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需要自己读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学生需要自己读书

学生需要自己读书

2023-02-09 13:35: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邵斌

目前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而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生“欠读”。不少学生能在课前把课文读一遍,或者在课中读一两个片断,这就算不错的了。学生在预习时泛泛地读一下课文,一上课就开始听讲、分析,是很普通的现象。为此,我们说,阅读教学要特别重视指导学生自己读书。

?一、学生自己读书有利于获得语感

??“语感就是个体的人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他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看(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个人情意的需要或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有了这种对言语的灵敏的感觉能力,学生不必进行语法、逻辑、修辞等理性分析,就可以直觉辨识言语的正误、优劣、美丑,并能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不假思索地自由运用,甚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这种境界是由大量的反复的感性认识升华而成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养成,全赖多读、熟读,舍此而无他途。叶圣陶先生指出:“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功夫,无论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情,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

语感的获得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揣摩和体味。朱光潜先生说:“每个字在每一个地位都有它的特殊价值,丝毫增损不得,丝毫搬动不得。许多人在这上面苟且敷衍,得过且过;对于语言有敏感的人便觉得这是一种罪过,发生嫌憎。”比如,朱自清的《威尼斯》一文中“颤着酽酽的歌喉”,将不及物动词“颤”带上宾语,用形容汁液浓度高、味道重的“酽酽”来形容歌女歌喉的浓厚,都具有超常的表现力。另换一种说法,恐怕很难产生如此的表达效果。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如果脱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单靠查字典辞典或靠课堂上老师的“说文解字”,则根本无法体会到这种语言的魅力,很难获得这种特殊的语感。新兴的“语感中心说”是一种与“知识中心说”完全不同的教学理念。“语感中心说必然以学生为主体,因为语感不是‘东西’,也不是知识、观念、教条,因而不能给予,不能灌输,不能强加,不能‘粘贴’。好比冷暖的感觉,你不能命令谁感觉到冷暖,而必须承认从而尊重人作为感觉主体的地位。”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把别人的言语手段内化为自己的言语手段,把现成的语言形式内化为活的语言形式,实在是获得语感、掌握运用语言规律的必由途径。

二、学生自己读书有利于自主审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的教学目标。从实际情况看,学习一篇课文,学生不仅要感悟文章的要义和精微所在,而且还要欣赏作者的艺术匠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及蕴含其中的情意、趣味,欣赏语言、结构的佳妙之处,鉴别艺术手法的优劣、得失。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实践的过程。审美,特别强调感受。我们把握一个美的对象时,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感性整体来观照;如果跃过感受阶段,而单纯地对它的某些属性进行理性分析,最后得出几条抽象的结论,那就丢失了对象活生生的形象和它内在的生命,失去了对象的美。别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说这首乐曲很好地表现了嫉妒的感情,那你等于什么也没有说。但是你把这首乐曲演奏一遍,那它就为自己说明了一切。”语文学习何尝不是这样!只有原原本本地用心把文章读一读,才能体味到美在哪里。叶圣陶先生曾把语文阅读活动中对课文的审美实践比作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可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以及音韵美和节奏感等等,不诵读几乎就体会不到它的妙处。而涵泳,则能让人获得回味无穷的美感,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总之,指导学生自己读书,不仅是一个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我们要树立科学的理念,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切实地让学生自己读起书来,让他们踏上语文学习的本真路途。



【本文地址】


联系我们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