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龙岩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介绍(第一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龙岩客家文化 第八批龙岩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介绍(第一期)

第八批龙岩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介绍(第一期)

2024-06-24 03: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八批龙岩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介绍(第一期)

  根据《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和《龙岩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推荐申报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龙文旅综〔2022〕11号)精神,龙岩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专家对各县(市、区)推荐申报的28个项目进行客观、公平、公正的评审,经评审、公示并报市政府同意,确定24个项目为第八批龙岩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现将第八批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分期介绍。

第一期

  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龙岩方言谚语、上杭郭福安传说、武平客家童谣

  民俗类非遗项目:祭祀汀江信俗

龙岩方言谚语

  龙岩方言属于河洛语系,具有“语言活化石”之称,“龙岩方言谚语”是以龙岩方言为语言载体,通过人们口口相传,流传至今。其语言生动活泼,修辞丰富多彩,有对偶、顶真、比兴、对比、排比、夸张、拟人、比喻等,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内容包含了龙岩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事态、民情乃至血缘迁徙情况等内容,多方面地反映了龙岩地区的整体社会风貌。“龙岩方言谚语”主要分布于龙岩市新罗区各街道、乡镇,以及临近的如永定区的高陂镇、培丰镇、坎市镇,漳平市的赤水镇、永福镇等地,由于它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富有哲理,因此深受群众欢迎。

龙岩方言谚语入校园研讨会——2022年4月龙岩市第二幼儿园

  龙岩方言谚语历史悠久,对研究本地区历史、哲学、科学、社会学、民俗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因文字记录有限,许多龙岩方言谚语正在不断流失,并且随着现代网络信息传播途径的冲击,致使学习地方特色谚语的青少年越来越少,出现谚语传承人青黄不接,断层缺位的现象。因此,保护龙岩方言谚语迫在眉睫。

上杭郭福安传说

  北宋郭福安是上杭县千年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为上杭北宋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北宋年间,郭福安奉旨入闽治理开发紫金山,使其成为北宋王朝的贡金第三大产地,重要的钱币币材基地,而且成为青铜制品商贸中心。先后开辟二座县城,在汀江“回澜三折”“郭坊”建基立业,开发汀江,改“漳盐”为“潮盐”。在发展矿业的同时,郭福安还修路铺桥,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品种,给民以安;更为难得的是,他还教授畲民先进的冶炼技术,允许汉畲通婚,促进民族融合,被冠以“矿业先驱”“开县功臣”。

当地专家、学者召开有关郭福安传说的座谈会

  几千年来,郭福安的传说在上杭百姓中口口相传,他的流传反映了客家人注重家国情怀和“开拓、进取、包容”的客家精神,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郭福安传说”是上杭县治变迁的历史、上杭矿业发展的历史、客家文化发展口述历史。弘扬和保护“郭福安传说”,不仅对于研究客家文化的区域差异性、地方习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还有利于促进海内外文化认同、血脉认同和凝聚民心具有重要意义。

武平客家童谣

  武平客家童谣,是以武平客家方言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流传于武平客家地区,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所创作,并在传唱过程中不断修改、补充而成。武平客家童谣是武平客家歌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长辈、父母为教育儿童而编唱的童谣,如《孝顺爹娘理应当》;第二类是描述成人生活、情感、观念、见解的童谣,如《记恩情》;第三类是根据古代历史题材加工而成的童谣,如《元初一》。

孩子们正在课堂上认真学习武平客家童谣

  武平客家童谣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顶针、串话、绕口令、摇篮曲、谜语格、连锁调、数数歌、问答歌、排比格等不同表现手法。按表演形式,还可分为念谣(即口头朗读)、唱谣(将童谣配曲来唱)、戏谣(在做游戏时念童谣)、舞谣(边念童谣边舞蹈)等种类。

  武平客家童谣内容丰富,体现出客家人勤劳节俭、吃苦耐劳的生活观,以及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向学观,蕴涵着丰富的文学、社会和历史文化价值,是客家人用来教育儿童,使之健康成长的一种“好教材”。

祭祀汀江信俗

  据传,汀州在宋代前就有供奉汀江水神“水母宫”与敬祀“汀水娘娘”的信俗。当年商旅、船工在行船前都要在“汀水娘娘”神前祭拜祈求庇佑生命和货物的安全,而后在当地流传开来,并沿袭至今。如今,祭祀汀江祭典活动沿袭了历史祭典文化程式并结合现代祭典仪式元素,既具有庄严肃穆感,又有热情洋溢的场面气氛。其祭典的表现形式和流程为:鸣炮;升祭旗;仪仗队、文艺队进场;敬献花篮;点燃公祭圣火;主祭人就位、更衣、盥手礼、沐圣水、上香、诵读祭文、鞠躬叩拜;文艺表演等全过程。当晚并在汀江中举行“放河灯”仪式。

在长汀“世界客家母亲缘广场”举行“祭祀汀江信俗”的场景

  汀江作为哺育客家人的母亲河,每年都有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客家祭拜团回到汀州寻根谒祖、朝圣汀江,使之成为了连结五洲四海客家人的精神纽带,作为对外联谊与交流的重要平台,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交流交往,加强同根同源同文的共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来源:文旅龙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