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作家风雨人生的艺术再现——电视连续剧《赵树理》观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民作家风雨人生的艺术再现——电视连续剧《赵树理》观后

人民作家风雨人生的艺术再现——电视连续剧《赵树理》观后

2023-02-09 06:20: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山西省文联 韩玉峰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4周年之际,山西省委宣传部、晋城市委市政府、山西省作家协会、沁水县委县政府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的17集电视连续剧《赵树理》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隆重推出。这部以朴实凝重的手法拍摄的人物传记片,艺术地再现了这位人民作家“贴近生活,反映现实,为普通人写作”的人生道路和创作历程,展现了作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人物电视剧的新收获。

赵树理,是一位出身贫苦农民家庭、饱尝生活艰辛、一生多灾多难的作家,一位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的作家,一位坚持“二为”方向,使文艺同人民相结合,忠实践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作家,一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作出独特贡献的作家。赵树理一生,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以后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生阅历极其丰富,生活道路又极其坎坷。通过电视连续剧的形式展现这位人民作家的人生道路和创作生涯,不仅是对赵树理百年诞辰的最好纪念,而且对于当今时代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电视连续剧《赵树理》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是属于历史范畴的。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鉴往而知今,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人物传记片中的历史意识是带有反思性质的,是对历史进行的审视与思考,从中捕捉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感情。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电视剧不囿于史实,不罗列照搬,而是有所取舍,有所虚构,抓住赵树理人生历程的主要脉络和发展阶段,突出作家的思想变化,突出作家的精神风貌。

它既没有采用从赵树理出生到逝世的编年体式的叙事体例,也没有采用以作品贯穿作家一生的传记模式,而是以作家一生最重要的生活片断为叙述主线,穿插不同时代作品的出现,使作家的人生道路与创作生涯融为一体,在生平叙述中展现作品,在作品展现中叙述生平,这是符合赵树理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道路的。由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雪健扮演的主角赵树理很好地把握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赵树理的幽默风趣、痛苦无奈,塑造了真实可信的赵树理艺术形象。

电视剧从1928年赵树理22岁回到故乡写起,到1970年9月被迫害致死前。在集中描写的四十多年的岁月里,有作家20世纪20年代的接受启蒙、30年代的投身革命、40年代的辉煌成就、50年代的回归农村、60年代的扛旗抗风,由无数动人的情节和丰富的细节构成了作家历经沧桑的人生历程。在电视剧中,我们随着时代的变迁的作家的脚步,走进赵树理创造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一系列经典名著所构筑的文学天地,走进赵树理醉心的八音会、秧歌戏、上党梆子等所构成的艺术世界,走进赵树理生长的尉迟村、办社的河底村以及晋东南地区的广大农村。电视剧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作家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和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赵树理熟悉旧的农村生活,参与新的农村变革,对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有着极其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对农民充满了深广博大的爱。他以自己的作品塑造了小二黑、小芹、三仙姑、二诸葛、李有才等一系列生动的农民形象,深刻反映农村的伟大变革,给农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是赵树理对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创造农民喜闻乐见的通俗化、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是赵树理的毕生追求。这一切在电视连续剧《赵树理》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对农民文化生活的关心,对大众文化的倡导,几乎体现在赵树理各个阶段的工作中,这在电视剧中也有所反映。1942年1月,赵树理在太行区文化界座谈会上,极力主张文艺的通俗化、大众化。他以所携带的旧书、旧唱本说明,根据地农村的文化阵地,仍然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小本本,毒害着我们的农民。我们只有创作更多的通俗化、大众化的文艺作品,才能赶走那些封建迷信的东西,占领农村的思想文化阵地。

他决心不做“文坛文学家”,只想写些小本本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做一个“文摊文学家”。他积极参与左联倡导“文学的大众化”的讨论,组建山西的“大众文化研究社”,在担任《黄河日报》、《抗战生活》、《中国人》等报刊编辑时,写了许多通俗的小说、诗歌、戏剧、曲艺等作品,实践自己的通俗化、大众化的文学主张,深受群众的欢迎。特别是《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作品出版后,不仅轰动了整个解放区,而且传播到大后方,得到郭沫若、茅盾等文学大师的高度评价。1947年8月,在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赵树理的创作道路被誉为“赵树理方向”。

电视剧围绕赵树理和老舍一起从事文艺的大众化的倡导活动,编写了许多富有生活情趣的生动故事,成为电视剧中引人入胜、十分好看的部分。全国解放后,赵树理从太行山来到北京,老舍从美国旧金山回到北京,两位作家心仪已久,一见如故。老舍对赵树理说:“见到你,我知道了共产党。讲实际,重情意,有肚量,不自私。我心服口服。”赵树理创办曲艺杂志《说说唱唱》,老舍出谋划策。赵树理写了《登记》,改编成评剧《罗汉钱》搬上舞台,老舍赞不绝口。老舍为新凤霞和吴祖光操办婚事,请赵树理写请贴送给周总理。赵树理请老舍看上党梆子,老舍说:“上党梆子高亢激昂,充满了杀气,只是锣鼓太响、唱词听不清楚。”赵树理接受了老舍的意见,让剧团把武场的高音锣换成低音锣。为了买到低音锣,他跑遍了北京城。赵树理和老舍在共同倡导文艺的通俗化、大众化的事业中成为文坛上的知音、知己。

赵树理是作家,更是一位始终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党员干部。农业是他终生关注的根本问题,农村是他长期坚守的生活基地,农民是他永世不忘的最好朋友。关心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维护农民利益,是电视剧描写赵树理生平道路的最重要的篇章。

1951年赵树理回到河底村,帮助郭玉恩试办初级社,满腔热情地给农民做工作,讲小农经济走集体化的好处。他自己掏钱为村里买了新式犁铧和喷雾器。赵树理还多次回到他的故乡尉迟村,帮助村里制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村里建水库,大家推选他担任工程总指挥。他还捐出2000元稿费给村里买工具和炸药。他同孩子们一起玩沙子,要在尉迟村建个大水库,还要建个大广场,叫北京广场,广场上要盖图书馆、俱乐部……这是赵树理心目中理想的农业社会。后来农村工作暴露出不少问题,赵树理觉得自己“这一段对合作化运动吃不大准”。他感到十分苦恼。他要继续深入了解真实情况,进行思考,提出建议,帮助党、国家和人民。

1958年,赵树理回到故乡,发现夏秋两季村里打粮虚报得多,上面征购得也多,弄得群众没粮食吃,饿肚子,连年也过不了。赵树理不得已带着社员顶风冒雪到邻县找熟人借粮。后来“大跃进”、“放卫星”,浮夸风愈演愈烈。赵树理出于责任感,就写了一个《公社应如何领导农业生产之我见》,反映党的某些政策与农村实际生活的矛盾,反映某些干部侵害农民的基本权利和农村的真实情况,寄给《红旗》杂志,希望上面能够了解下情,结果被当作“右倾言论”遭到批判,但是他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误。电视剧很好地表现了赵树理在这一个个特定时候的特定的心理活动,既要为国家的利益着想,也要为农民的生存考虑,激愤与矛盾,无奈与期盼,使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赵树理一生俭朴,他往往把自己的生活同农民对比。他戴的是一块花了40万元(旧币,合新币40元)的旧表。但是给跟随了自己几十年的妻子关连中用120万元买了一块叫“奥米伽”的新表。他总觉得很贵,因为在农村用24万元可以买一头毛驴,120万元正好买五头毛驴,所以他就把这块表称为“五驴牌”。中国作协党组给赵树理定为行政8级,但他要求降为行政10级。他说行政10级每月工资是240元,顶得上农民10亩地一年打的粮卖下的钱。他还提出,自己作为作家不能享受双重待遇,领工资就不拿稿费,拿稿费就不领工资,从此他就再也不领工资,也不报销差旅费和医药费。电视剧中描写赵树理的这些生活片段,同样表现了他对农村和农民的感情。

“文革”开始,赵树理惨遭批斗。尉迟村的乡亲们来看他,给他带来了一筐子画着各种人物的鸡蛋,有小芹、小二黑、三仙姑等小说人物,有狗剩、圪囵等村里人,使作家又回到了他的乡亲和小说人物之中,伴随他忍受这难熬的岁月。他强打精神,同乡亲们唱起了一首老歌:“清早起出门来屁股朝后/喝着风顶着土脸朝前走/自古来吃小米不如吃肉/双脚走顶不上骑个牲口。”这充满泥土味的歌声给赵树理带来了些许的安慰。

电视剧的结尾,编导设计了一个寓意深远的镜头。赵树理拖着病体和老伴儿、女儿一起在汾河滩上看孩子们放风筝。他望着蓝天、白云和飘舞的风筝,低低地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今年春早啊,万物就要复苏了。”遗憾的是我们的作家并没有能够等上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天。他留给观众的最后的一句话是:“我什么时候能再见见我的农民朋友啊!我想念我的那些农民朋友啊!”电视剧低沉的音乐声伴随着我们的人民作家陷入深深的幻觉和无望的期待中。

“苦乐一支笔/生死一台戏/天下有谁不知道个你”,电视连续剧《赵树理》主题歌以具有山西地方特色的民歌式的语言赞颂这位“说的都是平常的事/讲的都是老百姓的理”的人民作家,表达“乡亲们真拿你当知己”,“咱心里永远都念着你”的感情。优美抒情、余音缭绕的主题歌成为贯穿全剧的主旋律。

“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电视剧《赵树理》就是对这几句名言的形象化的诠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毕生关注农村,情系农民,努力倡导与实践文艺的通俗化、大众化的赵树理,无疑地对每一位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家、艺术家都会有所启示。

这是电视连续剧《赵树理》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心灵天空中飞扬。永远在赵树理的心灵天空中飞扬。心灵天空中飞扬。永远在赵树理的心灵天空中飞扬。心灵天空中飞扬。永远在赵树理的心灵天空中飞扬。心灵天空中飞扬。永远在赵树理的心灵天空中飞扬。心灵天空中飞扬。永远在赵树理的心灵天空中飞扬。心灵天空中飞扬。永远在赵树理的心灵天空中飞扬。心灵天空中飞扬。永远在赵树理的心灵天空中飞扬。心灵天空中飞扬。永远在赵树理的心灵天空中飞扬。



【本文地址】


联系我们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