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理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词的理趣

词的理趣

2023-02-09 06:08: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张其煌

词主言情,不尚说理,因此也不像诗那样常有充满绝妙理趣的警句,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更有一些诗,全篇通过形象来说理,可以称之为理趣诗。如宋朝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阐述的哲理是非常明确而又丰富的。但也有一些词在言情抒怀时也催发了一些理趣,实属难能可贵。

我们看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本词借写七月七日之夜牛郎织女相会于天河鹊桥的传说,抒写人间七夕仰视星空时的所见和所思,着力歌颂了这对情侣之间纯洁而高尚的爱情。词的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写两位主人公的心愿,却充满理趣,易产生共鸣,提升人的认识。意思是尽管相会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只要双方真挚地相爱,坚定不移,则年年必有此会,这是无尽期的爱,永恒的爱。而人间夫妻即使朝朝暮暮形影不离,也终有生离死别之日。以此永恒的爱与人间有尽期的爱相比,岂非“胜却无数”的吗?这里包蕴着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也体现了词人非同一般的爱情观。本词因其蕴含的情致理趣,加强了它的审美欣赏价值。

理趣是哲理和情感的统一。词中的哲理,是词人通过敏锐的观察、深切的体验、独特的感受而表现出的一种人生思考和理性认识,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如晏殊的《浣溪纱》: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尤其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出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转的叹惋,对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的事物归来而欣慰。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某些美好事物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原封不动地归来,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着浓郁的哲理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考宇宙人生问题。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景中有情,情中有思,思而蕴理,理中有趣。

理趣赋形于文,来源于生活,发于独特感受,外溢其哲理内涵。如苏轼的《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只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虽是写景却蕴含情理。“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上是说天涯到处皆长满茂盛的芳草,春色无边,实际上蕴含的是随遇而安的旷达,有着点与面、远与近、运动与静止的哲学思考。“多情却被无情恼”,历来被认为极有理趣。表面上,男女场中,一方自作多情,恋恋不舍,而另一方却浑然不觉,毫无所察。这是生活中常有的事。更重要的是因为苏轼借此表达了某种人生哲理,行人与佳人的遭遇固属偶然,却有其普遍性和必然性,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两者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其哲理来源于生活,既有情趣,也有理趣。

再看苏轼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的上片写冒雨徐行的心情,下片则着重写雨后景物和感受。骤雨已过,云开天晴,春风料峭,略带寒意,前路山头,夕阳斜照,诗人原来的酒意经过风雨洗礼,早已消散了。回望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之处,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了。经过阵风骤雨,得来的常常是轻松平静,自然界如此,人生的旅程又何尝不是如此!这里所写的是诗人经风历雨的真切感受,以具体的日常小事寄寓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把日常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融为一体。如果再联系苏轼的政治际遇,心性思想,“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是颇有一点禅宗佛理的,有禅趣也有理趣。

对于词的理趣,王国维的理解是一绝。他在《人间词话》里谈治学经验时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所引句分别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蝶恋花》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这三句本是描写相思的词句,但王国维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巧妙地运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词句由爱情领域推演到治学领域,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



【本文地址】


联系我们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