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用句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文言文常用句式

文言文常用句式

2023-02-07 03:55: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里所说的文言常用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里相应的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的句式,以及一些成为定型的习惯格式。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只在主语后用“者”表提顿。如:

①粟者,民之所种。

3.只在谓语后用“也”煞尾。如:

①此世所以不传也。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者~也”都不用。如:

①此人力士。

②刘备天下枭雄。

5.谓语前用副词“乃”“即”“必”“则”等加强肯定语气。如:

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如: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

②拾视之,非字而画。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3.用介词“被”表被动,“被”的宾语往往省略。如:

①内一人说是西洋兵头,亦被杀死。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4.用助动词“见”表被动。如:

①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5.用“为……所……”的格式表被动

“为”是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所”是助词,置于动词之前。如:

①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②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7.意念上的被动。

动词本身用于被动意义,不借助于任何表示被动的词语。这种被动要根据文意来判断。如:

①举孝康,不行。

②求,无乃尔是过与?

4.定语以“者”字短语的形式置于中心词之后。

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可以加助词“之”,也可不加。如: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2.无乃……乎?

表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对某件事情的认识,带有反问兼感叹的语气。“无乃”可译为“恐怕”“只怕”。如反问的语气较重。也可译为“莫不是”。如: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②求,无乃尔是过与?

②即可不死,而离散不见,……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5.何……为?何以……为?

这是表询问或反问的一种句式。“何”是疑问代词,作状语。“为”是语气词。“何……为”式“何”后边是谓语动词。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何以……为”式中“以”是动词,当“用”讲,作谓语,它后边带名词或动词作宾语。可译为“哪里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7.有所……,无所……p



【本文地址】


联系我们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