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天哲:周公东征方鼎考释(修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鼎字甲骨文图片 毛天哲:周公东征方鼎考释(修订)

毛天哲:周公东征方鼎考释(修订)

2024-01-20 03: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要判读周公东征方鼎的器主为谁并非一件难事,其实陈梦家先生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陈梦家先生认为,《※方鼎》铭中的“※”与《再盨》中的“再”是一个人,《再盨》中的“叔邦父,盖即康叔封”,“周公征服东土四国之后,即使其弟康叔封移镇其地……。”“又为叔邦父之子”。由此他认为周公东征方鼎器主当是周公旦的侄儿。

哲以为,陈梦家先生的思路是对的,但他引申出的结论是有错衍的。《※方鼎》铭中的“※”与《再盨》中的“再”未必是一人。所谓“叔邦父”也不是康叔封,存世的“叔邦父簋”里的“邦”貌似是“毛邑”的合文,未必能释读为“邦”。不过是否和毛氏族封邑有关,哲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所以,要正确释读此鼎铭文,还是得从金文的字义上着手分析。

在《说文冓部》中,共收有与“冉”字近似的“冓、再、爯”三个字。“再、爯”两字的形体都含有“冓”字中的构形部件,故哲认为,要准确释读“爯、再”字的本义,就要先从“冓”字的甲骨文形体的考释入手。

“冓”是“构”的初文。考察“冓”字的甲骨文形体可以看出,“冓”字甲骨文形体当为架起来的呈锥体树枝状,用于篝火。从卜辞中看,“冓”有祭祀义,如“在四月,冓示癸。”(《甲骨文合集》26486)。因此“冓”字最初的本义是用燃烧树枝的方法来祭祀上天的帝神,以求降福于下民。其文化原型为燎祭,故“冓”有祭祀义。

又如“再”字,甲骨文有两形,其一为“冓”字的下半部分,即呈锥体的树枝错落架起的篝火状;其二则是在第一形的上方和下方各加一横。这上下两横义指天和地,即篝火架在地上而篝火则上达于天之义。“冓”字《说文》释作“交积材也”,其中“交积材”的过程当需举材而成,故有“再”为“举”之说。《说文》将“再”解释为“二也”,其实也是没错的。“再”在典籍中的最早用法确实有“两次”义,如《书多方》:“我惟时其教告之,我惟时其战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

又如“爯”字,甲骨文形体为手举树枝加到篝火之上状,当然,这篝火是用于祭祀之目的。《说文》释“爯”之形为“从爪,冓省”,当从。

甲骨、金文中还有和“爯”形义密切相关的一个字,那就是此鼎铭文中未知字※,该字的构造分上中下三层,上为方向朝下的左右两手状,中为“再”形,即篝火状,下为“土”,即用于祭祀的祭台,整个字形表现了用双手将篝火架在祭台上的完整的情况。这个字就是“载”的初字,字形原义是将燎祭用的“交积材”一再地放置在土台之上,后大概又以“车运积材于土上”而转写为“载”。从车的载是后出的字,哲认为是在周宣王命史官作《史籀篇》正六书后始用。

理清了周公东征方鼎的器主为爯季载(毛叔鄭),我们就能对铭文作出正确的释读了。周公东征方鼎有铭文35字,哲以王学理先生传回的铭文拓本图片为据,试为铭文解,望方家不吝指教。

哲以为铭文正确的释读应该是【隹周公于征,伐东夷、丰白、薄古,咸■,公归荐于周庙。戊辰,饮秦饮,公赏载贝百朋,用乍尊彝。】

网上有邰氏姜先生将“于征”释读为“邘征”,继而指言“邘征为周武王二子邘叔。东征主帅为周公,副率(帅)为邘叔”,哲以为是不对的。又如邰氏姜先生把“薄”读为尊,并把“丰白、尊古、咸■”作为周庙名称来释读,这简直是有悖于现已经明确的历史考古结果的。薄古即薄姑,是原商王属邦,已为学界所公认,邰氏姜先生的这个案恐怕是翻不了的。

对铭文中“于征”两字的正确释读其实很简单,答案就在此铭中。如铭文中“公归荐于周庙”之“于”和“隹周公于征”之“于”是同一金文字形,哪有前读作“邘”而后读做“于”之理。“于征”词组的用法在诗经里常有,是“远征”的意思。

至于大家所谈到的伐四国问题,其实是画地为牢了。铭文中只是提到了伐东夷、丰白、薄古,而不是大家想当然的四国。哲知道大家对“咸、■”两字不可解,以为是国名,其实不是的。咸,训为竟、终,引申为不久。在班簋中就有金文“咸”字。“■”其实是“”,为哉字去口,春秋以后就很少用,在现在计算机汉字库里还有,但已经没人这么写了,写了也很少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有些中文输入法甚至也打不出。其实是“哉”字的金文写法,语助词。

至于“公归荐于周庙”这句,哲有两种判读,一是周公胜利归来后献俘于周庙;一是周公胜利归来后被荐神位牌于周庙,得到了与周太王、文、武王一样配亨于周庙的待遇。哲偏向于后一种,因为献俘于周庙是很常见的事情,作器者不值得为之特写。联系到周公旦在周初的显赫地位和功勋,哲认为后一种可能是合理的。而爯季载是周公旦的亲少弟,自己的亲哥哥姬旦被祈亨于周庙确实是一件值得大书特写的功勋懿迹,作此器铭其事是理所当然的。

以下的“戊辰,饮秦饮,公赏※贝百朋,用乍尊彝”是交代了作此尊彝的来由,和前面一段记事应该是两件不同时间里的事。对于“饮秦饮”的释读,汉唐论坛里的“渭水秋风”对此已解释的甚为清楚,哲于此引述下:“周原甲骨(H11:32)云:王秦……,此片虽残,却很重要,所记礼制同于宝鸡戴家沟旧出的《※方鼎》。《※方鼎》有“饮秦饮”句,第一个 (饮)酒礼,第二个字是清酒,秦饮当是秦地的清酒。从《※方鼎》铭文看,“饮秦饮”是庆祝凯旋的礼仪”。

整段铭文的意思是:周公远征东方,讨伐作乱的东夷、丰白、薄古,胜利后不久,周公被祈亨于周庙。在戊辰这个日子,大家畅饮秦地产的秦酒以欢庆东伐胜利和周公被祈亨于周庙的喜悦,当时周公赏赐给载贝百朋,(爯季载)为此制作了此尊宝鼎。

值得注意的是此鼎铭所记赏赐之重,存世器中少见。朋是西周贝币单位。王国维《说珏朋》云:“古制贝玉皆五枚为一系,二系一朋。”金文常记用贝作为赏赐,最高数额为百朋,只出现过四次。此鼎铭记周公旦赐幼弟聃季(毛叔郑)就有百朋之多,可见厚爱。在荆子鼎中,成王赐予荆子丽仅二朋,就被楚人视作荣耀而铭鼎,可作比较。

大家不必汲汲于铭文中之“周庙”在何处,其实“周庙”还是在宗周,但宝鸡(古陈仓)为爯季载(毛叔鄭)的封邑当无疑了。联系到党玉琨从宝鸡斗鸡台戴家湾一座西周大墓旁边的祭祀坑内盗掘出土的毛伯鼎,哲更加确信【党玉琨盗墓调查报告】里所说的被编为十六号坑(墓),为六鼎三簋等级的大墓的墓主人就是毛伯的父亲爯季载。因为这能合理解释为什么会在这座大墓的旁边祭祀坑发现了毛伯鼎(铭文五行,每行八字,有“毛伯内门”等字),而且斗鸡台西周墓地出土了大量其他族徽的青铜彝器的原因了。因为爯季载(毛叔鄭)不仅是文王嫡幼子,周武王亲幼弟,贵为西周王室大宗一支的小宗伯,同时他也是毛氏、芮氏、南宫氏的共同先祖。

事实上毛叔郑后代并非仅止于毛氏一族尔,如同周公旦、召公奭、虢公遣等家族一样,在畿内,其族裔因功勋不断被封土派氏,如周公之胤就有祭、凡、蒋、刑、茅等氏族。而以毛叔郑而言,芮伯、毛公皆其裔也。又龚伯(亦名共伯,穆王时后裔有共公利)、武伯(其后有武氏)与毛文公(伯爽,即班公之父)同为毛懿公之子,叔郑之孙,迨因康王时有封,故各自受土派氏。又龚伯之子郑父,因建五邑有功,自龚伯后又分出为郑氏,厉、宣、幽时,因毛公歆父有大勋劳,其子嗣中又有封樊侯,有封畿内程伯。毛公皇父之后,又有其子孙被派氏为皇甫(以祖字为氏)、潘(司徒毛公番后裔别氏为潘)、嘉(《诗经.节南山》作者毛伯家后裔别氏为嘉)等等,要之,则毛、芮、龚、武、郑、皇甫、樊、程、潘、嘉等皆毛叔郑之胤也。

如《氏族大全》所述:“…毛有姓实始鄭公,文王第十子,武王之弟也。武王即平殷乱,封建诸侯,鄭胙土于毛,故曰毛伯,又曰毛伯郑”。从文意上看,前一鄭公与毛伯郑显然非同一人。《氏族大全》误衍为郑,当是对毛伯名不清楚造成的。类似的例子有康叔封及其子,古代典籍中对康叔的儿子名字并不清楚,所以一般就称为康伯。但近代的学术研究表明,康叔封儿子就是左传中的王孙牟、铜铭中康伯懋。而逸周书中的“中旄父”,据哲的研究,就是尚书顾命篇中的毛公,师毛父簋中的师毛父,竹书纪年中的毛懿公。

爯季载(叔鄭)是周文王最小的儿子,是周王室的小宗伯(周公逝世后即继任周邦大宗伯)。所以被分封于畿内爯地(即陈仓,爯地与仓侯之地的合称),后又“受京宗懿釐”之地(据班簋,盖在扶风邰城,今扶风周至一带),没被外封于东土。周公、成王二次分封时,爯季载(叔鄭)奉周王命裂土分封于其子,“京宗懿釐”之地裂土给次子中旄父,派氏为毛伯,邦邑或在眉县或在盩厔一带;原有的食邑陈仓之西北分封于长子芮伯,邦邑早期或在千阳,后迁徙至在陕西省朝邑县故芮城,再后迁徙于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

【党玉琨盗墓调查报告】还称:“从担任记录的另一位叫杨紫梁先生的记录看,这座墓似乎是七鼎四簋,两个记录员的记录略有不同”。据《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两簋。爯季载作为周文王最么子,周武王、周公旦亲少弟,贵为诸侯,陵墓等级之高可想而知,所以在此墓里出土了罕见的青铜“禁”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史记•鲁周公世家》说“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关于周公投奔的“楚地”在哪里,历来有不少的争论。周公投奔的“楚地”与《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说的“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 的“楚”其实是一个地方。西周时,楚和荆经常连用,楚就是荆,荆就是楚,有尹盛平先生认为,“太伯之奔荆蛮”是说的今日之宝鸡市区之吴山、楚山一带,哲很同意他的见解。

尹盛平这个观点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符合西周早期的历史背景,比较容易解释史料和考古中的问题。如此说来,周公奔楚是到了宝鸡(古陈仓)。因为宝鸡一带不但是周太伯早年投奔之地,也是王季以来拓展疆土时期最早建立的根据地,更是文王时期周人祭祀天神之所。

以爯季载(毛叔鄭)与周公旦的同母嫡亲兄弟关系看,在受人讥谗而成王猜疑又不可自辩的情形下,周公旦避难到自己幼弟的封邑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典籍记载的“周公奔楚”也可反证周公东征方鼎器主必为爯季载(毛叔鄭)。

毛家小子天哲识于浙江金华

二〇〇九年年六月一日草

二〇一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修改

来源:騰訊空間 作者:毛天哲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关于毛天哲公众微信号公众号:cnidmao此公众号-毛天哲的鸿泥爪迹-由中华毛氏联谊研究会理事、先秦历史及毛氏文化研究学者毛天哲先生负责维护和运作。不定时为订阅粉丝提供历史、文化、时评、杂谈等原创文章。我用心做,你免费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