实力,因此对俄国远东政策的支持有一定程度的保留。 德国:继续执行其推动俄国东进的政策。它希望由于俄国占领东北而和日本甚至英国的矛盾激化,迫使俄国调开西部边境的俄军,间接削弱俄法同盟对德国的压力。因此,德国对俄国1901-1904年间的远东政策,基本上表示支持。战争爆发以后,德国继续推行这种政策。当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东调时,德国表示愿为它加煤。后来甚至酝酿俄德“结盟”。

这样,到1902年春,上述各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问题上形成两大集团:一个是英日同盟,以美国为后盾;另一个是法俄同盟。德国在欧洲反对法国,在远东则支持俄国。至此,日俄战争的国际条件已经形成。1904年 日俄战争爆发日本统治集团看到,“每拖延一天,甚至一小时,都会增强俄国取胜的机会”,因此在英美支持下加紧备战,同时对俄国展开外交攻势。尽管沙皇政府玩弄外交手腕,故意拖延谈判,以争取时间,但日本统治集团决心利用当时有利的国际形势和俄国准备不足的致命弱点,于1904年2月6日正式与俄国断交,2月8日夜间不宣而战。从此爆发了日俄两国统治集团长期准备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2.8 - 日军突袭旅顺(封锁旅顺港)1904年2月5日,日方决定同俄国断交同时,日本天皇即指示开始军事行动。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于2月6日0时召集下属指挥官,传达天皇的决定,并且命令全舰队开赴黄海,分别攻击停泊在旅顺和仁川(济物浦)的俄舰。 在这个关键时刻,俄国官兵仍处于和平麻痹状态。太平洋分舰队停泊在旅顺外港,舰艇警戒仍执行“平时规定”,已经决定采取加强警戒的补充措施,但要到1904年2月10日才开始执行。夜间不打开防雷网,却以军舰上的探照灯把内港的出入口照得通明。总督阿列克塞耶夫及其亲信知道日俄谈判破裂的消息,但没有采取应变措施。直到日军偷袭旅顺前几小时,舰队参谋长威特赫夫特将军还说“战争打不起来”。 1904年2月8日白天,1艘英国汽船驶进旅顺,日本驻旅顺领事立即撤侨。阿列克塞耶夫等高级将领对此也等闲视之。在圣彼得堡只有个别人注意到战争的征候。例如喀琅施塔得港口司令马卡罗夫,他于1904年2月8日专门致函海军部,提请该部注意旅顺舰队的危险处境,建议将舰队开进内港。信中说,如不采取这个措施,“则我们将被迫于首次夜间突袭之后这样作,那就要为这个错误付出重大代价了”。然而,直到日军开始攻击时,俄国舰队仍在外港,而且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此时,日本东乡舰队正向旅大方向开进:3支驱击舰小队准备攻击旅顺口的俄国舰队,另外8艘驱击舰开往大连方向。1904年2月8日午夜,在海岸灯塔和俄舰探照灯光照射下,日舰盯住俄国舰队,在近距离上发射了16枚鱼雷,其中3枚命中目标,重创俄国最好的舰只3艘,揭开了战争的序幕。爆炸声和炮声惊动了整个旅顺。当时俄国舰队军官正在城里举行晚宴,庆祝舰队司令施塔克将军夫人的命名日。要塞内不知道港湾里出了什么事。司令部查问,下面回答说是实弹射击。直到黎明时发现港口附近被击中的船骸,才真相大白。1904年3月上旬,俄国新任太平洋分舰队司令斯捷潘·奥西波维·马卡洛夫到职,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加强了旅顺舰队的行动。首先,他决定在辽东半岛沿海地区布雷,防止日军登陆并从后面威胁旅顺基地。同时改善旅顺港口的防御,加紧修复被打坏的舰艇,经常派遣舰队出海活动,加强战备训练。他还命令海参崴舰队在日本海积极袭扰日军海上交通线,以便分散日方对旅顺的压力。1904年3月22日,马卡罗夫率领舰队出海挑战,1904年4月13日,马卡罗夫因所乘军舰于返回基地途中触雷毙命。新任司令威特赫夫特不再采取积极行动。3.21 - 日军辽东登陆

日第1军(约3万人,100余门炮,由黑木为桢大将指挥)首先在朝鲜镇南浦登陆北进。

日第2军(4个师,约4万人,216门炮,由奥保巩大将指挥)于5月初在辽东半岛东皮口登陆。

只要旅顺继续掌握在俄国手中,它的舰队就随时可威胁在“南满”登陆的日军的海上交通线。不占领旅顺,日军无法在东北进行大规模的地面作战。因此,在将近1个月的时间内,日方积极准备对旅顺的第2次进攻,专门编组了执行这项任务的第3军(原第2军已奉命北上),任命乃木希典为军长。

旅顺会战(日语:旅顺攻囲戦)

日本人为了夺取旅顺口,组建了第3军,由乃木希典指挥。

围攻东鸡冠山高地(日军两次强攻失败)

1904年8月19日到24日,在轻视俄军防御的乃木希典,鲁莽的发动了第一次总攻,结果惨败。日军以中队为单位,大喊“天皇陛下万岁”“大日本帝国万岁”,人贴人的采用人海战术冲锋。顽强俄军毫不客气,用重机枪对准人海猛烈扫射。日军的野炮根本打不破俄军要塞,步兵冲锋先是被铁丝网拦截,成为重机枪的活靶子。即便冲到要塞下,也无法将其摧毁,反而被侧射火力消灭。

日军战斗意志很强,前仆后继,踩着战友的尸体冲锋。但这不是日本古代战国时期,血肉之躯终究对付不了钢铁,进攻惨败。俄军回忆:一个由活人构成的山崩向我们滚滚而来,从谷地和沟壑中都有日本人冲出来。步枪和机枪纷纷发射,探照灯上上下下,使日本兵睁不开眼。他们前进,扑倒,跳起来又向前奔,然后再倒下去。

血战一周,日军伤亡高达近3万人,占乃木希典第3军的近二分之一,俄军仅仅伤亡3000多人。

日军很多中队大队冲锋期间伤亡大半,冲上去以后又退不下来,最终全军覆没。

有时候一个中队,刚刚跳出战壕冲锋十几秒,就全部死伤。

如此惨重伤亡的代价,仅仅占领了2个无足轻重的小阵地。期间,目睹惨烈战况,战争狂乃木希典在知道长子已经战死的情况下,仍然命令部下送死。

他疯狂宣布:冲啊。被包围的俄军死一个少一个,而日军要补充多少都可以。

到了8月24日,弹药耗尽,伤亡过重,乃木希典被迫停止送死的攻击。

280毫米重型臼炮,也就是著名的大阪宝贝。这种火炮威力强大,但精度较差。

攻击不利,乃木希典一方面向国内要求提供强力重炮,一方面改用挖掘战壕方式攻击,以减少伤亡。

挖掘战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日本军部接到俄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已经从欧洲出发的消息,极为惶恐。他们一再命令乃木希典,必须尽快占领旅顺。一旦太平舰舰队主力舰队和旅顺俄军舰队回合,联合舰队就绝对不是对手,日军也就必败了。

乃木希典无奈,在军部催促下,被迫在1904年9月19日开始第二次总攻。此次有280毫米重炮,仍然缺乏弹药,不可能摧毁俄军所有工事。况且当年臼炮技术较为落后,精度比较差,只能靠密集炮击碰运气击中俄军要塞。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办到的!

乃木希典只得期望依靠意志发挥奇迹,他下令以机枪督战,命令:士兵只准前进,不得后退,否则一律就地击毙。

此次攻击和之前基本一致,日军毫无进展,仅丢下了6000多具尸体,俄军则死伤4000多人。

前后日军已经战死2万人,旅顺要塞还完好无损。

由此,从日本军部到普通贫民,都对乃木希典极为不满,认为这是一个窝囊废。乃木希典在东京的寓所,被愤怒的日本民众冲砸。一些失去孩子的父母流着泪大骂:乃木你这个杀人魔,还我的儿子!!

围攻二零三山高地(日军惨胜)原名猴石山,海拔高度为206米,不过由于在这里发生的203高地争夺战非常激烈,所以被夷为203米,故得此名。由于它是日俄战争中西线的制高点,并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所以这里成为了日俄双方必争之地。

欧洲出发的俄军舰队加速推进,日军形势更为恶化。

天皇和联合舰队司令都亲自发文,希望乃木尽快占领旅顺,并命令将主攻方向放到203高地。

日本军部认为,203高地是邻近港口的一个重要高地。占领203高地虽不能占领旅顺,却可以使用重炮炮击军港和旅顺市,重创港内俄军舰队。这样,即便旅顺战斗还要继续很久,胜利也属于日军。

况且,从军事上来说,203高地高度仅有203米,是个小山包,应该不难对付。

事实上,截然相反。

乃木要求提供足够的炮弹,目前每门炮只有100多发,但没有成功。乃木只得置之死地而后生,他组织了3000多人的敢死队,试图采用日本战国时期拼死的方法获胜。他们组成6个敢死队,队员右臂缠上白布作标志乃木在水师营东北一个高地亲自接见队员,并提出严厉要求:不期生还,决死战斗;临阵脱逃,斩杀不赦。

10月30日至11月2日,日军第三次总攻,目标核心是203高地。这里的俄军利用1座要塞和2个碉堡死守。此时俄军火炮弹药已经消耗殆尽,203高地仅有4门炮,每门炮也只有近百发炮弹。

即便如此,俄军非常顽强,绝不示弱。经过惨烈拉锯战,日军再次惨败。敢死队誓死冲击,在重机枪弹雨面前仍然毫无办法,徒增伤亡而已。

3000多敢死队,活着回来的仅剩不到一半,而且多是伤员。

仅仅在小小的203高地,日军就伤亡近万人。山上山下,到处都是日军的尸骨和重伤快死的伤兵,很多地方根本看不到地面,惨不忍睹。

《旅顺》一书的作者巴尔特里特是这样描述此时的203高地的:自从法军攻击波罗底诺大要塞之后,还可能不曾再看见过这样多的死尸,堆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问之内。日本人的死尸十分难看,因为他们的皮肤变成了绿色,显出一种极不自然的样子。没有一具死尸是完整的,在炮弹弹片和破碎枪刀的堆积中,到处夹着零碎的肢体和骷髅。

此战中,乃木希典的次子乃木保典少尉,也战死在203高地。作为副官的乃木保典少尉,奉命向后传送命令。期间,正好一发俄军炮弹落在他身边,他被当场炸死。军医赶到的时候,发现乃木保典头颅破裂,脑浆四溢,死状很惨。

乃木希典一共有3儿1女,此时已经死了2人。乃木保典死的时候只有22岁,是乃木希典最喜欢的儿子。他聪明伶俐,和较为笨拙的哥哥不同(他哥哥考了三次才进入陆军士官学校),深为父亲喜爱。由于父子都在第3军,见面机会比较多,关系很亲密。乃木希典对这个儿子非常严厉!有一次,乃木保典为了送母亲的东西,赶到父亲的司令部。结果,他被乃木希典一顿痛骂:以后不准再到司令部来!前线士兵都在奋战,我的儿子不能随便就跑到后方来!

乃木保典接到长子战死的消息后,为了稳定军心,只是淡淡的说:我希望他的死狀不是很惨。军人战死沙场是应该的。

得到次子也战死的消息后,乃木希典再也无法掩饰自己。他默默回到卧室关上灯,全身发抖,痛哭流涕。

----------乃木希典个人家庭是个悲剧。他共有3子1女,其中长子次子全部战死,唯一的三子没有生育,女儿也没有生育,他没有后代。乃木希典在旅顺攻击战中,犯了一些错误,客观来说,军部对他的再三逼迫也是他不顾伤亡,胡乱冲击的重要原因。大家看到这个203高地的牌子了吗?底座都坏了。。这就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忘了说了,乃木希典夫妻在明治天皇死了后,切腹自杀殉葬。由此,乃木希典被塑造为军神。但日本有识之士认为乃木希典自杀是古代武士道的愚忠,会被文明世界嘲笑,建议不要宣传。

鉴于第三次总攻失败,日本军部忍无可忍,命令儿玉源太郎接过乃木希典指挥权,进行第4次总攻。

此时203高地俄军已经接近崩溃。在日军280毫米重炮的1个多月猛击下,203高地大小工事被破坏严重,俄军活着的仅剩1000多人。

1904年11月26日,日军随即发动第4次总攻,首先利用重炮猛击,然后上万步兵冲锋。

儿玉源太郎比乃木希典更为冷血!他为了保证攻击成功,竟然命令280毫米重炮始终不要停止炮击。日军步兵无奈,被迫冒着己方炮弹冲锋。这虽然让俄军无法有足够时间冲出工事,进入战壕作战,但也炸死无数日军自己人。

事后分析,被己方火炮炸死的日军士兵,不少于死于俄军之手。

俄军已经失去作战能力,苦战1天,203高地防御崩溃。日军冲上高地占领最大的碉堡时,仅仅发现1个活着的俄军。

仅仅这1天的作战中,日军又伤亡数千人。

事后计算,日军在203高地伤亡1万7000多人,俄军伤亡约5000人。

12.6 - 日军占领203高地

日军立即将280毫米重炮搬上山,炮击旅顺城市和港口。

从203高地到旅顺军港的直线距离,即重炮观测所的观察视线之距离。

电影《二百三高地》中日军占领203高地后,立即在高地西南的制高点上确定了俄国旅顺港内的军舰,并指挥地面的重炮给予毁灭性打击。

NHK纪录片《203高地的悲剧为何发生》中的被日军重炮击毁的军舰残骸12.18 - 日军攻克了东鸡冠山北堡垒。

随后,二龙山堡垒也被攻克。

在这场战争中,旅顺要塞司令康得拉钦科将军被重炮炸死。

固若金汤 - 黄金山炮台

值得一提的是:1904年日俄战争中,黄金山炮台和位于黄金山南麓的电岩炮台相配合,以火力封锁旅顺港出海口和港外航道,粉碎了日本海军闭塞队对旅顺港的三次自杀性闭塞行动。整个日俄战争中,黄金山炮台没有被日本军舰的炮弹直接命中过,保存完好。

1905年1.1 - 日军最后攻克望台炮台。至此,俄军以失败而告终。

战后统计:日军伤亡6万多人,一线部队几乎换了一遍。以最后参加总攻的第7师团为例,伤亡高达九成,乃木希典二个儿子也都战死。

俄军4万守军全军覆没,投降的有3万多人,实际伤亡不过1万人。换句话说,日军战斗伤亡是俄军6倍之多。

日俄战争的胜利,让日本彻底进入了列强俱乐部。此战后,任何一个列强均承认日本是亚洲第一强国,也是不可轻视的一个国家。

参考资料:电影《二百三高地》

推荐阅读: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621438

日本绘制的日俄战争时期旅顺军事要塞

大图:https://img3.doubanio.com/view/photo/raw/public/p2010453494.jpg

俄军投降时水师营会见合照,看不出谁是失败者,尊严是打出来的

1905年2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改称大连。

解放后,1949年4月1日,大连与旅顺合称为旅大市。

198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改称大连市。

(完)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