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景点,新余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江西新余景点,新余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江西新余景点,新余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2023-02-09 14:33: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余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仙女湖景区:总面积29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0平方公里,湖中99座岛屿星罗棋布,湖叉港湾扑朔迷离,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95%,共有220种,765属,3000多种,占全国总科***,有各种鸟兽类76种,拥有亚洲最大的亚热带树种基因库。蒙山:地处上高、新余、分宜三县之间,也临近高安、清江二县。它方广一百多里,最高的白云峰高一千多米,是赣中一座大山。为何称它为蒙山呢?《方舆记》说:因这山高大,树木多,流泉飞瀑多,在峭壁悬崖和谷深林密的地方,常有云雾出没缭绕,像少女蒙上一层面纱,看去隐约朦胧,故以“蒙”字冠之。蒙山是赣中大山。根盘百里,势雄千仞,高凌云汉;群山如鱼鳞迭翠,竟献妖媚,又似大海碧波激荡,膛有林翳云深,怪石嵯峨,洞穴玲珑,流泉哗啦叮冬。抱石公园:为纪念新余籍国画大师傅抱石所建的抱石公园位于新余建设路西端的龙虎山,占地面积29.13公顷。这是中国首座以美术家名字命名的公园。是江西省重点文化设施之一。公园的设计与布局,力求体现傅抱石先生“阳春白雪”类的艺术风格,现已建成傅抱石展览馆、东大门、南大门、钦风楼、醉笔楼、抱石湖、双亭出水、水榭思石、曲廊夕照、坚石关、三笑桥、红雨桥、儿童乐园、邀月亭、留芳亭、高风亭、观鱼池、花圃房、仰德亭、听涛亭、对弈亭、碧海松涛、艺峰塔等景点和五千米游步道。

新余旁边有什么景点

仙女湖抱石公园湿地公园

新余有什么好玩的或者景点

罗坊会议旧址纪念馆馆建于1973年。位于县城东北20公里,袁河南岸彭家洲上。地势平坦宽阔,村环水绕,阡陌连片,与罗坊圩隔河对峙,东北紧靠袁河大桥,如彩虹飞跨南北,气势雄伟。北距浙赣铁路1公里,公路四面畅通,水陆交通方便。纪念馆是一幢具有民族风格的四合院,造型优美壮观,布局得体,新颖别致,朴素大方,穆肃庄重。四周桔林成片,绿荫掩映,环境僻静幽雅。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设有6个陈列室,和参观接待室、阅览室、摄影部。1930年10月23日至11月5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来到罗坊,在彭家洲召开了第一方面军总前委和江西省行委联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总前委成员和军以上负责人、江西省委负责人及党中央长江局代表周以栗共十余人。通过了《目前政治形势身红一方面军及江西党的任务》的决议,反对了李立三“左”倾机会主义攻南昌、打九江、会师武汉的错误主张。并制订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同时,为了解苏区土地革命斗争的情况,毛泽东同志找了兴国永丰区来当红军的傅济庭、李昌英、温奉章,陈贞山、钟得五、黄大春、陈北平、雷汉香等八个农民,在彭家洲一间土星里,开了整整一个星期的调查会。永丰区位予兴国、赣县、万安三县交界处,毛泽东同志抓住这个典型地区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了解上述三县以至整个赣南土地斗争的情况,写下了《兴国调查》这部光辉著作,为党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一一依靠贫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马列主义的理论基础。在此期间,还召开了工农群众大会,号召广大群众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搞武装斗争,建立工农政权,为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纪念馆的珍贵革命文物有实物,照片、绘画、泥塑,图表等。重点介绍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罗坊的伟大革命实践活动,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九龙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为了昭彰忠烈,砥砺后世,于1959年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1975年另择地重建,现址在九龙山垦殖场场部西南山巅,距场部0.5公里。碑高10米,蔚为壮观。占地480平方米,水泥走道,曲环陡峭。碑上镌刻“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红字,色泽鲜明,异常夺目。碑的南面是烈士墓,墓的南面是烈士烈士墓,墓周幼松环抱,穆肃端正,万人仰慕。九龙山绵亘于县境西南隅,距县城30公里,是赣西南土地革命时期的重要革命活动地区之一。九龙山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在土地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县革命活动创使人罗日光同志,在赣西延福地区加入了党组织,积极进行革命活动,发展了七名党员,于1928年在花桥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罗日光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1929年成立新余游击队,同年12月组织第一次农民武装暴动。1930年3月成立南区苏维埃政府,接着东区、西区相继成立。1930年10月下旬,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来到罗坊,更加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向前发展。1932年上半年在上黄虎村成立了新峡县委,刘生元同志任书记。新峡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万圣发。七月成立四个武装大队,新峡县编为第四大队。经过几年的战斗历程,先后建立了106年乡苏维埃政权,工农武装由原来的游击队,发展到警卫营300余2人,有力地支援了主力红军的作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实行清乡、“围剿”,坚壁清野,杀害革命人民,为革命牺牲的烈士140余人,领导人有罗日光、谭斌、袁万龙、陈其才、刘子云等。先烈火的英名永驻人间,和山川共存,与日月同光。革命火焰扑不灭,待到春风吹又生。魁星阁风姿雄伟的魁星阁,耸峙于城南虎瞰山,南濒袁河,北傍瀛洲书院(今县二中校舍),阁高5丈余,上下四层,土木结构,造型优美壮观,飞檐画栋,精巧秀拔,古色古香,风韵别致,为典型阁式建筑。加以修缮,大有可观。初名采芹阁,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为临江军教授叶师中所创。明嘉靖三十六年重建,更名东赢阁,明末毁于战火。清康熙十年重修,取名文昌阁。康熙十六年再次修葺,改名兹阁。清同治九年狂风毁坏,同治十年重建,四易其名曰魁星阁。阁西侧为瀛洲书院,紧接明伦堂和文庙大成殿,历代文人应试会集于此。相传魁星系文曲星,主宰文章盛衰。所谓魁星点斗,是点定中试人的姓名的。据清代学者顾炎武的《日知录》考证:“奎神像不象奎,而改为魁。乃取字形,为鬼举足而起斗。”魁星阁襟山带水,东有百丈峰,西有钟山(今北山),南有鼎山(今良山),北有蒙山,四山环拱。袁河萦绕于前,古城屏立于后,集山水之精英,此则山水造于天者也。古人称魁星阁“关系渝川文运,不可以不建,”七百多年来废而复兴,标志着全县人文之盛衰。解放后,党和政府为保护名胜古迹,光耀民族文化,于1957年拨款修缮。1983年再次拨款大修,如今,胜迹更加妖娆,古阁重放光采。位于县城北面,由于城市扩建,现为县城中心。山巅制高点,登高鸟瞰,视野开阔,全城景物尽收眼底。县人民政府招待所座落在玉几山上,六层宿舍大楼耸峙子北。民国时期,山巅建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塔高3丈,挺拔轩昂,塔身呈三角形,塔基为八角斗拱,四周栏杆环抱,解放后拆毁。据县志载:此山形如几,山巅有小阜方正,呼为印台,远眺袁河如白练,故名玉儿山。虎瞰山位于城东南,袁河之滨,山虽不甚高,拨地崛起,势若虎踞,俯视渝水,因名虎瞰山。其下有袁河深潭,相传昔有渔人沿流入内,洞深不测,旋即复返。又说此洞与仰天岗的仰天池相通,有人曾试以物抛入仰天池.沿洞随水流出。凤凰池位于县城西南,古县治凤凰门外,水井深广不数尺,水清且甘,四时不竭。相传有凤凰浴于此得名。明宏治年间,曰:瑞泉,旁有瑞井庙,今庙废井存。县城东十五里有凤落滩(今水西公社严家渡)。崇庆寺紧靠县城西面,与新钢厂区毗邻,东有新周铁路纵贯。昔日为古城西郊区,松关门外。寺建于隋大业年间,初名唐兴寺。宋太平兴国年间,赐名崇庆寺。明洪武初,寺僧重修。寺为我县最古老的建筑,民间传说,先有崇庆寺,后有新余城。今仅存残垣断壁,巳濒临湮没,急待抢修。凤凰门宋靖康元年,县城始建土城.明毫靖壬戍流寇起,知县祝尔庆改土城为砖城。分七门:东迎恩、西集泰,南纳凯、北通瑞、东南云津、西南凤凰、西北松关。凤凰门外有风凰池。(凤池伍氏族谱)伍国正,号仙池,宋绍兴年间,授江西都御史,卜居县城西南凤池。龙施泉位于县城西北42公里,蒙山东南麓。人和圩北面0.5公里。又名压石洞,洞旁怪石嶙狮,洞上巨石覆盖,因以名之。洞内泉水清澈,水从岩石中奔涌而出,瀑飞珠溅。日流量8942吨,流量达0.1秒/公分。常年不竭,灌田千亩。夏凉冬暖,空气新鲜,环境静幽。明嘉靖巳丑春二月,巡抚韩雍命知县林钱克书“龙施泉”三字,落款为闽崖林钱克相甫书。泉西侧有无根石,白莹如玉,山容水态,皆出天然之趣。狮子岩位于县城西南8公里处,盘踞江边,状若伏狮,以此得名。山上有白衣庵,古木参天,林荫蔽日,形胜景美。邑人张景苍作澄碧亭子南,又建阁于西,相映成趣,各有千秋。据严氏谱记,此处昔称书潭:潭溪。今名潭汾,潭下。系唐状元庐肇渎书之所,其境甚佳,狮岩耸于右,盘古峙于左,前有袁河为之环绕,后有鼎山为之枕籍。石门位于下村公社大桥大队南面1.5公里处。明初理学家粱寅的故居。此地依山傍水,泉水清澈,两侧石山对峙,中开一坑,山口怪石蟒岣,峥蝾突兀。俨若石拱门,山谷溪流萦绕。现在山口筑陂挡水,修成一水库。以山水而得名石门醴溪梁家。梁寅值元政昏乱,归故卫建石门书院,自号石门,潜心理学,著有《石门文集》。洞真观旁的三株古柏洞真观,位于良山公社夏莲大队驻地西北2公里山脚下。四周崇山峻岭,清流曲环,茂林修竹,风景幽雅。隋大业年问在此建观,观旁植柏树三株。如今古柏浓荫覆盖,苍劲刚毅,挺俊潇洒。相传阴阳术士观其风水龙脉,说此地属犀牛形。前对一匠形小山,状若月亮,谓之“犀牛望月”,地灵人杰,遂建洞真观。据《隆庆临江府志》载;县南二十里仙茅山,隋大业年问,陈罗二仙上升天界,有仙茅向东飞舞五里而坠,三日复生,乡人即其地立观,日仙茅聊,此地称为仙茅山。又传说,陈罗二仙升天时,从仙茅山东行三华里,村民见其道貌非凡,追赶至桥上不见。人们便将桥旁的村取名赶仙桥村。洞真观鼎盛时有僧人一百余。因观年久失修,于1948年倾毁。1970年于旧址上重建大队农科所。附设油榨坊。凿齿墓习凿齿生子晋成帝成和三年,享年八十有五,殁即葬子枣木山。枣木山,座落白梅西南七公里处。四周山峦绵亘,悬崖陡峭,进入海螺坑,两峰对峙,一谷中开,盘着崎岖的山径小道向上攀登,峰回路转,上攀下滑,唯有借助野藤树枝,才得到达峰顶。峰顶为一小块平地,凿齿墓建于此。站在墓旁,纵目四览,峰峦竞秀,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天地造化,宛若一把“大师椅”,陵墓居巾,习公有知,也会含笑于九泉。整个墓地规模不大,仅占地20余平方米。建筑也很平凡,结构系土堆园形,直径5米,从墓基到墓顶1.5米。墓前石碑镌刻“始祖东晋荥阳侯习凿齿老爷,罗氏夫人墓。”右刻“乾隆四十六年子月冬至吉旦”。左刻“四十四世孙玉梅(即白梅)、塘西(现属分宜县),习一本同孙合族重立。”距墓堆2米之前两侧,竖立两根石柱,上刻“习氏华表”。墓堆已杂草丛生,绿荫覆盖,四周松林,参差错落,几竿青竹,清风摇曳,沙沙作响。墓由于年久失修,加之十年动乱遭到破坏,石刻的墓志铭和蹲踞的石狮,巳湮没殆尽。目睹古墓,浮想联翩,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代,科学技术不发达,怎能把这样笨重的棺木抬上高程570多米的峰顶,这充分显示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新余景点有哪些

、   罗坊会议旧址纪念馆  馆建于1973年。位于县城东北20公里,袁河南岸彭家洲上。地势平坦宽阔,村环水绕,阡陌连片,与罗坊圩隔河对峙,东北紧靠袁河大桥,如彩虹飞跨南北,气势雄伟。北距浙赣铁路1公里,公路四面畅通,水陆交通方便。纪念馆是一幢具有民族风格的四合院,造型优美壮观,布局得体,新颖别致,朴素大方,穆肃庄重。四周桔林成片,绿荫掩映,环境僻静幽雅。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设有6个陈列室,和参观接待室、阅览室、摄影部。  1930年10月23日至11月5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来到罗坊,在彭家洲召开了第一方面军总前委和江西省行委联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总前委成员和军以上负责人、江西省委负责人及党中央长江局代表周以栗共十余人。通过了《目前政治形势身红一方面军及江西党的任务》的决议,反对了李立三“左”倾机会主义攻南昌、打九江、会师武汉的错误主张。并制订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同时,为了解苏区土地革命斗争的情况,毛泽东同志找了兴国永丰区来当红军的傅济庭、李昌英、温奉章,陈贞山、钟得五、黄大春、陈北平、雷汉香等八个农民,在彭家洲一间土星里,开了整整一个星期的调查会。永丰区位予兴国、赣县、万安三县交界处,毛泽东同志抓住这个典型地区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了解上述三县以至整个赣南土地斗争的情况,写下了《兴国调查》这部光辉著作,为党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一一依靠贫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马列主义的理论基础。在此期间,还召开了工农群众大会,号召广大群众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搞武装斗争,建立工农政权,为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纪念馆的珍贵革命文物有实物,照片、绘画、泥塑,图表等。重点介绍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罗坊的伟大革命实践活动,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九龙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为了昭彰忠烈,砥砺后世,于1959年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1975年另择地重建,现址在九龙山垦殖场场部西南山巅,距场部0.5公里。碑高10米,蔚为壮观。占地480平方米,水泥走道,曲环陡峭。碑上镌刻“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红字,色泽鲜明,异常夺目。碑的南面是烈士墓,墓的南面是烈士烈士墓,墓周幼松环抱,穆肃端正,万人仰慕。  九龙山绵亘于县境西南隅,距县城30公里,是赣西南土地革命时期的重要革命活动地区之一。九龙山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在土地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县革命活动创使人罗日光同志,在赣西延福地区加入了党组织,积极进行革命活动,发展了七名党员,于1928年在花桥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罗日光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1929年成立新余游击队,同年12月组织第一次农民武装暴动。1930年3月成立南区苏维埃政府,接着东区、西区相继成立。1930年10月下旬,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来到罗坊,更加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向前发展。1932年上半年在上黄虎村成立了新峡县委,刘生元同志任书记。新峡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万圣发。七月成立四个武装大队,新峡县编为第四大队。经过几年的战斗历程,先后建立了106年乡苏维埃政权,工农武装由原来的游击队,发展到警卫营300余2人,有力地支援了主力红军的作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实行清乡、“围剿”,坚壁清野,杀害革命人民,为革命牺牲的烈士140余人,领导人有罗日光、谭斌、袁万龙、陈其才、刘子云等。先烈火的英名永驻人间,和山川共存,与日月同光。革命火焰扑不灭,待到春风吹又生。  魁星阁  风姿雄伟的魁星阁,耸峙于城南虎瞰山,南濒袁河,北傍瀛洲书院(今县二中校舍),阁高5丈余,上下四层,土木结构,造型优美壮观,飞檐画栋,精巧秀拔,古色古香,风韵别致,为典型阁式建筑。加以修缮,大有可观。  初名采芹阁,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为临江军教授叶师中所创。明嘉靖三十六年重建,更名东赢阁,明末毁于战火。清康熙十年重修,取名文昌阁。康熙十六年再次修葺,改名兹阁。清同治九年狂风毁坏,同治十年重建,四易其名曰魁星阁。阁西侧为瀛洲书院,紧接明伦堂和文庙大成殿,历代文人应试会集于此。相传魁星系文曲星,主宰文章盛衰。所谓魁星点斗,是点定中试人的姓名的。据清代学者顾炎武的《日知录》考证:“奎神像不象奎,而改为魁。乃取字形,为鬼举足而起斗。”魁星阁襟山带水,东有百丈峰,西有钟山(今北山),南有鼎山(今良山),北有蒙山,四山环拱。袁河萦绕于前,古城屏立于后,集山水之精英,此则山水造于天者也。古人称魁星阁“关系渝川文运,不可以不建,”七百多年来废而复兴,标志着全县人文之盛衰。解放后,党和政府为保护名胜古迹,光耀民族文化,于1957年拨款修缮。1983年再次拨款大修,如今,胜迹更加妖娆,古阁重放光采。  位于县城北面,由于城市扩建,现为县城中心。山巅制高点,登高鸟瞰,视野开阔,全城景物尽收眼底。县人民政府招待所座落在玉几山上,六层宿舍大楼耸峙子北。民国时期,山巅建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塔高3丈,挺拔轩昂,塔身呈三角形,塔基为八角斗拱,四周栏杆环抱,解放后拆毁。据县志载:此山形如几,山巅有小阜方正,呼为印台,远眺袁河如白练,故名玉儿山。  虎瞰山  位于城东南,袁河之滨,山虽不甚高,拨地崛起,势若虎踞,俯视渝水,因名虎瞰山。其下有袁河深潭,相传昔有渔人沿流入内,洞深不测,旋即复返。又说此洞与仰天岗的仰天池相通,有人曾试以物抛入仰天池.沿洞随水流出。  凤凰池  位于县城西南,古县治凤凰门外,水井深广不数尺,水清且甘,四时不竭。相传有凤凰浴于此得名。明宏治年间,曰:瑞泉,旁有瑞井庙,今庙废井存。县城东十五里有凤落滩(今水西公社严家渡)。  崇庆寺  紧靠县城西面,与新钢厂区毗邻,东有新周铁路纵贯。昔日为古城西郊区,松关门外。寺建于隋大业年间,初名唐兴寺。宋太平兴国年间,赐名崇庆寺。明洪武初,寺僧重修。寺为我县最古老的建筑,民间传说,先有崇庆寺,后有新余城。今仅存残垣断壁,巳濒临湮没,急待抢修。  凤凰门  宋靖康元年,县城始建土城.明毫靖壬戍流寇起,知县祝尔庆改土城为砖城。分七门:东迎恩、西集泰,南纳凯、北通瑞、东南云津、西南凤凰、西北松关。凤凰门外有风凰池。(凤池伍氏族谱)伍国正,号仙池,宋绍兴年间,授江西都御史,卜居县城西南凤池。  龙施泉  位于县城西北42公里,蒙山东南麓。人和圩北面0.5公里。又名压石洞,洞旁怪石嶙狮,洞上巨石覆盖,因以名之。洞内泉水清澈,水从岩石中奔涌而出,瀑飞珠溅。日流量8942吨,流量达0.1秒/公分。常年不竭,灌田千亩。夏凉冬暖,空气新鲜,环境静幽。明嘉靖巳丑春二月,巡抚韩雍命知县林钱克书“龙施泉”三字,落款为闽崖林钱克相甫书。泉西侧有无根石,白莹如玉,山容水态,皆出天然之趣。  狮子岩  位于县城西南8公里处,盘踞江边,状若伏狮,以此得名。山上有白衣庵,古木参天,林荫蔽日,形胜景美。邑人张景苍作澄碧亭子南,又建阁于西,相映成趣,各有千秋。据严氏谱记,此处昔称书潭:潭溪。今名潭汾,潭下。系唐状元庐肇渎书之所,其境甚佳,狮岩耸于右,盘古峙于左,前有袁河为之环绕,后有鼎山为之枕籍。  石门  位于下村公社大桥大队南面1.5公里处。明初理学家粱寅的故居。此地依山傍水,泉水清澈,两侧石山对峙,中开一坑,山口怪石蟒岣,峥蝾突兀。俨若石拱门,山谷溪流萦绕。现在山口筑陂挡水,修成一水库。以山水而得名石门醴溪梁家。梁寅值元政昏乱,归故卫建石门书院,自号石门,潜心理学,著有《石门文集》。  洞真观旁的三株古柏  洞真观,位于良山公社夏莲大队驻地西北2公里山脚下。四周崇山峻岭,清流曲环,茂林修竹,风景幽雅。隋大业年问在此建观,观旁植柏树三株。如今古柏浓荫覆盖,苍劲刚毅,挺俊潇洒。相传阴阳术士观其风水龙脉,说此地属犀牛形。前对一匠形小山,状若月亮,谓之“犀牛望月”,地灵人杰,遂建洞真观。据《隆庆临江府志》载;县南二十里仙茅山,隋大业年问,陈罗二仙上升天界,有仙茅向东飞舞五里而坠,三日复生,乡人即其地立观,日仙茅聊,此地称为仙茅山。又传说,陈罗二仙升天时,从仙茅山东行三华里,村民见其道貌非凡,追赶至桥上不见。人们便将桥旁的村取名赶仙桥村。洞真观鼎盛时有僧人一百余。因观年久失修,于1948年倾毁。1970年于旧址上重建大队农科所。附设油榨坊。  凿齿墓  习凿齿生子晋成帝成和三年,享年八十有五,殁即葬子枣木山。  枣木山,座落白梅西南七公里处。四周山峦绵亘,悬崖陡峭,进入海螺坑,两峰对峙,一谷中开,盘着崎岖的山径小道向上攀登,峰回路转,上攀下滑,唯有借助野藤树枝,才得到达峰顶。峰顶为一小块平地,凿齿墓建于此。站在墓旁,纵目四览,峰峦竞秀,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天地造化,宛若一把“大师椅”,陵墓居巾,习公有知,也会含笑于九泉。整个墓地规模不大,仅占地20余平方米。建筑也很平凡,结构系土堆园形,直径5米,从墓基到墓顶1.5米。墓前石碑镌刻“始祖东晋荥阳侯习凿齿老爷,罗氏夫人墓。”右刻“乾隆四十六年子月冬至吉旦”。左刻“四十四世孙玉梅(即白梅)、塘西(现属分宜县),习一本同孙合族重立。”距墓堆2米之前两侧,竖立两根石柱,上刻“习氏华表”。墓堆已杂草丛生,绿荫覆盖,四周松林,参差错落,几竿青竹,清风摇曳,沙沙作响。墓由于年久失修,加之十年动乱遭到破坏,石刻的墓志铭和蹲踞的石狮,巳湮没殆尽。目睹古墓,浮想联翩,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代,科学技术不发达,怎能把这样笨重的棺木抬上高程570多米的峰顶,这充分显示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江西新余的仙女湖旅游观赏景点如何呢?

提起江西,很多小伙伴都不陌生,作为一座无辣不欢的省份,这里的美食让人爱恨交织,对于爱吃辣的小伙伴来说,这里绝对是一座美食天堂。在很多朋友的固有思维中,江西除了美食众多,似乎并无其他特色,其实并不然,省会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八一广场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整座城市被红色文化充斥,热血沸腾。除此之外,江西还是庐山的所在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到这里,可以重温李白笔下的壮志豪情。

很多小伙伴不知,中国七夕情人节的发祥地,竟然也在江西,就在江西新余市,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耳闻?相比于省会南昌,新余显得默默无闻,甚至很多江西人都表示闻所未闻,其实,新余近些年的经济发展迅猛,频频出现在各大榜单,实力不容小觑。而小编接下来要介绍的,正是位于江西新余的仙女湖。

仙女湖,顾名思义,一定与仙女有着不解之缘,纵观我国大大小小的景区,也有不少以“仙女”为名,但大多是商业噱头,相比之下,仙女湖才是真正实至名归。之所以被称作仙女湖,是因为这里是董永邂逅七妹之地,也是爱情产生的地方,因此被称作中国七夕情人节的发祥地,仙女湖更被誉为“人间爱情湖”。

岚山横眉千峰翠,湖光照面万花春。如今正值人间最美四月天,亦是仙女湖的最佳观赏季节,景区内处处是景,步步生情,让人流连忘返。走进景区,宛若误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恬静而空灵,让人倍感岁月静好。这里森林覆盖率极高,空气清新,让人忍不住大口呼吸,呆惯了车水马龙的大都市,来这山野丛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气息,感受原汁原味的生态美,显得无比珍贵。

景区内设有众多景点,光是星罗棋布的岛屿,就多达上百个,徘徊其中,宛若走进一座森林迷宫,时常收获柳暗花明的惊喜。这里的爱情岛是定格美好爱情之地,岛内设有众多婚纱拍摄地,方寸间捕捉浪漫故事。让人惊喜的是,景区内还藏有一条七夕老街,粉墙黛瓦,浓浓的江南味道。来到这里,除了重温旧时梦,还能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凭栏而坐,感受清风拂来,尽享春意浓。

不知道大家是否去过仙女湖?欢迎留言评论。



【本文地址】


联系我们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