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市场竞争激烈,铁观音为何能够脱颖而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老茶市场竞争激烈,铁观音为何能够脱颖而出?

老茶市场竞争激烈,铁观音为何能够脱颖而出?

2023-02-04 16:27: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茶行业也热衷追“老”。自老茶概念推出以来,凭借独特的品饮价值和可观的收藏价值,老茶已经发展为一个细分市场,在整个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2015年,曾经做过一项关于普洱茶品饮习惯的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80%的消费者喜欢买新茶喝老茶。老茶蕴含的市场能量可谓惊人。

老茶的火热,让这个发轫于普洱茶的商业叙事逐渐向其他茶类渗透,老乌龙茶、老白茶等发展势头迅猛。但是我们同样观察到,在老茶火热的背后,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老茶概念始于普洱

对于老茶,我们听过太多的故事,特别是在普洱老茶领域。这些故事里有精彩人生,财富传奇,把普洱老茶蒙上了一层瑰丽色彩。当然,这些故事也是普洱狂飙年代的最佳注脚之一。

现如今,普洱老茶依然坚挺,追逐者甚众。不仅如此,其他茶类如乌龙、白茶等,也步普洱后尘,开始大玩老茶概念。

2011年,是老白茶营销元年。从这年开始,老白茶的品饮概念在茶圈掀起热度,而国内部分大型白茶品牌企业也趁势做起了“老白茶”的营销。在商家的密集宣传下,“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老白茶形象被固定下来。

其他诸如老单丛、老黑茶等等品类,也各自在2010年之后推出市场,加入“老”字号大军。

市场利益催生假老茶

本来是普通的饮品,因为时间的作用而被赋予了更佳的品饮体验,以及某种药用保健价值,老茶的走俏不难理解。只不过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也让市场乱象频发。

在老茶市场,最突出的问题无疑是造假。先以普洱老茶举例。最常见的就是使用人工制造出高温高湿的环境加速生茶陈化过程,从而伪造成10年或更长年份的老茶,以此牟取暴利。

再说说老白茶。老白茶火了之后,收购价就马上噌噌往上涨,从最初的300元/斤涨到了上千元一斤。更要命的是,因为存世量少,有些不良商家不得不通过揉捻发酵、高温烘干、新老茶拼搭等手段来增加“产量”。

同样因为存量的原因,老单丛造假的也不少。新茶通过焙火做旧,出口时期留下的绿茶改的乌龙茶等一系列大坑,令人防不胜防。

假老茶是怎么产生的?

面对老茶市场的乱象,我们难免心生疑惑:老茶虽好,但到底该如何选择,才能避免掉入不良商家设置的坑里?

其实,如果我们真正对老茶进行梳理后会发现,要避免上当受骗、当一个合格的老茶玩家也没那么难。

要弄清老茶的问题,无非是要搞清楚它从哪里来?为什么会存下来?储存条件如何?品饮价值怎样?

进一步讲的话,也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老茶当年所用的原料及工艺;仓储条件是否合格;有无清晰的市场脉络,厂家和生产年份能否追溯;当下的品饮表现。

目前,大多数老茶都没有统一的论述标准,很多老茶产品存在“先天不足”。

比如普洱老茶生产日期和厂家模糊不清,源头无法追溯,给了制假者大量的可乘之机。而老白茶和老单丛则因为存量的问题,催生了大量的假老白和假老丛。再者,有些“底子”不好的茶,即使储存条件好,存茶的价值可能也不高。

三大优势助力老铁异军突起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老铁也是老茶,难道它就不存在跟其他老茶一样的弊端吗?答案是也有。

事实上,假老铁也曾一度猖獗,横行市场。

在寻找老铁标准样的过程中,就发现过部分号称高等级的“老铁”,其炭化情况都比较严重,有造假的嫌疑。标准样尚且如此,其他未被发现的市场乱象可想而知。

幸运的是,老铁国标的颁布规范了市场,让深藏民间的“老铁”有了响亮的身份证,让爱茶寻茶的消费者有了可靠的依据。

陈香型铁观音标准是这样定义的:以铁观音毛茶为原料,经过捡梗、筛分、拼配、烘焙、贮存五年以上等独特工艺制成的具有陈香型品质特质的铁观音产品。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如今的老铁与其它老茶相比,具备了相当的先发优势。

具体来讲,老铁原料基本是当年因贸易壁垒留下来的标准产品,经得起品质检验;第二具体生产年份和厂家可以溯源;第三,老铁较早实现了标准化工厂生产保存,仓储条件过硬,产品表现稳定。这三方面,决定了老铁的价值。

结语:老茶市场繁荣与乱象并存,类似于老铁国标的出炉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利好。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老铁才能在老茶市场上异军突起,而它所具备的先发优势也将持续显现。



【本文地址】


联系我们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