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为什么不是官车(现在官车还采购奥迪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奥迪为什么不是官车(现在官车还采购奥迪吗)

奥迪为什么不是官车(现在官车还采购奥迪吗)

2023-02-08 00:52: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国家发改委15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孟玮在会上表示今年发改委承担的8项中央部署改革任务已全部完成。其中,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面,中央企事业单位车改全面推进。

可以看出,公车改革在中央企事业单位已全面推进。公车改革在推进三年后,终于初见成效,公车改革终于从“雷声大”走向“雨点大”了。

出行当然少不了的就是交通工具,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变革,汽车已然发展成为我们生活当中最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汽车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只是出行工具,已然它也体现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今天,咖咖将要带着网友一起走进“官车”的前世今生,看看,在社会的变革下,如今的“官车”是什么样?

新中国的公车发展经历了“特定历史时期”、“采购混乱”、最终“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可谓“一穷二白”,公务用车更是无从谈起,早期公务用车完全是依赖进口。

建国30余年纯进口车一统天下,到合资品牌百家争鸣,再到自主品牌扬眉吐气,可以说,中国公务车60余年的发展史,就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史的浓缩。

新中国成立之初,亟待引入进口汽车

1949年,新中国成立。随着共和国外交事务的日益频繁,在汽车工业基础为“0"的状态下,亟待引入进口汽车,进行交通接待工作。

各部委用车 社会车辆无法满足接待需求

那时候,每当有较大的外事访问接待任务,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供给处和汽车科便手忙脚乱,需从中央各部委借车,手续冗杂,效率低下。而社会上仅有的几十家个体出租汽车行,车况极差,数量又很少,加起来不到40辆,根本满足不了外事接待的需求。

周总理批准成立“首都汽车公司”

在这种情况下,政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成立新汽车公司的想法。周总理很快批准,并圈定了“首都汽车公司”这一名称,向政务院特别拨款5亿元(旧币)。首都汽车公司的成立,主要是为了接待外宾和执行中央各类大型会议的交通任务,首批汽车由政务院从各部门调拨,共11部;司机则由华北交通部门五大公司(长治、邯郸、石家庄、天津、北京)陆续选调而来。

首都汽车公司完成了我国第一次汽车进口

1951年4月23日,首都汽车公司在西四小院胡同1号挂牌成立。公司从上海、天津购入斯坦特、奥斯汀等小轿车32部,大轿车27部;同时,从捷克订购了“旱捷克”小轿车50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次进口汽车。

首汽执行了第一次全国人大的交通服务任务

1954年10月,首都汽车公司执行了全国一次人大和政协三次会议交通服务任务。首汽出动百余部车为全国第一次人大会议服务,从那时起,半个世纪来,首汽一直承载着全国和北京市两会的交通任务。

改革开放前,中国基本不存在汽车市场

虽然早在60年代,美国就经历了轿车进入家庭的时期,但在中国,直到70年代末,改革开放前,基本是不存在汽车市场的,中国所拥有的就是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红旗牌、上海牌小轿车,加上少量苏联援助的进口汽车,总量不超过千辆,这些就构成了中国汽车的全部,也可说是50年代中国“公车”的全部。

红旗车一炮而红,成为“国车”代名词

从此,红旗轿车一跃而登上中国国宾用车宝座,一路红遍中国,并且长期是各部委的指定坐骑,“见毛主席,住钓鱼台,坐红旗车”一度成为至上的礼遇。

60年代,吉普212也曾成为风靡一时的公务车

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中苏关系破裂,部队装备用车一下失去了供应源。1961年元月,国防科委批准北京汽车制造厂为基地,生产轻型越野车“北京吉普212”。虽然吉普212是军用车辆,但在当时奉行先军政治的中国,吉普212立刻成为最为风靡的政府用车。

80年代,奥迪在公务车领域一家独大

到了80年代,随着国家对各级政府部门拥有车辆管制的放松,地方政府自行采购用车额度剧增,大量进口轿车蜂拥而入。当时盛行的有丰田皇冠、日产公爵王等,但是以奥迪一家独大。这个阶段“官车”的特点是尺寸较大的黑色三厢轿车,内部宽敞,外形方正、大气而内敛。

奥迪成为中国特色的“官车”代名词

作为仅在德国排名第四的品牌,奥迪在中国的成功,最主要在于他从一开始就把住了中国市场的“脉搏”:专注公务车市场。凭借其中规中矩的稳重外表,迅速俘获了表面稳重内心火热的中国官员们的心。如今,尽管奥迪的销量中,公务采购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0%,人们却依旧将奥迪视为“官车”代名词,不得不说,奥迪创造了带有浓重“中国特色”的传奇故事。

30余年公务车发展史,影响了国人的购车偏好

在建国初的近30年里,公务车几乎垄断了小轿车市场。而三厢车酷似古人抬“轿”的外形,令其成为政府用车的不二之选。1988年一汽引入第三代奥迪100生产线时,德国人甚至为了后排乘坐者的舒适性而专门加长了轴距。三厢、长轴距在后来成为国人选购轿车时的“中国特色”偏好。

90年代,公务车市场逐步放开,百花争鸣

到90年代,公务车市场从奥迪一家独大发展为百家争鸣。1994年出台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1999年,首次提出政府采购的概念,并更加明确地规定了不同级别干部的车辆配备标准,给更多品牌提供了机会。“官车”形象随着各种不同派系车型的引入而变得丰富多样起来,但还是离不开稳重大气的形象。

90年代末,进口车占据公务车市场大半江山

早在1988年全国“两会”上,有细心人在举行全体会议的时候在人民大会堂前的停车场上数了一下:556辆轿车中,495辆进口车占绝大多数,合资国产车和自主品牌车则寥寥无几。当时一位政协委员建议在会议文件中加入提倡领导干部乘坐经济型国产轿车。

进入21世纪,国产车成为公务车主流

时过境迁,眼下全国的几百万辆公车中,国产车已经是绝对主流,品牌却绝大多数是洋品牌。由此可见,对于公务车而言,由国产替代进口只是解决“温饱”问题的初级目标;由自主品牌替代合资国产品牌,则是建立汽车强国的更高层次目标所需要的。

2012年《公务车选用目录》全数收录自主品牌

2012年2月,工信部公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400多款候选车型均为自主品牌。按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的定义,公务用车是指党政机关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分为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这部分车辆在公车保有量中占比很大,如果其替换、新增采购份额被自主品牌占据,对自主品牌厂家应当是利好消息。

国家级会议用车,在公务车中最具代表性

在所有的公务用车中,历届全国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用车无疑是曝光率最高,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们的变迁,折射了中国公务用车的变化轨迹。从1954年首都汽车公司执行了全国一次人大和政协三次会议交通服务任务以来,首汽已经多次为党代会和“两会”执行交通任务。1956年,首汽集团成立了国宾车队,专门为“两会”等国家级活动交通服务培养司机,如今,走过50多年的风风雨雨,国宾车队也染上了一抹传奇色彩。

首汽国宾车队:公务车司机最高标准

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乘坐首汽国宾队老司机林树芳开的车,车行一路,总理的茶水滴水未洒,总理直夸:“”坐林师傅的车,就像坐在自己家的沙发上。“从此,在车头上放一个盛满水的杯子,做到刹车、拐弯时水不洒,就成为首汽国宾队考验驾驶员的一项技术标准。

国宾车队司机技术要求严苛

平稳,这是对国宾队司机驾车最基本的要求。归纳成技术规范,叫做”起步不闯,拐弯不晃,刹车不点头“。此外还有驾车形态的规范:”开车一条龙,停车一条线“。在首汽国宾队内部的交通规则中,载客熄火一次、踩一次急刹车就算一次事故。从机场到钓鱼台4个拐弯,5脚刹车要把车停好。

车队赴会时采取交通管制

除了安装GPS系统外,从2006年两会开始,车队通过时采取分时分段对个别车道进行管制的办法,大大减少了对交通的压力。并设置24小时绿色通道对上回车辆实行救援,防止车辆半途出现故障。

上会车分为三类

上会代表乘坐的专车分为小车、中巴车、大巴车三类。

总结:新中国成立60余年,我国的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昔日西方人眼中的“自行车王国”,到如今超越美日成为全球最大新车消费市场,汽车,改变了中国。而公务车,从建国30余年纯进口车“一统天下”,到合资品牌百家争鸣,再到自主品牌扬眉吐气,可以说,中国公务车60年的发展史,就是中国汽车工业史的浓缩……



【本文地址】


联系我们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