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通知原文、朗诵及赏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黎明的任务是 黎明的通知原文、朗诵及赏析

黎明的通知原文、朗诵及赏析

2024-07-10 11: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赏析三

  黎明是美好的。每一天都有一个黎明。然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讲,要争取社会的黎明的到来并不容易。必须经过血与火的抗争,必须以坚忍不拔的精神与黑暗搏斗。

  诗人经过千难万险,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从重庆来到延安以后,在这一片新的天地里,诗人的心豁然敞亮了。诗人清晰地感受到,长期以来,处于阶级压迫和民族危机之中的中华民族,在经历了如火如荼的斗争之后,人们所祈盼的黎明就要到来了。诗人以自己特有的敏感,向人们传达了这一信息。

  诗人首先接到了《黎明的通知》,诗人的心是多么欢悦呵!这是千百年来,受苦受难的中华民族所感受到的一种欢悦,这是从中华大地上生长起来的一种欢悦,这欢悦是热情的、也是深沉的,它带有一种历史感。

  诗人的奇特想象在这首诗里发挥了重要作用。诗人的心感觉到了中华民族的黎明就要到来,然而,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并不是从通常的思维逻辑着眼,即写人们怎样祈盼着、或迎接黎明到来,而是从相反的角度,即从黎明就要到来着笔,以黎明的眼光和心绪来写。这样的角度,这样的构思,使这首诗充满了新鲜感,使诗人心中的那种欢悦之情,更感人地流溢出来了。

  《黎明的通知》,始终以黎明的自由而写出。诗人成了 传达黎明的祈愿的使者。

  黎明请诗人转告人们:

  “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的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当黎明到来的时候,人们是无比欢悦的,他们必然抑止不住这种喜悦,要作出各种行动来迎接黎明。诗人在诗中,写了许多生动的细节都是诗人自己的感觉,只不过是赋予了黎明罢了。这样由黎明说出,显得多么亲切。

  “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自此而后,一连串的细节扑面而来。这里,我们只择引几行:

  “请清道夫来打扫街衢/请搬运车来搬去垃圾/请村妇打开她们的鸡埘/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这些细节是朴实的,也是感人的。是诗人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感受而来的。这种发自内心的欢悦情绪,是一种被解放了的欢悦。

  黎明还 希望诗人, “请叫醒一切的不幸者”——母亲、少女、产妇、负伤者、难民等等。“我会一并给他们以安慰”。诗人写了这么多“请叫醒”的人,诗人是有着很深的含意的。就是说,黎明的到来,将给所有被压迫被剥削的劳苦大众以慰安,把黎明到来的意义,生动而深刻地揭示出来了。

  整首诗看来写得很具体,一个又一个画面不断呈现。但整首诗,可以说就是一种象征,“黎明”本身就是一种象征。即象征革命的胜利,全国的解放。诗中的许多细节,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即象征革命胜利、全国的解放的时候,人们将进入一个新的天地。人们热烈欢迎这一新天地,并为之欢欣雀跃。

  这首诗之所以亲切感人,不仅在于这些细节的真实生动,更在于通过这些细节,所传达出的革命的意义。

  诗人在延安主编过《诗刊》,并写过一篇文章《祝——写给〈诗刊〉》,诗人满怀激情地这样说:“诗是民族精神的焕发,是人类理性的最高表现。诗的发达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达的必然结果。”又说:“没有完成的革命事业需要着诗,新中国的创造需要着诗——需要高度的表现了的现实的,表现了战斗的英勇与坚强的,深刻的,感人的诗。”

  诗人,正是从这很高的意义上来写《黎明的通知》这首诗的。但诗人又不是直白的、标语口号式地表达这一最高意义的。而是以真情实感,以生动的描绘,巧妙的构思来实现的。诗人之所以能把一种崇高的意义诗话,不仅在于诗人与革命、与民族的命运血肉相连,使他具有这种思想和感情,也在于诗人对诗的要求的严肃性*。即诗应该是诗,而不是其他。

  《黎明的通知》作于1942年初,即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那是艾青从重庆奔赴延安的第二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艾青以诗人的敏感,看到了即将到来的曙光,他以革命乐观主义的激*情,呼唤全国人民准备迎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因而写下了这首《黎明的通知》。诗中表现了诗人对这场伟大斗争必胜的坚定信心,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期待反侵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强烈愿望。

  在写《黎明的通知》之前,诗人艾青曾经历了艰辛的追求和探索。他的诗歌之神一开始就与我们的土地和人民建立了血肉般的联系,他的乳母是“大堰河”── 贫穷、勤劳、善良的中国农妇,他是“吃大堰河的奶长大的”,是中国农民的儿子。中国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凝聚了艾青太多太多的关注与情感。人民的不幸、社会的黑暗、民族的苦难,在诗人的诗作里表现出沉重、忧郁的情绪。如在他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在《乞丐》中,他为人民流离失所、沦为乞丐的命运而忧虑:“在北方/乞丐徘徊在黄河的两岸/徘徊在铁道的两旁”,“饥饿是可怕的/它使年老的失去仁慈/年幼的学会憎恨”。但是,在沉郁的情绪中,艾青从未改变过对土地的挚爱,也从未放弃过对苦难的抗争,更没有中断过对光明的呼唤。在《黎明》一诗中,艾青曾表达过对“黎明”焦灼的盼望:“我永远不会绝望,/却只以燃烧着痛苦的嘴/问向东方:/‘黎明怎不到来?’”在《我爱这土地》中,他吟唱道:“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在这里,“黎明”这一意象已经成为了诗人直接歌唱的对象。

  伴随着对光明的向往,艾青迅速地在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斗争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长诗《向太陽》里,诗人热情地讴歌着给人带来光明的太陽,唤醒人们告别寂寞、彷徨和哀愁,勇敢地走向太陽,走向新生活。他所发出的这个《黎明的通知》,是满怀自豪和喜悦,向人们宣告中国民族解放斗争必定会取得最后胜利,是在长期艰难求索之后对民族新生的庄严的预言。而这首诗的风格也如黎明般清新明朗,充满乐观欢悦的情绪。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