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土地情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舒婷《土地情诗》

舒婷《土地情诗》

2023-02-09 10:47: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69年厦门第一中学初中毕业,后到上杭县插队落户,开始写诗。1972年返回厦门当工人,1979年起发表诗作,1980年调福建省文联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诗坛崛起“朦胧诗潮”,舒婷是其中代表人物。诗集《双桅船》获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另有散文集多部。

土地情诗

我爱土地,就像

爱我沉默寡言的父亲

血运旺盛的热呼呼的土地啊

汗水发酵的油浸浸的土地啊

在有力的犁刃和赤脚下

微微喘息着

被内心巨大的热能推动

上升与下沉着

背负着铜像、纪念碑、博物馆

却把最后审判写在断层里

我的

冰封的、泥泞的、龟裂的土地啊

我的

忧愤的、宽厚的、严厉的土地啊

给我肤色和语言的土地

给我智慧和力量的土地

我爱土地,就像

爱我温柔多情的母亲

印满太阳之吻的丰满的土地

收容层层落叶

又拱起茬茬新芽

一再被人抛弃

却从不对人负心

产生一切音响、色彩、线条

本身却被叫做卑贱的泥巴

我的

黑沉沉的、血汪汪的、白花花的土地啊

我的

葳蕤的、寂寞的、坎坷的土地啊

给我爱情和仇恨的土地

给我痛苦与欢乐的土地

父亲给我无涯无际的梦

母亲给我敏感诚挚的心

我的诗行是

沙沙作响的相思林

日夜向土地倾诉

永不变质的爱情

这是一首讴歌土地的诗。诗一开始,就掀起一个高潮,从第一句“我爱土地”平平起句,到第二句将对土地的爱比作对父亲的爱,诗句陡起波澜,新颖独特又意蕴深厚。诗的第二句是写土地的,又是一连串象征和比喻,将“土地”和“父亲”结合起来写。这些象征和比喻揭示出来的品质,既是土地的又是父亲的,两者相互丰富又相互强化,这就大大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一方面使土地的内在本质具体化、人格化,揭示了土地历史、文化与生存的象征意义;另一方面,则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深刻理解与认识,无比的崇敬与热爱,写出了“我”和“土地”之间的血肉联系,抒发了一种深深的感恩与归属之情。诗的三、四两节在写法上与之大致相似,所不同的是一、二两节赞颂的是土地的“阳刚之美”,而三、四两节侧重于从“阴柔之美”着笔。

诗另一个特点是呼告与反复手法的运用,强化了感情,使感情之潮一浪高过一浪,最后达到高峰。

一、读过这首诗,面对脚下的土地,此刻,你有何感想呢?

二、这首诗与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写法上有相似处,能否谈一谈两者在选择意象、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本文地址】


联系我们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