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忠华专栏:探寻景谷碧安大山古茶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包忠华专栏:探寻景谷碧安大山古茶园

包忠华专栏:探寻景谷碧安大山古茶园

2023-02-04 01:52: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为:景谷碧安田园风光

一直想到景谷县碧安乡看看碧安古镇、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大山古茶等,2019年五一长假终于得予实现。

一早从思茅出发,途径云仙,到了碧云大桥把车停在桥头,澜沧江上修建糯扎渡大型电站,澜沧江上支流威远江库区回水,虽是枯水期,但“高峡出平湖,一桥飞架南北”的恢弘气势还在。碧云大桥总长346米,宽12.5米,于2011年建成通车,成为普洱市无量山经济干线上的大桥。

图为:景谷碧安勐主大山古茶园

碧安乡是一个“一乡连三县”地方,即连接景谷县、思茅区、澜沧县的特殊区位,也是古代澜沧江东岸“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

进入碧安街头一座雄伟的仿古大门上写着“碧安古镇”的金色大字。来到“碧信小苑”,这座古建筑三合院在勐主街的现代建筑群里,显得鹤立鸡群的感觉,目前是古镇里保存俢善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

图为:景谷碧安迎曦楼

据景谷县信用社理事长苏大明介绍:碧信小苑始建于1939年,属当地富商谭玉林私家大院,占地1.7亩,建筑面积660平方米,属土木结构,青瓦白墙,一楼一底的五幢相连的建筑构成,形成别致的三合庭院,这个院子解放后最先分配给粮管所,后来分给铁业社,成为当地打铁、铸梨头等手工业的厂房,上世纪八十年代铁业社解散,农业银行营业所购买作职工住房使用,2000年农行营业所撤并转让给信用社。

也正因这幢老宅院没有临街面没有被拆,但经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沧桑,已成不能再居住的危房,2016年景谷信用社决定投资200余万元修善,以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善后的老房子又恢复了往日的样子,里面陈列有碧安革命老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等和信用社党员活动室等。碧信小苑和碧光中学等一些有幸保存的旧建筑群成为碧安古镇上的红色教育基地,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1945年,以罗正明为主的勐主街绅商筹资兴办地方中学,以当时称为碧岭乡的“碧”字和罗正明的字“光亮”的“光”连起来定名为私立“碧光中学”。

碧安勐主大山古茶园位于碧安乡上寨村民委员会,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最高海拔1984米,是全乡海拔最高地,山上森林茂密、山清水秀,登高望远,可一览碧安坝子和勐班坝子,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勐主大山古茶山共有茶园面积1300亩,相传最早的大茶树有300年左右的树龄,是当地名门望族陶家的马帮从勐库带回茶籽种植。勐主大山种植茶园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海拨1600一1750米之间地带,土壤为红壤土、土层厚、松软、肥力好,茶园分四个时期栽种。

清朝晚期种植的茶树保留较少,民国时期种植的面积600亩左右;集体化时代在原有茶园的空地里大量进行补植、扩种,但因多年疏于管理,茶园里长出很多杂树变荒废,部分茶树枯死;包干到户以后每户分到一小片,特别因普洱茶古树茶兴起后,由于这里的茶品质好,当地茶农在原有茶地里进行补植,在古茶园周边进行一些扩种,近年来勐主大山茶声名鹊起,成为景谷县茶价最贵的茶山。

碧安乡地处区位特殊,有丰富的的旅游资源和产业基础,有思普革命老区“小延安”之称的红色文化、古镇文化、古茶文化、马帮文化、傣族文化、田园风光等,末来发展潜力巨大。

作者简介:包忠华,普洱茶文化学者、系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副会长,普洱市茶叶协会副会长、普洱新华国茶有限公司总经理。出生于茶马古道旁的小山村,从小看着马帮从门前踏过,驮铃声是最初听到的乐器声,偷喝着爷爷的百抖罐罐茶长大,但不知普洱茶为何物,二十岁前只傻傻的专注于做两件事:读书和放牛。本图文系作者提供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点击专题【老包说茶】进入作者专题文集阅读



【本文地址】


联系我们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