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兰亭集序①

兰亭集序①

2023-02-08 19:21: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王羲之

【作者小传】

王羲之(公元321年~公元379年)字逸少,东晋瑯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居住在东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士族出身,曾任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等职,世称“王右军”。他书法精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题解】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饮酒赋诗,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

文章描绘了聚会的欢快,也反映出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有力地驳斥了庄子“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论调,这在崇尚玄学、老庄思想的东晋时代还是比较可贵的。

文章清新自然,虽然运用了较多的骈句,却并不拘谨呆板,这在同类文章中,是很少有的。这篇文章当时由王羲之以他绝妙的行书书写,成为后世极为推崇的著名法帖。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②。君贤毕至,少长咸集③。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④。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⑤。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⑦。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⑨。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⑩。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1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1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13)。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14)!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1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16)。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17)!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18)。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9)。

【注释】

①《兰亭集序》:东晋穆帝(司马聃dān)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xì)事活动,在兰亭宴集。与会的人大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言。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

②永和:东晋穆帝年号。岁在癸丑:岁星所在的星空区域是癸丑。岁,岁星,即木星。木星每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古人把它分为十二等分,按一定方位配以十二地支,用以纪年。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即农历三月。 会稽(kuài jī):郡名,在今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东南部一带。 山阴:县名,今浙江绍兴县。 兰亭:在今绍兴县西南二十七里。 修:治。这里是举行的意思。 禊事:即祓禊(fú—),古代民俗,在每年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到水边洗濯,去宿垢,叫做“祓禊”(参阅《后汉书·礼仪志上》)。魏以后改为三日初三日,内容也改成水边宴饮和郊游一类的活动。 也:用在句末,表示解释的语气。

③毕:全部,统统。下一句的“咸”同。这叫“互文”,就是成对地使用同义词,目的是避开字的重复,多见于韵文。 少长(—zhǎng):用作名词。年轻和年长的。

④修:高,长。 湍(tuān):急流的水。 映带:景物相互映衬关联。流觞(—shāng):修禊时的一种活动,用耳杯盛酒浮在上游水面上,任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 曲水:古人为了举行“祓禊”,引水环曲成渠,以便流觞取饮,叫做“曲水”。

⑤次:泛指所坐之处。这里指水边。 丝竹管弦:泛指音乐。 盛;用作名词,盛况,盛事。 一:有的,表示分指,常常成对使用。 足以:足够。 幽情:犹衷情,发自内心的感情。

⑥也:用在句中,表示停顿的语气。 惠风:温和的风,春风。

⑦品类:这里指万物。 所以:所借以,所用来。 游目:谓眼光从近到远,随意观赏眺望。 骋怀(chěng—):开畅胸怀。 极:尽。这里是尽情享受的意思。 信:确实,实在,真正。 也:用在句本,表示感叹的语气。

⑧夫(fú):用在句首,表示阐发议论的语气。相与:相互往来。 俯仰:谓举首俯仰之间,极言时间短暂。 或:有的,有的人。 诸:“之于”的合音。 悟言:谓相遇谈话。悟,通“悟”。原选本作“晤”,据《晋书·王羲之传》改。

⑨因:依仗,凭借。 寄:寄托。 放浪:放纵不羁。 形骸:形体,人体。

⑩万殊:很两样。万,泛指,极言其多。 静躁:安静与躁动。静,指悟言一室。动,指放浪形骸。 快然:欢快的样子。 足:满足。 不知老之将至:引用孔子语,见《论语·述而》。原选本句前有“曾”字,据《晋书·王羲之传》删。

(11)及:等到,到了。 之:到达。这里是“经历”的意思。 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迁,变换。 系:附着,随着。 矣:用在句末,表示肯定和终结的语气。

(12)向:从前,过去。 以之:犹因之,因此。

(13)修短:指寿命长短。 化:造化,自然的功能。 终:终究,到底。 期:必然,必定。 尽:完结,这里是死亡的意思。

(14)死生亦大矣:孔子的话,见《庄子·德充符》。矣: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的语气。

(15)由:因由,原因。 契:契约,合同。有左右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作为用时的凭证。 未尝:不曾。 临文:面对着文章。 喻:使明白。

(16)固:原本,原来。 一死生:把死和生看成一样。一,用作动词,看成一样。 虚诞:虚妄的话。 齐彭殇:看成相等。齐,用作动词。彭,彭祖,传说尧时人,活过夏商两朝,寿八百岁。殇,短命的人。“一死生”,“齐彭殇”,见《庄子·齐物论》。

(17)后:后来的人。 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使原来的主谓词组变成偏正词组,作为句子成分。下句的“之”同。 今:今天,现在。下句的“今”指现在的人。 夫(fú):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的语气。

(18)所以:……的原因。 致:情致。这里是情景的意思。

(19)者:的,的人。 将:会,要。

【译文】

永和九年,是癸丑年。三月上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有贤德的人全来了,年长的年轻的,都会集在一起。这里有崇山峻岭、茂密的树林和高大的竹丛。又有清水急流,辉映环绕在左右,把它引来作为泛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是,边饮酒、边赋诗,也足以畅叙内心深处的情怀。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仰观广大的宇宙,俯看繁盛的万物,借此放眼远览,舒展胸怀,足以尽享耳目的欢娱,实在快乐!

人与人相处,一生的时间是很短促的。有的人和朋友在室内晤谈,倾吐自己的心里话;有的人则把自己的志趣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旷达开朗,不拘泥行动小节。虽然所采取和所舍弃的不一样,性格的恬静或浮躁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因遇到的事物而喜悦,暂时得意,也感到心满意足,这时竟然连衰老将要到来的事都忘记了。等到他们对于所到达的地方已感厌倦,心情也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就会随之而来。以前所享受的快乐,顷刻之间已成为过去的事情,尚且不能不因此而发生感慨,又何况人的寿命有长有短,随着天地间的变化,终归于尽呢?古人说:“死和生,也是大事情呵!”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与我所感叹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未曾不面对着前人的文章而嗟叹悲伤,心里却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本来就知道把死亡和生存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作一样也是虚妄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像今人看待前人一样,这是可悲的事情!因此,我把此时与会的人,一一记下,抄录了他们所写的诗篇。尽管时代不同,事情也不一样,但引起人们兴叹的原因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大概也将由这些诗文引起同样的感慨吧。



【本文地址】


联系我们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